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
作者:羅容海(北京師範大學副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五月初九日癸卯
耶穌2020年6月29日
【光明論壇·溫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古人說:‘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賊’,自我革命意誌就會(hui) 衰退,就會(hui) 違背初心、忘記使命,就會(hui) 突破紀律底線甚至違法犯罪。”
“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出自朱熹輯錄先賢語錄的《論孟精義(yi) 》,原文是北宋理學家呂希哲寫(xie) 給皇帝的一段話:“臣竊聞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ang) ’,惟心之謂與(yu) ?甚哉,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伯益戒舜曰:‘罔遊於(yu) 逸,罔淫於(yu) 樂(le) 。’召公戒武王曰:‘玩人喪(sang) 德,玩物喪(sang) 誌。’舜與(yu) 武王猶且戒之以廣聖德。臣願陛下留神孟子寡欲之法言,則聖心清明,可以通性命之理,可以達道德之奧,治天下之操術,未有不由此也。”
朱熹引呂希哲這段話是用來注“孟子曰:養(yang) 心莫善於(yu) 寡欲”章的。孟子說:“養(yang) 心莫善於(yu) 寡欲。其為(wei) 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wei) 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說,修養(yang) 心性的方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欲望。一個(ge) 人如果欲望很少,那麽(me) 內(nei) 心的善性縱使有所喪(sang) 失,也不會(hui) 喪(sang) 失太多。但一個(ge) 人如果欲望很多,那善性縱使有所保存,也不會(hui) 保存多少。朱熹記載呂希哲的這段話在《四書(shu) 章句集注》中雖未錄,但在《四書(shu) 或問》中談到養(yang) 心寡欲說時卻再次提道:“呂侍講所謂‘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其亦善矣。”足見朱熹對於(yu) 呂希哲這句話的體(ti) 認與(yu) 重視。
呂希哲字原明,世稱滎陽先生。其所在的東(dong) 萊呂氏,是兩(liang) 宋之際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曾八代出過十七位進士、五位宰相,《宋元學案》謂“宋之公相家講學以永其世者,莫如呂氏、韓氏”,而呂希哲正是完成呂氏家族從(cong) 公相傳(chuan) 家到學術傳(chuan) 家的轉捩之人。哲宗時,呂希哲曾被詔為(wei) 崇政殿說書(shu) ,《宋史》記載:“其勸導人主以修身為(wei) 本,修身以正心誠意為(wei) 主。其言曰:‘心正意誠,則身修而天下化。若身不能修,雖左右之人且不能諭,況天下乎?’”朱熹記載的呂希哲寫(xie) 給皇帝的這一大段話,就很符合宋代理學家“正心誠意”的旨歸。周敦頤要求“養(yang) 心不止於(yu) 寡焉而存耳,蓋寡焉以至於(yu) 無。無則誠立明通。誠立,賢也;明通,聖也”。呂希哲告誡皇帝“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要求皇帝謹記伯益、召公的話,留神孟子寡欲之法言,達到“聖心清明”“通性命之理”“達道德之奧”的境地,與(yu) 周子所言如出一轍。
呂希哲雖沒有像父祖輩呂公著、呂夷簡一樣在政壇上大放光彩,但是通過自身的修為(wei) 和學行,同樣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呂希哲的嫡孫呂本中曾經回憶祖父說:“滎陽公嚐說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蓋自攻其己惡,日夜且自點檢,絲(si) 毫不盡,不慊於(yu) 心矣,豈有工夫點檢他人邪?”日夜自我點檢,這種點檢,在孔子那裏就是“克己複禮”,就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ei) 自省也”;在曾子那裏,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在孟子那裏,就是“我善養(yang) 吾浩然之氣”;在朱熹那裏,就是“出門如賓,承事如祭,戰戰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而在明儒王陽明那裏,就是破“心中賊”,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所以,“養(yang) 心”“清心”一直是中國士人綿延不絕的傳(chuan) 統,從(cong) 《周易》的“君子以恐懼修省”到曾國藩的“將此心放得實、養(yang) 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甚至故宮中明清兩(liang) 代帝王主要居住的寢宮也取名“養(yang) 心殿”。在一代一代士人的踐行體(ti) 認中,“養(yang) 心”“清心”不隻是一個(ge) 理念,更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案例,如明清時期流行的“功過格”一類,均同於(yu) 此。此外,靜坐、日記、書(shu) 信、書(shu) 法、讀書(shu) 、交遊等等,都被認為(wei) 是“養(yang) 心”“清心”的有效途徑。
但是,正如王陽明所感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改變人心的工作,刀刃向內(nei) 的工作,自我革命的工作,從(cong) 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如此,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作為(wei) “為(wei) 人民服務”這一中華民族最樸素最崇高美德的傳(chuan) 承者,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內(nei) 心修養(yang) 從(cong) 建黨(dang) 的那一刻起,就是黨(dang) 的思想建設的重要命題。劉少奇同誌著《論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修養(ya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要求修好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心學”,明確提出“幹部的黨(dang) 性修養(yang) 、道德水平,不會(hui) 隨著黨(dang) 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hui) 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要求從(cong) 始至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是基於(yu) 對道德修養(yang) 規律和曆史經驗的深刻認識。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