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濟楚作者簡介:濟楚,女,西曆一九八六年生,湖北襄陽人,複旦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宋明理學、曆史哲學。 |
原標題:從(cong) 《港區國安法》論破解港獨台獨之道
作者:濟楚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原載於(yu) 《遠望》2020年7-8月號
【《遠望》編按】
當中國越來越成為(wei) 舉(ju) 足輕重的大國,且即將迎來跌挫百年後再次民族複興(xing) 的當下,同文同種的港、台同胞為(wei) 何卻對祖國表達出最大的惡意與(yu) 冷感?這是本文作者濟楚討論香港局勢之後提出的大哉問。
本文前半段分析《港區國安法》訂定之前,香港社會(hui) 的無法無天、分崩離析、正邪錯置;該法訂定實施後,港獨勢力隨即銷聲匿跡,外部反中勢力幾乎也束手無策。如此看來,《港區國安法》豈不是解決(jue) 香港問題的及時雨和定海神針?若是如此,何以香港《基本法》23條國安立法拖延了23年毫無進展?符合「一國」精神的國民教育多年來何以遲未展開?這些重要措施若在回歸之後,及早上路,香港局勢何致於(yu) 此?
本文後半段指出:強力執法隻是一種威懾嚇阻,卻除不了病灶。北京對於(yu) 自己的製度缺乏信心,在意識形態的戰場上一退再退,導致中國大陸雖是經濟、軍(jun) 事上的巨人,對於(yu) 港、台青年卻缺少感召力與(yu) 說服力。被西方以及獨派洗腦的大多數年輕人,所以上街、暴動、反中,不是為(wei) 了金錢,而是為(wei) 了他們(men) 誤信的政治製度與(yu) 價(jia) 值。港、台問題的病灶,同時也是北京一再回避麵對的真問題,就是兩(liang) 地民眾(zhong) 的國家認同,這與(yu) 大陸的物質建設無關(guan) ,而且物質利益也拉攏不了真正的民心。作者點出「統戰」做為(wei) 革命年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戰無不勝的思想武器,它從(cong) 來就不是以利相合,而是以義(yi) 相召。對自己意識形態號召力信心不足的中共,隻好埋頭經濟建設,再來就是祭出「劫大陸之貧,濟港台之富」的「統戰」政策。幾十年下來,結果卻是完全走到了統戰的反麵。
既然意識形態的對決(jue) 是中共逃脫不了的硬仗,它最該堅持、最應選擇的意識形態為(wei) 何?濟楚認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的政治理論完成革命建政的階段性任務之後,在現今不但全國不再「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連中共都不再是「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的環境下,已喪(sang) 失感動人民、與(yu) 現實結合的能力。反之,中國「做為(wei) 文明型國家,隻有那個(ge) 在曆史上將無數民族融為(wei) 一體(ti) 、參與(yu) 塑造了中國之為(wei) 中國、主張大一統的儒家文化,才可能是受過曆史創傷(shang) 的海峽兩(liang) 岸、陸港兩(liang) 地人民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不隻為(wei) 了解決(jue) 香港、台灣問題,也為(wei) 了替硬實力日漸茁壯但在意識形態上心虛、無聲的「軟弱巨人」添加底氣,北京已別無選擇,它必須「以做為(wei) 中華5千年道統的繼承者而長存」。
本文所論,還有兩(liang) 點重要意義(yi) 。首先,本文雖以分析香港問題切入,對於(yu) 台灣問題著墨不多,但兩(liang) 地問題的本質以及解決(jue) 問題之道大致相同,北京對港工作的盲點與(yu) 對台工作的盲點也頗類似。如果「回歸後成長的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遠不如成長於(yu) 港英時期的港人」,足以證明對港工作的失效,那麽(me) 「大陸越進步,對台交流、讓利越多,反對統一的台灣人越多」,就證明對台工作方針有誤。如果「以義(yi) 相召」才是統戰、打贏意識形態戰爭(zheng) 才是根本,那麽(me) 對台獨利誘或隱忍就決(jue) 不是「爭(zheng) 取和平發展機遇期」的有效作法。北京的對台工作,亟需改弦更張。
