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應】希張橫渠之正學——王船山對張載關學的繼承與發展

欄目:思想評論
發布時間:2020-10-22 00:05:02
標簽:關學、張載、王船山

希張橫渠之正學

——王船山對張載關(guan) 學的繼承與(yu) 發展

作者:王澤應(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九月初一日癸巳

          耶穌2020年10月17日

 

 

 

《船山全書(shu) 》資料圖片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

 

船山學是同“希張橫渠之正學”密切聯係在一起的,這是船山學一個(ge) 重要的特質和價(jia) 值取向。正是通過“希張橫渠之正學”的學術闡釋、研修和創新,船山學上接孔孟道統之端緒,下開清代實學和近代新學之先河,實質上擔綱了為(wei) 中華學脈“續魂”和“固本培元”的工作,使中華正學的血脈得以更為(wei) 暢通地綿延傳(chuan) 承,為(wei) 後人接續和弘揚中華正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船山推崇張橫渠之正學是建立在對中華學術史的梳理和對張載學說的義(yi) 理建構的深度體(ti) 認和開掘上的。他憑借自己“坐集千古之智”的學術研修功底,通過梳理並總結自先秦以來直至明清時期在中華大地上產(chan) 生並傳(chuan) 播的各家各派的學術宗旨和價(jia) 值追求,注目於(yu) 學統與(yu) 道統、學統與(yu) 政統等的關(guan) 係,且從(cong) 學術自身的內(nei) 在邏輯、學術正當性以及學脈傳(chuan) 承的統一性及其發展的合規律性等角度,認為(wei) 宋代理學諸子特別是關(guan) 學的代表人物張載,可謂中華正學的主脈、主流,他們(men) 所建構的本體(ti) 論、人性論、認識論、價(jia) 值論、道德論、功夫論和曆史論整體(ti) 上代表了中華學術發展的大方向、大格局、大氣量和大胸懷,也是中華民族整體(ti) 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集中表現。船山認為(wei) ,在宋明理學各派中,二程之洛學和朱子之閩學雖都是正統儒學,但皆有矯枉過正之偏,所以在戰勝異端方麵缺乏應有的力量,常常表現出對異端思想的某種妥協或折中。比較而言,隻有張載的學說才是“引萬(wan) 派而歸墟”的正學,才對孔孟儒家的真義(yi) 理作出了真正的掘發和闡釋,對其真精神作出了真正的光大和弘揚。但由於(yu) 張載是沒有官職的平民百姓,且門人中又缺乏強有力的人物予以頗具社會(hui) 性或廣泛性的傳(chuan) 承推廣,於(yu) 是導致了“是以其道之行,曾不得與(yu) 邵康節之數學相與(yu) 頡頏,而世之信從(cong) 者寡,故道之誠然者不著”(《張載正蒙注·序論》)的學術效應。這就大大影響了張載之正學應有價(jia) 值的發揮,應有地位的確立。在船山看來,如果張載的正學思想能夠得到有效的傳(chuan) 承和弘揚,並用張載之學“正童蒙之誌於(yu) 始”,那麽(me) ,佛教宣說的那些非生非死之狂惑就將“不折而自摧”,陸王心學那些過度主觀化的觀點亦會(hui) 得到有效的抵製。正是基於(yu) 這種認識,王船山試圖以自己“力不能企”的學術功底去竭力光大弘揚張橫渠的正學,進而使其真正造福於(yu) 中華生民。這是船山認定的學術誌業(ye) ,也是他試圖通過弘揚張橫渠的正學來找到一條實現中華民族“闕而複振”“衰而複興(xing) ”之正確道路的學術動因。

 

整體(ti) 上看,船山推崇張載之學是因為(wei) 張載之學往上繼承了孔孟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術誌向以及誌道據德的學術追求且極大地彰顯了忠孝合論的家國情懷,往下具有挽救後來者學術之失的功能,使人們(men) 始終著眼於(yu) “窮神”“知化”和“崇德”的人生正途,其理論的力量如同天上的皎日可以照徹地上的幽暗,使人頓生一種思想的光明。

 

具體(ti) 而言,船山推崇張載之學還因為(wei) 張載之學提出了一係列極深研幾、大公至正的理論命題和觀點,建構起了一個(ge) 完整嚴(yan) 密的關(guan) 學理論體(ti) 係。

 

首先,船山推崇張載之學在於(yu) 張載“以正童蒙之誌於(yu) 始”的學術追求,他把引導學生學做聖人作為(wei) 為(wei) 師立教之本。張載著有《正蒙》一書(shu) ,較好地論述了“正蒙”以及與(yu) 之相關(guan) 的“正學”之豐(feng) 富含義(yi) ,比較全麵係統地闡發了《易經》“蒙以養(yang) 正,聖功也”的思想主旨,揭示了啟蒙教育何以必須朝向“養(yang) 正”和走向正學的內(nei) 在因由。張載認為(wei) ,啟蒙教育應當以培養(yang) 正確的價(jia) 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為(wei) 目的,使初學之子一開始接受教育就進入正道之端口,並向著大中至正之道的方向前行,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的道理。隻有中正才能“貫天下之道”,隻有中正才能培養(yang) 學生“得所止”和“至於(yu) 大”的學習(xi) 品德和人生氣量。在船山看來,張載《正蒙》一書(shu) 旨在“使蒙者不失其正”,培育學生從(cong) 一發蒙就要“養(yang) 正”,建構的就是儒家的正學觀和正學體(ti) 係,值得我們(men) 去希冀和弘揚。

 

