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曉光作者簡介:康曉光,男,西元一九六三年生,遼寧沈陽人。現任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著有《君子社會(hui) ——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研究》《陣地戰——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葛蘭(lan) 西式分析》《中國歸來——當代中國大陸文化民族主義(yi) 運動研究》《仁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道路》《起訴——為(wei) 了李思怡的悲劇不再重演》《NGOs扶貧行為(wei) 研究》《法倫(lun) 功事件透視》《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地球村時代的糧食供給策略——中國的糧食國際貿易與(yu) 糧食安全》《中國貧困與(yu) 反貧困理論》等。 |
區域慈善生態係統的三重結構
作者:康曉光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CFF2008”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五月初八日壬寅
耶穌2020年6月28日
導讀:
6月23日,中國基金會(hui) 發展論壇2020湖北峰會(hui) 在線上成功舉(ju) 辦。峰會(hui) 以“共同應對中變革公益生態”為(wei) 主題,吸引湖北省及全國各地關(guan) 心公益事業(ye) 發展的上百家機構、數千人參會(hui) 。
本文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在中國基金會(hui) 發展論壇2020湖北峰會(hui) 上的主旨演講。
▲本文經嘉賓確認後發布,僅(jin) 代表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康曉光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
很高興(xing) 有機會(hui) 參與(yu) 基金會(hui) 論壇湖北峰會(hui) ,首先我要向武漢人民、湖北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在這次疫情期間,武漢人民、湖北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難,為(wei) 中國、為(wei) 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要感謝峰會(hui) 的主辦單位和武漢的東(dong) 道主把會(hui) 議組織得這麽(me) 好。
我今天向各位報告的題目是“區域慈善生態係統的三重結構”,主要是從(cong) 生態學的視角,來觀察中國慈善事業(ye) 的發展,同時也從(cong) 這次疫情中做一些反思。
作為(wei) 方法論的生態學
我本人在碩士階段學的專(zhuan) 業(ye) 就是生態學,然後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工作了十幾年,用生態學的視角觀察中國慈善還是有一定的緣分。生態學本身是一種研究自然的學問,在學科劃分中被歸入自然科學。但是當我們(men) 講慈善生態係統的時候,我們(men) 觀察的視角和用到的理論分析工具,實際上是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慈善是人類的行為(wei) ,一涉及到人類的行為(wei) ,就要動用各種各樣社會(hui) 科學的理論。生態學的內(nei) 容、法則、規律、研究手段等等,不能簡單挪用到人類社會(hui) 和慈善係統當中。
最近一兩(liang) 年用生態係統的方法來觀察慈善比較熱,但目前的觀察分析還都處於(yu) 一種非常膚淺的層麵,隻是一些簡單的類比和借用,對於(yu) 生態係統這門專(zhuan) 業(ye) 的了解並不多,對慈善係統的了解也不夠深入,這方麵有許多工作可以做。從(cong) 1976年算起,中國的變革已將近半個(ge) 世紀,慈善領域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到目前為(wei) 止,從(cong) 全國來看,在宏觀層麵上,慈善領域中已經形成了具有全局影響力的組織結構。在這種情況下,以生態係統的視角觀察中國慈善還是說得通的。
