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究竟誰撒謊?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0-06-23 22:16:09
標簽:王安石、青苗法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究竟誰撒謊?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閏四月廿八日癸巳

          耶穌2020年6月19日

 

 

 

北宋熙寧三年,王安石主持的青苗法剛剛推行,立即受到韓琦、文彥博等老臣以及一幫台諫官的強烈反對,新法究竟便不便民,王安石與(yu) 反對派爭(zheng) 辯了好幾回。

 

這時,前秀州軍(jun) 事判官李定入京述職。他先去拜見知諫院李常。李常問他,“南方之民以青苗為(wei) 如何?”李定說:“皆便之,無不善者。”李常告訴他:“今朝廷方爭(zheng) 此,君見人切勿為(wei) 此言也。”李定隨後拜見王安石,將他與(yu) 李常見麵的情況說了出來:“定惟知據實而言,不知京師不得言青苗之便也。”

 

差不多同時,知杭州鄭獬給朝廷發來一份《乞罷青苗法狀》,狀中寫(xie) 道:“臣竊見青苗之法,朝廷非不丁寜,不欲強民,而使其自便也。故臣奉行亦不敢強以率民,牓於(yu) 諸邑,召其所願請,至於(yu) 累月而無一人至者,此其所以不願也,明矣。常、潤、蘇、秀類皆如此。”

 

按李定的說法,青苗法是便民的良法,深受南方之民的歡迎。

 

但按鄭獬的說法,青苗法於(yu) 民實不便,南方之民對它反應冷淡,都不願意請領青苗錢。

 

秀州與(yu) 杭州近在咫尺,而且鄭獬明確將“常、潤、蘇、秀”包括在他的陳述範圍內(nei) 。青苗法在江南一帶是否受百姓歡迎,李定與(yu) 鄭獬說辭完全相反。因此,其中必定有一人撒謊。

 

李定是王安石的學生、親(qin) 信,變法派陣營中的小將。鄭獬則是保守派陣營中的一員、王安石的政敵,且與(yu) 王氏有過節。

 

曾有一陣時間,我以為(wei) 是李定撒了謊,因為(wei) 李定這個(ge) 人,留在宋史上的聲名不大好,是後來陷害蘇軾的小人之一。熙寧三年,他有編造青苗法在南方受歡迎的謊言以討王安石歡心的動機與(yu) 可能性。

 

 

 

但是,在大量閱讀了同時期宋朝士大夫對於(yu) 青苗法的討論之後,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是鄭獬撒了謊。現在我轉述當時幾名士大夫的描述來證明鄭獬撒謊。

 

一、知越州山陰縣陳舜俞堅決(jue) 不散青苗錢,並上疏“自劾違旨”。在這份自劾的奏疏上,陳舜俞說:“然臣體(ti) 問,方今小民匱乏,十室八九,應募之人,不召而至,何可勝計?”按陳舜俞的考察,越州山陰縣的平民聽說官放青苗錢,不召而至,都想借貸。陳舜俞是反對青苗法的,但他的話恰好可以佐證青苗法在南方受歡迎的程度。

 

二、更有意思的是,這個(ge) 陳舜俞自劾後,又“躁忿棄官,居嘉禾白牛村,自稱白牛居士”,過了一段時間,卻上書(shu) “稱青苗法實便,初迷不知爾”。

 

三、另一名士子畢仲遊寫(xie) 了一篇《青苗議》,文章說:“自散青苗以來,非請即納,非納即請,農(nong) 民憧憧來徃於(yu) 州縣。”畢仲遊也是反對青苗法的保守派,但他的觀察也可以說明青苗法實施後之受歡迎,申領青苗錢的農(nong) 民“憧憧來徃於(yu) 州縣”。

 

考慮到畢仲遊、陳舜俞上書(shu) 之時,都強烈反對青苗法,他們(men) 不可能故意與(yu) 鄭獬唱反調。所以,他們(men) 的話,可以證明鄭獬所說的南方之民不願請領青苗錢是撒謊,而李定說的青苗法“皆便之,無不善者”,可能有誇大事實的成分,但可信度要遠遠大於(yu) 鄭獬的謊言。

 

在熙寧變法的相關(guan) 爭(zheng) 論中,撒謊的保守派,絕不止鄭獬一個(ge) 。以後再說。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