其次,目前美國推動「新冷戰」的反華宣傳(chuan) ,接受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身邊靦顏事敵的餘(yu) 茂春建議,刻意將「中國」與(yu) 「中共」區分,藉著「反中共」來達到「裂解中國」的目的。這種宣傳(chuan) 手法實際上與(yu) 1949年後國民黨(dang) 在台灣推行的「反共」宣傳(chuan) 如出一轍,甚至使得現今被民進黨(dang) 追殺到屍居餘(yu) 氣的國民黨(dang) 仍然寧可對台獨拿香跟拜也不願與(yu) 大陸共議統一。要破解這種「為(wei) 反中而反共」的宣傳(chuan) ,北京尤其須要「以做為(wei) 中華5千年道統的繼承者」自期,直到「中共」與(yu) 「中國」無論在本質或形象上皆無法被惡意區別。對此,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與(yu) 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先必須加強在中共黨(dang) 內(nei) 落實,直到每一個(ge) 黨(dang) 員都具有足夠的文化自信,這樣才能有效反擊美國反華宣傳(chuan) ,也才有可能在對港對台工作中使港、台民眾(zhong) 與(yu) 大陸走向心靈契合。
鑒於(yu) 意識型態建設工作的關(guan) 鍵重要性,《遠望》曾於(yu) 2019年11月號轉載中國政法大學柯華慶教授的〈試論多元一導的華家意識形態〉。濟楚女士是大陸新儒家的後起之秀,她在本文中從(cong) 香港問題切入,討論儒家思想對今日中國意識型態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yi) 。我們(men) 希望有更多人注意到中國現在在意識型態領域的問題,共同思考如何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
石佳音老師(《遠望》總編輯)
林金源(《遠望》社長)
今(2020)年5月,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因新冠疫情延遲召開,傳(chuan) 媒忽然爆出石破天驚的大消息:這次人大會(hui) 議將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製度和執行機製的決(jue) 定」進行審議表決(jue) 。熟悉中國大陸政治體(ti) 製的觀察家都知道,一旦對外公布的重大政治行動,就是高層深思熟慮、權衡利弊、達成共識且一定會(hui) 執行的國家意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來代立《港區國安法》這一決(jue) 定,由於(yu) 外界事先未得到任何風聲,而且也打破了中央治港多年形成的政策慣性,消息甫一公布便震驚了國內(nei) 外輿論界。中國大陸網民是既驚又喜,驚的是中央這次出手力度遠超時事專(zhuan) 家和民眾(zhong) 的預期,喜的是一掃大陸民眾(zhong) 因香港暴亂(luan) 一年來的鬱憤心情。
中央瞻前顧後導致養(yang) 癰遺患
香港回歸23年來,隨著泛民派日益鼓動激進對抗,無論是立法會(hui) 越來越惡鬥的議場環境還是坊間一邊倒的輿論,都完全不利於(yu) 香港《基本法》第23條國安立法的落地。無論是在港還是大陸的有識之士,都越來越認識到港府在可預見的將來根本無力完成國安立法。而按照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的中央對港政策慣性,中央政府基於(yu) 「港人治港」的原則,對香港民意是相當忌憚的,基本不會(hui) 強推任何民意可能反彈的爭(zheng) 議性政策,一切以維穩茍安為(wei) 目的。包括香港去年因修例這個(ge) 純粹的刑事法律問題,被反對派裹脅大肆曲解炒作而釀成回歸以來最大的社會(hui) 騷亂(luan) 時,明知港府修訂《逃犯條例》是合乎道理的當為(wei) 之事,並且包括央媒在內(nei) 的大陸媒體(ti) 已經清楚還原了《逃犯條例》修訂被反對派騎劫的種種惡意文宣和荒謬亂(luan) 象,中央還是首肯了港府徹底停止《逃犯條例》修訂的妥協措施。而這在中央政府是極不尋常的,在對內(nei) 地的治理中,因反對聲音逼迫而就範,放棄道義(yi) 上正確的政策,是幾乎沒有發生過的。中央對香港民意的忌憚由此可見一斑。
中央政府是真切實意地想貫徹「一國兩(liang) 製」,想保留香港的資本主義(yi) 製度和亞(ya) 洲金融中心地位,所以除了在特首選舉(ju) 上不希望選出一個(ge) 跟中央離心離德的領導人以外,其他香港的本地事宜治理,中央是充分尊重、完全不予幹預的,以至於(yu) 對在全世界都屬最畸形的香港房地產(chan) 市場都姑息放任、不加幹涉。而反修例風波以來,中央政府初期的應對仍是委曲求全,比如支持港府撤回修例;又比如麵對黑暴分子塗汙中聯辦及打砸新華社、中國銀行等極端挑釁行為(wei) ,卻隻進行輿論聲討;反修例騷亂(luan) 時,一河之隔的深圳陳兵對岸,廣東(dong) 公安進行以黑衣蒙麵示威者為(wei) 對象的止暴製亂(luan) 演習(xi) ,還有一次駐港部隊著便裝列隊走出軍(jun) 營清空路障,這些都隻是威懾行動,試圖震懾黑暴分子讓他們(men) 及早收手,但無論建製派還是反對派,都看出來這不過是一種表演,徒具形式,所以黑暴分子毫無顧忌,變本加厲。事實上港人的預期沒錯,中央政府從(cong) 頭到尾都在強調港府是止暴製亂(luan) 的第一責任者。
中央不出手 建製派無計可施
