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真理改良命運
——仁本主義(yi) 真理觀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十一月廿二日癸醜(chou)
耶穌2021年1月5日
一
真理即真正的理。真是真誠、真實,真則不偽(wei) ;正是正常、正確、正義(yi) ,正則不邪。真理包括道德真理、社會(hui) 真理和自然真理。真理可以被發現、實踐和弘揚,不能被創造。人類文明發展、曆史進步的過程,就是對各種真理發現、實踐和弘揚的過程,就是人類不斷趨向天理和天理不斷彰明光大的過程。
真理的對立麵是邪說。理有高低、優(you) 劣、真偽(wei) 、正邪之別。高優(you) 真正之理都屬於(yu) 真理,低劣偽(wei) 邪之理都屬於(yu) 邪說。所有真理都植根於(yu) 仁性良知,在被發現之前就已經潛在,故可以被發現,不能被創造。所有邪說都植根於(yu) 邪欲惡習(xi) ,是不良人物和勢力創造起來的。發現、弘揚和實踐真理,善莫大焉,功德利益莫大焉;創造、弘揚和實踐邪說,罪惡莫大焉,危害莫大焉。
關(guan) 於(yu) 道德真理和政治真理,並非獨此儒家,別無分店。佛學道學西學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是,論真理度最高,非儒學莫屬。換言之,儒學不是唯一的,卻是最好的,把道德和政治之理講得最真最正最透徹。
故儒學最得人道之正,最為(wei) 人類所需。沒有自由人權平等民主法治,人還可以是人;沒有佛道的空寂虛靜,人也可以是人。如果沒有仁義(yi) 禮智信,人就不是人了。
不學儒,並不意味著沒有仁義(yi) 禮智信。百姓日用而不知,老百姓隻要沒有被邪說洗腦,日常生活中四端之心照樣起作用。但是,不學儒,就不易擴充四端之心,不能理解、掌握和主動實踐五常道。不學儒,就不能克己複禮盡心盡性,踐跡入室希聖希天,最好也隻是善人。
二
真理是改良命運、善化命運的最為(wei) 重要的法門。真理就是正確的知識,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也沒錯。文化道德知識、政治社會(hui) 知識、自然科學知識正確與(yu) 否,對於(yu) 命運的影響都非常重大。正確的知識讓人少犯錯誤,錯誤的知識讓人常犯錯誤。
所有知識中,道德知識最為(wei) 關(guan) 鍵;道德知識中,三觀具有決(jue) 定性。正確的三觀即正知正見,導向正路善化人生;錯誤的的三觀即邪知邪見,導向邪路惡化命運。
自堯舜至今,儒家群體(ti) 與(yu) 反儒群體(ti) 之品德、命運、下場和後福,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論品德,儒家群體(ti) 有三多:明主名父多,忠臣孝子多,聖賢君子豪傑之士多;反儒群體(ti) 也有三多:暴君惡父多,奸臣逆子多,小人盜賊邪惡之徒多。
論命運,儒家群體(ti) 有三多:多五福吉祥,多世家大族,多瓜瓞綿綿;反儒群體(ti) 也有三多:多六極苦難,多貧戶寒門,多斷絕後嗣。有心人士不妨訴諸於(yu) 大數據,一切都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理改良命運,反對真理信奉邪說惡化命運,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兩(liang) 個(ge) 群體(ti) 都可以找到一些例外,儒門也有惡人,反儒派也有正人,非常態也。注意,天下人並非隻有儒家和反儒兩(liang) 派。儒家和反儒派之間還有擁儒派、不擁不反派。不少人對儒家雖既有所批評,而且批評不當,其實屬於(yu) 擁儒派或不擁不反派。反儒派又有溫和、激烈之別。激烈派中又有言論反儒與(yu) 行為(wei) 反儒之別。通過各種個(ge) 人和政治行為(wei) 反儒而以儒為(wei) 敵者才是儒家之敵,也是人道之敵!
覺悟、堅持和弘揚道德真理和政治真理,是文化人的天職。數以千計的東(dong) 海律就屬於(yu) 道德政治真理。當以五倫(lun) 五常五觀為(wei) 十五支柱的仁本主義(yi) 真理成為(wei) 人類常識,那就意味著天理在人間已經彰明昭著,全人類德智大漲,大同理想將近。
真理、真相、正義(yi) 、善良、美好五者相輔相成,可以統一於(yu) 真理。真理必然符合事實真相和道德正義(yi) ,必然屬於(yu) 善良而美好的一方,否則非真理。堅持真理者,必然尊重事實追求真相維護正義(yi) ,必然高度善良而美好。五者都是有力量的,五者的力量可以統稱為(wei) 真理的力量。
真理不怕批判。信奉、宣傳(chuan) 真理是對真理的弘揚,反對、批判真理,也有助於(yu) 擴大真理的影響。有時候,不良人物和勢力的批判,比正麵宣傳(chuan) 效果更好。真理也不怕迫害。承載真理的生命受到迫害,影響特別巨大,很容易上升為(wei) 世界性和曆史性事件,成為(wei) 弘揚真理的最佳方式。
經不起打壓的人物不是豪傑,不配受到尊崇;經不起批判的思想不是真理,不配受到推崇。一切偉(wei) 大的人物一定是從(cong) 千難萬(wan) 險中成長起來的,一個(ge) 偉(wei) 大的民族一定是從(cong) 千錘萬(wan) 煉中成熟起來的,一切真理一切偉(wei) 大的思想,也一定是從(cong) 千刀萬(wan) 劍中挺拔出來的!
