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瑞】一部陽明文獻珍本重見天日——張新民審定《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出版

欄目:書評讀感、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0-12-27 01:50:14
標簽:《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陽明文獻珍本

原標題《一部陽明文獻珍本重見天日》

作者:湯文瑞

來源:《中華讀書(shu) 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十一月初二日癸巳

          耶穌2020年12月16日

 

 

 

《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影印本)

張新民審定

孔學堂書(shu) 局

2020年6月

第一版,148.00元

 

明嘉靖十四年(1535)貴陽刻本《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後簡稱《續編》)近由張新民教授審定並冠序、孔學堂書(shu) 局影印出版。此書(shu) 重見天日,首功當屬日本學者永富青地本世紀初在上海圖書(shu) 館的發現(詳氏著《關(guan) 於(yu) 上海圖書(shu) 館藏〈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東(dong) 洋的思想與(yu) 宗教》第23號,2006)。此前,官私書(shu) 目皆無是書(shu) 的著錄,亦不見有學者提起。現在此珍稀孤本得以化身萬(wan) 千,實乃陽明心學之大幸。

 

從(cong) 書(shu) 上的題記與(yu) 印記看,是書(shu) 先後為(wei) 清季趙宗建與(yu) 當代黃裳所收藏。黃氏是藏書(shu) 家、散文家,他十分喜歡這本書(shu) ——據吳鵬教授辨識,鈐印就有“黃裳藏書(shu) ”“黃裳百嘉”“黃裳容氏珍藏圖籍”“黃裳壬辰以後所得”“黃裳青囊文苑”“來燕榭”“容家書(shu) 庫”等。惜《來燕榭書(shu) 跋》等書(shu) 俱不載,不知何故。其“墨批”則文筆燦然,信息量亦大:

 

此黑口本《陽明文錄續編》三卷,佳書(shu) 也,世未有以之著錄者。通行之本,大抵皆重刊匯編本耳。餘(yu) 前得《居夷集》三卷,嘉靖甲申三年刊於(yu) 黔中者,時先生尚存。此集則刊於(yu) 棄世後七年,亦貴州刊本,刀法樸茂,別具古趣。大抵名人文集多傳(chuan) 匯刻全書(shu) ,而單刊者反易湮沒,是更足增重者。匆匆題識,未暇取校,不知尚有逸出《全集》之外者否?壬辰二月二日黃裳。

 

這裏提到的黔刻《居夷集》,就不見於(yu) 任何載籍,其存在,黃說是一個(ge) 重要證據。

 

新民教授長達三萬(wan) 多字之序(是序又以《明代黔中地區陽明文獻的刊刻與(yu) 傳(chuan) 播:以嘉靖貴陽本〈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為(wei) 中心的研究》為(wei) 題,揭載《孔學堂》〔中英雙語〕2020.3)所論陽明先生與(yu) 貴州、陽明先生著述版本考源,見微知著,令人擊節。

 

據新民教授考證,陽明先生生前與(yu) 身後,“黔中王門學者凝聚各種政治與(yu) 學術資源,先後刊刻了《居夷集》《傳(chuan) 習(xi) 錄》《陽明先生文錄》《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陽明先生遺言稿》《陽明文錄》六部專(zhuan) 書(shu) ”,而這“不能不說是陽明文獻傳(chuan) 播史上必須關(guan) 注的重要曆史事件”。即其時的貴州,無疑是刻印陽明著述之重鎮。

 

上述六書(shu) ,《居夷集》今下落不明,尚存者也就這部《續編》及嘉靖十八年“重校”的補刻本《陽明先生文錄》(孤本存中國人民大學圖書(shu) 館)了。

 

