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小醇而大疵
——荀子的兩(liang) 大錯誤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九月十一日癸卯
耶穌2020年10月27日
韓愈《讀荀》說:“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yu) 揚,大醇而小疵。”說孟子是義(yi) 理精純的醇儒,正確;說荀子“大醇而小疵”則錯。荀子是小醇而大疵。荀子思想駁雜,問題和錯誤不少,大疵有二。
其一、惡攻子思、孟軻和孔門弟子。
《荀子·非十二子》中,將子思、孟軻與(yu) 它囂、魏牟、陳仲、史鱒、墨翟、宋鈃、慎到、田駢、惠施、鄧析等人並列,斥責他們(men) 乘世道不寧,飾邪說,交奸言,以混淆是非,攪亂(luan) 天下,斥子張、子夏、子遊們(men) 為(wei) 賤儒。
子思大賢、孟軻亞(ya) 聖,都是道統傳(chuan) 人,子思《中庸》、孟軻《孟子》都是儒家正經、中華聖經。子夏、子遊、子張位列孔門十二哲,子遊、子夏又列孔門四科之文學科。《孟子公孫醜(chou) 上》稱“子夏、子遊、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ti) ”雲(yun) 。三人雖各有不足,又各有優(you) 長,都受到過孔子的讚肯。
荀子雖讚美孔子之學最正確,舜禹之治最理想,但如此斥責侮辱惡毒攻擊子夏、子遊、子張們(men) ,其對孔子的認同度尊重度,未免自己悄悄打了折扣,或者說,無異於(yu) 對孔子有某種程度的否定。把子思、孟軻們(men) 學說斥為(wei) 邪說而掃除之,又如何能夠真正地“上則法舜禹之製,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yi) ”哉。
荀子的第二大錯誤是否定本性之善。
本性即仁性、天性、先天之性、天命之性。此性純善、至善、超善,是超越善惡對立的形上之善,當然不雜絲(si) 毫不善。荀子不識此性,不信性善,便入不了中道之門。
荀子又主張“化性起偽(wei) ”,意謂通過後天人為(wei) 的努力,變化先天本性的不良。此語出自《荀子·性惡》:“故聖人化性而起偽(wei) ,偽(wei) 起而生禮義(yi) ,禮義(yi) 生而製法度。”此言足證荀學之無根,昧於(yu) 本性昧於(yu) 天。禮的形式固然是人為(wei) ,禮的精神則本之於(yu) 天命天道,豈有不良哉。
荀學沒有內(nei) 聖功夫,缺乏道德根基,培養(yang) 不出真正的聖賢君子;所開出來的外王學和禮學必不純正,導不出真正的王道政治和禮樂(le) 製度。
以上兩(liang) 個(ge) 錯誤都是原則性的。孔子說“誣文武者罪及四世。”荀子侮辱誣蔑子思孟子和孔門弟子,雖不如誣文武嚴(yan) 重,但也不可等閑視之。倡導性惡論則大本已失,誤導天下,遺患無窮。導出韓非、李斯兩(liang) 個(ge) 法家大腕,是其學術邏輯的必然。荀子雖然不讚成韓非、李斯之法學,但其學缺乏內(nei) 力,收拾不住。
近年來統合孟荀的主張喧囂一時,於(yu) 儒家的弘揚無益也。孔孟之道形上形下一體(ti) ,內(nei) 聖外王自足,並不需要荀學配合,沒有荀學沒關(guan) 係。當然,既然有了荀學,於(yu) 政治和禮樂(le) 不無見識,可稱為(wei) 準外王學或準禮學,不妨作為(wei) 參考借鑒。
綜上所述,荀子小醇而大疵。因為(wei) 大疵,故為(wei) 外道;因為(wei) 小醇,勉強儒門,故特列其書(shu) 《荀子》為(wei) 儒家副經,定其位為(wei) 儒門外道,或者儒門雜家。儒門雜家比所有雜家、包括各門各派的雜家和無主雜家都優(you) 秀,但比起醇儒又差得遠。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