民意被操控若此,年輕人被煽動若此,建製派也想象不出被「一國兩(liang) 製」安排和國際輿論壓力同時綁縛手腳的中央,可以怎麽(me) 下手解決(jue) 香港難題。今年七一回歸酒會(hui) 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中哽咽地說道:「過去一年,是我40年公職生涯中最嚴(yan) 峻的考驗……,也令我對香港的前景深感憂慮」。新聞曾報導一名受不了黑暴影響的香港人已在考慮移民海外,直到《港區國安法》意外出台才又對香港重拾希望撕掉移民表格。這代表了香港建製派麵對反修例風波暴露出的香港社會(hui) 弊病的深深擔憂甚至絕望心態,從(cong) 中央到港府,在麵對惡意抹黑和敵意對抗時,都應對疲軟,立場滑坡,這讓香港絕大多數建製派束手無策,甚至在黑暴的身體(ti) 暴力和網絡暴力的雙重威脅下,傾(qing) 向於(yu) 明哲保身。
去年11月份的香港區議會(hui) 選舉(ju) ,幾乎所有鼓動街頭運動的反對派候選人都成功當選,使得建製派更加孤立和不自信,在香港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就變成了主流建製派想都不敢想的議題,當立法會(hui) 議員何君堯為(wei) 國安立法發起聯署時,甚至遭到建製派大佬提醒不要繼續惹麻煩。在這種情況下,5月份《港區國安法》由全國人大代立的消息傳(chuan) 出來時,連建製派也大吃一驚。這讓人感到中央政府在決(jue) 定處理香港亂(luan) 象時,其決(jue) 心和意誌與(yu) 以往的慣性動作大大不同。
中央退無可退方才出手
追根溯源,能讓中央政府不忌國際輿論和香港民意的壓力,做出落地《港區國安法》這一破釜沉舟之舉(ju) ,實在是形勢所逼,中央政府感到了真真切切的危機。不少分析人士都指出,香港在動亂(luan) 近半年後舉(ju) 行的區議會(hui) 選舉(ju) ,是一次民意大調查,「黑衛兵」們(men) 上街鬧了好幾個(ge) 月,塞車、堵路、強製罷工、擲燃燒瓶、砸商店、辱罵路人、行私刑、起底個(ge) 人隱私、網絡霸淩,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那麽(me) 多不便,可是區議會(hui) 選舉(ju) 中,反對派還是獲得壓倒性勝利,建製派卻敗到回歸來最慘境地,反修例風波中在大陸媒體(ti) 和網絡上人氣最高的立法會(hui) 議員何君堯選前被人行刺,最後卻依然在區議員選舉(ju) 中敗選。這次選舉(ju) 呈現出一個(ge) 非常可怕的事實,隻要你反對修例,支持運動中提出的「5大訴求」,哪怕是阿貓阿狗的政治素人、素質堪憂的候選人,也能打敗服務社區多年、經驗豐(feng) 富的建製派候選人。這無疑是香港人對港府和中央政府投出的一張不信任票。這是多麽(me) 危險的信號!
而經過這幾年來的占中風波和反修例風波,港府以及港警的威信被耗蝕嚴(yan) 重,其維持秩序的決(jue) 心和手段都被大大削弱。事實上,中央已能看得很明白,因掣肘太多,港府事實上無法完成「止暴製亂(luan) 」的曆史使命。僅(jin) 靠香港社會(hui) 團結各種力量來進行撥亂(luan) 反正,隻是美好的願望。這種危險的信號,才促使中央政府終於(yu) 放棄過去的政策慣性,決(jue) 定力挽狂瀾下場行使閑置23年不用的憲製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對《香港基本法》保有修訂和最終解釋權,這是自九七香港回歸以來便一直存在的基本事實,是實行「一國兩(liang) 製」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卻因為(wei) 中央政府對港人心理的照顧和寬容,回歸以來很少啟用這一憲製權力,以至於(yu) 香港政壇一眾(zhong) 反對派也揣著明白裝糊塗地否認中央政府有這個(ge) 權力。中央不出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香港隻能繼續動亂(luan) 下去,而本就微薄的建製愛國力量隻可能越來越式微,民心民意嬗變到一個(ge) 臨(lin) 界點,屆時將使中央政府付出很大代價(jia) 也未必能求得一個(ge) 好結果。基於(yu) 時不我待、窗口期即將關(guan) 閉的預判,中央政府祭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一招大棋。
人民藉疫情認清西方政治病毒助長中央底氣
至於(yu) 說去年還懾於(yu) 國際輿論壓力以及照顧港人情感,隔岸觀戰幹著急的中央政府,今年為(wei) 何就能不再受意識形態纏縛而選擇攤牌?一方麵當然是因為(wei) COVID-19病毒來勢洶洶,所有在意識形態上敵視大陸的西方政府(美國以及歐洲)都遭到了疫情的深重打擊,自顧不暇,而高效率控製住疫情的大陸政府顯得力量更充沛,也更加自信。但筆者以為(wei) 因疫情而來的難得機遇倒不是主因,中國大陸民眾(zhong) 對西方輿論本質刷新認識,才給了中央政府攤牌最大的底氣。
