【謝茂鬆】展望2021年的中國:熔舊鑄新的文明脈動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1-01-07 01:17:20
標簽:文明脈動
謝茂鬆

作者簡介:謝茂鬆,男,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博士。現任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央黨(dang) 校文史部兼任教授,主要研經學,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文明與(yu) 國家戰略。著有《大臣之道:心性之學與(yu) 理勢合一》等專(zhuan) 著。

展望2021年的中國:熔舊鑄新的文明脈動

作者:謝茂鬆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中國評論》雜誌2021年第1

 

預測與(yu) 展望2021年的中國,離不開與(yu) 回望2020年相結合。回望之大者,離不開回望2018的中美貿易戰、2020的抗疫以及脫貧完成。疫情加速了文明、大國的興(xing) 衰進程,興(xing) 者愈興(xing) ,衰者愈衰。中國在疫情的考驗下加速了對於(yu) 自己體(ti) 製的完善,同時也更自覺、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明底層結構,從(cong) 而愈發增強其最深層的“文明意識”。

 

一、對於(yu) 中共的新詮釋:新的文明樣態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100周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誕生之日開始,就一直保持著自覺總結黨(dang) 自身的曆史得失、成敗經驗的傳(chuan) 統,尤其是在每一個(ge) 重要曆史節點上。2021年對於(yu) 百年大黨(dang) 的曆史總結,其中很重要的是對於(yu) 黨(dang) 所形成的“新政治傳(chuan) 統”的自覺整理,尤其是“典章製度”的係統、全麵整理,同時關(guan) 乎長治久安的黨(dang) 的“政治文化”的養(yang) 成也將更自覺地進入破題。

 

在更深層、更久遠的意義(yi) 上,則是要最終把握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是簡單意義(yi) 上的政黨(dang) ,中共超越了基於(yu) 西方曆史經驗的政黨(dang) 的所謂一黨(dang) 與(yu) 多黨(dang) 的“一”與(yu) “多”的簡單數字區分,而具有文明意義(yi) 。即是說,要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理解為(wei) 是一種新的文明樣態。

 

其一,就中國文明的延續與(yu) 更新的一體(ti) 性而言,中共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走出的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中國文明在國家層麵的大一統在現代的徹底化。工業(ye) 化的技術極大地擴展了中國的大一統,新的數字技術更是擴展了中國的大一統,而二者都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組織、動員。

 

其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基層層麵的“群眾(zhong) 路線”,不止是現代化的政黨(dang) 的組織、動員,還同時應看作是明清以來“禮教下移”在現代的徹底化。“禮教下移”是宋明理學家強調的禮教的“天理”、“良知”之教化的內(nei) 化於(yu) 心,從(cong) 士大夫精英逐漸下移到普通民眾(zhong) 。禮教下移在長時段曆史來看,也是因應著宋以後中國從(cong) 世家大族的貴族社會(hui) 轉向平民社會(hui) 的社會(hui) 大變化。平民社會(hui) 的精英選拔是通過科舉(ju) 考試,元朝以下《四書(shu) 》上升到與(yu) 《五經》同等重要的地位,朱熹的《四書(shu) 章句集注》成為(wei) 科舉(ju) 取士之教材標準。《四書(shu) 》尤其是《大學》、《中庸》,相較《五經》之複雜、繁難而經年累月不易掌握而遠為(wei) 簡易、容易掌握,同時又能“立乎其大”、直截卻又係統而能“下學上達”、能“明明德”、追求“止於(yu) 至善”。《大學》、《中庸》之簡易是對應著著平民社會(hui) 的中等階層。明清的禮教下移則是較之《大學》、《中庸》的更為(wei) 普及化、平民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一種文明樣態,應看作是中國文明接受現代化的衝(chong) 擊、挑戰而在學習(xi) 中快速實現工業(ye) 化並利用現代化、工業(ye) 化的技術手段,而最終在國家、社會(hui) 層麵對於(yu) 中國文明的大一統與(yu) 禮教自組織的雙重的徹底化擴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本身與(yu) 中國文明的大一統、禮教自組織完全合一。

 

