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顯】莫把苟晶事件甩鍋給儒家文化

欄目:儒家倫理暨“親親相隱”爭鳴、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20-07-08 18:17:09
標簽:苟晶事件

莫把苟晶事件甩鍋給儒家文化

作者:劉明顯(某高校在讀研究生)

來源:“學人Scholar”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五月十八日壬子

          耶穌2020年7月8日

 

“學人Scholar”微信公眾(zhong) 號編者按:數日前,本公眾(zhong) 號發布《從(cong) 儒家文化看苟晶的命運》一文,引發諸多討論。本期選發一篇商榷來稿。也歡迎讀者朋友繼續參與(yu) 討論(郵箱:isixiang@vip.qq.com)。

 

苟晶事件已經持續發酵好些天了,媒體(ti) 越炒越熱,朋友圈裏也不斷有人分享關(guan) 於(yu) 此事的自媒體(ti) 評論,感覺事情越理越複雜,越說越混亂(luan) 。有人將此事歸因於(yu) 孔子,或者是中國儒家傳(chuan) 統文化。之所以產(chan) 生這種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yu) ,苟晶是山東(dong) 人,這件事包括前後那些高考頂替事件,全都出在山東(dong) 。因為(wei) 這些負麵報道,山東(dong) 再次火了一把。不過,這“火”得有點突然和丟(diu) 臉。

 

在我看來,苟晶事件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兩(liang) 點,一是外部的,一是內(nei) 部的。從(cong) 外部來講,主要是製度問題。製度從(cong) 來不隻是寫(xie) 在紙上的,這裏所說的製度因素,不僅(jin) 是製度之製定,還包括製度之實行。把好的製度真正實行好,才是問題的關(guan) 鍵。顯然,山東(dong) 出現的這些高考頂替事件,暴露了山東(dong) 省有關(guan) 高考考試製度的落實與(yu) 監察情況並不到位,山東(dong) 有關(guan) 部門應該對此作出反思和改正。

 

內(nei) 部因素主要是從(cong) 作案者自身而言的,即頂替者及其相關(guan) 操作者心術不正,抱有僥(jiao) 幸心理,破壞規章製度和公平正義(yi) 。相比較而言,內(nei) 部因素是根本因素。因為(wei) 任何製度,無論多麽(me) 完善的製度,總會(hui) 存在一些薄弱之處,這就給某些心術不正、圖謀不軌之人以可乘之機,他們(men) 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人脈關(guan) 係,借助一些濫用職權者的暗箱操作,從(cong) 而實現自己不法且不齒之目的。

 

那種“苟晶的命運源於(yu) 孔子”的論調,表麵看來振振有詞,有理有據,實則漏洞百出,不堪一擊。將苟晶事件歸咎於(yu) 孔子,歸咎於(yu) 儒家文化,這其實是一種赤裸裸的“甩鍋”做法。這種做法,既會(hui) 嚴(yan) 重歪曲事實真相,也會(hui) 嚴(yan) 重歪曲傳(chuan) 統文化,最終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孔子、儒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曾經在中國曆史上享有無上榮光,但也曾經被國人打入十八層地獄。如今,在國學複興(xing) 之時代,孔子和儒學仍然遭受著很多誤解和非議。那些動輒將負麵的社會(hui) 事件歸因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人,大概率是不怎麽(me) 真正了解傳(chuan) 統文化的人,所謂“不怎麽(me) 真正了解”,即是說他們(men) 很可能並沒有真正進入傳(chuan) 統文化的世界,並沒有真正搞懂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真義(yi) ,而是僅(jin) 僅(jin) 憑著自己對於(yu) 某些經典語句的簡單理解,不斷進行自我發揮,這其實已經與(yu) 孔子和儒學相去甚遠。

 

比如,有人抨擊孔子所說的“父為(wei) 子隱,子為(wei) 父隱”,這確實是孔子說的話,出自《論語·子路》篇。原文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dang) 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dang) 之直者異於(yu) 是。父為(wei) 子隱,子為(wei) 父隱,直在其中矣。”錢穆先生對此解釋道:隱惡而揚善,亦人道之直。何況父為(wei) 子隱,子為(wei) 父隱,此乃人情,而理即寓焉,不求直而直在其中。孔子此言,體(ti) 現的是以自然之人情作為(wei) 行動出發點的思想。整部《論語》,表麵看來就是一部語錄,某人說了些什麽(me) 話,極為(wei) 平常,但其中卻蘊含著平易之道理,值得細細玩味。

 

可惜,近代以來,麵對西方的堅船利炮,中國人陷入了不斷自我懷疑與(yu) 自我否定的怪圈裏,一直在這個(ge) 圈圈裏打轉轉,總覺得處處不如人。首先覺得技術不如人,繼而覺得製度不如人,後來竟覺得文化也不如人,甚至認為(wei) 這是“最後之覺悟”。有這種不好,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緣故;有那種不好,也是傳(chuan) 統文化的緣故。無奈傳(chuan) 統文化覆蓋麵太廣,總要找一個(ge) 代表人物,於(yu) 是找到了孔子這裏。如今,將苟晶事件歸之於(yu) 孔子,和當年新文化運動時“打倒孔家店”的做法,又有什麽(me) 區別呢?這樣看來,時隔一百年後,有些人的思想還在原地踏步。

 