其次,船山推崇張載之學在於(yu) 張載提出了“大其心”的命題和主張,認為(wei) 隻有“大其心”才能“體(ti) 天下之物”。“大其心”是一個(ge) “立乎其大”和“致廣大”的發展過程,也是一個(ge) 克服人之自然屬性的各種局限,不斷提升認識自己和改造自己最後朝向發展自己和完善自己的過程。“大其心”既有認識論上盡量擴展人的認識能力去更好地認識天下萬(wan) 物的內(nei) 在機理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麵,更有價(jia) 值論和道德論超越人自身現有的各種認識和行為(wei) 局限,通過道德修養(yang) 和道德行為(wei) 實踐去實現與(yu) “天道”合一的目的論希求。這是一個(ge) 主體(ti) 通過擴充人自身的認識能力去更好地認識和把握客觀世界,同時也是借助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來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主客互動互建和天人合道的過程。

 

再次,船山推崇張載之學在於(yu) 張載提出了“窮神、知化、達天德之蘊”的價(jia) 值追求及其精神建構。“窮神知化”就是要使學生努力探賾索隱,窮盡“天神”的奧秘,知曉天地萬(wan) 化的常理,進而自覺地去達到與(yu) 天合一的目的或境地。“達天德之蘊”既是一種功夫論的攀越,也是一種目的論的狀態,意味著人們(men) 通過窮神知化的活動能夠認識並效法天德的神韻,進而在內(nei) 在德性上與(yu) 天德和合。人要達到窮神知化的理想目標並不能依靠智力的提升來達成,必須而且應該通過“德盛仁熟之致”即道德修養(yang) 達到極盛圓熟的路徑來達成。崇德內(nei) 含了擴充本性所具的向善之端,持久地去體(ti) 悟天道天神,進而造就一個(ge) 合乎德性的自我,達到與(yu) 天道天德合一的境地。

 

複次,船山推崇張載之學在於(yu) 張載建構了一個(ge) 肯定人的價(jia) 值並主張仁民愛物的倫(lun) 理價(jia) 值體(ti) 係。人在宇宙生化的過程中是得天地萬(wan) 物之精華的靈性存在物,有著生於(yu) 土而以天參為(wei) 性的生存特質,並能自覺地以天所賦予人的知覺靈動師法天地之化,更好地體(ti) 恤天地之道,與(yu) 天地合其德。張載在《西銘》中極大地發展了孟子仁民愛物的思想,將天下之人視為(wei) 同胞兄弟,將世間萬(wan) 物視作我們(men) 友好的同輩,進而主張“尊高年”“慈孤弱”,舉(ju) 凡天下那些鰥寡孤獨老弱病殘,都是我們(men) 應當去關(guan) 心的兄弟姐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積極且達觀的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此即“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yu) 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生而為(wei) 人,不管處於(yu) 富貴的境況,還是處於(yu) 貧賤的境遇,都要按照道德的要求來行事。如果處於(yu) 富貴福澤的境遇,那就應當知福知恩,學會(hui) 與(yu) 大家共同增進人生的幸福感,使我們(men) 的生活質量能夠有所提高。如果處於(yu) 貧賤憂戚的狀態,那也不要悲觀絕望,應當考慮到這是上天有意在考驗我們(men) 的意誌和品格,是使我們(men) 走向人生成功的必要磨煉。而對待生命亦應取積極而自然的態度,活著一天就要好好地順應天理,盡職盡責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力求“仰不愧於(yu) 天,俯不怍於(yu) 地”,活出一份人生的自信、尊嚴(yan) 和幸福。對於(yu) 死亡,亦應該取一種豁達達觀的態度。死得安寧、安詳、安定,未嚐不是一種人生的幸福和德性的收獲。

 

最後,船山推崇張載之學在於(yu) 張載之學有著“辟佛老而正人心”“貞生死以盡人道”的學術指向和價(jia) 值追求。張載用自己的氣化論和存神盡性的人生觀批判了佛道二教的虛無主義(yi) 和悲觀主義(yi) 人生觀,認為(wei) 無論是佛教的“無生”還是道教的“長生”都是沒有認識到宇宙氣化運動的本質和規律,犯了割裂本體(ti) 與(yu) 現象的錯誤,都脫離了生命的正道。在船山看來,“貞生死以盡人道”是張載之絕學的主旨和價(jia) 值旨歸,有著“發前聖之蘊,以辟佛老而正人心”的獨特功能。“貞生死”內(nei) 含有正確地認識生死,既不能陷入“方死方生,方生方死”的生死輪回論陷阱之中,也不能以生死為(wei) 空無、墮入貪生怕死的泥潭之中,貞生死的目的是更好地盡人道,即發揮生命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存神盡性中實現生命的價(jia) 值,真正做到生得有意義(yi) ,死得有價(jia) 值。

 

船山“希張橫渠之正學”的意義(yi) 不僅(jin) 使得張橫渠的正學思想重新光耀於(yu) 世,而且使得孔孟儒學的真精神得到了新的發展與(yu) 弘揚,同時也使得船山自己建構起了一種既繼承張載又超越張載的學術思想體(ti) 係。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通過將船山與(yu) 明清之際的諸思想大家以及與(yu) 宋明諸儒加以比較得出結論,認為(wei) 船山之學,繼承了橫渠長於(yu) 精思、顯真明體(ti) 的傳(chuan) 統,同時又能“旁治老莊佛理”,並能於(yu) “心理入微處推見症結”,“切中流俗病痛”,進而生發出“豁蒙辟昧之力”,從(cong) 而超越了橫渠之學,具有“掩諸家而上之”的特點。船山通過對張橫渠正學的“精繹而暢衍之”,闡發了一係列“破塊啟蒙”的思想命題和觀點,使得船山學在“坐集千古之智”的基礎上別開生麵,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繼往開來的一座高峰。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