其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建黨(dang) 百年的曆史時刻,將會(hui) 愈加激發其自覺的文明意識。那就是深刻理解中國文明作為(wei) 世界史上唯一的連續未斷裂的文明,其延續在根本上是靠著文明意識的內(nei) 聚力。這體(ti) 現在經學以及《資治通鑒》所凝聚的中國之為(wei) 中國的中國文明意識。“文化強國”在“體(ti) ”上而言,根本的最終目標是文明意識及其文明內(nei) 聚力。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具有百年曆史的大黨(dang) ,超越了現代西方政黨(dang) 製度,成為(wei) 一種文明樣態。對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了作為(wei) 一種文明樣態的自覺認識之後,則對於(yu) 中國道路根源於(yu) 中國文明亦有認識。中國道路與(yu) 中國文明二者之間古今一以貫之的是“道”,中國道路也將上升到“道”的新文明原理的高度。

 

二、融匯工業(ye) 文明與(yu) 數字文明的新中國文明

 

中國經濟從(cong) 原來的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從(cong) 全球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的中低端躍入中高端時,科技創新成為(wei) 關(guan) 鍵,這在美國看來就是動了其在全球霸權所依托之高科技這一根本。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中國發動科技戰、科技封鎖,中國必須要在卡脖子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上能突圍而自主創新。其實中國自主創新的還不止是卡脖子技術,還有殺手鐧技術以及關(guan) 鍵的共性技術,如此方可全麵增強中國的國家戰略科技能力。

 

中國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以及超大規模市場,這是中國科技創新的獨特優(you) 勢所在。中國科技的自主創新並不排斥國際科技合作,而是會(hui) 以我為(wei) 主地統籌自主創新與(yu) 國際合作。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所形成的內(nei) 循環有利於(yu) 中國科技的自主創新,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同時也是國際高科技之所需。但中國具有不依賴、不受製於(yu) 外的自主創新的“依自不依他”的獨立精神,反而有可能遊刃自如、操之在我地吸引、擴大與(yu) 國際的科技合作。

 

完整工業(ye) 體(ti) 係、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的優(you) 勢又與(yu) 另一更大的優(you) 勢聯結在一起,那就是中國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中國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之新,不僅(jin) 是相較於(yu) 計劃經濟的市場經濟,還與(yu) 另外兩(liang) 個(ge) “新”相結合,那就是與(yu) 全球化、數字化的結合。與(yu) 數字文明相結合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帶來了“精細化”的治理。①

 

顯性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背後是隱性的“大國科技之道”的整體(ti) 支撐,其中有既屬科技本身,但又超越純粹專(zhuan) 業(ye) 技術的科技的戰略與(yu) 管理,真正的帥才的重要性於(yu) 此凸顯,當年的周恩來、聶榮臻、張愛萍、錢學森正是如此。還有作為(wei) 基礎研究支撐的數、理、化的基礎學科,尤其是數學作為(wei) 基礎之基礎。中國的高中數學教材需要提高到像美國高中數學一樣的難度。再就是技術、工藝的經驗累積,這是屬於(yu) 科學技術具有“實踐知識”的麵向。②此外,要冷靜看待互聯網加的熱度,就工業(ye) 而言,應是倒過來,是工業(ye) 加互聯網,工業(ye) 互聯網、工業(ye) 軟件的基礎是技術、工藝的大量經驗累積,這些是難以反向模仿的。以上都是我們(men) 所存在的短板。

 

技術的目的是要規模化地轉化為(wei) 工業(ye) ,最終要與(yu) 產(chan) 業(ye) 結合在一起,在這中間我們(men) 還有一短板,那就是工業(ye) 設計、工業(ye) 品牌以及最具靈魂性的藝術設計、藝術精神,合之才是“文質彬彬”。中國曆史上的絲(si) 綢之路所輸出的絲(si) 綢、瓷器,乃是農(nong) 業(ye) 文明時代的材料、技術與(yu) 藝術的結合,絲(si) 綢、瓷器與(yu) 今天的蘋果手機具有高度的相通性——蘋果手機作為(wei) 具有奢侈品與(yu) 藝術品性質的電子消費產(chan) 品,是數字文明時代的材料、技術與(yu) 藝術的高度結合。今天回到中國曆史的絲(si) 綢之路,是要深刻把握其中的“精神”。既要補數字文明時代我們(men) 在材料、技術上的短板,也不能忽視補我們(men) 在工業(ye) 設計、藝術設計上的短板,從(cong) 而能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中國設計。