慈善生態係統既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主觀認識。生態係統是由多種生物與(yu) 環境因子組成的、基於(yu) 特定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結構的、自我維持的實體(ti) 。上個(ge) 世紀中葉,從(cong) 生態學研究中衍生出一種方法論,我們(men) 稱之為(wei) 生態係統範式。當我們(men) 用生態係統範式觀察慈善,就產(chan) 生了慈善生態係統的概念。
生態學的觀點特別強調係統和環境的作用,甚至有一派就主張環境決(jue) 定論,認為(wei) 外部環境對生態係統影響非常大。在我們(men) 研究中國慈善生態係統時,這個(ge) 觀點是非常有價(jia) 值的,慈善的外部環境,比如說政治環境、商業(ye) 環境,對慈善的影響都非常大。
那麽(me) 如何來觀察慈善生態係統?我今天重點從(cong) 結構的角度來看。首先,我們(men) 要回應一些基本概念和問題:如何刻畫慈善生態係統的結構?係統的邊界在哪裏?這一結構包括哪些要素?這些要素如何形成一個(ge) 係統?這個(ge) 係統結構呈現出一個(ge) 什麽(me) 樣的秩序格局?產(chan) 生這種秩序格局的內(nei) 在機製是什麽(me) ?產(chan) 生的效果和功能是什麽(me) ?等等。
中國慈善生態係統的三重結構
結構,即生態係統構成要素之間的連接關(guan) 係與(yu) 整體(ti) 格局。慈善生態係統的組織結構,即慈善生態係統及其環境中各個(ge) 主體(ti) 之間的聯係與(yu) 整體(ti) 格局。一個(ge) 組織、一個(ge) 係統的結構,我們(men) 習(xi) 慣於(yu) 從(cong) 微觀、中觀、宏觀三個(ge) 層麵去觀察。落實到慈善生態係統,微觀主要是指個(ge) 體(ti) 組織;中觀主要是指中層組織結構,像我們(men) 經常說的聯盟、平台、孵化器、區域社會(hui) 組織服務中心等等;宏觀主要是指統攝整個(ge) 係統的架構和機製。
在中國,塑造慈善生態係統的組織化力量主要有三種:自然的力量,民間的力量,政府的力量。這三種力量塑造了三種組織結構。我們(men) 講慈善生態係統不要以為(wei) 是一個(ge) 單純的係統,它實際上由多種多樣的結構疊加在一起。我們(men) 可以看到三類結構:自然形成的分工與(yu) 合作的結構,民間有意識建構的組織結構,政府塑造的組織結構。這三種最主要的帶有整體(ti) 性的結構,疊加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的慈善生態係統。
首先是自然形成的秩序。慈善領域中存在著一種“類市場機製”,各種獨立、自主、平等的主體(ti) ,包括慈善組織以及參與(yu) 慈善的一些商業(ye) 的和政府的力量,大家基於(yu) 自然分工和供需關(guan) 係,自願地、自發地形成一種基於(yu) 水平互動的合作網絡。這種自發的“類市場機製”,塑造了一種分工—合作秩序,我稱之為(wei) 自然形成的秩序或自發秩序。
在慈善生態係統發育初期,缺乏來自政府和民間的有意識的組織化。民間的力量還很弱小,還沒有能力有意識地建立係統的組織結構;政府也沒有注意到這個(ge) 領域,也無暇顧及,也不知道怎麽(me) 對待這個(ge) 領域。隻有“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因此自然而然、最先出現的就是自發秩序。
其次是民間建構的組織結構。隨著社會(hui) 需求的發展,社會(hui) 對慈善的關(guan) 注和投入的提高,還有慈善領域自身的日益發展,思維能力、行動能力、資源能力都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民間開始自覺地、有意識地建立一些中層和宏觀結構。比如說今天會(hui) 議的主辦方——基金會(hui) 論壇,在十幾年前,當時叫非公募基金會(hui) 論壇,由南都等基金會(hui) 主動地、有意識地發起,試圖在非公募基金會(hui) 領域建立有組織的中層協同力量。當時想登記注冊(ce) 也不可能,政府也不批準,所以就以論壇的形式來包裝這樣的組織形態,這麽(me) 多年磕磕絆絆也走過來了,發展成今天這樣也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民間建構的組織結構有一個(ge) 突出特點——不存在宏觀層麵的、統攝全局的組織結構。要建立全國性的民間組織體(ti) 係是非常難的。像中國慈善聯合會(hui) ,隻能由民政部成立,民間想自下而上根據自治原則組建這種結構,在當前的環境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中觀層麵有一些組織結構,表現為(wei) 聯盟、傘(san) 形組織、孵化器、各類平台等等,發揮了一定的支持和聚合的作用。然而,這些中層組織結構受到政府的高度關(guan) 注和強烈影響。
