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10-06 17:46:04
標簽:現代漢服

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作者:楊娜(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任編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hui) 學理論與(yu) 方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八月十六日戊寅

          耶穌2020年10月2日

 

 

 

 

 

圖中女性服飾展示了漢服“纓”“平”等特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起漢服,衣袂翩翩、自信滿滿地行走在高樓大廈和綠水青山間。每逢傳(chuan) 統假日,各類漢服文化活動,以節慶民俗、文藝演出、街頭快閃等形式,豐(feng) 富了傳(chuan) 統節日的文化內(nei) 涵。現代漢服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通過手藝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wei) 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wei) 向世人傳(chuan) 達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符號。

 

現代漢服:蘊含古老文明的服飾體(ti) 係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chuan) 統服飾體(ti) 係。現代漢服是現代人繼承古代漢服基本特征而建構的民族傳(chuan) 統服飾體(ti) 係,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為(wei) “平中交右、寬褖合纓”八個(ge) 字,它不僅(jin) 是對外觀的描述,更蘊含了與(yu) 中華文化息息相關(guan) 的內(nei) 涵,充分體(ti) 現中華服飾崇尚含蓄內(nei) 斂、端莊穩重的氣質與(yu) 美感。

 

第一個(ge) “平”字:指漢服運用平麵對折剪裁的方式製作而成,前後衣身裁片肩線相連呈平麵結構,“不破肩線”“不緔袖”“不改變布帛經緯走向”的服飾形態與(yu) 西方服飾截然不同。整件衣服平鋪時呈現出中線對折的形態,不論服飾的款式如何變化,都堅守“平裁對折”這一製衣理念。

 

第二個(ge) “中”字:指漢服的衣身前後均有中縫,體(ti) 現了左右均分、守正執中的民族身姿和文明形態。保持中縫對稱的剪裁習(xi) 慣,與(yu) 其他民族服飾形成結構性差異。又因前後中縫與(yu) 地麵垂直,被賦予“剛正、公平、正直”的含義(yi) 。

 

第三個(ge) “交”字:指漢服穿著時通過“相交”完成閉合,如交領是左右襟交疊,裙腰是左右圍合,褲腰是兩(liang) 片重疊等。衣裳疊穿、衣身前後閉合,也被賦予天地交泰、陰陽相合的含義(yi) 。《易經》泰卦曰:“小往大來,吉亨。”“天地交泰”蘊含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yi) 思想,“交領”或者“交衽”的形態,則是“交泰”思想的器物化反映。

 

第四個(ge) “右”字:指左衣襟向右閉合固定後的外觀形態和習(xi) 俗,這一原則擴展到下裝也是向右側(ce) 交疊閉合固定。“右”作為(wei) 漢服的本質特征之一,蘊含了文明有序的觀念。衣襟向右掩視為(wei) 陽,表示在世的人;衣襟向左掩視為(wei) 陰,表示故去的人。孔子說:“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反映的正是當時漢民族服飾“右衽”的特點。

 

第五個(ge) “寬”字:漢服的用料遠大於(yu) 覆蓋人體(ti) 的需要,形成“鬆袼寬擺”的特征,袖根寬鬆使腋下能自由運肘,裳或裙擺是腰圍的兩(liang) 倍以上,形成文質彬彬、君子之服的形象,蘊含天人合一的哲學氣韻。

 

第六個(ge) “褖”字,讀作tuàn,字意為(wei) 衣服緣邊,是一種包邊工藝。古人認為(wei) 衣領若不加緣邊則為(wei) 粗陋之服,稱之為(wei) “襤”;如又加以縫補,則稱“褸”,成語“衣衫襤褸”形容生活困苦。現代漢服禮服傳(chuan) 承《周禮》之製,保持“續衽鉤邊”的結構,即前衣襟加接一幅和緣邊,遮掩交疊之處有傳(chuan) 承禮義(yi) 之邦的含義(yi) 。

 

第七個(ge) “合”字,即“腹手合袖”,約束袖長和儀(yi) 態。特別是禮服,根據《玉藻》和《深衣》篇的記載,“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指袖長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雙手合攏時袖子褶皺堆積,袖口左右相合,陰陽互補,蘊含“和合共生”的含義(yi) 。

 

第八個(ge) “纓”字,字意泛指用於(yu) 固定的帶狀部件或穗狀飾物,也是衣襟的固定方式,不同於(yu) 西式服裝的單紐式或拉鏈固定式,而是采用衣帶或佩綬等部件收束和裝飾,若用紐扣則隱藏於(yu) 不起眼處,形成隱扣係帶,佩綬結纓的衣冠風貌。

 