 

科技與(yu) 人文、藝術要重新能高度結合,這不僅(jin) 體(ti) 現在工業(ye) 設計、藝術設計的可見之“用”上,更要立基於(yu) 深層次的“體(ti) ”上。數字文明時代的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指數級的加速度,數字科技的“快”要用人文、藝術的“慢”與(yu) “靜”來加以平衡,藝術尤其作用於(yu) 人的性情,靜而生明,“非寧靜無以致遠”。

 

較之藝術、人文,還更深一層次的是中國文明與(yu) 科學技術的深度關(guan) 係,包括以下五方麵的關(guan) 係。

 

第一,中國文明在對於(yu) 現代科學的學習(xi) 中,將科學變成中國新文明的重要有機部分。中國文明在學習(xi) 西方科學的一套體(ti) 係的同時,中國文明自身體(ti) 係中也有一套西方所沒有的中國人的科學思維。中國因此有兩(liang) 套思維、兩(liang) 套體(ti) 係在手,這有助於(yu) 中國發展出不對稱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殺手鐧來彎道超車,譬如東(dong) 風導彈打航母就有中國人的獨特思維。

 

第二,在工業(ye) 文明之後最新的數字文明,與(yu) 中國的農(nong) 業(ye) 文明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西方工業(ye) 文明具有對於(yu) 自然等的巨大破壞性,中國文明因而在對其學習(xi) 必然存在一些矛盾、抵觸、衝(chong) 突。但數字文明則不一樣,中國對於(yu) 數字化真是如魚得水,中國在數字化技術的最新發展尤其是5G上第一次與(yu) 西方站在差不多的起點上。數字文明的互聯互通的思維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文明的思維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數字化也與(yu) 中國文明的大一統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數字化的技術將使大一統更為(wei) 徹底化。中國在農(nong) 業(ye) 文明時代長期領先於(yu) 世界,在工業(ye) 文明時代則落後挨打、奮起趕超,而在數字文明時代則有可能重新領先於(yu) 世界,從(cong) 而“回到曆史的中國”。

 

第三,數字化的科學技術作為(wei) 中性的技術,中國文明對於(yu) 數字文明的參與(yu) 、加入,將對西方科技的“蕩而不返”的偏至性在根本上做出修正。德國現代哲學家海德格爾曾在哲學上對科技時代做出深刻的批判,海德格爾的哲學深受中國道家的影響。

 

第四,數字技術、海量大數據不斷地一次次無約束的野蠻利用都將使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個(ge) 人隱私安全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具有壟斷性的頭部數字技術的公司、資本需要接受國家的規訓,商業(ye) 型、金融型、平台型的數字化壟斷企業(ye) 是如此,技術型的數字企業(ye) 若具有壟斷性,最終也要自覺接受國家的規訓。我們(men) 要在數字企業(ye) 的野蠻創新、開疆拓土與(yu) 國家安全之間加以統籌、協調。

 

第五,數字、互聯網是沒有曆史縱深的,但在中國,在“中國之為(wei) 中國”的文明意識意義(yi) 上的中國,數字、互聯網既不能不懂政治,也不能沒有曆史的縱深。這不僅(jin) 是對頭部數字、互聯網企業(ye) 而言,而也應該是對於(yu) 廣大的互聯網從(cong) 業(ye) 者而言,也是對於(yu) 互聯網思維長大的年輕人而言。他們(men) 都需要在中國曆史的縱深以及文明意識中克服互聯網“蕩而不返”的偏至,中國曆史將展示其在現代前所未有的的豐(feng) 富性,當然此所謂中國曆史不是豆丁之學,而是中國曆史傳(chuan) 統中貫穿的文明意識、文明原理。

 

三、中國文明意識下政治對於(yu) 數字技術、資本的利用與(yu) 規訓

 