有人辯解道,“說‘苟晶的命運源於(yu) 孔子’,其實想表達的核心意思是:她的遭遇與(yu) 中國傳(chuan) 統儒家文化息息相關(guan) ,正是因為(wei) 這種文化傳(chuan) 統的頑強留存,才導致了高考頂替現象的不斷發生。”甚至揚言,“隻要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依然停留在傳(chuan) 統儒家文化的水平上,考試頂替這樣的現象就會(hui) 繼續出現,苟晶的遭遇就會(hui) 不斷發生在其他人的身上。”此番論說實在是大謬特謬。

 

我們(men) 首先需要對儒家文化簡要地做一番認真的審視。儒家文化主張什麽(me) 呢?主張仁禮,主張中和,主張修身為(wei) 本,主張誠意正心……現在回過頭去看邱老師等一幹人等的做法,哪一點符合仁?哪一點符合禮?哪一點做到了正心誠意?哪一點做到了修己愛人?在《孟子》的開篇,孟子就對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yi) 而已矣。”邱老師等人的一係列做法,乃不仁不義(yi) 之舉(ju) ,完全違背了人的天地良心,這正是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儒家所反對的,因此苟晶的遭遇不公,本身就不符合儒家文化的要旨,自然也就不是儒家文化的實踐結果。換言之,不是說因為(wei) 有這種文化傳(chuan) 統,才出現高考頂替事件,而是恰恰相反,是因為(wei) 真正缺失了這種文化傳(chuan) 統,才出現了諸如此類的惡性事件。

 

回望過去的一百多年的曆史,儒家文化的基本命運有如過街之老鼠,當今還有多少人體(ti) 貼和理解孔子?又還有多少人對於(yu) 儒家思想有深刻的體(ti) 認和真正的踐形?現代的某些人怕是與(yu) 傳(chuan) 統已經暌隔太久,他們(men) 所認識和批判的傳(chuan) 統與(yu) 真正的傳(chuan) 統也未必是一回事。誰真正關(guan) 心傳(chuan) 統文化是什麽(me) ,在某些人那裏,傳(chuan) 統文化隻不過是一個(ge) 靶子。當我們(men) 對某個(ge) 事物沒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時,對該事物作出的任何評價(jia) ,無論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還會(hui) 是可信的嗎?還會(hui) 是靠譜的嗎?

 

至於(yu) 說人情、關(guan) 係等逐漸演化為(wei) 中國儒家文化實踐的核心意識,這更大程度上是社會(hui) 層麵的問題。毫無疑問,儒家思想確實重人情,對父母、對親(qin) 人的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我們(men) 平常講“通情達理”,隻有通其情,才能達其理。如果完全拋棄“情”而去講“理”,縱然把“理”講得天花亂(luan) 墜,終究也是冷冰冰的,缺少“人味”的。儒家思想也確實重關(guan) 係,認為(wei) 天地之中,萬(wan) 事萬(wan) 物本非相互割裂,整個(ge) 世界也並非二元,所謂天地交泰,天人合一,我們(men) 身處的這個(ge) 世界一直處在相互關(guan) 聯的狀態中。人情與(yu) 關(guan) 係,應該首先從(cong) 這個(ge) 角度去理解,這也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特質。

 

儒家思想已經深刻影響了中國兩(liang) 千多年,而且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麵對當代社會(hui) ,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儒家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正確的。但問題是,實現“雙創”的基點在哪裏?有人認為(wei) 必須從(cong) 深刻的批判性反思起步。我認為(wei) 不然。因為(wei) 無論是提倡轉化還是主張轉型,如果不首先對傳(chuan) 統文化有非常深入細致的認識和理解,強調再多的“轉化”或“轉型”,最終隻會(hui) 淪為(wei) 空話,毫無意義(yi) 。

 

我也是一名山東(dong) 人,平常也聽到和看到過一些關(guan) 於(yu) 山東(dong) 以及儒家文化的不好的說辭。我並非一味袒護自己的家鄉(xiang) 和家鄉(xiang) 的傳(chuan) 統文化,隻是期待更多理性的思考和討論。當下山東(dong) 發展所麵臨(lin) 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麵的。其實豈止是山東(dong) ,總體(ti) 來看,整個(ge) 中國北方的發展,都不如中國南方發展得更快更好。但是南方的發展真的就這麽(me) 好嗎?我們(men) 所要的發展難道也僅(jin) 僅(jin) 是GDP等數字化的指標嗎?恐怕未必。麵對傳(chuan) 統,我們(men) 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wei) 前進道路上的“包袱”,而要將其作為(wei) 引領我們(men) 更好前行的寶貴資源。我們(men) 需要做的,是處理好、協調好“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關(guan) 係,而非一味地擁護“現代”而批判“傳(chuan) 統”。苟晶事件與(yu) 地域不存在必然的聯係,它在任何地區都有發生的可能性。有的人為(wei) 了一己之私利,鑽空子,找關(guan) 係,這樣的人哪裏沒有呢?怎能隨隨便便就讓傳(chuan) 統文化來背鍋?孔子與(yu) 儒學成了苟晶事件的背鍋俠(xia) ,若孔子地下有知,不知會(hui) 作何感想呢?

 

最後,奉勸那些動輒拿儒家文化說事兒(er) 的人,先回去好好讀幾本儒學經典,再來評論吧!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