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軍】學經典,立大誌——與青年朋友們談立誌 - 伟德平台体育

【曾海軍】學經典,立大誌——與青年朋友們談立誌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0-09-09 17:16:41
標簽:學經典、立大誌
曾海軍

作者簡介:曾海軍(jun) ,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哲學係教授,四川大學哲學係《切磋集》係列書(shu) 係主編,著有《神明易道:〈周易•係辭〉解釋史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諸子時代的秩序追尋——晚周哲學論集》(巴蜀書(shu) 社2017年)。

學經典,立大誌

——與(yu) 青年朋友們(men) 談立誌

作者:曾海軍(jun) (四川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成都日報·理論周刊》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七月十六日己酉

          耶穌2020年9月3日

 

前陣子熱播的現代都市女性劇《三十而已》,我有寫(xie) 過一篇感想文章,主要想表達這樣一個(ge) 意思——原本“三十而立”自《論語》中的“吾十有五而誌於(yu) 學”而來,自立有待於(yu) 學的艱辛曆程。該劇自作聰明改為(wei) “三十而已”,不就是三十歲嗎?沒什麽(me) 大不了的,仿佛一切都可以輕易地推倒重來,跟曾經是否誌於(yu) 學沒有半點關(guan) 係。這完全置“十五誌於(yu) 學”而不顧,把一個(ge) “立”字看得太輕了。而立之年全在那個(ge) “立”字上,自“十五誌於(yu) 學”始,至三十而立,以人生曆程中最美好的十五載青春年華打造一個(ge) “立”字,不難想見其中意蘊豐(feng) 厚。既可指一般所言成家立業(ye) ,以三十歲為(wei) 標誌獨立門戶,亦可包含人生的精神依托、道德信念或價(jia) 值坐標等等,卓然挺立,變得篤實可靠。然而,這一切隨著“三十而已”煙消雲(yun) 散,一句“不就是三十歲嗎”,竟然不知已重新回到那種懵懂、蒙昧狀態。既然可以“三十而已”,接下來就是“四十而已”“五十而已”,直至“七十而已”,一輩子都立不起來。看似想獲得一種輕鬆、自在,實則不過苟且偷安、自欺欺人。悲乎,現代人對待傳(chuan) 統文化的輕率態度,往往習(xi) 焉而不察!

 

立誌離不開學經典

 

自“十五誌於(yu) 學”始,至“三十而立”,除了“誌”而後“立”的意思,再就是一個(ge) “學”字。立誌離不開學,或者更準確地說,離不開漫長的學的曆程。從(cong) 擺脫懵懂、走出蒙昧到有所挺立,學是惟一可能的路途。在過去,拿起書(shu) 本,刻苦學習(xi) ,從(cong) 來都是社會(hui) 共同推舉(ju) 的積極上進的形象。所謂螢窗雪案、刮垢磨光,從(cong) 古到今留下多少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的佳話。可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xing) 盛,傳(chuan) 統的學習(xi) 方式徹底被顛覆,學習(xi) 的內(nei) 容日新月異,學習(xi) 的媒介花樣翻新,學習(xi) 的場所更新迭代,連學習(xi) 的口號也都五花八門。學習(xi) 不一定拿著書(shu) 本,刻苦更不需要囊螢積雪。最為(wei) 根本的變化還是學習(xi) 與(yu) 立誌無關(guan) ,從(cong) 小學到大學,以及從(cong) 課堂內(nei) 到課堂外,雖說整天忙忙碌碌學個(ge) 不停,卻根本不關(guan) 心人生的誌向。因此,這個(ge) 時代看起來學習(xi) 無處不在,若要從(cong) 立誌的角度看,這學的意思還得另說。

 

