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熾成】就大中學生政治課改革給習總書記的建議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20-09-03 12:56:40
標簽:政治課改革
周熾成

作者簡介:周熾成,男,西元1961年生,2017年卒,廣東(dong) 鬱南人。曆任華南師範大學政治係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著有《史海探真:為(wei) 中國哲人申辯》《孔子回家——海歸讀<論語>》《荀韓人性論與(yu) 社會(hui) 曆史哲學》《複性收攝——高攀龍思想研究》《荀子韓非子的社會(hui) 曆史哲學》《海歸:中西文化衝(chong) 擊波》《少年留學,三思而行——一個(ge) 大留學生對小留學生的忠告》等。

就大中學生政治課改革給習(xi) 總書(shu) 記的建議

作者:周熾成

整理:林桂榛

來源:整理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七月十六日己酉

          耶穌2020年9月3日

 

【按】這是周熾成先生(1961—2017)落款2014年9月10日完成的一篇遺稿(前一日即2014年9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師範大學校內(nei) 發表講話並慰問全國教師),原稿保存在周先生工作計算機裏,至於(yu) 此稿是否實際郵寄發出,非周先生本人不得而知。周先生主研荀子,有荀子“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之誌,有荀子“聖也者,盡倫(lun) 者也;王也者,盡製者也……學者以聖王為(wei) 師,案以聖王之製為(wei) 法,法其法以求其統類……天下有不以是為(wei) 隆正也,然而猶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邪”之明,曾就教育問題在《羊城晚報》《光明日報》等公開發表分是非、治曲直之論,也曾致信教育部長官並獲回應。此篇遺稿,經周先生家屬同意,現予整理公布,存真備覽,立此存照。

 

——林桂榛2020.9.1

 

習(xi) 總書(shu) 記好:

 

我是華南師範大學政治係教授,現向您反映我對大中學生政治課改革的一些看法。

 

我在今年初已向教育部袁貴仁部長陳情,反映中學政治教材有政治錯誤及其他教材問題,袁部長非常負責任地批示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該社給我回複,承認我指出的一些語文、曆史等科教材的錯誤,但拒絕承認政治教材的錯誤。

 

政治課是非常富有中國特色的課,對學生起著特別的作用。不過,實際情況是:同學們(men) 對此課有太多不滿,大學生缺此課之比例相當高,而上此課的同學也多有睡覺、分心、開小差等行為(wei) 。

 

麵對這種實情,與(yu) 其責怪學生,不如多反省所教的內(nei) 容。作為(wei) 一個(ge) 有近三十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我坦誠地向總書(shu) 記說:大中學的政治課嚴(yan) 重影響我黨(dang) 形象,實在是非大改不可了。突出的問題起碼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第一,課時太多。大學本科現開設政治課四門,學時200多,占四年總學時的10%左右。高中政治課也是四門,初中政治課四模塊。在這種體(ti) 製下,大中學生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中小學生減負,喊了多年,但實際上越喊越重,政治課的“貢獻”恐怕最值得注意。全國大中學生一億(yi) 幾千萬(wan) ,他們(men) 所學的當然影響到我們(men) 國家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在信息化時代,麵對信息海洋,學生隻能挑最需要的、最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來學。

 

第二,內(nei) 容高度重複。很多套話如“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矛盾是普遍的”、“實踐決(jue) 定認識”等等從(cong) 中學講到大學,千篇一律,令學生厭煩不已。

 

第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實踐中早已衝(chong) 破的教條,泛濫於(yu) 政治教材之中。各種政治教材用了大量過時的話語,扭曲現實,扭曲社會(hui) ,不能讓人心服口服。太多口號式的說法單調、乏味。教材的編者隻對陳舊的本本負責,不對現實負責,不對學生負責。政治教材之極“左”,嚴(yan) 重違背黨(dang) 情、國情、民情。在編者心目中,無論如何“左”,都不會(hui) 犯政治錯誤,在這種心態之下編出來的教材嚴(yan) 重脫離時代,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第四,鼓吹階級鬥爭(zheng) ,破壞安定團結。中學政治教材還保留著濃厚的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的味道:“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5頁)按照這種邏輯,我們(men) 國家就是無產(chan) 階級鎮壓資產(chan) 階級的工具,我們(men) 國家的中心工作就是繼續搞階級鬥爭(zheng) !大學政治教材的說法也實在令人驚訝:“對階級鬥爭(zheng) 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輕心、麻痹大意,防止和糾正階級鬥爭(zheng) 熄滅論。”(《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頁)以這類“文革”語言向學生宣講,不會(hui) 破壞安定團結嗎?

