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陳來先生的兩(liang) 個(ge) 錯誤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八月十四日丙子
耶穌2020年9月30日
陳來先生在《統合孟荀與(yu) 儒學創新·序》中有兩(liang) 個(ge) 觀點是錯誤的。
其一、肯定孟荀統合,有違儒家原則。在儒家,本性至善的人性觀,直接從(cong) 乾元掛帥的本體(ti) 觀中開出來,與(yu) 五常普適的價(jia) 值觀、以民為(wei) 本的政治觀相輔相成。荀子不識本性之善,便喪(sang) 失了進入道統的基本資格。
陳來引用了孫複的道統觀念:“吾之所謂道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軻、荀卿、揚雄、王通、韓愈之道也。”孫複非醇儒,其言不足為(wei) 據。孫複所提及諸人,荀卿、揚雄、王通、韓愈學皆不醇,雖然各有優(you) 長,不足進入道統成為(wei) 傳(chuan) 人。
其二、以陳來特色的“一體(ti) 多元論”處理道統,有違“吾道一以貫之”的中道要求。陳來的“一體(ti) 多元論”表述如下:
“一體(ti) 不僅(jin) 是指一動態的發展總體(ti) ,而且用指儒學之所以為(wei) 儒學的宗旨,它不是像朱子道統說那樣以一句“允執其中”的特定觀念去充當其核心傳(chuan) 統,而是重在貞定其宗旨方向。如我多年前在討論郭店楚簡與(yu) 儒家人性論時提出的,這一儒學宗旨可以表達為(wei) “宗本五經孔子,倡導王道政治,重視德性修身,強調家庭倫(lun) 理,注重社會(hui) 道德,崇尚禮樂(le) 教化”,而儒家內(nei) 部的各種思想理論,都是對儒家基本思想宗旨的不同哲學論證。這些不同的、有差異的哲學論證不一定需要統合為(wei) 一,而可以各放異彩。”
這段話問題很大。一體(ti) 的一,必須是“一以貫之”的一,也就是“允執其中”的中。隻有抓住這個(ge) 一,才能貞定儒家的宗旨方向,才是真正“宗本五經孔子”。否則“宗本五經孔子”就成了裝飾語,僅(jin) 僅(jin) “倡導王道政治,重視德性修身,強調家庭倫(lun) 理,注重社會(hui) 道德,崇尚禮樂(le) 教化”等,都未必能夠得乎中道。
儒家各種思想理論和哲學論證當然可以各放異彩,當然不需要統合為(wei) 一,但其中偏離中道原則和標準的思想理論哲學論證,不能進入中道譜係代表道統。否則的話,中道就成了思想大雜燴,性善論與(yu) 性惡論、唯仁論和唯物論、外王學和虵蜖主義(yi) 雜成一鍋,道統就成了異端外道乃至歪理邪說都可以分一杯羹的亂(luan) 道雜統。
陳來說:“在儒學史上,孔子死後儒分為(wei) 八,漢代有今文和古文之異,宋明有朱學陸學之辯,清代有漢學與(yu) 宋學之爭(zheng) ,差異性對於(yu) 儒學發展而言是必然的。”這話沒錯,然複須知,儒學作為(wei) 學術可以有差異性,但道統必須高度一致。
換言之,在尊重學術差異性多元化的同時,必須堅持“一體(ti) ”惟精惟一的純粹性和一以貫之的一致性。陳來的“一體(ti) 多元論”喪(sang) 失了“一體(ti) ”,隻剩下“多元”,實質上成了無體(ti) 論。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