《續編》凡三卷,各卷俱按文類編次,以文類、書(shu) 類、跋類、雜著、祭文、墓誌、詩類為(wei) 序。卷未題有“貴州都司經曆趙昌齡”“耀州知州門人陳文學”“鎮安縣知縣門人葉梧校刊”字樣,則參與(yu) 校刻者尚有趙昌齡、陳文學、葉梧三人,後兩(liang) 人為(wei) 陽明親(qin) 炙弟子。而王杏、趙昌齡亦必為(wei) 服膺或私淑陽明先生者,刊刻《續編》一事即足可證明。王杏嘉靖十三年(1534)巡按貴州。據書(shu) 後所附其《書(shu) 文錄續編後》可知,是書(shu) 之刊刻,乃是因王氏到黔不久,便深感“(陽明)先生以道設教,而貴人惟教之由無他也,致其心之知焉而己矣”;尤其是“(陽明)先生昔日之所麵授……貴人之懷仰而求之若此,嘉其知所向往也”。遂以“《文錄》所未載者,出焉以遺之,俾得見先生垂教之全錄,題曰《文錄續編》”。可見是書(shu) 之題作《續編》,乃因補此前的《王陽明文錄》之未載。即所謂“新刊”雲(yun) 雲(yun) ,隻是相對於(yu) 此前的《王陽明文錄》言而別無他義(yi) 。謝廷傑《王文成公全書(shu) 》合刻本(明隆慶六年,1572)比《續編》已晚了三十七年。流傳(chuan) 於(yu) 世之單行本,無不“各自為(wei) 書(shu) ”,《續編》即早期少數罕見單行本之一,後被合刻本取代。新民教授說,此“即使置於(yu) 陽明文獻整體(ti) 係統之中,也彌足珍貴”,極是。

 

王杏,浙江奉化人,字世文,號鯉湖,嘉靖二年(1523)進士。在貴州文化史上,他是一個(ge) 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的人物。其在黔雖僅(jin) 兩(liang) 載光景,卻辦了三件大事:一、主持刊刻《續編》;二、接受陽明弟子之請建陽明祠與(yu) 陽明書(shu) 院,而據新民教授考證,“貴陽……可謂全國最早建祠陽明的區域”;三、勘議貴州開科鄉(xiang) 試。而辦這三者,於(yu) 陽明心學與(yu) 黔地貢獻堪稱至偉(wei) 。

 

《續編》所載多《王文成公全書(shu) 》失收之詩文(計有20篇首),提供了大量陽明先生與(yu) 貴州學者往返互動的情況,透露出很多黔地王門學者活動的資訊。新民教授上揭文結語說得好:“(《續編》)不僅(jin) 為(wei) 黔中難得一見之珍本,即使置諸全國範圍也堪稱佳槧,當然更是陽明文獻學研究必讀之要籍。”

 

最後說句題外話,黔中王門過去不為(wei) 外界重視,原因大致有三: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談到王門七大學派,沒有列舉(ju) 黔中王門;錢德洪編《王陽明先生年譜》時,寫(xie) 到貴州隻區區三處,其中一處講到弟子,即“(嘉靖十三年)五月”條“門人湯冔、葉梧、陳文學等數十人請建祠以慰士民之懷”句;錢德洪編乃師文錄時,雖曾專(zhuan) 門派人去老師到過處尋遺文,可偏偏沒去“老遠的貴州”(魯迅語)。這就造成黔中王門雖然刻印有陽明先生多部遺著,最終卻未能進入錢版的《文錄》視線,而此書(shu) 後來又作為(wei) 謝版《全書(shu) 》的底本。

 

其實明正德三年(1508),陽明先生“以言事謫貴陽”,龍場作為(wei) 其悟道和首傳(chuan) 心學之地,在王門後學係統中,“黔中王門”遂成為(wei) 最早的一個(ge) 學派。正德五年(1510),陽明先生在即將離開貴州、進入湖南之前,寫(xie) 下著名的《鎮遠旅邸書(shu) 劄》或稱《與(yu) 貴陽書(shu) 院諸生書(shu) 》。在信中他提到23位弟子,“由於(yu) 行文的禮貌,雖給學生寫(xie) 信,也稱字而不舉(ju) 名”(馮(feng) 楠語),“親(qin) 筆留下了天下王門的第一份弟子群體(ti) 名單”(張明語)。

 

綜上所述,黔中王門是非常有實績的一個(ge) 學術群體(ti) ,不應被忽視。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