中國文明的文明原理對於(yu) 政治與(yu) 商業(ye) 、資本的關(guan) 係,是以政治為(wei) 主軸,商業(ye) 、資本圍繞著政治,這是中國文明在世界史上能成為(wei) 唯一連續未斷裂文明的關(guan) 鍵所在。政治在中國不是西方意義(yi) 上對於(yu) 權力的極度不信任,政治之為(wei) 政治乃是要處理“群”的全體(ti) 凝聚的根本問題,政治意味著國家、民眾(zhong) 的整體(ti) 利益、長遠利益,而以逐利為(wei) 目的的商業(ye) 、資本的特性則是追逐部分人、少數人的利益,也是相對短期的可見利益,而不可能如國家一樣追求百年甚至數百年的長遠利益。今天中國對於(yu) 數字技術資本的利用與(yu) 規訓,應該在根本上理解成是對於(yu) 中國文明意識自覺的激發。

 

西方文明以商業(ye) 、資本為(wei) 主軸,政治圍繞著資本,這樣才能理解美國跨國企業(ye) 、歐洲老家族資本淩駕於(yu) 民族國家之上,這在根本上乃是歐洲封建社會(hui) 、貴族社會(hui) 在現代之頑固殘留。根源於(yu) 中國文明的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體(ti) 製絕不容許中國出現美國式的數字技術資本私人壟斷帝國。歐洲與(yu) 美國有所區分,歐洲提出向美國的數字壟斷巨頭征收數字稅,這不止是國家競爭(zheng) 的需要,也是歐洲的社會(hui) 主義(yi) 傳(chuan) 統的殘留。

 

黨(dang) 和政府清醒意識到需要對於(yu) 數字技術壟斷企業(ye) 加以合理的規訓,這也要成為(wei) 企業(ye) 家的思想自覺,而這在根本上是要深刻理解我們(men) 的文明傳(chuan) 統。兩(liang) 千年前漢武帝時,商人雖曾一時之盛,但為(wei) 了中國文明的延續,商業(ye) 、資本不能控製政治而通吃天下、影響社會(hui) 的安定,政治對於(yu) 商業(ye) 是在利用的同時要有能力加以規訓,漢武帝及其後已對此做出了曆史選擇,這是中國文明的“可大可久之道”所在。

 

在數字文明時代回到曆史的中國,是要意識到走國際化的中國數字化頭部企業(ye) 不能發展成為(wei) 歐美式的淩駕於(yu) 民族國家之上的跨國資本主義(yi) 。今天在新的全球化的新曆史形勢下,需要深刻理解數字文明時代的新技術與(yu) 新資本,需要重新思考過往“民族資產(chan) 階級”、“買(mai) 辦資產(chan) 階級”等所具有的部分新意涵。

 

國家深刻意識到數字化、互聯網下的新的組織、動員方向的轉變,互聯網的戰爭(zheng) 是一場隻能打贏而不能失敗的戰爭(zheng) 。歐美的跨國數字技術壟斷帝國是將科技、資本、媒體(ti) 直至與(yu) 政治完全打通而通吃,中國開始出現類似的苗頭,一些互聯網壟斷企業(ye) 在結合數字技術、資本的同時,也通過進入數字媒體(ti) 來最大地發揮數字的聯通性,從(cong) 而隱秘、不為(wei) 人覺察地影響政治,從(cong) 而固化其技術、資本的壟斷性。壟斷企業(ye) 自身發展出的數字媒體(ti) 是數字文明時代的軟性的筆杆子,“履霜堅冰至”,對此不能不有所意識。

 

四、“風土人情”所具有的文明意義(yi) :回到中國文明“人與(yu) 大地”的關(guan) 係

 

中國文明過往是一種農(nong) 業(ye) 大國文明,它所具有的“天人相應”文明原理天然地具有整體(ti) 、循環的思維方式,這在工業(ye) 文明時代一度被認為(wei) 是落後的,而在數字文明時代則將重新空前地激發其內(nei) 在的活力。“天人相應”中最直接的是人與(yu) 土地、大地、陸地的緊密一體(ti) 關(guan) 係,與(yu) 大地相應的“風土人情”具有文明意涵。

 

1、東(dong) 西南北中:區域經濟全體(ti) 貫通、循環的整體(ti) 新發展

 