去年6月香港反修例風波以來,香港本地媒體(ti) 將亞(ya) 洲最優(you) 秀的警察隊伍汙蔑為(wei) 黑警,幾乎瓦解港警的戰鬥意誌。(筆者懷疑如果不是大陸媒體(ti) 包括微博給予從(cong) 上到下的香港警隊支持打氣,孤立無援甚至得不到香港公務員隊伍支持的港警可能已經認錯投降了。)而一眾(zhong) 西方主流媒體(ti) 卻同聲附和,助紂為(wei) 虐,聲討港警,這使得同樣隔岸觀戰幹著急使不上力的大陸民眾(zhong) 憤鬱不平。加之今年初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明明中國也是受害者,並懷著最大的善意幫助全世界一起抗疫,可是在美國政府口裏,不僅(jin) 得不到一丁點公平的評價(jia) ,還被狂潑汙水,被當成替罪羊。無論是香港動亂(luan) 事件,還是新冠疫情,美國掌控的社交軟件Facebook和Twitter都極力打壓大陸網民發表不同意見,這使不少國人包括海外留學生都深受刺激。
一年來的種種般般,慢慢使得西方主流媒體(ti) 的信譽和新聞自由的旗幟在大陸網友心中完全破產(chan) 和偃息。大陸民眾(zhong) 對西方媒體(ti) 輿論的看破與(yu) 不屑,使得民眾(zhong) 對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加強。高層決(jue) 策者也能看到,中央政府的克製、善意和寬容完全被香港反對派所無視,甚至被顛倒黑白的運動文宣和本地媒體(ti) 無所不用其極地栽贓:我什麽(me) 都沒對你幹,已經被你黑化成這樣一個(ge) 形象。輿論是非淆亂(luan) 到這個(ge) 地步,反倒讓中央政府放下了心理包袱:無論我做什麽(me) 或不做什麽(me) ,反正你們(men) 對我就是這麽(me) 一個(ge) 刻板成見,那還不如不畏扭曲的輿論壓力,真正做點兒(er) 撥亂(luan) 反正的工作。
中國不再投鼠忌器 置之死地而後生
或許西方的輿論觀察家大意失荊州,未能及時體(ti) 察到大陸輿論場的這一巨變和大陸中央政府心理上的微妙變化,這使得《港區國安法》的出台,也打了美、英等國一個(ge) 措手不及,以至於(yu) 美國總統川普要預告自己會(hui) 召開記者會(hui) 宣布懲罰中國的措施,以至於(yu) 美國國會(hui) 要在《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前連夜開會(hui) 出台製裁措施。而英國在立法消息傳(chuan) 出後,除了預料中的譴責和汙蔑外,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第一時間說準備考慮將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港人入境期限延長半年,在《國安法》正式簽署實施後,又正式公布說將持BNO護照港人在英居留時間延長5年,並開通入籍渠道。而截至目前,盡管美英拉攏西方盟友紛紛站出來批評中國,美國、加拿大也出台了好幾項所謂的對港製裁,但美歐的反應應該還是在中央的心理預期範圍內(nei) 。
自從(cong) 2018年川普政府執意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很多國人都認清了一個(ge) 事實:美國朝野兩(liang) 黨(dang) 已形成了不遺餘(yu) 力打壓、扼製中國發展的新共識,對中國高科技的封堵扼殺、推動中美經濟脫鉤已然成為(wei) 美國的既定國策。其實中國政府做什麽(me) 與(yu) 不做什麽(me) ,已經無法改變美國的國家意誌。這一切隻是早來與(yu) 遲來的區別,而很難完全避免。川普總統隨後於(yu) 7月14日簽署《香港自治法》,不承認香港獨立關(guan) 稅區地位。美國取消香港的獨立關(guan) 稅地位的反製措施,放在九七回歸時,或放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甚至放在中美貿易戰的2018年之前,都還是我們(men) 不可承受之重;但在中美貿易戰已然白熱化的今天,以及在2020年的此時此刻來看,因疫情爆發,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已然歇斯底裏、幾近於(yu) 開始新冷戰,其實也沒那麽(me) 可怕了,至少其份量不能與(yu) 中美經濟脫鉤相比。
說到底,大陸能下決(jue) 心立《港區國安法》,一方麵是西方太過扭曲的輿論壓力和太過赤裸的雙重標準,已經給大陸政府造成不了過去那麽(me) 大的壓力,另一方麵打擊香港經濟地位最有力的手段——美國(及可能的五眼聯盟)取消香港獨立關(guan) 稅區付出的代價(jia) ,相較中美貿易戰兩(liang) 年多來的巨大代價(jia) 已不算什麽(me) 。此外,美英等西方國家藉港區國安立法發難,再次合力孤立製裁中國的力量和意誌也被這次疫情大大削弱。由於(yu) 中國大陸較好地控製住了疫情,2020年中國大陸可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惟一能達到GDP正增長的國家,在疫情造成主要經濟體(ti) 經濟下行、民生艱困的現實情況麵前,美英等西方國家下定決(jue) 心抱團孤立中國,那可能真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是會(hui) 慎之又慎的。因此筆者預計,美英等西方國家對港區國安立法的反應,不會(hui) 再有更激烈的反製措施出台。這一場翻身仗,中央確實幹得漂亮!