此外,民間建構的組織結構不僅(jin) 僅(jin) 包括我們(men) 公益慈善領域的力量,也包括商業(ye) 領域的力量。除了政府的力量在影響中層的組織結構之外,互聯網、商業(ye) 力量本身也在建構我們(men) 當前慈善領域最最重要一些中層結構,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裏,現在都有舉(ju) 足輕重的力量,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整合作用,這對這個(ge) 行業(ye) 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三種是政府建構的統合結構。比較而言,最成規模、最全麵的、最係統的慈善生態係統是政府塑造的統合結構。政府憑借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優(you) 勢,強有力地影響慈善生態係統的組織化過程。尤其是最近十來年,政府對這個(ge) 領域越來越重視,花的心思越來越多,投入的力量也越來越大。我們(men) 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搭建的統攝性的結構已經初步形成,不但有完整的宏觀組織結構,還有配套的中層組織結構,而且這兩(liang) 層結構不是懸在空中的,這兩(liang) 層結構是能夠落地的,對微觀的慈善組織和社會(hui) 組織具有強有力的管理能力。
從(cong) 宏觀層麵來看,政府塑造統合結構的基本原則是“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從(cong) 結構形態來看,黨(dang) 委和政府是上下貫通的金字塔結構,遍布社會(hui) 所有角落;各級民政部門、公安、工青婦等作為(wei) 一係列輔助的子係統。黨(dang) 委和政府是主軸,其他的部門是副軸,主軸統領副軸,副軸圍繞主軸轉,各司其職,協同合作,形成一個(ge) 無所不包的管理體(ti) 係。
同時,政府又建立了大量中層組織。比如說前幾年北京強調的“樞紐型”社會(hui) 組織,還有各種孵化器,尤其是現在城市裏遍地開花的社區社會(hui) 組織服務中心等。在中觀層麵,政府一方麵發展自己的所謂官辦社會(hui) 組織,另一方麵通過這些組織把大量的民間社會(hui) 組織整合起來。在微觀層麵,政府一方麵運用傳(chuan) 統的雙重管理體(ti) 製,另一方麵也采用最近七八年發展起來的新公共管理措施,包括政府采購等方式;既利用了強製的手段,又利用了資源的互補合作方式,把社會(hui) 組織管理起來。在此過程中,中層組織發揮了非常大的中介、樞紐、整合作用。現在政府總的思路、定位、目標藍圖以及方式方法都比較成熟,取得的成果也十分顯著。
慈善生態係統的總體(ti) 結構特征
總的來看,我們(men) 國家慈善生態係統的秩序格局大致如此,雖然尚未成熟,但整體(ti) 架構已具雛形,呈現出三大特征。第一個(ge) 特征是自然、民間和政府建構的三種秩序並存,發育程度不同。其中,政府統合結構發育最為(wei) 成熟,結構最完整。民間有意識建構的結構是殘缺不全的,尤其是在宏觀層麵,組織結構不存在;中觀層麵有所發展,但也是磕磕絆絆;微觀層麵很熱鬧。自發秩序是不可抗拒的存在,自發的力量往往是最頑強的力量,與(yu) 其他兩(liang) 種秩序兼容。
第二個(ge) 特征是在不同層次上,政府與(yu) 民間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從(cong) 微觀到中層到宏觀,政府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微觀層麵,民間組織結構最為(wei) 活躍,發揮作用最大。中觀層麵,政府塑造的組織結構影響力最強,民間建構組織結構數量少、實力弱。宏觀層麵,政府塑造的統合結構初步形成,民間建構的宏觀組織結構“無影無蹤”。
第三個(ge) 特征是在微觀和中觀層麵,政府廣泛采用新公共管理的思路和措施。政府采納新公共管理的內(nei) 容和程度,層次越低越開放,層次越高越保守。微觀層麵,政府通過購買(mai) 服務、補貼、資助等方式,越來越多地將各類慈善組織納入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中觀層麵,政府將資源“批發”給放心的中層組織,再由它們(men) “零售”給各類微觀層麵的社會(hui) 組織。宏觀層麵,政府壟斷控製權,新公共管理的色彩完全不存在。
行政吸納社會(hui) ——一種解釋方法
我們(men) 可以看到,政府非常關(guan) 注慈善領域,而且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資源。政府一方麵施加一些限製約束,另一方麵也提供資源,開創一些法律空間,讓這些組織發展。社會(hui) 組織一方麵感覺到政府的支持,一方麵感覺到政府的約束,表現出很強的兩(liang) 麵性。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慈善生態係統的發育是這種格局?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會(hui) 感受到政府采取兩(liang) 種看似矛盾的管理態度和手段?
