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擺街邊攤的武大郎一天能賺多少錢?養得起潘金蓮嗎?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20-06-08 17:54:20
標簽:擺街邊攤、武大郎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擺街邊攤的武大郎一天能賺多少錢?養(yang) 得起潘金蓮嗎?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我們(men) 都愛宋朝”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閏四月十五日庚辰

          耶穌2020年6月6日

 

 

 

《水滸傳(chuan) 》裏有個(ge) 武大郎,是一個(ge) 老實巴交的人,住在山東(dong) 陽穀縣,以賣炊餅為(wei) 生。宋朝的炊餅是什麽(me) 食品呢?可不是燒餅,而是饅頭。

 

今天我們(men) 就來正兒(er) 八經考據一個(ge) 問題:《水滸傳(chuan) 》裏的武大郎擺街邊攤賣饅頭,一天能賺多少錢?

 

武大郎是宋朝小販,所以,首先我們(men) 要來看看,在宋朝,一名小販的日收入大約是多少。

 

南宋慶元初年,饒州小商販魯四公,在城裏“煮豬羊血為(wei) 羹售人,以養(yang) 妻子。日所得不能過二百錢,然安貧守分,未嚐與(yu) 鄰裏有一語致爭(zheng) ”。饒州賣豬羊血羹的小商販,日收入不到200文錢。吳中也有兩(liang) 名小商販,“同以鬻鱔為(wei) 業(ye) ,日贏三百錢”,靠賣活黃鱔為(wei) 生,每天收入約300文。比較有意思的是一個(ge) 叫樂(le) 生的小販,每日“得百錢即罷休,以其僦屋飲食之餘(yu) ,遨嬉於(yu) 邸戲中。既歸,又鼓笛以歌,日以為(wei) 常”。每天賺夠100文,便不再做生意,回家吹笛唱歌。可見一名宋朝小商販的日收入一般在100文至300文之間。

 

工匠、傭(yong) 工的日收入也維持差不多的水平。北宋中葉的“淮西達傭(yong) ”,“翳茨為(wei) 居,與(yu) 物無競,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錢,以給炊烹。或時得羨於(yu) 常,則盡推贏易酒肉以歸”。這名“達傭(yong) ”每日出賣勞動力所得約100文錢,若多賺了十幾、幾十文,都盡買(mai) 酒肉。宋朝官員雇請搬家的苦力,“日給雇錢人二百(文),往往遠指程驛,務多得雇錢”,受雇的苦力往往還以路途遙遠為(wei) 由要求加價(jia) 。崇寧年間,京師校書(shu) 省雇請人抄書(shu) ,“每月各人支錢三貫五百文,每日寫(xie) 字二千五百”,即每日工價(jia) 約116文。南宋紹興(xing) 末年,舒州官營酒務“每日合用雜工壹拾貳名,每名日支工食錢貳佰伍拾文省,酒匠壹名日支工食三百文省”,酒務雜工的日工價(jia) 為(wei) 250文(省),酒匠為(wei) 300文(省)。紹熙三年,潭州修築城牆,“日須支工錢三百”。可知宋朝工人的日工價(jia) 一般也為(wei) 100文至300文。

 

看來每日100文的收入水平應該是宋代社會(hui) 底層人日收入的基準線,高於(yu) 這條基準線,基本上可以解決(jue) 溫飽;低於(yu) 這條基準線,則有饑寒之虞。南宋時一位知縣勸諭百姓的公告也可佐證我們(men) 的推斷:“農(nong) 工商販之家,朝得百金,暮必盡用,博奕飲酒,以快一時,一有不繼,立見饑凍。”因此,在陽穀縣叫賣炊餅的武大郞,隻要手腳勤快一點,每日至少賺100文錢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水滸傳(chuan) 》並沒有明說武大郎的收入水平。不過,從(cong) 《水滸傳(chuan) 》的一處細節,我們(men) 可以大體(ti) 推算出武大郎每日賣饅頭的收入。

 

小說寫(xie) 道:有一日,武鬆因為(wei) 有公務,需要離開陽穀縣一段時間。臨(lin) 行之前,他跟兄長武大郎說:“你從(cong) 來為(wei) 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欺負。假如你每日賣十扇籠炊餅,你從(cong) 明日開始,隻做五扇籠出去賣;每日遲出早歸,不要和人吃酒。回到家裏,便下了簾子,早閉上門,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zheng) 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