國安立法 教訓台獨 遏阻美國
《港區國安法》出台的另一個(ge) 大背景是在中美博弈之際,美、台領袖恰恰是川普、蔡英文這兩(liang) 人。川普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典型政治人物,當美國決(jue) 定以對抗、放棄合作來處理中美關(guan) 係後,短視近利的川普就推出各種強烈打擊中國的對華政策,並企圖不斷打造台灣的「利用價(jia) 值」,刻意營造「美台關(guan) 係友好」的假象,增加台獨底氣,鼓動台獨衝(chong) 撞大陸。一個(ge) 巴掌拍不響,台灣當局蔡英文則是為(wei) 達台獨目的,自甘淪為(wei) 美國遏阻中國複興(xing) 的棋子,積極配合美國執行各項反中策略。尤其在美國抗疫不力、總統選舉(ju) 當前的關(guan) 鍵時刻,台灣牌更是川普打擊中國的重要籌碼。為(wei) 了加強台獨的信心,美國陸續通過一係列的「友台法案」,包括無異於(yu) 添加自焚燃料的對台軍(jun) 售。美、台兩(liang) 方更深入介入香港動亂(luan) ,為(wei) 港獨出謀劃策、奧援物資。美國支持港獨、台獨支持港獨,以及美台聯手反中的態勢,等於(yu) 是阻擋民族複興(xing) 、國家統一的第一塊石頭,中央當然得亮劍,出手收拾香港殘局,此舉(ju) 教訓台獨、遏阻美國介入的意義(yi) 極為(wei) 重大。《港區國安法》規定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劍鋒所指,一目了然。
2020年8月10日,美國衛生部長阿劄爾(Alex Azar)訪台,此為(wei) 美國與(yu) 台灣當局「斷交」40年來訪台的美國最高階官員。就在美國國內(nei) 新冠疫情危急之際,阿劄爾仍出訪台灣,並發聲明表示其此行的目的為(wei) 「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的支持」以及「肯定台灣在應對新冠疫情上展現的領導力」。(圖片擷取自:蔡英文臉書(shu) )
香港分離主義(yi) 氣焰減弱
香港反對派對港區國安立法的反應,也有點兒(er) 出乎意料。去年反修例運動中隻手遮天、不可一世的反對派,在中央宣布立法後短短一個(ge) 月內(nei) 囂張氣焰便滅了泰半。以「禍港四人幫」為(wei) 例,先是李柱銘接受外媒采訪時否定本土激進派的「攬炒」和「謀獨」理念,大有割席之意;核心人物黎智英則多番到法庭申請更改保釋條件允他出國,意欲潛逃;另一名成員陳方安生則宣布徹底退出政壇;另一大佬、炮製「香港城邦論」的陳雲(yun) 也宣布退出香港政壇,並與(yu) 本土派、獨立派徹底割席。除了政壇老狐狸們(men) 形露怯色,一年來天不怕地不怕的香港文革「黑衛兵」們(men) 也個(ge) 個(ge) 抱頭鼠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黃之鋒、周庭、羅冠聰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前一刻宣布退出「香港眾(zhong) 誌」,並解散該港獨組織,而羅冠聰稍後承認自己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前已開遛倫(lun) 敦;「香港獨立聯盟」召集人陳家駒聞訊棄保潛逃,而該港獨組織也在最後一刻宣布實時解散香港地區成員,並停止在香港地區運作。另兩(liang) 個(ge) 港獨組織「香港民族陣線」和「學生動源」也都趕在最後一刻宣布解散組織、遣散全體(ti) 成員。同時我們(men) 也注意到,無論是港區國安立法消息傳(chuan) 出後五、六月間的遊行,還是反對派非常重視的「七一」遊行,其號召力和暴力囂張程度都遠不如去年。包括反對派極力鼓動的「罷工罷課公投」連基礎門檻都沒達到,主要召集人也灰頭土臉承認「公投」失敗。港區國安立法的震懾力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有些大陸媒體(ti) 稱其為(wei) 拯救香港的「定海神針」。
但《港區國安法》真就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香港問題嗎?
《港區國安法》當得起「定海神針」?
《港區國安法》隻是在法律上動用國家機器去嚇阻與(yu) 祖國離心離德的港獨分子,但它當得起定海神針嗎?香港社會(hui) 從(cong) 此就能徹底穩下來嗎?筆者是深深懷疑的。因為(wei) 如《論語》中孔子曰:「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強力執法隻是一種威懾嚇阻,消除不了病灶。
「反修例」動亂(luan) 能持續一年之久,而且在年輕人中獲得了壓倒性的認同和廣泛參與(yu) ,讓大陸官方和民眾(zhong) 都頗覺意外。「反修例」示威活動在夏季十分潮濕悶熱的香港街頭如火如荼、遍地開花,勇武派令人瞠目結舌的殊死對抗,這一切都說明這批年輕人絕不可能隻為(wei) 了金錢而上街。一年來港警逮捕了九千多人,而數次重要遊行都能號召到幾十萬(wan) 人上街,遠超過撐警集會(hui) 規模,社會(hui) 氣氛也越來越壓抑,越到後來越沒有人敢站出來反黑暴。盡管從(cong) 街頭示威人群行頭的統一和專(zhuan) 業(ye) 度,以及組織分工的井然有序來看,他們(men) 背後絕對有黑金支持,但大多數參與(yu) 示威的青年人主要不是為(wei) 了金錢,而是為(wei) 了他們(men) 的「政治理念」,這一點是必須認識清楚的。這種「政治理念」,盡管時常喊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口號,但其最大的重疊共識其實是「反中國」,也就是拒絕祖國的身分認同。所以運動中抗議的香港人會(hui) 反覆泄憤於(yu) 中國的國旗,會(hui) 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街頭實體(ti) 店鋪以及還有中華認同的香港人店鋪進行打砸破壞,所以如「兔主席」等香港運動最密切的觀察家等都將香港這場街頭運動視為(wei) 身分認同政治表達,並且帶有恐怖主義(yi) 和納粹色彩。
香港主權回歸 教育失守
一個(ge) 讓人費解和意想不到的事實是:香港這片土地上,對祖國沒有認同和歸屬感的人,竟然主要是九七香港回歸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換句話說,香港回歸後成長起來的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竟然遠遠不如成長於(yu) 港英時期的港人,而這揭露出一個(ge) 赤裸裸的事實:九七回歸後,中央政府的對港政策的確犯了巨大失誤,這種失誤表現為(wei) 香港的教育係統主導權基本上被反對派暗中侵蝕滲透。從(cong) 幼兒(er) 園教學到大學教育,香港的整個(ge) 教育階段都充滿了「黃師」和「黃教材」;在黑暴運動中,中學校長對暴力示威被抓的學生竟然是慰問且幫忙聯係律師,並表態不會(hui) 開除涉事學生。本是國際著名科學家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在本地生一邊倒的政治傾(qing) 向和巨大施壓下,被逼著倒向學生立場來擺脫困境。段崇智在危難關(guan) 頭的軟弱和同流合汙固然算不上有氣節的知識分子,但我們(men) 也要看到香港校園烏(wu) 雲(yun) 罩頂的氣氛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壓力。反港警、反港府、反中國已經成為(wei) 香港校園的絕對政治正確,在這種氣氛中同情學生所受壓力要遠遠輕於(yu) 同情警察。
那麽(me) ,香港學校教育的失守到底是怎麽(me) 造成的呢?