說到區域經濟,人們(men) 一般不會(hui) 去聯想到其中的人與(yu) 大地的關(guan) 係,這是工業(ye) 文明與(yu) 農(nong) 業(ye) 文明的區別所在,我們(men) 已相對遠離了農(nong) 業(ye) 文明。中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明對於(yu) 五方之地氣及其運行有著敏銳的感知。

 

就2021年的區域發展而言,麵向海洋、輻射海洋而打通內(nei) 外循環的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灣區無疑是最具創新活力。粵港澳大灣區已破題,長三角灣區的一體(ti) 化則將賦予國家大戰略的新使命,將以長三角的暢通循環來促進國內(nei) 大循環、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長三角除了最為(wei) 寶貴的人才優(you) 勢,更有蘊蓄人才的作為(wei) 底層結構的明清以來禮樂(le) 教化的文教、風化之深厚積累。

 

中國文明的原理要求中國東(dong) 南西北中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全體(ti) 貫通、循環,而不是局部、片麵的區域發展。在中國東(dong) 南西北中的區域發展中,各大重要城市群如中醫所說的五髒六腑以及經絡一樣,無疑具有區域經濟內(nei) 外循環的帶動、協調、輻射作用。五髒六腑的氣血貫通是為(wei) 了氣化,要有要能“化”的能力。一有不通則影響氣化,在此意義(yi) 上,也才同樣能理解“全麵深化改革”以及“四個(ge) 全麵”所具有的全體(ti) 貫通、循環之意義(yi) 。

 

除了東(dong) 部沿海兩(liang) 大灣區的加速高質量發展並與(yu) 京津冀形成一線的聯動之外,還有中國廣大的大西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在2021年將進入破題,西安的戰略位置將得到提升,西安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e) 大學以及電子科技大學的人才優(you) 勢,在發展具有戰略科技意義(yi) 的軍(jun) 民融合以及數字經濟方麵,將在西部與(yu) 成都、重慶共同構成西三角戰略的互相支撐。

 

西南的成都、重慶所構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在尋求破題。西安與(yu) 成都、重慶將分別輻射、帶動西北、西南的發展,同時也分別向中國周邊國家的西向、南向輻射,成為(wei) 西部內(nei) 陸開放高地,並在共同形成大西部的循環時,與(yu) 東(dong) 部沿海形成東(dong) 西、海陸的大循環。

 

處於(yu) 東(dong) 、西部之間的中部6省與(yu) 長江經濟帶交集而有中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省城市群的區域合作。如何同時做好“大保護”與(yu) “大創新”,尤其是“大創新”,更是不容易答好的題。而中部另外2省,同時也是居於(yu) 北方的河南、山西,聯係著中國文明的起源,而其發展的難度較之南方的長江經濟帶的中部四省無疑更大。

 

同樣有難度的是北方的東(dong) 北三省的新一輪東(dong) 北振興(xing) 戰略,東(dong) 北三省中以吉林的“數字吉林”為(wei) 代表的數字經濟、智能製造與(yu) 國家糧食安全的二者同時並舉(ju) ,正在試圖嚐試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東(dong) 北不少人口的南下是一個(ge) 問題,但它也同時帶來東(dong) 北的山林、土地的休養(yang) 生息,這同時也是一個(ge) 機會(hui) 。不過最根本的還是軟性的因素,除了大家提到比較多的淺層的營商環境問題,更根本的是東(dong) 北廣大民眾(zhong) 自身的精氣神如何能夠調動、激發,這是根本的內(nei) 在動力所在,國家戰略根本上也離不開此種激發。

 

2、生態與(yu) “國土空間”的自覺

 