 

從(cong) 武鬆的這一段話,可以知道,武大郎每天大概可以賣掉五至十籠饅頭。我們(men) 取最小值,就假定他每日賣的饅頭是五籠。一籠大約有十八個(ge) 饅頭,五籠即九十個(ge) 。北宋末,一個(ge) 饅頭售價(jia) 大約是五六文錢,那麽(me) 每天賣掉九十個(ge) 饅頭,營業(ye) 額大概有500文錢。若按50%的利潤計算,毛利是兩(liang) 三百文錢。正好與(yu) 宋朝下層市民的常見收入水平相符合。

 

 

 

那麽(me) ,每天兩(liang) 三百文錢的收入,可以維持怎樣的生活水平呢?養(yang) 得起全職太太嗎?我們(men) 需要再弄清楚另一個(ge) 問題:在宋朝,一個(ge) 像武大郎這樣的城市下層市民,一天的生活成本是多少錢。

 

北宋司馬光說:“十口之家,歲收百石,足供口食;月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即每人日均消費50文。但這是中產(chan) 階層以上家庭的生活成本。生活在城市下層的宋朝“武大郞”們(men) 過日子顯然不需要這麽(me) 大的開銷。

 

讓我們(men) 先從(cong) 維持基本溫飽的最低生活成本說起。宋朝政府對貧民的救濟標準一般都是每口人“日給錢二十”。程民生先生認為(wei) ,這個(ge) “官方的救濟標準,可以視為(wei) 生活費用的底線”。一名成年人每日約需要口糧2升米,每年又需要一匹布作為(wei) 衣料。北宋時,在市場上購買(mai) 2升米約需16文錢,一匹布則需500文。算下來,每日20文錢恰好可以維持一個(ge) 人的基本溫飽。換言之,一名日收入100文左右的城市下層人,大約可以養(yang) 活一個(ge) 五口之家——但日子無疑會(hui) 過得非常艱難。

 

如果想過上稍有些尊嚴(yan) 與(yu) 體(ti) 麵的生活,除了吃飽穿暖,每日還要一點肉菜吧?南宋寶祐年間,建康府“實濟局”(福利院)的“鹽菜錢”每日每口人約30文錢(剔掉了通脹因素)。按這個(ge) 標準,一個(ge) 成年人每日的副食費用大概需要30文。

 

還需要一間可以棲身的房子吧?要知道,《水滸傳(chuan) 》中的武大郞可是住著一棟臨(lin) 街二層小樓。不過,看小說所描述,“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此日,正在縣前做買(mai) 賣。”這棟樓房是租賃的,並非武大郞的產(chan) 業(ye) 。

 

宋代城市中,租房居住的情況非常普遍,房租有高有低,在開德府,“每間賃錢有一百至二百文足,多是上等有力之家。其後街小巷閑慢房屋,多是下戶些小物業(ye) ,每間隻賃得三文或五文”。日均三五文錢的租金應該是相當便宜的。在開封府,政府“樓店務”管理的公租房,房價(jia) 每日也不過15文上下,這個(ge) 租金水平是城市下層人可以承受的。陽穀縣這種小地方的房租肯定要低於(yu) 京師,即使是臨(lin) 街樓房,租金也不可能高於(yu) 京城的尋常房屋。

 

像武大郞這樣的二口之家,如果想在宋朝城市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每日成本大致如下:口糧與(yu) 衣料費用40文;肉菜副食費用60文;房租15文;雜費若幹。合計約150文。

 

 

 

考慮潘金蓮是一個(ge) 愛美的女子,少不了要買(mai) 一點胭脂水粉,衣裙也要多幾件替換,所以,武大郎家一天的開銷起碼要200文。如果武大郎每天賣饅頭能夠賺兩(liang) 三百文錢,他與(yu) 潘金蓮的小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的,不會(hui) 很窘迫。

 

從(cong) 小說《水滸傳(chuan) 》的細節描寫(xie) 來看,武大郎與(yu) 潘金蓮的小日子還是過得比較寬裕的,家裏有存款,比如武鬆回家,大郎馬上就有閑錢買(mai) 酒肉、果品招待;王婆請潘金蓮喝酒,武大郎知道後,說:“啊呀!不要白吃她的。你明日倘若再去給她做衣裳時,帶了些錢在身邊,也買(mai) 些酒食與(yu) 她回禮。”讓小潘帶了一貫錢給王婆。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