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中秋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yi) 之省思》《為(wei) 儒家鼓與(yu) 呼》《論語大義(yi) 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yi) 》等,譯有《哈耶克傳(chuan) 》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等。 |
重估荀學
作者:姚中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
來源:人民政協網
時間:西元2020年06月11日
潘嶽先生《戰國與(yu) 希臘》一文由荀子與(yu) 古希臘哲人伊索克拉底、亞(ya) 裏士多德思想之異,探索中、西文明之大不同:統與(yu) 分;其最精彩處在於(yu) 呼籲認真對待荀子。
近年來已有學者重估荀子:李澤厚倡導“舉(ju) 孟旗,行荀學”;郭沂、梁濤等學者主張以荀子人性論接引西方法治之說,以彌補港台新儒學由思孟心性之學接引西方民主之偏失(參看《孟荀之爭(zheng) 與(yu) 統合(筆談) 》,《文史哲》2020年第2期)。然在如此論說中,荀子不過是自由主義(yi) 政治進入中國的敲門磚而已。
潘嶽先生得荀學真諦,抉發其大一統用心。筆者去年底發表《荀子說秦與(yu) 秦之儒化:<荀子>相關(guan) 章節疏解》(刊《原道》第37輯),或可為(wei) 潘文做一注腳。
諸子百家雖各執己見,然無不以大一統為(wei) 目標,而荀子之道最為(wei) 切實可行。孟子倡導“定於(yu) 一”,時人譏之曰“迂遠而闊於(yu) 事情”。荀子卻是現實的,故肯定秦製,蓋惟有強大武力可以結束戰亂(luan) ;但荀子又有仁者之心,故勸說秦國君相行仁義(yi) ,以“堅凝”人心。
荀子兼用王霸,故潘文譽之為(wei) “中道”。漢武帝、董仲舒正是沿荀子之學改製,一方麵肯定秦朝所立皇權官僚郡縣製,濟之以五經之學,改秦製為(wei) 皇權士大夫官僚製,即漢宣帝所謂“霸王道雜之”:郡縣製直接統治萬(wan) 民,即為(wei) 霸道;以孝教為(wei) 中心的國民普遍教化之道,則是王道;兩(liang) 者相輔相成,構成大一統之基本框架,行之兩(liang) 千餘(yu) 年而不易,可見其製度設計之精妙。
反觀古希臘以降西方政治實踐和思想,長於(yu) 武力征服的霸道,其教化之道卻以信神為(wei) 中心,教人出世,常轉化為(wei) 瓦解政治、國家的力量。於(yu) 是,羅馬帝國雖大,卻無以堅凝人心為(wei) 一體(ti) ;帝國解體(ti) 後,歐洲乃長期處在“分”的狀態,無從(cong) 恢複一統。
盎格魯•撒克遜係的英國、美國先後以帝國主義(yi) 機製塑造和維係全球化,類似於(yu) 羅馬的霸道帝國,大體(ti) 以暴力、資本為(wei) 紐帶,未能堅凝人心,今日已難以為(wei) 繼。縱觀今日天下格局,頗近乎春秋戰國,則可行於(yu) 今日之道,其為(wei) 雜乎王霸之荀學乎?反對帝國主義(yi) ,不能不有力量;安百姓、安天下,不能不行仁義(yi) 。潘文之掘發荀子,意在斯乎?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