我主要用“行政吸納社會(hui) ”理論來解釋。“行政吸納社會(hui) ”是一種特定的社會(hui) 領域的結構,也是一種特定的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從(cong) 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權力分配格局來看,政府處於(yu) 支配地位,社會(hui) 處於(yu) 從(cong) 屬地位。在現代社會(hui) 中,社會(hui) 組織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麵它是公眾(zhong) 集體(ti) 行動的組織化的載體(ti) ,一旦組織起來,分散的個(ge) 體(ti) 的力量就成倍地放大;另一方麵社會(hui) 組織又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主體(ti) ,能夠為(wei) 政府滿足社會(hui) 需求提供幫助。同樣,政府具有雙重職能:既要維持統治的秩序,尤其是要壟斷政治權力;同時也要為(wei) 社會(hui) 提供公共物品。
這兩(liang) 類雙重屬性疊加在一起,就出現了這樣一個(ge) 局麵。一方麵,政府要壟斷政治權力,但是社會(hui) 組織有可能挑戰政治權力。這兩(liang) 個(ge) 撞到一起,就產(chan) 生衝(chong) 突的必然性。既然有衝(chong) 突,政府就要限製和控製。另一方麵,政府和社會(hui) 組織都要提供公共服務,這又提供了一種合作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使得政府有可能支持社會(hui) 組織,讓社會(hui) 組織發揮這個(ge) 方麵的功能。
一個(ge) 聰明的政府一般會(hui) 采用兩(liang) 手策略,一方麵要限製社會(hui) 組織可能挑戰自己權力的能力,另一方麵又要發展社會(hui) 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為(wei) 自己拾遺補缺。世界各國的政府都是這樣的。我們(men) 政府自己說得很清楚,要求社會(hui) 組織“多幫忙、少添亂(luan) ”。你幫忙了,我就給你好處;你添亂(luan) 了,我就給你迎頭痛擊。
作為(wei) 最近四十年盛行於(yu) 歐美公共管理領域的主流範式,新公共管理是一種有別於(yu) 傳(chuan) 統公共行政理論的政府治理理論,是一種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官僚製的新型公共行政模式,也是一場革命性的政府改革運動。在理論上,新公共管理將關(guan) 注的範圍從(cong) 政府內(nei) 部拓展到政府外部。在實踐中,新公共管理重視激發公營、私營和誌願部門的積極性,使之協同行動起來,共同解決(jue) 社會(hui) 問題。新公共管理開發了一係列的理念、思路和工具,如公共服務功績市場化、放權、分權、政府采購、競爭(zheng) 性招標、第三方評估等等。對於(yu) 這些,我們(men) 社會(hui) 組織多少都有體(ti) 會(hui) 和經驗。此外,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思路和工具,與(yu) 政治體(ti) 製是沒有關(guan) 係的,能夠與(yu) 多種政體(ti) 兼容並包,任何政治體(ti) 製都可以拿來為(wei) 我所用。
我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的慈善生態係統已經初步形成,自然、民間和政府三種力量分別建立起三種係統結構,三種係統結構疊加在一起,共同支配著中國慈善生態係統的運行。其中,自發秩序最為(wei) 穩固,而且能夠與(yu) 其它秩序順暢兼容;民間建構的組織結構最不健全,而且最為(wei) 脆弱;政府的統合結構最完善,也最為(wei) 強大。
這種秩序格局總的來說既是社會(hui) 發展的結果,也是在政府的掌控之中的“行政吸納社會(hui) ”的表現,是它不斷完善的表達。一方麵,作為(wei) “行政吸納社會(hui) ”核心機製的分類控製與(yu) 功能替代策略仍然適用;另一方麵,還發展出新的策略——分層控製。與(yu) 此同時,最近十年,新公共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地充實到“行政吸納社會(hui) ”的體(ti) 製中,成為(wei) 政府與(yu) 社會(hui) 組織合作的基本框架、手段和工具。政府選擇性地吸收、運用新公共管理措施,在增強公共服務供給功能的同時,避免新公共管理可能導致的政府控製力度的弱化。