人與(yu) 空間之間的關(guan) 係,以中國文明原理而言,有可見與(yu) 不可見、隱與(yu) 顯、先天與(yu) 後天的關(guan)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於(yu) 秦嶺、祁連山生態破壞做出批示,之後視察秦嶺、祁連山的生態恢複,以及視察長江經濟帶中部城市,視察浙江、東(dong) 北等全國各地時,都有對於(yu) 山川河流生態的極端重視。中國傳(chuan) 統文明重視山川形勝,所謂風水,也是生態保護下的天地山川河流保持大循環而不會(hui) 出現不通。今天北方的大城市要求留出大風口,正是重新理解中國文明傳(chuan) 統的天人相應的智慧。秦嶺、祁連山等中國各地的山川形勝更有先天之場的意義(yi) ,對於(yu) 這些具有中醫思維經脈貫通意義(yi) 上重要自然山川的保護,其意義(yi) 更不亞(ya) 於(yu) 考古文物之保護。2021年,中國將更具有地上、地下、海上、海底等“國土空間”全麵性保護、統籌的自覺,這不是純粹技術的問題,而具有文明意識之意義(yi) 。

 

為(wei) 著生態保護的永續性,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接入國家電網已不存在之前的不穩定等技術問題,關(guan) 鍵是之前國家電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成本投入核算問題,所以這是利益問題,在這方麵國家可以平衡、協調。而國家電網、中石油、中海油等也在為(wei) 迎接新能源的更大替代性做未雨綢繆的準備。繼核能之後,氫能將是未來新能源的新選擇,技術突破達到商業(ye) 化也在加速。

 

3、回到中國文明的風化、詩教傳(chuan) 統:自覺整頓文藝之娛樂(le) 、惡俗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養(yang) 人,好山好水潤人,而後則有孔子所強調的“富而好禮”的育人之教化。傳(chuan) 統所謂“風化”,也與(yu) 風土關(guan) 聯。中國文明傳(chuan) 統之治理最重“正人心厚風俗”,2021年將開始在“文化強國”上自覺追求,文化強國之宗旨與(yu) 標準不是文化產(chan) 業(ye) ,而是中國之為(wei) 中國的文明意識的內(nei) 聚力。

 

中國文明向來有重視“詩教”的傳(chuan) 統,詩教作用於(yu) 人心、性情,人心、性情乃是政教之最精微者。2021年,中國對於(yu) 文藝的風化功能將有更自覺的認識。文藝不能充斥娛樂(le) 、惡俗,娛樂(le) 、惡俗在日常生活中壞世道人心而不易察覺,需要加以自覺的整頓。

 

對於(yu) 人心、性情之善的感發、激發,乃是精微的國家治理、社會(hui) 治理之道術所在,這也是回到曆史的中國的文明意識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所在。

 

4、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通城鄉(xiang) 之間的文明體(ti) 循環:農(nong) 村新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未來百年紅利

 

2020年扶貧完成後,2021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後扶貧時代將具有打通城鄉(xiang) 循環的功能。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將與(yu) 數字化有更深度的結合,新基建不僅(jin) 在城市,還應該包括廣大的鄉(xiang) 村。廣大農(nong) 村的新基建將是五十年代農(nong) 田水利建設的升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也需要自覺地與(yu) 農(nong) 田的新基建充分結合。這樣就能達到數字技術的精準化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文明傳(chuan) 統的精細化的新的契合,而真正意義(yi) 上的有機農(nong) 業(ye) 藉助數字化的技術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浙江、廣東(dong) 兩(liang) 省在這方麵已有成功的實踐。

 

所謂內(nei) 循環、外循環,不能忘記了城鄉(xiang) 之間的文明體(ti) 循環,中國傳(chuan) 統的告老還鄉(xiang) 製度就是如此,現代化、工業(ye) 化、城市化使得傳(chuan) 統的告老還鄉(xiang) 製度難以存續。而在新的數字文明之下,浙江這樣的先行發達地區吸引新鄉(xiang) 賢回鄉(xiang) 定居正在形成新的告老還鄉(xiang) 製度。因此,數字文明可能將在新的告老還鄉(xiang) 製形成方麵重新回到曆史的中國。

 

鄉(xiang) 村的天人相應,將吸引城市人到鄉(xiang) 村休閑旅遊,吸引城市老人到鄉(xiang) 村康養(yang) ,這也將在根本上重新理解、體(ti) 會(hui) 以致回到中國文明的天人相應的生活方式。一方麵是接地氣,同時數字技術又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在鄉(xiang) 村的休閑旅遊在根本上應該是中國文明所重的在餘(yu) 暇中養(yang) “暇遠之心”,這是中國文明的底層結構,而這也離不開人與(yu) 土地的原生關(guan) 係。

