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心在朱子思想中的定位與(yu) 功能——兼論朱子‘心學’名義(yi) ” 討論綜述
來源:“欽明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十月十七日戊寅
耶穌2020年12月1日
庚子年十月十五日(西曆11月29日)晚,四川大學儒家哲學方向第八期“雲(yun) 切磋班”在騰訊會(hui) 議網絡平台舉(ju) 辦。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趙玫分享了題為(wei) “心在朱子思想中的定位與(yu) 功能——兼論朱子‘心學’名義(yi) ”的主題報告,成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鄧曉可老師擔任會(hui) 議主持,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馬鑫焱老師、貴州大學中華文化書(shu) 院李秋莎老師擔任評議。
趙玫提到,宋明以降,“心學”被視作先聖賢“傳(chuan) 心之學”,學者多以“心學”指朱子學,且視其與(yu) “性學”(或“理學”)並行而不悖。以“心學”專(zhuan) 指陸王之學,始於(yu) 明正德年間的門戶之爭(zheng) 。當今為(wei) 朱子“心學”正名,或出現兩(liang) 種趨勢:一種認為(wei) 廣義(yi) 心學是傳(chuan) 心、言心、養(yang) 心之學,並將朱子學納入廣義(yi) 心學的範圍內(nei) ;另一種將朱子所論心視作純粹形上超越本體(ti) ,或介於(yu) 形而上下之間,以此彌縫朱陸之別。
在此背景下,討論心在朱子思想中的定位與(yu) 功能尤顯重要。朱子論氣或論心,都保持與(yu) 純粹形上性理之間的絕對界限,具體(ti) 而言,天地之心、統性情之心、本心、道心(四端)皆為(wei) 形而下者。然而,本心、明德、心之全體(ti) 、道心具超越性,本心之明是工夫之原,又是工夫之終。心又具能動性,心雖為(wei) 形質所拘但能積極造作。由自覺、自明、自立的敬貫動靜之心地工夫,可以達成心與(yu) 理一,實現其至善品格。形下之心並非僅(jin) “認知心”,它是自立而自明的“有限的超越者”。
朱子學是由傳(chuan) 心之學、修心之法所構成的廣義(yi) 心學。突出朱子“心學”這一麵向,或可呈現朱子之理生化流行的特點,而避免對朱子學的偏狹理解。此“心學”與(yu) “理學”、“性學”、“仁學”互相照應、互為(wei) 補充,呈現出完整的朱子學。
在評議環節,馬鑫焱老師提出,以往對某個(ge) 思想家的研究,重視從(cong) 其體(ti) 係的某一內(nei) 容展開,如道論、天論、心論,以此觀,以“心學”定位朱子學是有意義(yi) 的。關(guan) 於(yu) 形而上下的判分問題,似可再討論。李秋莎老師認為(wei) 厘正心學名義(yi) ,將心學、理學共同納入到先聖賢所傳(chuan) 道統譜係中是非常重要的。若單強調和理學相對之心學,說不到形而上的至善天理處;若單強調與(yu) 心學相對之理學,形而上本體(ti) 的理則淪為(wei) 枯寂。就心的定位來看,完全屬形而下的心是沒有辦法自明與(yu) 自定的。統性情之“心”屬廣義(yi) 心,誌、意、情、欲等作為(wei) “心之能”屬狹義(yi) 心,兩(liang) 類心是否需要區別?知是心之神明,心之知如何理解?道心和心知的形而上下如何擬定?趙玫認為(wei) ,凡言心處,皆是形而下者,包括道心、明德,而此時之心雖為(wei) 形而下者,但未嚐與(yu) 理須臾離,是理的直接的流行發用。
最後,四川大學的高小強老師、曾海軍(jun) 老師、陳建美老師作了總結發言。就朱子所論心是否有自由意誌、中國人的“心之全體(ti) ”是否有信仰的提問,高老師認為(wei) ,朱子所論心當然能實現道德自律,而康德的自由意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中國人不缺乏信仰,此種信仰強調天人相通,在當下生活中實現最真實的信仰,這是一種內(nei) 在的超越。曾老師提出,就現有宋明理學分係來說,心學與(yu) 理學的學派分屬強調各自的理論特色和學問側(ce) 重,這有一定的合理性。以理學之於(yu) 程朱,心學之於(yu) 陸王,氣學之於(yu) 張子,我們(men) 認為(wei) 程朱亦有心學,程朱論心就比陸王差嗎?張子卻不限於(yu) 氣學,以氣學論張子夠嗎?可見,看起來三種並列的學派名稱,意味是不一樣的,我們(men) 做工作的用意也各不一樣。陳建美老師認為(wei) ,前輩學者對心學、心論的研究很多,朱子心學話題的提出有意義(yi) 。本心(良知)以及天理孰為(wei) 第一位,是我們(men) 分係的主要依據。心作為(wei) 形下者如何區別於(yu) 他物?心如何是特殊性的氣?形下者如何能實現超越性?建議當更深入論證。陳老師認為(wei) ,氣具理和心具性是不一樣的,心能呈現天理,因其本質就是天理。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楊朝明】踐行“天下為(wei) 公” 共築美好世界
【下一篇】【朱承】張載的公共性思想述論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