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洋作者簡介:姚洋,男,西元1964年生,江西新幹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發展經濟學博士。現為(wei)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部委員,同時擔任《經濟學季刊》主編。著有《製度與(yu) 效率-和諾斯對話》《作為(wei) 製度創新的經濟改革》(中英文版),出版文集《自由、公正和製度變遷》《土地、製度和農(nong) 業(ye) 發展》《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yi) 》和《穿行於(yu) 書(shu) 齋和現實之間》等。 |
原標題:發掘儒家傳(chuan) 統思想並使之現代化
作者: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西元2020年06月11日
潘嶽先生新作《戰國與(yu) 希臘》一文(原文見《文化縱橫》6月號),論述了荀子在儒家與(yu) 法家之間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讓我對荀子以及法家有了更深的理解。文章對亞(ya) 裏士多德的講述,也很有啟發。我對中國曆史僅(jin) 限於(yu) 一些粗淺的閱讀,對希臘曆史更是知之甚少,但受此啟發,也有一些粗淺認識。
潘先生認為(wei) ,中國自先秦開始就把“秩序”作為(wei) 核心的追求目標,這無疑是十分正確的總結。孔子一生都想恢複周禮,孟子更多地強調個(ge) 人修養(yang) 在其中的作用,而荀子則推進一步,讓儒家成為(wei) 接地氣的治國理政的學說。中國人對秩序的追求,可能起源於(yu) 周朝。商代的中國是由商以及被商征服的方國組成的,商以其殘酷的手段壓榨方國。周推翻商的統治,也許從(cong) 商那裏吸取了教訓,對於(yu) 征服之地采取了分封製,不僅(jin) 封自己人,也封當地的貴族,包括商的貴族。周的統治不以武力為(wei) 手段,而是以一套禮儀(yi) 製度來規訓和柔化各個(ge) 諸侯國。進入東(dong) 周之後,這套製度趨於(yu) 瓦解,各個(ge) 諸侯國獲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
進入戰國之後,各國之間的爭(zheng) 鬥成為(wei) 主旋律,但是,爭(zheng) 鬥的目的不是像商那樣征服對方,讓對方臣服、納貢,而是要把對方納入自己的治理版圖,完成天下的統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完成了中國“化家為(wei) 國”的過程,用福山的話來說,就是建立了一個(ge) 現代政權:國家不再是君主一人的國家,國家的治理也不再是君主和他身邊少數人的事情,而是交由一個(ge) 官僚集團來完成。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當作國家的唯一正統學說,並不是真要“罷黜百家”,而僅(jin) 是把儒家學說當作國家統治的政治哲學。自此,中國的政治秩序牢固地建立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之上。
潘先生認為(wei) ,與(yu) 中國追求秩序不同,希臘從(cong) 一開始就是以追求自由為(wei) 主調。在這一點上,我有比較大的疑問。亞(ya) 曆山大之前的希臘,從(cong) 國家形態來看,尚處於(yu) 中國商代的階段:各城邦國家之間以爭(zheng) 鬥為(wei) 主旋律,一個(ge) 國家的目標要麽(me) 是征服其他國家,要麽(me) 是避免被其他國家所征服。雅典的民主製度聽起來很美,但卻是以奴役周邊國家作為(wei) 支撐的。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zheng) ,導火索是它們(men) 各自的附屬國之間發生爭(zheng) 鬥,它們(men) 不得不出麵幹預,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階段的德國和英、法一樣。所以,與(yu) 其說希臘人愛好自由,毋寧說他們(men) 喜好征服。亞(ya) 曆山大統一希臘,為(wei) 的是去征服波斯和東(dong) 方的其他地方。在打敗大流士之後,亞(ya) 曆山大霸占了大流士的妻女,這對於(yu) 中國人來說,完全是野蠻人才能做出來的事情。
錢穆先生曾經說過,軸心時代的三大文明分別解答人生的三大問題之中的一個(ge) :希臘文明解答“我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問題;印度文明解答“我是誰”的問題;中華文明解答“如何活在當下”的問題。因而,希臘文明是外向的,傾(qing) 向於(yu) 征服,好處是發明了科學;印度文明是內(nei) 省的,因而發明了人類第一個(ge) 宗教;中華文明是入世的,要解決(jue) 人與(yu) 人之間和平相處的問題,因而發明了現代治理模式。
從(cong) 治理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hui) 大體(ti) 經曆了下麵四個(ge) 階段:氏族-方國(城邦)-封建-現代國家。希臘剛走出城邦階段就被羅馬滅掉了。羅馬帝國是一個(ge) 大的封建帝國,它衰落之後,歐洲退回方國(城邦)階段,直到近代民族國家形成之後,才出現現代國家。東(dong) 方的日本一直是處於(yu) 封建階段,直到明治維新才建立了現代國家。
但是,這種落後的表現,到近代卻成為(wei) 這些國家現代化的優(you) 勢。比如,在英國,貴族強迫國王簽訂《大憲章》,明確國王隻是“我們(men) 中間的第一個(ge) ”,即使後來國王的權力增加,他的權力也沒有達到中國皇帝的權力。加上宗教因素,十七世紀的英國革命就變得容易得多。日本的明治維新也是類似的。幕府後期,幕府將軍(jun) 的權力受到強藩的挑戰,最終,4個(ge) 西南雄藩聯合發起倒幕運動,革命成功。
反觀中國,兩(liang) 千多年前建立的現代國家,到近現代卻成為(wei) 現代化的最大障礙。皇權在中國人的觀念裏如此之根深蒂固,讓中國走西方式的現代化舉(ju) 步維艱。中國需要、也可以走出一條既擁抱世界主流價(jia) 值、也保留自身文化特征的現代化之路。在這方麵,發掘儒家傳(chuan) 統思想並使之現代化,恐怕是中國現代化的關(guan) 鍵性一步。潘嶽先生對荀子的論述很有啟發意義(yi) 。把荀子的追求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要以儒家的政治哲學為(wei) 基礎實行法治,同時提高整個(ge) 社會(hui) 的效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