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德東(dong)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係教授)
來源:《中國民族報》 2011年01月18日
新年伊始,關(guan) 於(yu) 孔子與(yu) 儒教的話題迎麵撲來。先是奠基於(yu) 山東(dong) 曲阜的基督教大教堂引發了爭(zheng) 議,接著天安門廣場東(dong) 側(ce) 豎立起的孔子塑像又引發了關(guan) 注。進入21世紀的第2個(ge) 10年,中國文化的走向,以及由此產(chan) 生的不同文化派別間的衝(chong) 突與(yu) 融合問題,就這樣擺到了我們(men) 麵前。
與(yu) 之相應的是,1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召開了一個(ge) 有關(guan) 中國儒教發展的學術研討會(hui) ,就近10年來儒教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狀況作了初步的梳理與(yu) 討論。關(guan) 於(yu) 儒教未來形態的設計,目前有3種看法似乎最有影響。一是儒教國教說,即主張立儒教為(wei) 國教,建立儒化社會(hui) 與(yu) 儒化政府,最終建立一個(ge) 儒教中國;二是體(ti) 製化儒教說,即主張像佛教、基督教那樣,將儒教建設成一個(ge) 宗教,徹底紮根民間社會(hui) ,教化民眾(zhong) 。三是公民宗教說,即主張激活儒教在公共領域的活性與(yu) 功能,拓展其社會(hui) 基礎,發展出類似於(yu) 禪宗和基督教那樣直指人心、不拘形式的“新儒教”。
在這3種觀點中,筆者以為(wei) 創建一個(ge) 體(ti) 製化的儒教最為(wei) 關(guan) 鍵,是解決(jue) 儒教自身發展,以及建設現代中國文化的重要環節。
在現代製度下,立儒教為(wei) 國教的理想恐怕難以如願。在古代中國,儒家是社會(hui) 的主流意識形態,也是立國的思想基礎,全麵塑造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和民間社會(hui) 。民國之後,三民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先後成為(wei) 國家的意識形態,儒教不再具有國教的地位。今天,憲政民主、政教分離已經成為(wei) 世界文明的主流,多神多教相遇並存也是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單獨將任何一種思想或宗教確立為(wei) 國教,都是不合時宜的,儒教也不例外。
失去國家權力的庇護,與(yu) 政權分離後的儒教如何自處?這既是儒家自身所遇到的曆史性挑戰,也是中國文化走向現代化必須回答的課題。儒家思想浸透於(yu) 中國文化的骨髓,在不複為(wei) 國教之後,如何才能有效地、創造性地發揮其優(you) 秀傳(chuan) 統,貢獻於(yu) 中國現代文化的建設呢?
新世紀以來,在學術、文化層麵肯定孔子與(yu) 儒家思想的價(jia) 值已經逐漸成為(wei) 社會(hui) 的主流,天安門廣場的孔子像也可以看做是這一思潮的產(chan) 物。然而,要真正地讓儒家思想全麵發揮出現代功能,起到教化大眾(zhong) 、影響世界的作用,僅(jin) 僅(jin) 依靠述而不作的學院派是不夠的。建立一個(ge) 現代的體(ti) 製化儒教,以之作為(wei) 弘揚儒家思想的載體(ti) ,將成為(wei) 中國文化建設的必然。
或許有人說,儒家、儒學不是宗教。即便這是真的,那麽(me) 今天我們(men) 必須要做的,就正是創建一個(ge) 儒教。不是重建,不是複興(xing) 。這個(ge) 儒教,將與(yu) 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類似,具有宗教所需要的所有元素:思想、製度、教眾(zhong) 、活動,乃至場所。創建的這個(ge) 儒教相對於(yu) 古代的儒學或儒教來說,是新的,它具有一般宗教的特質,但沒有國教的地位。實際上,在香港、台灣、韓國等地,早已有這一類型的儒教。這種形態的儒教將塑造一批身體(ti) 力行者,使儒家的精神能夠得以展現、傳(chuan) 承與(yu) 傳(chuan) 播。隻有在養(yang) 成一批學修兼備的儒士之後,有關(guan) 儒家思想與(yu) 文化的傳(chuan) 播,才真正得以可能,儒教的當代價(jia) 值也才有可能為(wei) 全社會(hui) 、全世界所理解。
一個(ge) 體(ti) 製化儒教的建立,將為(wei) 發揮儒家的正麵價(jia) 值提供可靠而穩定的載體(ti) 。有關(guan) 儒家思想的蒙學教育,將依照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由兒(er) 童及其家長自由選擇,國立學校將不再困擾於(yu) 是否讓孩子誦讀《弟子規》;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將不僅(jin) 有學院派的教授,還有身體(ti) 力行的儒士,向世界人民展現儒者的生活風采;民眾(zhong) 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將多一個(ge) 去文廟蒙薰的選擇,體(ti) 會(hui) 儒家文化的真韻。對於(yu) 儒家來說,隻有在與(yu) 其他宗教、文化平等而激烈的競爭(zheng) 中,其適應現代社會(hui) 的真精神才會(hui) 得以激發與(yu) 闡揚,其是否能夠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公民宗教才有可能得以驗證。如此,儒家思想則能真正像孔夫子所踐履的那樣,學在民間。以宗教形態回歸民間的儒教,必將在擺脫國教的桎梏以後,恢複其思想的創造活力,成為(wei) 中國文化現代化乃至全球文化的重要資源。
(責任編輯:程宏毅(實習(xi) ))
網址: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