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篪】疫中雜記(十八)

欄目:反思新冠災疫、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0-04-02 00:50:04
標簽:新冠疫情、疫中雜記
張鳳篪

作者簡介:張鈺,字鳳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肅慶陽人,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本科畢業(ye) (2010年)。主要從(cong) 事中國古典學術及晚清民國學術史的教學研究,致力於(yu) 國學普及推廣,兼任湖北省國學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等。

【張鳳篪】疫中雜記(十

作者:張鳳篪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三月初八日癸酉

          耶穌2020年3月31日

 

2020/03/12,三一一

 

前天看到關(guan) 於(yu) 艾醫生的那篇文章之後,我在群裏跟一個(ge) 朋友說:那篇文章,唉,看完太心酸了,眼淚都要流幹了,這不是人間煉獄是什麽(me) ?不過相比於(yu) 昨天大家各種花式瘋狂轉發,我在前天12點半的時候就已經將那篇文章複製保存了下來。我知道,前天的日子太敏感了,文章裏麵講的有些事實又太戳痛人心了。我且說幾段我看了很難受的:

 

“讓我回去跟科室的200多號人一個(ge) 個(ge) 地口頭傳(chuan) 達到位,不能發微信、短信傳(chuan) 達,隻能當麵聊或者打電話,不許說關(guan) 於(yu) 這個(ge) 肺炎的任何事情,‘連自己的老公都不能說’。”

 

“當天晚上回家,我記得蠻清楚,進門後就跟我老公講,我要是出了什麽(me) 事情,你就好好地把孩子帶大。因為(wei) 我的二寶還很小,才1歲多。”

 

“那段時間確實很壓抑,非常痛苦。有醫生提出來要把隔離衣穿外頭,醫院裏開會(hui) 說不讓,說隔離衣穿外頭會(hui) 造成恐慌。我就讓科室的人把隔離服穿白大褂裏麵,這是不符合規範的,很荒謬的。”

 

“1月16號最後一次周會(hui) 上,一位副院長還在說:‘大家都要有一點醫學常識,某些高年資的醫生不要自己把自己搞得嚇死人的。’另一位領導上台繼續說:‘沒有人傳(chuan) 人,可防可治可控。’一天後,1月17號,江學慶住院,10天後插管、上ECMO。”

 

“那段時間急診科的狀況,經曆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甚至會(hui) 顛覆你的所有人生觀。”

 

“還有的病人家屬來了,說要一張床,我的爸爸在汽車裏麵不行了,因為(wei) 那時候地下車庫已封,他車子也堵著開不進來。我沒辦法,帶著人和設備跑去汽車裏去,一看,人已經死了,你說是什麽(me) 感受,很難受很難受。這個(ge) 人就死在汽車裏,連下車的機會(hui) 都沒有。”

 

“我記得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來交班,我說我們(men) 來照個(ge) 相,紀念一下這個(ge) 大年三十,還發了個(ge) 朋友圈。那天,大家都沒有說什麽(me) 祝福,這種時候,活著就是好的。”

 

“病人死了,很少看到家屬有很傷(shang) 心地哭的,因為(wei) 太多了,太多了。有些家屬也不會(hui) 說醫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家人,而是跟醫生說,唉,那就快點解脫吧,已經到了這個(ge) 地步。因為(wei) 這時候每個(ge) 人怕的都是自己被感染。”

 

“他在微信中對我發脾氣,說大量的高度疑似病例被你領導的急診科放回社會(hui) ,我們(men) 這是作孽!我理解他是因為(wei) 作為(wei) 醫生的良知,但我也急了,我說你可以去告我,如果你是急診科主任,你該怎麽(me) 辦?”