立誌有個(ge) 基本意思,就是心有所向,這個(ge) 立定了,具有一種牢靠性。學習(xi) 為(wei) 了考大學,看起來這個(ge) 誌向也可以很牢靠,其實這不是心之所向。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是一個(ge) 人必須得考取的,最多就是考取了最好,沒考取不也還有很多選擇嗎?可見這個(ge) 定不下來,也不需要在這上麵定下來。無論考大學還是選專(zhuan) 業(ye) ,都不具備這種牢靠性。一個(ge) 人考取了某所大學,或入讀了某個(ge) 專(zhuan) 業(ye) ,並不妨礙設想其他大學或專(zhuan) 業(ye) 的選擇。有多少人經曆過這種猶豫或彷徨呢?相反,學若從(cong) 習(xi) 經典上而言,情形就大不一樣。一個(ge) 文明的經典,其之所以為(wei) 經典,正在於(yu) 其牢靠性。這不是在琳琅滿目的書(shu) 架跟前,既想選這一本又想挑那一本的猶豫,或者於(yu) 萬(wan) 千書(shu) 本中隨機抽取一本的忐忑,而是數千年來就這些經典的篤定。不同於(yu) 具有多種選擇的大學或專(zhuan) 業(ye) ,一個(ge) 文明的經典可沒那麽(me) 多的選擇。一個(ge) 人很難斷定自己入讀的大學或專(zhuan) 業(ye) ,一定是最合心意的,這裏頭難免有猶豫或彷徨,但自己所習(xi) 之經典,則沒有任何需要猶疑不定的餘(yu) 地。要麽(me) 不想學、不願意學,但凡要學,就是這些經典——這種牢靠性在其他很多方麵都不存在了,唯獨一個(ge) 文明的經典不會(hui) 因這個(ge) 時代而發生變化。尋求心之所向,惟有走進經典,才有可能立定下來。任何一所大學,都無法承載一個(ge) 人的全部心意,但經典可以。立大誌必須學經典,舍此別無他途。

 

走進經典沒有捷徑

 

在今天這個(ge) 互聯網時代,讓所有人都有機會(hui) 打開經典,這比以往任何時代都來得輕易,而且基本上做到了無論貴賤或貧富,隻要有心,就有可能進入經典。然而,這種機會(hui) 的到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jia) ,當經典與(yu) 其他萬(wan) 千書(shu) 籍並列在一起,並且淹沒於(yu) 爆炸式的互聯網信息當中時,一個(ge) 人還有多大的可能性選擇經典並沉浸於(yu) 其中,想想也不比過去好多少。過去的人們(men) 或許難以有機會(hui) 打開經典,但不會(hui) 有人鄙薄經典,可能崇仰還來不及呢。今天嘲笑經典的人就太多了,因為(wei) 有太多的選擇,經典成為(wei) 人們(men) 最不願意、也最瞧不上的選擇。人們(men) 因為(wei) 有很多很多的書(shu) 可以讀,便自以為(wei) 有了嘲笑經典的資本,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荒謬。嘲笑經典,決(jue) 不隻是在嘲笑幾本書(shu) 那麽(me) 簡單,而是嘲笑數千年來最頂尖的思想者耗盡一生的事業(ye) 。人們(men) 嘲笑經典,若不是真出於(yu) 無知,那就是掩飾自身的軟弱無能。

 

但凡多讀了一些書(shu) 的人,倒不會(hui) 沒有尋求精神依托的訴求,而是難以樹立那種習(xi) 讀經典的決(jue) 心和勇氣。總想走捷徑,喜歡立竿見影,恨不得遇上那種點石成金的大師,將一身的腐朽化為(wei) 神奇的力量。不客氣地說,任何聲稱一夜之間就能讓人脫胎換骨的大師,不是歪理邪說,就是耍流氓。一個(ge) 感冒還得治個(ge) 把星期呢,事關(guan) 一輩子的精神依托,居然因為(wei) 跟隨了某“大師”,就能轉眼之間醍醐灌頂?自以為(wei) 治好了,焉知不是病得更深?這種病說到底在於(yu) 自身的軟弱無能,寧願在無數的短視頻中消耗自身的生命,也沒有勇氣確立學的誌向。真正有誌於(yu) 學習(xi) 經典,沒有任何所謂的大師可以仰仗,這決(jue) 非包學包會(hui) 的技術行業(ye) ,隻能依靠每個(ge) 人自己在漫長的學習(xi) 曆程中悉心打磨。必須對經典矢誌不渝,經過長長久久的感受和體(ti) 貼,終究領會(hui) 到那最合心意之處,心才能最終立定下來。此即自“十五誌於(yu) 學”至“三十而立”的真實曆程。