特區政府緣何失職失能?
筆者以為(wei) ,香港教育的失守,不能僅(jin) 僅(jin) 歸咎於(yu) 曆代特首施政不力。在這次香港動亂(luan) 中,內(nei) 地很多媒體(ti) 提到董建華任特首時進行通識科改革,使得很多通識科教材淪為(wei) 反華教本。但豈止通識科教材有問題,從(cong) 小學到大學教材、課程甚至試卷,歪曲曆史醜(chou) 化祖國的事實比比皆是,蔚為(wei) 風氣。問題是:港府和中聯辦為(wei) 何沒能及時防微杜漸?他們(men) 當然早有發現,隻是礙於(yu) 自縛手腳,沒有能力更沒有意誌去阻攔。2003年董建華特首任內(nei) 準備落實《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在當年七一遊行激起50萬(wan) 人上街後,中央和港府便決(jue) 定撤回《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我十分清晰地記得,董特首宣布撤回條例草案時,其中一個(ge) 說辭是現階段重心仍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紓解民困,既然國安立法引起如此大的爭(zheng) 議,那不妨再等等。這一等便又是十幾年,以至於(yu) 延宕到回歸23年後,《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憲製義(yi) 務始終付諸闕如。對香港民意的這種忌憚,根本上源於(yu) 中共在意識形態上自信不足,所以寧願放棄爭(zheng) 論,埋首先發展經濟。
一國兩(liang) 製未隨國家戰略與(yu) 時俱進反對派有恃無恐
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對改革開放國策的其中一個(ge) 定調就是:不再與(yu) 西方爭(zheng) 論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資本主義(yi) 孰優(you) 孰劣,而是吸收資本主義(yi) 發展經濟的一切高效手段埋頭生產(chan) 和貿易。所以美國理論家福山在1980年代後期公開喊出了「曆史終結論」,認為(wei) 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西方自由民主製是人類社會(hui) 的終極命運,以蘇聯、中國為(wei) 代表的挑戰自由民主體(ti) 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已在事實層麵落敗。在這樣的西方宣傳(chuan) 麵前,一心一意低頭補課發展經濟的中國其實毫無招架之力,隻使用了一個(ge) 「國情論」來象征性地抗拒——中國有自己特殊的「國情」,所以西方應該尊重符合這種特殊國情的特殊製度選擇。這樣的回答其實很蒼白無力,不僅(jin) 西方會(hui) 認為(wei) 這是一種明知錯了卻要強辯的不真誠,就連中國國內(nei) 對自己的這套政治理論也很難心悅誠服,更惶論自信滿滿。於(yu) 是我們(men) 看到中國的官員在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上越來越賣力,但所謂的黨(dang) 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卻一潰千裏──在義(yi) 務教育階段,那些理論成為(wei) 「思想品德」課需要「死記硬背」的考試答案,是沒有意義(yi) 的教條主義(yi) ;在大學裏,政治課成了最不受大學生歡迎的照本宣科死氣沉沉的水課;甚至在官員培訓裏,這些話不過成為(wei) 對中央政策政治表態與(yu) 站隊的象征意義(yi) ,再也觸動不了官員的靈魂,再也沒有早期革命年代對「馬克思主義(yi) 救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是真理」的那種真誠信仰。這一切的原因源於(yu) 自上而下的「理論不自信」。充滿革命鬥爭(zheng) 色彩的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理論,的確與(yu) 現實的政治選擇不那麽(me) 協調。
無法觸及靈魂的思想教育,帶來了非常嚴(yan) 重的後果。改革開放以來日日處在利欲膠漆盆中的黨(dang) 員幹部大片大片地腐化,吏治潰敗,讓本就不自信的意識形態表達更加弱勢。中英商談香港回歸時,正是剛剛開始改革開放之時,中國在意識形態調門上較為(wei) 弱勢,這也是「一國兩(liang) 製」做為(wei) 最終回歸選項的由來。中國雖然在主權上收回了香港,但英國殖民時期的一切舊有製度通盤保留,甚至連象征中央主權的司法終審權也授予香港法院,而香港法院還繼續從(cong) 英聯邦國家遴選外籍法官。2003年香港特區嚐試國安立法時,中國的經濟實力雖然有所上升,但仍然普遍貧窮,且吏治腐敗更趨嚴(yan) 重,意識形態相較西方更顯弱勢。此時的中國大陸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liang) 年,正亦步亦趨按照國際規則(實即西方規則)來改革經濟製度,渴望與(yu) 國際接軌。當50萬(wan) 香港市民上街抗議港區國安立法時,畏懼國際輿論壓力並且不想因意識形態爭(zheng) 議再起而中斷經濟發展議程的中央政府選擇了後退。