 

“作為(wei) 醫生來說,特別是後麵很多來支援的醫生,根本心理上受不了,碰到這種情況懵了,有的醫生、護士就哭。一個(ge) 是哭別人,再一個(ge) 也是哭自己,因為(wei) 每個(ge) 人都不知道什麽(me) 時候就輪到自己感染。”

 

“早期的時候,物資不夠,有時候分給急診科的防護服質量非常差,看到我們(men) 的護士竟然穿著這種衣服上班,我很生氣,在周會(hui) 群裏麵發脾氣。後來還是好多主任把他們(men) 自己科室藏的衣服都給我了。”

 

“這些孩子們(men) 、年輕人都非常好,就是跟著我受委屈了。我也希望這次疫情過後,國家能加大對急診科的投入,在很多國家的醫療體(ti) 係中,急診專(zhuan) 業(ye) 都是非常受重視的。”

 

“經曆過這次的疫情,對醫院裏很多人的打擊都非常大。我下麵好幾個(ge) 醫務人員都有了辭職的想法,包括一些骨幹。大家之前對於(yu) 這個(ge) 職業(ye) 的那些觀念、常識都難免有點動搖——就是你這麽(me) 努力工作到底對不對?”

 

“2月21號早上領導和我談話,其實我想問幾個(ge) 問題,比如有沒有覺得那天批評我批評錯了?我希望能夠給我一個(ge) 道歉。但是我不敢問。沒有人在任何場合跟我說表示抱歉這句話。”

 

“我們(men) 現在回想起來以前過得那種最普通的生活,是多麽(me) 奢侈的幸福。我現在覺得把寶寶抱著,陪他出去玩一下滑梯或者跟老公出去看個(ge) 電影,在以前再平常都不過,到現在來說都是一種幸福,都是不能達到的幸福。”

 

因為(wei) 每個(ge) 人受觸動的點都不一樣,我隻是把我自己感受很深的內(nei) 容記下來。以上幾段都出自《人物》的那篇稿件,總篇幅大概占了全文的1/8,我希望我這種大段的引用不涉及“洗稿”的嫌疑,我已經標明了出處。這有點像我們(men) 初高中的時候,看到很多散文、詩歌都會(hui) 抄下來在本子上一樣。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至少讓自己記住此時此刻,我看過這篇文章之後的感受。

 

事情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就我個(ge) 人而言,也沒有什麽(me) 太多的原創性的想法。有文章說,這篇文章已經誕生了100多個(ge) 語言的版本,保守估計有30億(yi) 人次的閱讀量,可謂史無前例,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不可篡改、不可刪除的“區塊鏈版本”。我且再收錄一些我在朋友圈、微信群裏看到的評論,這其中很多人的定義(yi) 、描述與(yu) 解釋都十分貼切。

 

“今天被數字時代的草根創作力量震撼到肉,這些未被馴服的聲音和未經訓練的技巧還有難以訓誡的智慧,已經超越追尋真相的意義(yi) ,他們(men) 傳(chuan) 遞的是‘我們(men) 知道了’的暗語和‘我還可以這樣表達’的權利。”

 

“今天的‘ShanTie與(yu) 轉發’事件,注定將進入真正的修辭學史,注定將進入偉(wei) 大的漢語史,注定將進入不朽的中國精神生活史。”

 

“這仿佛一場漢語表達手段的‘狂歡節’,從(cong) 來沒有如此多的公眾(zhong) ,以難以想象的新鮮方式轉發同一篇普通人的普通文字,在24小時內(nei) 創造了幾千年漢語史上的一大奇觀。是的剛剛因‘GanEn’而受到‘次生傷(shang) 害’的漢語獲得了一個(ge) 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的機緣。”

 

有一位文化傳(chuan) 媒界的前輩說:此事已經演繹成網絡狂歡式的文化事件。昔這各省通電,今茲(zi) 各界轉碼,情同而力殊,其鳴也哀!我也看到一些文史領域的學者、朋友,轉發了各類詩詞以回應。比如唐代章碣《焚書(shu) 坑》:竹帛煙銷帝業(ye) 虛,關(guan) 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dong) 亂(luan) ,劉項原來不讀書(shu) 。宋代葛慶龍《詠黃石公》:挾書(shu) 律重火猶光,天下岩搜不敢藏。圯上老人無見者,一編親(qin) 寫(xie) 授張良。清代全祖望《秋賦》:新傳(chuan) 挾書(shu) 律,辱過溺巾時。郭沫若《三十七年七月偶成》:偶語詩書(shu) 曾棄市,世間仍自有詩書(shu) ,周厲當年流彘後,衛巫勳業(ye) 複何如。廖沫沙《挽鄧拓詩》:豈有文章傾(qing) 社稷,從(cong) 來佞幸覆乾坤。巫鹹遍地逢冤獄,上帝遙天不忍聞。海瑞罷官成慘劇,燕山吐鳳發悲音。毛錐三管遭橫禍,我欲招魂何處尋。