總而言之,漢服與(yu) 西式服飾的差別,在於(yu) 漢服幾乎所有部件和結構都有相應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即在自然之中尋找規律,進而賦予文化的解釋。又如“圓形袖口”“衣裾平直”等結構特征,不論最初是出自工藝或其他客觀原因所致,但最終一定會(hui) 賦予文化的解釋,體(ti) 現“規矩方圓”的文明理念。製衣理念的差異,表現為(wei) 審美趣味的不同。從(cong) 結構上看漢服是平麵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會(hui) 隨之呈現不同的曲線,其行雲(yun) 流水般的外形,給人以隨風而動、瀟灑飄逸的感覺。這一點與(yu) 崇尚開放性感、強調人體(ti) 曲線審美的西方服飾,形成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服飾類別,表現出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差異。

 

回歸生活:探索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之路

 

漢服的出現更像是一個(ge) “複活”的顯性文化符號,成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媒介。一項調查顯示,2019年中國漢服愛好者達到356.1萬(wan) 人,也是連續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長,根據年齡劃分85%為(wei) 25歲以下。從(cong) 動機上看,總人數中有47.2%的消費者是出於(yu) 對漢服文化的喜歡,而34.7%的動機是為(wei) 了弘揚傳(chuan) 統文化,這也凸顯了漢服和傳(chuan) 統文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服飾本身所具備生活性和民俗性,與(yu) 飲食、語言相似,是人們(men) 生活必需品,而不是需要學習(xi) 才能掌握的文化技藝。對普通人而言,“穿漢服”門檻不高,輕鬆成為(wei) 表現個(ge) 人認同情結的載體(ti) ,也能夠成為(wei) 特定場合中,承載著社交屬性的外在符號。

 

正是這一屬性,導致漢服更像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探索,其核心是立足於(yu) 生活世界的改變,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在民間生活中的“用”處。正如學者朱謙之所說,這“不是舊的文化之因襲,而為(wei) 新的民族文化之創造”。在漢服複興(xing) 的實踐過程中,不僅(jin) 是把考據、製作與(yu) 研發局限在傳(chuan) 統服飾的曆史框架中,一次次高度“複原”某些古代服飾款式,而是要找到與(yu) 保留古代漢族服飾一脈相承的共性基礎上,進行現代化的實踐和創新,實現傳(chuan) 統服飾的現代應用與(yu) 接續,在民間生活場景中賦予新的文化含義(yi) ,這也正是今天漢服複興(xing) 的意義(yi) 所在。

 

《易經》所謂“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人文化成”為(wei) 核心的文化觀是依賴人的承載而存在,沒有人的使用,文化就是故紙堆和博物館的灰塵。從(cong) 日常生活領域出發,以現代普通民眾(zhong) 為(wei) 傳(chuan) 播主體(ti) ,通過“穿著”展現服飾的魅力,在生活中頻現文化符號,而不是單純地借助文物展示、演出團體(ti) 、學術交流,使得漢服運動的發展軌跡順應現代民間生活,與(yu) 時偕行地融入現代社會(hui) ,為(wei) 其他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探索出成功之路,這是漢服運動的使命和價(jia) 值所在。

 

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煥發新生機

 

2003年11月12日,漢服被普通人王樂(le) 天穿上街頭,這一傳(chuan) 統服飾重新引人注目。2013年中華禮樂(le) 大會(hui) 、西塘漢服文化周,2018年中國華服日、國絲(si) 漢服節等,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紛至遝來;再到《中國詩詞大會(hui) 》的參賽選手、風靡全球的視頻博主李子柒,這些飽讀詩書(shu) 、淡然出世的漢服愛好者,也走入了公眾(zhong) 視野。在媒體(ti) 眼中,這是漢服亞(ya) 文化的“二次元”破壁;在市場眼中,這是“國貨”經濟井噴的一個(ge) 起點;在學者眼中,這是年輕人“國風”歸來的一個(ge) 表現;在世人眼中,漢服不再是複古作秀、奇裝異服,而是國風回歸、文化自信的視覺盛宴。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切自然的實際行動。漢服不僅(jin) 是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認同的一個(ge) 符號,是對本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的一種良好載體(ti) ,更是中國對外文化軟實力的象征。譬如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海外華人聯合舉(ju) 辦的“漢服快閃活動”,用《我和我的祖國》獻上海外華人的赤子之情,讓外國人近距離感受到中國服飾之美,全球化下的多元文化魅力。漢服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服飾之一,承載著傳(chuan) 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傳(chuan) 統文化審美和現代風俗習(xi) 慣的凝結與(yu) 呈現。所有中國年輕人,在選擇穿漢服的那一刻,就承擔起新的角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闡釋者、傳(chuan) 播者。

 

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漢服的興(xing) 起是建立在國家強盛的基礎上,“穿漢服”以最表象的方式,讓更多人在喜歡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可以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供更形象更具體(ti) 的展示,反映現代人們(men) 對於(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種熱愛,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態度,是文化多樣性、審美多樣性、生活方式多樣性的體(ti) 現。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