無論香港反對派,還是西方世界,都看到並利用了中央政府的這一怯弱和息事寧人的心理,斷定中央政府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插手香港內(nei) 部事務,哪怕把香港打造為(wei) 反華基地和對華情報前哨站,中央政府懾於(yu) 民意,也隻能聽之任之。我們(men) 注意到,香港泛民主派這二十多年來,變得越來越暴戾和偏激,立法會(hui) 也越來越無法理性問政,而滑向了台灣立法院那樣動轍打群架的悲哀景象。為(wei) 何泛民反對派會(hui) 這麽(me) 心急?一方麵,鑒於(yu) 中央嚴(yan) 守「兩(liang) 製」,屢屢對民意姑息,他們(men) 撥著生米做成熟飯的如意算盤,認為(wei) 裹挾大部分民意便可逼中央政府就範,將立法會(hui) 選舉(ju) 和特首選舉(ju) 的權力從(cong) 中央手中徹底奪走。另一方麵,國際局勢大變,而新一屆中央領導人正在努力澄清吏治、革新意識形態,使得泛民反對派覺得時不我待。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可謂刮骨療毒,對官僚係統的腐敗亂(luan) 象進行了鐵血肅清,官場腐敗之風初步遏除,失掉的民心民意有所撥反;另一方麵,習(xi) 近平在黨(dang) 內(nei) 重新發起了「思想整風運動」(即「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試圖讓黨(dang) 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文化自信才能帶來真正的理論自信
十八大、十九大以來,以習(xi) 近平為(wei) 代表的新一屆政府對於(yu) 社交媒體(ti) 輿論,高校思想政治以及媒體(ti) 生態都加強了控製和革新,到目前為(wei) 止確實相當深刻地扭轉了社會(hui) 輿論態勢,使得官方的聲音再次成為(wei) 民間輿論主流。但筆者以為(wei) 這種高壓嚴(yan) 控而來的輿論環境好轉隻能是短期權宜之計,而非長久良策。畢竟輿論宜疏不宜堵。而且強力管控能讓態度一時軟化,卻很難讓思想根本轉變。自上而下的思想整風仍然不過是政治表態和站隊,並沒有形成自上而下、內(nei) 心真正擁護的核心價(jia) 值觀。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之於(yu) 現代中國社會(hui) ,已完成它指導革命建政的曆史使命,現在不但全國不再「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連中共都不再是「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它的字句和理論已很難再打動人心,原教旨主義(yi) 的馬克思主義(yi) 對道德和宗教的漠視和不屑,也無法解決(jue) 一個(ge) 現代人身處繁雜世界的安身立命問題,它是一個(ge) 過時了的革命時代產(chan) 物。現代的中國尚不能斷然拋棄它,隻因為(wei) 它曾是現政權的思想武器,以及參與(yu) 塑造中國一段不平凡的曆史,所以它保持著表麵一成不變的麵孔,卻在精神實質上從(cong) 最有戰鬥力和號召力的思想變成了最沒有力量的口號。人類的曆史經驗證明,一切沒有經曆過曆史長河大浪淘沙檢驗的理論,都沒有永恒的生命力。很可惜,馬克思主義(yi) 不屬於(yu) 那種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偉(wei) 大思想理論。當馬克思主義(yi) 在近代中國社會(hui) 鼓起革命洶湧之潮時,它曾經將儒家文化為(wei) 核心的中國傳(chuan) 統思想視為(wei) 完全過時的封建思想而被革命者棄之如敝屣。但僅(jin) 僅(jin) 百年過去,慢慢靜下來的常態社會(hui) 卻又開始呼喚傳(chuan) 統的回歸。這個(ge) 時代敏感的先行者重新發現能摶聚人心一、兩(liang) 千年的儒家思想飽藏智慧,隻因它對人性有著最深刻的洞見,更因為(wei) 曆史上長期參與(yu) 國家治理,而有著對於(yu) 政治方方麵麵的思考。