 

學經典識痛癢

 

經典年代久遠,穿越兩(liang) 千年而與(yu) 今人相遇,總不可能作流行狀。若感到古雅難讀,再正常不過。人們(men) 總覺得沒耐心讀,其實心思早放在了別處,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用一點點閑暇的時間來讀經典,感覺難讀,不亦宜乎!要是隔三差五地翻翻經典,一不小心就讀懂了,那就太沒天理了。要說經典難讀,也不算錯,但要說最親(qin) 切動人的,也非經典莫屬。經典就是關(guan) 懷天下人的學問,從(cong) 契合每個(ge) 人的心意,到關(guan) 心所有人的福祉,便是經典所載的學問。無論何種時代,經典必有穿透的力量。譬如疫情當下,可謂全民皆傷(shang) ,不是感染了病毒就是受病毒感染的威脅。經典便教人識痛癢,從(cong) 關(guan) 心最親(qin) 近的人推及最遙遠的人,經典對此都有敘述。沒有誰對所有人都覺得無關(guan) 痛癢,但為(wei) 何疼愛這些人而痛恨那些人,為(wei) 何這般溺愛而非那樣關(guan) 心,為(wei) 何親(qin) 近一部分人而疏遠另一部分人,為(wei) 何對某一個(ge) 人愛得死去活來而對父母雙親(qin) 不管不顧,等等,若不明道理則雖感痛癢也會(hui) 張皇失措。經典教人明白此中道理,讓人懂得最契合人心的識痛癢應該如何表現,有了這種道理的力量,才可以做到踏實篤定、從(cong) 容應對。經典學著學著,讓人感覺做人真是得這樣做,待人也真是得這樣待,這便是最合心意處。經典教人在疫情期間以所有人的傷(shang) 痛為(wei) 念,不忍心讓任何一個(ge) 人遭受病痛的折磨,而為(wei) 此奮力拚搏,不知老之將至,便是這個(ge) 時代最親(qin) 切動人之處。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鍾南山或者積極推動中醫學的張伯禮,無不因此而成為(wei) 時代的楷模。可見,若於(yu) 此中立誌向,必定是大抱負。

 

如何才能判斷手頭打開的這本書(shu) ,是一本值得用心習(xi) 讀的作品呢?僅(jin) 以自己短短的人生曆程,很多人都難以準確判斷。這就好比遇到一個(ge) 令人心動的美貌女子,究竟隻是濾鏡用得好,還是塗脂抹粉妝扮出來的,甚至還可能是整容的效果,在這個(ge) 魚目混珠的年代,很難有人分得清楚。但經典就不一樣,經過曆朝曆代的鑒定,無論怎樣的魚目早已原形畢露,能夠經受住曆史長河的考驗成為(wei) 經典,一定是最為(wei) 驚豔的那種。所謂“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不讀經典就體(ti) 會(hui) 不到這種顧盼生輝的妙處。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說好色令人精神為(wei) 之一振,說好德就不免心生推諉。打開經典不大可能獲得第一眼的那種怦然心動,卻必定能愈讀愈為(wei) 之傾(qing) 心,所謂“輾轉反側(ce) ”“寤寐思服”是也。也並非隻是年代久遠就好,不然介紹一個(ge) 千年老妖,豈不更省事。除了這種流傳(chuan) 千古的魅力,還有每個(ge) 時代最頂尖的思想人物為(wei) 之鼎力推薦,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me) 理由不學經典。學經典,立大誌,以此與(yu) 青年朋友們(men) 共勉!

 

責任編輯:近複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