 

青鳥說:昨天,中國網民使出洪荒之力,拯救、打撈一篇文章,這在人類文字史上真是空前絕後。接力轉發的並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種權利,人人都應該有的說話的權利!在荒誕中遊戲人生,在直麵中調侃社會(hui) ,乃是人民的藝術,中國式幽默,這裏麵有含淚的微笑,有無奈的反抗……讓人看到潘多拉的匣子裏還有希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7戒陽光說:可能故事會(hui) 換個(ge) 版本繼續上演吧。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兩(liang) 句詩放在這裏,毫無正能量。隻覺得人命如草而已。良心是廉價(jia) 的,它如荒草生於(yu) 山野。在黑暗與(yu) 良心之間總有人孤行到底。但你不知時,它又多麽(me) 蒼涼與(yu) 悲哀。

 

廖信忠在他的公眾(zhong) 號裏說:這是由一篇文章引發的荒謬喜劇;但也完美詮釋了,喜劇的內(nei) 核,就是一場悲劇。作為(wei) 一位寫(xie) 作的人,希望下一代能夠自由毫無掛慮地使用漢語。

 

多年前,網上曾經流傳(chuan) 著一個(ge) 故事。記者在疾馳的火車上采訪:這位乘客,你買(mai) 到回家的火車票了嗎?乘客甲:買(mai) 到了。旁邊這位呢?乘客乙:我也買(mai) 到了。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個(ge) 人,高興(xing) 地發現,大家都買(mai) 到了回家的火車票。記者轉頭對著鏡頭說:我國春運“一票難求”現象得到極大緩解!我不知道這個(ge) 故事是真的曾經發生的事件還是網友發揮創造力編寫(xie) 的段子,但毫無疑問,它反映了某些時候媒體(ti) 報道所呈現出來的事實與(yu) 真實情況的差距,這種差距在我們(men) 這一次閱讀有關(guan) 媒體(ti) 的報道時依然能感受到。此外,插個(ge) 題外話,2010年1月20日,時任鐵道部官員曾經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2020年我國將徹底解決(jue) 春運“一票難求”的現象。

 

艾醫生的采訪之所以顯得尤其珍貴,因為(wei) 這是自12月開始就在一線的醫生的真實的個(ge) 體(ti) 的記憶與(yu) 感受,這種感受更加得貼近現場,也更容易引起一個(ge) 個(ge) 作為(wei) 個(ge) 體(ti) 而不是集體(ti) 或者集體(ti) 中的一部分人的你、我的共鳴。這裏沒有宏大敘事,沒有家國情懷,有的隻是一個(ge) 普通人的怕和愛。

 

2020年的3月11日,注定是要被寫(xie) 進曆史的。但在它成為(wei) 曆史的一部分之前,我想我們(men) 還是有必要再多思考和追問幾句。

 

第一,我們(men) 人類製定、製造並訓練出來的各種機器、人工智能、數據、算法,是否會(hui) 在未來成為(wei) 製約、屠戮我們(men) 自己的另類上帝。今天我們(men) 可以嫻熟地運用舉(ju) 報手段去投訴、屏蔽掉一個(ge) 網站,去攻擊、抹黑你不喜歡的另一個(ge) 人物,去非常熟練、快速、便捷、高效地清除掉各種不想被人看到的信息,明天,作為(wei) 個(ge) 體(ti) 的你與(yu) 我,是否也會(hui) 成為(wei) 這種刪除與(yu) 舉(ju) 報機製的受害者。機器和規則無需人性的慈悲,但製定它、執行它的人必須清楚規則的邊界,必須充分地評估它們(men) 可能給人類社會(hui) 帶來的傷(shang) 害與(yu) 反噬。

 