總的來看,“行政吸納社會(hui) ”這套東(dong) 西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它把中國這四十年的自由化進程,限製在一個(ge) 可控的範圍之內(nei) ,至少在中國沒有出現“顏色革命”,同時發展出一套利用社會(hui) 力量提供公共服務的策略和工具,以滿足公眾(zhong) 對公共服務不斷高漲的需求。這套東(dong) 西基本上是在社會(hui) 的需求和政府的利益之間達成的一種平衡。基本局麵大概就是這樣。
可以預見的環境變化
如果要看疫情對中國慈善生態係統的影響,我們(men) 會(hui) 看到有變化的東(dong) 西,有不變的東(dong) 西。以上我們(men) 探討的都是疫情無法改變的東(dong) 西,那麽(me) ,疫情能夠改變的是什麽(me) ?疫情帶來的變化在哪裏?生態係統研究範式提醒我們(men) ,最有意義(yi) 的變化是環境的變化。
首先從(cong) 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來看,疫情之後將會(hui) 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這個(ge) 變化最近七八年一直在進行,隻不過疫情讓它加劇了。一個(ge) 全新的全球化呼之欲出,歐美正在推動一種“去中國化的全球化”。
其次,中國的政治氣候可能會(hui) 發生重大變化,馬克思主義(yi) 的主導地位會(hui) 更加清晰明確,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旗幟越舉(ju) 越高,我們(men) 還有可能成為(wei)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的中心。這一切對慈善領域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
另外,互聯網作為(wei) 基礎設施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線上世界越來越重要,對慈善組織愈加重要,對政府同樣愈加重要。
還有,這次疫情中,尤其在武漢,公眾(zhong) 自發的力量,這些自發的個(ge) 體(ti) 、小團體(ti) 、非正式組織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公眾(zhong) 的慈善精神愈加成熟,自發行動能力充分顯露,在那裏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和資源。慈善事業(ye) 的希望就在公眾(zhong) 之間,而不是各種各樣的正式組織之間,要關(guan) 注個(ge) 體(ti) ,關(guan) 注非正式組織,將它們(men) 納入慈善生態係統,這樣才有源頭活水,才能獲得更多的生機。這是建設、完善慈善生態係統的一個(ge) 重要的戰略方向。
社會(hui) 與(yu) 慈善
最後的一點感受,要和大家分享。
疫情以戲劇化、破壞性的方式,讓我們(men) 刻骨銘心地體(ti) 認了一次什麽(me) 是社會(hui) !社會(hui) 最寶貴的價(jia) 值在於(yu) 使人與(yu) 人緊密相連,分工合作,同甘共苦,相依相親(qin) ,生死與(yu) 共。社會(hui) 的生命力在於(yu) 人們(men) 之間自主自發的團結。
瘟疫的罪過,不僅(jin) 僅(jin) 是威脅人類的健康,奪去人類的生命,更是在千百年來萬(wan) 家團圓的時刻,讓所有人彼此分離,讓人們(men) 彼此懷疑,相互提防,讓人們(men) 恐懼接觸,不敢來往,使人類社會(hui) 不成其為(wei) 社會(hui) !
不僅(jin) 僅(jin) 是這種病毒造成的疫情,我們(men) 這個(ge) 世界上也有很多其他的“瘟疫”,讓人們(men) 恐懼接觸,不敢往來。
線下的社會(hui) 消失了,幸運的是,還有互聯網,在線上、在虛擬空間裏,我們(men) 頑強地重建社會(hui) 。
什麽(me) 是慈善?慈善就是最能體(ti) 現社會(hui) 本質的人類事業(ye) !什麽(me) 是慈善生態係統?慈善生態係統就是最能體(ti) 現社會(hui) 本質的人類交往與(yu) 組織的方式!
做好慈善事業(ye) 、建好慈善生態係統就是完善我們(men) 的社會(hui) ,使我們(men) 生活於(yu) 其中的世界更加人性化。這也是使人成為(wei) 人的必要條件。對於(yu) 我們(men) 做慈善的人,我們(men) 的事業(ye) 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我們(men) 在為(wei) 真正的人類社會(hui) 奠定基石。
再重複一遍,慈善是使人成其為(wei) 人、使社會(hui) 成其為(wei) 社會(hui) 的崇高事業(ye) 。它值得我們(men) 為(wei) 之奉獻!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