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度尼西亞(ya) 八月廿七孔誕紀事
作者:鄭文泉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八月廿八日庚寅
耶穌2020年10月14日
印度尼西亞(ya) 的儒教與(yu) 世界各地的儒教、儒學相比較,有它自己顯著的幾個(ge) 特點。其一是它是印度尼西亞(ya) 國家的體(ti) 製內(nei) 宗教之一,在國民宗教教育之中有自己完整的自小學至研究生階段的孔教教育體(ti) 係(圖一),而非其他國家的體(ti) 製外或民間現象;其二是它是在每年的農(nong) 曆八月廿七慶祝孔誕,而非一般的陽曆九月廿八;其三是孔教活動的主要媒介或“普通話”是印度尼西亞(ya) 語,一般漢語或漢方言僅(jin) 是地方性的輔助媒介。
圖一:孔教(右下角為(wei) 其小二課本)是印度尼西亞(ya) 六大體(ti) 製內(nei) 宗教之一
印度尼西亞(ya) 孔教的法定組織是當地人稱之為(wei) “印尼孔教總會(hui) ”的團體(ti) (Majelis Tinggi Agama Khonghucu Indonesia簡稱MATAKIN),其下還有各地共134所省、縣級次的孔教理事會(hui) (簡稱MAKIN),意即儒家、儒教在印度尼西亞(ya) 不是“無人管”的文明或宗教地帶,而是有負責團體(ti) 統囊其事的。
以今天(2020年10月13日)孔誕為(wei) 例,地方上的孔教會(hui) 既有自己的祭孔慶典,孔教總會(hui) 也有國家級的祭孔活動與(yu) 安排。
地方孔教會(hui) 的孔誕慶典,規模較小,基本上以地方信眾(zhong) 為(wei) 主。祭孔慶典的安排,多在前一天入夜時即已備妥,如下巴厘省登巴薩區孔教會(hui) 所見:
圖二:巴厘省登巴薩區孔教會(hui) 祭孔籌備
孔誕當天一早,在當地孔教群組就可以看到各地孔教會(hui) 發來的孔誕賀語,如下二例所示:
圖三:中爪哇省Tegal區孔教會(hui)
圖四:Banten省Pondok Cabe區孔教會(hui)
具體(ti) 孔誕慶典,則大致分有祭孔或另加講經一環。祭孔部分,巴厘省登巴薩區孔教會(hui) 的祭孔現場,可見下圖五:
圖五:巴厘省登巴薩區孔教會(hui) 祭孔一瞥
以下圖六為(wei) 西爪哇省Karawang孔教會(hui) 的祭孔慶典,以資對照:
圖六:西爪哇省Karawang孔教會(hui) 祭孔慶典
按各地孔教會(hui) 祭孔場景,大抵如此。至於(yu) 印尼孔教總會(hui) 的孔誕慶典,規模較高且大,除祭孔儀(yi) 式外,尚有政治性的慶典儀(yi) 式一節。前一部分,由孔教總會(hui) 一早移至雅加達國家公園的孔廟上進行,因疫情故,僅(jin) 約三十人準予參與(yu) 其事:
圖七:印尼孔教總會(hui) 祭孔慶典一覽
從(cong) 以上圖片來看,和傳(chuan) 統東(dong) 亞(ya) 特別是台灣地區的祭孔大典仍有顯著不同:盡管是祭孔慶典,印尼祭孔人員的禮服也日趨規範但並非傳(chuan) 統釋奠禮服,間中也沒有習(xi) 見的八佾舞或大成樂(le) 章,而是一般民間宗教或信仰的儀(yi) 禮形式,可說是“禮下庶人”的印尼化祭孔儀(yi) 式。
作為(wei) 印尼體(ti) 製內(nei) 宗教之一,孔教總會(hui) 更為(wei) 盛大的孔誕慶典,則是將由印尼副總統、宗教部長開幕的宗教間會(hui) 議。關(guan) 於(yu) 這個(ge) 網絡會(hui) 議,總會(hui) 一早就已發出通知,圖下為(wei) 其印尼語、漢語通知:
圖八:印尼孔教總會(hui) 的孔誕網絡會(hui) 議通知
按此次孔誕網絡會(hui) 議題為(wei) “從(cong) 各大宗教視角看世界未來”,分兩(liang) 天進行:一)孔誕當天,即2020年10月13日、二)2020年10月17日,除了宗教親(qin) 善工作,也旨在促進國內(nei) 宗教間的認識與(yu) 交流:
圖十:孔教總會(hui) 孔誕網絡會(hui) 議傳(chuan) 單
按本屆會(hui) 議,有兩(liang) 位中國籍儒家、儒教學者受邀與(yu) 會(hui) 發言,其一為(wei) 撰有Confucianism as a World Religion(2013)一書(shu) 的時為(wei) 美國Kenyon大學Anna X.D.Sun教授,另一為(wei) 撰有《印度尼西亞(ya) 孔教研究》(2010)的原華僑(qiao) 大學王愛平教授,如下海報所示:
圖十一:孔誕網絡會(hui) 議海報
換言之,由於(yu) 孔教或儒教在印度尼西亞(ya) 是體(ti) 製內(nei) 宗教之一,孔誕既是孔教重大活動之一,孔教慶典也就成為(wei) 印度尼西亞(ya) 不可或缺的年度宗教慶典之一了。
作者:鄭文泉,英文名Tee Boon Chuan,馬來西亞(ya) 公民,台灣大學哲學博士,現為(wei) 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中文係副教授,兼中華研究院副院長。社會(hui) 兼職有馬來西亞(ya) 高等教育部“馬來西亞(ya) 研究評鑒”審查人、馬來西亞(ya) 學術評鑒局中文與(yu) 哲學學門審查人;中國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衡陽師範學院文學院客座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理事。研究領域為(wei) 中國儒學、東(dong) 南亞(ya) 學術史、文明對話,已出版有《東(dong) 南亞(ya) 儒學》《東(dong) 南亞(ya) 朱子學史五論》《立象以盡意:從(cong) 符號學的角度論楷體(ti) 漢字的形上學》《馬來梵語》及編有Chindia:From Political Interface to Spiritual Dialogue,Prosiding Persidangan Kebangsaan Tamadun Islam dan Tamadun Asia 2016等書(shu) ,並譯有《弟子規》《三字經》《老子》《貞觀政要》等馬來語譯本。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