第二,在擁有權力、承擔職務、履行責任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人之所以為(wei) 人的根本。這個(ge) 世界上沒有什麽(me) 是永恒的,也沒有什麽(me) 是穩固的。我記得2015年8月12日天津出了事故之後,《VISTA看天下》的封麵標題是《消逝的中產(chan) 夢》。文章寫(xie) 道,“一個(ge) 世界裏,人們(men) 在美好雅致的小區環境裏,編織自己小富即安的中產(chan) 夢;另一個(ge) 世界裏,一連串的漏洞,則在醞釀成一個(ge) 巨大的炸藥桶,撲向夢中人。”權力與(yu) 財富從(cong) 來就沒有永久保質期,如果缺乏敬畏、缺乏善意、缺乏同情與(yu) 理解,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ge) 倒下的是不是你自己。

 

第三,如果沒有絕大多數公民的覺醒,沒有絕大多數人都學會(hui) 在權力構建的話語體(ti) 係中去尋求真實的自我,在公共空間裏去討論、分享、批判公眾(zhong) 話題,則我們(men) 的社會(hui) 依然是毫無希望的。很多時候,我們(men) 喜歡在人多的場合去議論私人的事情,卻不得不在私密的場合討論公共性的事務。這當然與(yu) 權力的不受約束有關(guan) ,但也離不開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縱容、忍讓與(yu) 默許。公與(yu) 私的邊界,政府與(yu) 社會(hui) 、官方與(yu) 民間的分野,很多時候是要靠我們(men) 自己去爭(zheng) 取的。不要忌憚於(yu) “槍打出頭鳥”的祖訓,有的鳥來到世間,是為(wei) 了做它該做的事,而不是專(zhuan) 門躲槍子兒(er) 的。

 

說書(shu) 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2020/03/12,這次我要爽約了

 

寫(xie) 完《三一一》之後,我覺得今天本身也值得單獨再記錄一下。第一,今天是植樹節,在近些年大力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背景下,在疫情籠罩後人類重新反思與(yu) 地球的關(guan) 係的檔口下,這個(ge) 植樹節雖然無可避免地少了很多集體(ti) 植樹的活動安排,但也無疑讓我們(men) 更加珍視與(yu) 大自然的和諧共生。第二,武漢市的新增病例終於(yu) 降到了個(ge) 位數,昨天是8例,省內(nei) 其他16個(ge) 市州全部為(wei) 零。在最開始的時候,1月27日武漢新增892例,首次破百且大幅度增加,官方當時的說法是檢測權限下放到了地方,檢測速度得到提升;2月2日新增確診達到1033例,並在1000例以上一直延續到2月18日;2月19日回落到了615例,3月6日回落到了74例。第三,今天是武漢封城的第50天,這大概是我以及900多萬(wan) 和我一樣留在武漢的人一生中最特別的五十天了。這50天,我們(men) 經曆了封城之前的人心惶惶不知真假,經曆了突然宣布封城的惶恐無奈無所適從(cong) ,經曆了疫情逐漸走向高峰的恐懼與(yu) 怨憤,經曆了全國援助下的感動與(yu) 稍稍寬慰,也經曆了疫情走向平穩之後的寂寥與(yu) 茫然。

 

市內(nei) 的情況看起來確實在逐漸好轉。今天公布的第三次無疫情小區評定結果顯示,市內(nei) 55.5%的小區成為(wei) 無疫情小區,還有很多社區、街道都是無疫情。我大概看了下,礄口最嚴(yan) 重,東(dong) 湖風景區、新洲、江夏情況最好。另外,各大醫院也都在準備恢複正常,政府的計劃是分4個(ge) 批次恢複定點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這項工作計劃在3月底完成。還有,錯過了東(dong) 湖的梅花之後,現在武漢大學、東(dong) 湖櫻花園的櫻花也都次第綻放。春天還沒有來到武漢人民身邊,但已經來到武漢了。

 

幾天前的時候,醫生朋友給我發來過一份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77號文件,文件所述的就是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非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的安排,前幾天我也看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開始預約接診的消息。這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是7號,主要提到一要將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重點醫院全麵恢複正常醫療服務功能,二是增設新的定點醫院,三是重點保障專(zhuan) 科醫療服務,還有《非新冠患者醫療救助定點醫院名單》和《非新冠患者定點醫院管理流程(試行版)》兩(liang) 個(ge) 附件。這份文件當時並沒有給出落實日期,從(cong) 今天的新聞來看,應該是基於(yu) 整體(ti) 疫情形勢的新安排,說明一切都在慢慢向好,值得期待。

