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立孔子像的幾點看法

欄目:通知公告
發布時間:2011-02-21 08:00:00
標簽:

   

  2011年1月11日,在北京東(dong) 長安街,國家博物館北門立起一座孔子像,引起海內(nei) 外各界關(guan) 注和諸多學者與(yu) 網民的熱議,其中一些極端觀點,引起了民眾(zhong) 的疑惑與(yu) 彷徨,極易產(chan) 生輿論上的誤導。我們(men) 作為(wei) 研究儒家文化的學者,對此涉及中國未來的重大問題,有義(yi) 務進行研究,並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國人。 


  第一,立孔子像之舉(ju) ,符合國人心願,適應時代潮流。中國國家博物館門前立孔子像,絕非偶然,而是改革開放以來,調整文化戰略,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精神家園等一係列文化建設行動中的一個(ge) 新亮點和新標誌。從(cong) 政治上看,這應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新體(ti) 現,表明我們(men) 已經走出了近百年來全麵否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誤區。國家博物館也是曆史博物館,其宗旨就是要展示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這裏可以建立多座雕像,而第一尊雕塑,當然非孔子莫屬。國家博物館的舉(ju) 動,符合大多數國人、世界華人的心願和文化發展的新潮流。當前關(guan) 於(yu) 孔子像的爭(zheng) 論屬於(yu) 國內(nei) 的文化爭(zheng) 論;有關(guan) 部門如果急於(yu) 介入正常的文化討論,甚至被少數人的極端言論所綁架,而試圖將其拆除,則將在世界上產(chan) 生極為(wei) 不良的後果和影響。 


    第二,“文革”思維的影響,不容低估,它不應成為(wei) 弘揚中華文化的阻力。當前網上對於(yu) 立孔子像有一些反對之聲,其理由不過是近代以來“反孔”思潮的重複。從(cong) “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掃四舊”、“砸三孔”、“評法批儒”,孔子及儒家思想遭到無情批判,對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造成嚴(yan) 重摧殘。時過境遷,曆史已給“文革”以全麵否定的宣判,但是“文革”思維尚需清理。圍繞立孔子像引發的大討論,應當是一場擺脫“文革”思想影響,卸下精神鐐銬,更新文化觀念,弘揚與(yu) 建設中華文化,群眾(zhong) 性的思想動員。 
          

    第三,要高度重視和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當代中國已經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但是要成為(wei) 一個(ge) 世界大國,還必須要有文化的複興(xing) 與(yu) 之相適應。當代中國人民,從(cong) 世界各國尋找精神資源過程中發現,隻有依靠中華文化,才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20餘(yu) 年來,全國各地學校廣泛開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與(yu) 經典誦讀活動,各行各業(ye) “國學熱”不斷升溫,都表明當代國人對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新需求,不是因為(wei) 某些人的“炒作”所能興(xing) 起的。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興(xing) 辦和迅速發展,說明孔子在當今世界有崇高的威望,他所代表的中華文化得到各國的尊重。2008年孔子“出席”了北京奧運會(hui) 的開幕式,他的形象以及他所提倡的和諧理念,從(cong) 鳥巢飛向世界,孔子成為(wei) 舉(ju) 世公認的中國“文化名片”。 
     
     
    第四,複興(xing) 中華文化,是重建中華民族精神的必經之路。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經濟建設必須有文化的指引和支撐。當前由於(yu) 文化的缺失,造成了社會(hui) 上信用缺失、物欲橫流、價(jia) 值紊亂(luan) 等等弊端,並開始威脅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治這些社會(hui) 頑疾,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有著豐(feng) 富而珍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an) 和資源,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wei) 政以德、民為(wei) 邦本、協和萬(wan) 邦、忠恕之道、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民胞物與(yu) 、與(yu) 時偕行、尚德重孝、尊師重道、自利利他、天下為(wei) 公,所有這些,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對個(ge) 人、對家庭、對國家和社會(hui) 都起到了巨大的維係與(yu) 調節作用。 
     
     
  第五,弘揚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前提。曆史一再表明,經濟成果和政治主張,都不能成為(wei) 民族認同的基礎,隻有在自己曆史文化中,才能找到民族認同,以至國民身份認同的心理依據。當前中國統一的主要任務是團結兩(liang) 岸四地,共同致力於(yu)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華文化是海內(nei) 外全體(ti) 華人的最大公約數。大陸是推動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主體(ti) ,她對於(yu) 中華文化的態度與(yu) 行動,與(yu) 祖國的和平統一息息相關(guan) 。在北京立孔子像,明確表達了炎黃子孫認同中國文化的共同心願,也明確顯現了大陸在推動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主導意義(yi) 。 


  第六,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應是馬克思主義(yi) 、中華文化、西方文化,三者有機地結合。這三者的位置應當是: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以中國文化為(wei) 根基,吸收西方文化的營養(yang) ,形成全新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體(ti) 係。三者要互相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要抑製偏激主義(yi) ,走和而不同的溫和主義(yi) 路線,既自尊又互尊。馬克思主義(yi) 一旦與(yu) 中國文化有新一輪的結合,便會(hui) 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展示美好前景。全盤西化論,欠缺民族文化的自尊,隻能符合世界霸權的需要,不會(hui) 得到國人的認同。中華文化也不能固步自封,孔子不應成為(wei) 教主,儒學也不可能獨尊,傳(chuan) 統思想文化一定要接受現代社會(hui) 的洗禮,吸納西方近現代優(you) 秀文明,經過篩選和轉化,與(yu) 時俱進,獲得新的形態。通過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西方文明本土化,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一個(ge) 與(yu) 當今中國經濟、政治地位相匹配的現代中國文化,必將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並為(wei) 建設和諧世界做出貢獻。 


  牟鍾鑒(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尼山聖源書(shu) 院院長)  
  劉世範(山東(dong) 曲阜師範學院教授,尼山聖源書(shu) 院執行院長)  
  葛榮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  
  陳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  
  張學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國際儒聯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  
  周桂鈿(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副院長)  
  李存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  
  顏炳罡(山東(dong) 大學哲學院教授,尼山聖源書(shu) 院副院長)  
  張踐(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國際儒聯普及委員會(hui) 主任)  
  王殿卿(北京東(dong) 方道德研究所教授,國際儒聯普及委員會(hui) 副主任)  
  王傑(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教授,國際儒聯宣傳(chuan) 出版委員會(hui) 副主任)  
  王誌捷(北京市委黨(dang) 校教授)  
    趙法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西曆2011年2月9日 


      來源:儒教複興(xing) 論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