儒家思想參與(yu) 塑造了中國一、兩(liang) 千年的曆史,是最能深刻體(ti) 貼國人心性的思想智慧。當革命退潮,儒家思想竟然在現代中國這樣一個(ge) 經曆過空前絕後反傳(chuan) 統運動、官方體(ti) 係對民間社會(hui) 的控製也極其強大的情況下,又死灰複燃,並大有星火燎原之勢。這再一次證明了久經曆史長河洗禮的古老智慧有著強韌的生命力。基本由民間自發刮起並蔚為(wei) 熱潮的國學熱,慢慢被官方注意到,並在黨(dang) 內(nei) 引起了相當的爭(zheng) 議──畢竟這是一個(ge) 曾經靠「革傳(chuan) 統(尤其是儒家)的命」而起的政黨(dang) ,再次擁抱儒家傳(chuan) 統會(hui) 不會(hui) 步伐太快到自革己命?不少黨(dang) 內(nei) 同誌有著種種憂心,2011年在天安門廣場外樹立起的孔子像又被悄悄移走便是黨(dang) 內(nei) 這種思想鬥爭(zheng) 的標誌性事件。但其實,執政黨(dang) 在意識形態上已別無選擇,它隻能做為(wei) 「中華5千年道統的繼承者」而長存,不能做為(wei) 「反幾千年傳(chuan) 統的革命者」而永續。當執政黨(dang) 在黨(dang) 內(nei) 反擊否定革命史的曆史虛無主義(yi) 時,它也不可避免會(hui) 碰到做為(wei) 一個(ge) 文明型國家如何避免否定自我的曆史虛無主義(yi) 的問題。盡管黨(dang) 內(nei) 仍然存在爭(zheng) 論,但執政黨(dang) 的意識形態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將傳(chuan) 統文化裝進馬克思主義(yi) 的舊瓶裏,並稱之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這卻是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筆者看好這一潛移默化的轉變。
意識形態上的失聲和弱勢,其實是經濟、科技實力慢慢強大的現代中國在國際上最大的軟肋。當年政府在國外廣泛舉(ju) 辦孔子學院時,很多國人還不能理解為(wei) 何要以「孔子」命名這樣一個(ge) 語言和文化交流機構,但事實上政府別無選擇。因為(wei) 號為(wei) 官方的「馬克思主義(yi) 」根本無法在國外進行宣介,也無法在國際上代表「中國形象」。這樣一個(ge) 尷尬的意識形態處境不僅(jin) 使中國在擴展國際影響力時束手束腳,在處理港、台等國家統一問題時同樣被動。由於(yu) 經曆不同的近代史,時至今日,香港和台灣社會(hui) 已完全擁抱西方的「普世價(jia) 值」,也因而將中國的體(ti) 製視做洪水猛獸(shou) ,所謂的「港獨」、「台獨」歸根結底就是不惜割斷與(yu) 中華民族的族源、文化聯係也要拒斥加入現代中國。這種離心離德,本質上是延續西方輿論對中國官方意識形態的妖魔化和刻板成見。
文化促統才能 心靈契合
由於(yu) 中國政府自己對自己的意識形態都不夠自信,麵對來自港、台民眾(zhong) 的這種敵意和狐疑,他們(men) 采用了以貧濟富、以利誘之的綏靖政策。大陸無論對香港還是台灣(這二者時至今日以人均所得論都遠比大陸富裕),都是無原則讓利,試圖用利益感召民眾(zhong) 對祖國的向心力。台灣2014年爆發的太陽花學亂(luan) 及蔡英文第二任期的史無前例高票當選,香港2019年大爆發的反修例運動及本土激進反對派在區議會(hui) 選舉(ju) 的壓倒性勝利,宣告大陸經濟讓利、隻重民生之港台政策的徹底失敗,而且敗得相當難堪——在中國越來越成為(wei) 世界舉(ju) 足輕重的大國,即將迎來跌挫百年後再次民族複興(xing) 的當口,我們(men) 在港台的同文同種的同胞卻對祖國表達出最大的惡意與(yu) 冷感。除了香港反對派和台灣民進黨(dang) 處心積慮的煽動外,中央政府的港台政策確實始終未能直麵真正成問題的問題——認同問題。
或許中央政府知曉自己的意識形態在世界範圍內(nei) 處於(yu) 下風和弱勢,所以避而不談,專(zhuan) 從(cong) 加深陸港及兩(liang) 岸經貿聯係入手,希望民間在經貿、商旅的交流中自然而然拉進心靈距離。事實證明,這是一種嚴(yan) 重誤判。物質利益拉攏不了真正的民心,而港、台的反對派將這稱之為(wei) 中共的「統戰」政策,實在是高估了其性質。「統戰」做為(wei) 革命年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戰無不勝的思想武器,它從(cong) 來就不是以利相合,而是以義(yi) 相召;它從(cong) 來就不是物質利益的分配,而是在靈魂深處爆發革命。無怪乎「劫大陸之貧濟港台之富」的「統戰」政策,幾十年下來,結果卻是完全走到了統戰的反麵,這是多麽(me) 慘重的代價(jia) !
事實證明,港台的認同問題還是隻能從(cong) 意識形態層麵直接麵對、解決(jue) 。做為(wei) 文明型國家,隻有那個(ge) 在曆史上將無數民族融為(wei) 一體(ti) 、參與(yu) 塑造了中國之為(wei) 中國、主張大一統的儒家文化,才可能是受過曆史創傷(shang) 的海峽兩(liang) 岸、陸港兩(liang) 地人民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麵對儼(yan) 如文革再現的港台社會(hui) ,這顯然也是一條任重道遠但正確的路。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