 

第五,頑固沿用鬥爭(zheng) 哲學,大講特講矛盾,與(yu) 建設和諧社會(hui) 背道而馳。高中政治教材說:“哲學所說的‘鬥爭(zheng) 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機械運動中的吸引與(yu) 排斥,物理運動中陰電與(yu) 陽電,化學運動中的分解與(yu) 化合……都是矛盾鬥爭(zheng) 性的不同形式。”(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8頁)鬥爭(zheng) 哲學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傷(shang) 害,但這本教材仍然沿習(xi) 它,把鬥爭(zheng) 泛化,以為(wei) 一切差異都是鬥爭(zheng) ,把這個(ge) 特有概念變成了一個(ge) 無所不包的概念。這本教材還泛化矛盾,大說特說師生矛盾、父母矛盾、子女矛盾等等。在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建設和諧社會(hui) 的當代中國,不知“製造鬥爭(zheng) ”、“製造矛盾”的政治教材是如何與(yu) 黨(dang) 中央保持一致的?大學政治教材也有同樣的毛病:“矛盾的鬥爭(zheng) 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統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44—45頁)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早已為(wei) 克服毛澤東(dong) 同誌晚年的嚴(yan) 重錯誤作出艱巨的努力,沒有這種努力,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他晚年的嚴(yan) 重錯誤,突出表現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現在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宣傳(chuan) 這種理論,但是這一理論的哲學基礎矛盾論卻在大中學的政治課本中大講特講,如此嚴(yan) 重的政治錯誤能容忍嗎?

 

第六,頂禮膜拜於(yu) 一個(ge) 十九世紀的西方人,漠然於(yu) 中華文化傳(chuan) 統。凡是他所說的,一點也不能觸動,隻能要學生無條件服從(cong) ,政治教材編者實際上在貫徹“多個(ge) 凡是”,其教條主義(yi) 態度遠遠超出當年的“兩(liang) 個(ge) 凡是”。迷信外來說法與(yu) 打壓本土資源,是大中學政治課之“一體(ti) 兩(liang) 麵”。我聽到、讀到習(xi) 總書(shu) 記典雅的、地道的、富有中國文化韻味的說法就很有同感,但一看到政治教材生硬的西化的說法就很反感。中國夢不是美國夢,不是西方夢,但政治教材“多個(ge) 凡是”邏輯所推崇的當然是徹頭徹尾的西方夢。

 

政治課問題太多,難以一一列舉(ju) 。為(wei) 克服這些問題,我這個(ge) 有近三十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在政治係教書(shu) 也近三十年的老教師大膽提出一個(ge) 改革方案:

 

(1)大學政治課三模塊:國是論衡、中國經典選讀、西方經典選讀。

 

(2)高中政治課三模塊:憲法與(yu) 法律、中國思想概論、西方思想概論。

 

(3)初中政治課兩(liang) 模塊:儒家倫(lun) 理、國情與(yu) 民情。

 

中國政治課有特別的育人功能,當然不能取消。政治課要維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地位,這一點也是不動搖的,但不能隻是口號式地出現於(yu) 政治課本,而要有理有據地說服學生。

 

我的改革方案不以“凡是”論作指導,而是麵對現實,麵對國情、民情,麵對改革開放的實踐,麵對中華民族複興(xing) 的前景。

 

我的改革方案不迷信外來學說,但注重吸收西方文化精華,並更注重延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文化傳(chuan) 統(初中增設“儒家倫(lun) 理”就是為(wei) 此而做的大動作)。

 

我的改革方案開拓學生視野而不是限製學生視野,設法體(ti) 現鄧小平同誌三十年前倡導的教育的三個(ge) 麵向:“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我的改革方案開有合適的梯度,一方麵注重知識與(yu) 價(jia) 值觀的延續,另一方麵更注意避免低水平的重複。例如,大學的“國是論衡”延續初中“國情”的一些基本內(nei) 容,但在廣度和深度上肯定會(hui) 有大大的超越。高中的“中國思想概論”是對從(cong) 孔夫子到毛澤東(dong) 的中國思想精華的初步介紹(屬於(yu) 第二手的東(dong) 西),而大學的“中國經典選讀”則選用大量的原典(屬於(yu) 第一手的東(dong) 西),大大深化高中之所學。大學的“西方經典選讀”也大大深化中學的“西方思想概論”。

 

我的改革方案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風細雨地、有理有據地滲透於(yu) 政治課,尤其注意其中國現實語境與(yu) 傳(chuan) 統語境,而不是生硬地以一個(ge) 十九世紀西方人的說法作依據。

 

我的改革方案給學生減負,希望他們(men) 可以在有限而寶貴的時間裏學到更有價(jia) 值的、更利國利民的知識。

 

感謝習(xi) 總書(shu) 記在百忙中過問一下政治課改革。

 

敬頌 秋安!

 

周熾成2014年9月10日(第30個(ge) 教師節)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