 

5、從(cong) 裏甲到鄉(xiang) 約:社區黨(dang) 建與(yu) 超越網格化的社區治理

 

中國的城市住宅由單位福利分房轉變成商品房的小區後,小區管理交給了商業(ye) 化的物業(ye) 公司,城市中國人由原來的單位共同體(ti) 變成了互相孤立的原子。抗疫讓我們(men) 看到了社區網格化的功能,但黨(dang) 和政府如何能有效入戶而瞭解居民的需求,從(cong) 而使社區形成自組織的共同體(ti) 的困境還是沒有根本突破。

 

社區的自組織的形成並不意味著基層黨(dang) 組織的缺席,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基層黨(dang) 組織的深度融入其中,而這有賴於(yu) 社區基層黨(dang) 組織成員具有傳(chuan) 統儒家士大夫內(nei) 聖外王的精神,從(cong) 而能帶動小區居民形成自組織的鄰裏文化。從(cong) 中國文明原理而言,就是從(cong) 裏甲發展到鄉(xiang) 約,社區黨(dang) 建需要超越網格化的社區治理,社區基層黨(dang) 組織成員應該成為(wei) 新時代的新士大夫。如此,則小區內(nei) 部自組織的凝聚力就能形成人與(yu) 土地一樣的深度有機聯結。

 

小區居民何以黏合、何以聯通,離不開鄰裏文化的養(yang) 成,也離不開對於(yu) 數字技術的充分利用。

 

6、中醫的第二次大發展

 

中國抗疫的成功,除了舉(ju) 國體(ti) 製、數字技術之外,還離不開中醫對於(yu) 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治療。中醫在抗疫中的獨特優(you) 勢,是靠著其天人相應的中醫思維。由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抗疫過程中對於(yu) 中醫的高度重視,中醫在現代中國將迎來毛澤東(dong) 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

 

2021年將是中醫大發展的關(guan) 鍵之年。必須緊緊抓住“中醫思維”這個(ge) 關(guan) 鍵的牛鼻子來思考中醫思維與(yu) 中醫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係。③將中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才能解決(jue) 中國的全麵醫保的可持續性問題。建立在中醫思維基礎之上的中醫大發展,既是文化自信,也是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好治療效果,這也是對於(yu) 西方資本主義(yi) 的跨國製藥企業(ye) 高額壟斷利益的克服。不能忘記這一大方向,中醫的產(chan) 業(ye) 發展要與(yu) 最大的公益化深度結合,而不能走向西方資本主義(yi) 跨國製藥企業(ye) 高額壟斷利益而吸血的歧途。

 

7、考古、曆史與(yu) 宗族:中國文明與(yu) 家族的起源、發展

 

2021年,考古將獲得更大的重視,它與(yu) 中國史學一樣,在於(yu) 從(cong) 地上、地下兩(liang) 重證據來探究、詮釋中國文明的起源、發展,從(cong) 而在如流水一樣活著的傳(chuan) 統的意義(yi) 上,舊邦新命,指向著中國文明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

 

中國文明的延續很重要的是中國獨有的通史寫(xie) 作中貫通的中國之為(wei) 中國的文明意識,中國的宗族、家族同樣重視修史,2021年,家國同構意識下,族譜等家族修史將會(hui) 更加自覺化。

 

8、文明大國的知識體(ti) 係的自覺建構

 

中國文明曆來有與(yu) 文明大國相應的知識體(ti) 係的建構,中國今後將有對於(yu) 大地之上,中國作為(wei) 文明大國的新的天人相應的知識體(ti) 係的自覺建構。

 

以上八個(ge) 方麵,都統合在回到中國文明“人與(yu) 大地”的關(guan) 係這一主軸上。

 

五、邊疆、周邊以及輻射:海陸一體(ti) 化的全球化與(yu) 回到曆史的亞(ya) 洲

 

中國自唐宋以下的開發,從(cong) 北方依次向長三角、珠三角,從(cong) 內(nei) 陸轉向海洋,海洋與(yu) 內(nei) 陸,北方的政治秩序與(yu) 南方社會(hui) 、經濟的活力之間形成文明體(ti) 的循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既是海陸一體(ti) 化的新型全球化,也是根源於(yu) 中國文明。