三
一切正確的知識一切真理,無不本之於(yu) 天理。《禮記》說“禮本於(yu) 太一”,太一就是天理。天道最公平,天理最公道。
《尚書(shu) ·洪範》如是說:“無偏無陂,遵王之義(yi) ;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dang) ,王道蕩蕩;無黨(dang) 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ce) ,王道正直。會(hui) 其有極,歸其有極。”中正公平是王道的特征,而王道本於(yu) 天道天理,天理大中至正,大公至平。
或問:“色空不二,是真相還是真理。”東(dong) 海答:“色空不二,是真相也是真理。真相和真理,有時是同義(yi) 詞。天理是宇宙生命的真相,也是一切真理之源。”
天理自本自根,亙(gen) 古固存,不為(wei) 堯存,不為(wei) 桀亡,卷之則退藏於(yu) 密,放之則彌六合,彰顯為(wei) 各種真理。一切真理既發源於(yu) 天理,又歸本於(yu) 天理。天理是萬(wan) 理之根,最高真理,也可以稱為(wei) 真理之父。儒家的文化自信,即根源於(yu) 天理信仰。
天理即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即畏天理。聖人圓證天理,聖人之言圓滿闡述天理,大人將天理付諸於(yu) 外王實踐,故可敬畏。
天理即良知。王陽明說“心即理”,就是說良知即天理。這裏的心,指本心、道心即良知心。學絕道喪(sang) 時代,許多人習(xi) 心、人心、意識心敗壞了,缺德無理了,是因為(wei) 良知不明,就像太陽被黑雲(yun) 遮蔽了。複興(xing) 儒家就是驅除惡習(xi) 黑雲(yun) 、喚醒良知光明的最佳法門。
良知就人類而言,為(wei) 萬(wan) 德之本,最高道德;天理就天地而言,為(wei) 萬(wan) 理之根,最高真理。孔子強調下學上達,上達就是通達良知天理。佛教所知障之說不無道理。局限於(yu) 自然科學知識,就會(hui) 產(chan) 生所知障,障礙對性與(yu) 天道的覺悟和上達,錯誤的文化道德知識和政治社會(hui) 知識更會(hui) 產(chan) 生所知障。
唯獨正確的文化道德知識,不僅(jin) 不會(hui) 產(chan) 生所知障,而且是上達性與(yu) 天道不可或缺的通途。儒學提供的就是最正確的文化道德知識。非下學不能上達,欲上達必須下學。下學上達一語便高出其它學派宗派無數。
格物致知就屬於(yu) 下學的範疇。宇宙生命萬(wan) 物都是物,大學八條目中,意心身家國天下,都是儒家應格之對象。格意格心所得是道德知識,格身所得是生命知識,格家國天下所得是政治知識。另外,物本身包括宇宙萬(wan) 物。
格致有序,有先後緩急之序。我以為(wei) ,格物當以意心為(wei) 先,致知當以道德知識為(wei) 首,其次是政治知識,其次是自然科學知識包括生命科學,皆以修身為(wei) 最高宗旨。
接著格物致知的條目是誠意正心,這是上達的關(guan) 鍵。
人本主義(yi) 雖有下學和格致功夫,但不求上達,學問缺乏良知頭腦,道德缺乏本性根基。佛道兩(liang) 家相反,輕視格致和下學,雖能上達,卻滯於(yu) 空寂虛靜之境,未達乾健生生之機,不明天道生生之理。
天理的核心是生生之理。宇宙生命生生不息新新不已,就是生理的作用。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以生物為(wei) 心。儒佛不足以達此語此也。
故古今中西所有學說,唯獨儒學沒有所知障,唯有儒家才能將知識、智慧、道德、信仰一體(ti) 貫通,以知識是開發智慧的工具,以智慧是通往道德和信仰的橋梁。
如果說知識是一種模仿和積累,智慧就屬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的覺悟和創造。唯有智慧,才能建立人格的健美,抵達不惑的境界,解悟仁義(yi) 的重要性和根本性。智者利仁,此之謂也。《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識是博學的結果,智慧是明辨的功夫。智慧不足,或行之不篤,或行之不正。
辨之明白,行之篤正,就是君子。唯君子能信奉、堅持和踐行中道。其次是正人,信奉正理堅持正義(yi) 者。佛道兩(liang) 家和自由主義(yi) 各有其正義(yi) 性,故信奉者不失為(wei) 正人。正人容易出偏出錯,甚至可能滑向邪道,蓋佛道和自由主義(yi) 真理性不足,正而不中。唯君子不退,或難免出差錯,不夠中庸,但永遠不會(hui) 背離正道。
君子的天職有二:有權位則替天行道,無機會(hui) 則替天傳(chuan) 道。隨著儒家一陽來複,儒學的真理性普適性將會(hui) 為(wei)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類的五度將隨著儒學影響的擴大而水漲船高。當儒學得到全世界公認的時候,就是天下歸仁、天下大同的時候。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餘(yu) 東(dong) 海】中國立場和中國價(jia) 值
【下一篇】【陳強】懷念九叔公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