 

1、大國安全與(yu) 聯合作戰能力養(yang) 成

 

兩(liang) 千年前漢武帝麵對匈奴這一北方遊牧民族草原帝國的侵略而學習(xi) 匈奴,發展出大規模騎兵的作戰能力。今天麵對與(yu) 美國的大國競爭(zheng) ,同樣麵臨(lin) 當年的大國安全的問題而不能忘戰,需要備戰。為(wei) 此需要發展聯合作戰能力,一切為(wei) 了打仗。數字技術對於(yu) 軍(jun) 隊聯合作戰能力至為(wei) 關(guan) 鍵,5G+北鬥的技術對於(yu) 中國未來聯合作戰能力也甚為(wei) 重要。軍(jun) 改、退伍軍(jun) 人的保障等都是讓軍(jun) 隊既能打,又沒有後顧之憂。

 

中國的國防政策將是積極防禦型,而不是西方的主動攻擊型,這與(yu) 中國文明的內(nei) 外輕重選擇有關(guan) ,中國文明追求的“可大可久”之道不容出現因為(wei) 海外殖民而外重內(nei) 輕,故而不會(hui) 出現西方式的國強必霸。

 

2、逼台灣上談判桌

 

中國大一統的文明傳(chuan) 統不容台灣長久分離,從(cong) 2021年起,大陸在未來要逼台灣上談判桌,簽訂最終統一協議。這過程類似於(yu) 1984年中英之間簽訂協議,到97年香港正式回歸。大陸將采用宣布戰犯、封鎖台灣等各種手段逼迫台灣。大陸不僅(jin) 手段多得很,還要創造組合手段,包括宣傳(chuan) 的威懾戰等。

 

在軟的一手上,大陸將提前做好對於(yu) 台灣全島的經濟規劃,而福建特別是廈門則在文化上將發揮其作用。總之,收台的手段將是全方位的。

 

麵對美國的幹預大陸收台,中美將麵臨(lin) 意誌力的較量,意誌力正是中國文明的長處所在。

 

3、美國封鎖不住中國、歐洲聯不起來

 

美國新總統在2021年上台,一開始很可能會(hui) 有所和緩,但其後可能繼續對中國施壓。因為(wei) 將中國視為(wei) 戰略對手是美國兩(liang) 黨(dang) 的共識,中國對此要提前做好準備。

 

美國想與(yu) 歐洲聯起來封鎖中國,但也聯不起來。一句話,鎖不住、聯不起。資本主義(yi) 是要做生意的,美國的高科技、華爾街尤其如此,中美不會(hui) 真的一戰。

 

4、亞(ya) 洲回到曆史的亞(ya) 洲

 

日本、韓國以及東(dong) 南亞(ya) 與(yu) 中國的關(guan) 係將回到曆史上的亞(ya) 洲,東(dong) 南亞(ya) 會(hui) 認識到中國這一大國作為(wei) 地區秩序穩定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也將認識到以中國為(wei) 主的亞(ya) 洲的秩序將延續中國文明“以大事小”的傳(chuan) 統。而中國曆史上的一帶一路為(wei) 何能夠成功,在於(yu) 不幹涉所在國的政治的高度政治智慧,在於(yu) 中國文明的內(nei) 外輕重選擇。一帶一路也將以新的麵貌和使命重回到曆史的一帶一路。

 

一言以蔽之,中國將全麵回到曆史的中國的文明意識、文明原理,在熔舊鑄新的創造中,建構新的中國文明!

 

注釋:
 
①謝茂鬆、牟堅《文明史視野中的70年》,《開放時代》雜誌2019年第5期。
 
②英國政治哲學家邁克爾·歐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將世間知識區分為技術知識與實踐知識,技術知識是像數學的一加一等於二,是確定的、規則性的。實踐知識則是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領會的,政治與藝術、道德等都是實踐知識。見(英)歐克肖特著、張汝倫譯《政治中的理性主義》,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第7-10頁。
 
③謝茂鬆《中醫思維:破解中西醫之爭的關鍵點》,《人民論壇》雜誌2020年6月上。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