 

疫情能夠控製住,但影響及損失顯然已經無法消弭。我記得1月底的時候,很多經濟學家、分析家、評論師都還比較樂(le) 觀,比如任澤平分析認為(wei) “樂(le) 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但也要估計第二和三種情形”。到了2月4日,也就短短幾天的時間,許小年、張軍(jun) 等人的評估已經是“GDP增長了的下降幅度不超出0.5-1個(ge) 百分點之間”、“最多影響中國經濟兩(liang) 三個(ge) 季度”。我當時還和幾個(ge) 朋友開玩笑說,再過幾天估計經濟學家們(men) 隻能閉嘴了。今天,總理就說了:“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不可小視。但無論如何,我們(men) 都要全力以赴穩住就業(ye) 。穩就業(ye) 僅(jin) 靠一兩(liang) 個(ge) 部門是不夠的,所有相關(guan) 部門在考慮全年工作的時候都要把穩就業(ye) 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隻要今年就業(ye) 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麽(me) 了不起的。”

 

所以,雖然今天國家衛建委在發布會(hui) 上拋出了“總體(ti) 上,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的重磅結論,但這隻是階段性戰役的鳴金收兵,後麵還有更大的考驗在等著我們(men) 。以湖北省為(wei) 例,今天就有兩(liang) 個(ge) 經濟相關(guan) 的事情,一是湖北又出台了一個(ge) 30條的《湖北省促進經濟社會(hui) 加快發展若幹政策措施》,這次不僅(jin) 設計到支持企業(ye) ,還包括了消費、外貿、投資、春耕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脫貧攻堅、民生、營商環境等多個(ge) 方麵,可以視作是之前的“財稅支持17條”“支持中小微企業(ye) 18條”等措施的加強升級版。二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給全省企業(ye) 和企業(ye) 家寫(xie) 了一封信。寫(xie) 信的傳(chuan) 統我之前在日記裏提過,這次的信裏有兩(liang) 句話特別值得注意:一句是說“寧可政府過緊日子、苦日子,也一定要幫助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另一句是“誠懇希望企業(ye) 和企業(ye) 家朋友一如既往、不離不棄,繼續紮根湖北、深耕湖北。”

 

另外,不要看到《關(guan) 於(yu) 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jue) 定》就覺得要為(wei) 房地產(chan) 鬆綁了,更不要總是覺得中國的房價(jia) 要降了。這裏麵不僅(jin) 涉及到土地財政的問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問題,最關(guan) 鍵是城市化和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我們(men) 國家的城市化率太低了,因為(wei) 起步晚,所以雖然速度很快,用幾十年走完了西方幾百年的路程,但我們(men) 依然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還有20%左右的發展空間。

 

而且,城市化的背後還有農(nong) 村問題。中國的農(nong) 業(ye) ,小農(nong) 經濟延續了幾千年,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使命一直沒有完成。其實,中國的平原、可耕地不少,即使是丘陵地帶,林果、養(yang) 殖、漁業(ye) 也是一樣的邏輯。所以這些年我們(men) 一方麵積極推動城市化,一方麵是在嚴(yan) 守耕地紅線基礎上進行農(nong) 村土地確權。過去,農(nong) 村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改變了我國農(nong) 村舊的經營管理體(ti) 製,解放了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調動了廣大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積極性,開創了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史上的第二個(ge) 黃金時代。但是,當初靠個(ge) 人勞動力積極性的提高,靠生產(chan) 資料的私人占有來推動生產(chan) 力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現在,必須要靠規模化的、集約化的農(nong) 莊模式,大型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機械和新的增產(chan) 增收技術措施來搞生產(chan) 力提高。所以,才有了近些年的農(nong) 村土地流轉政策,鼓勵發展和大力支持農(nong) 業(ye) 企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專(zhuan) 業(ye) 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ti) ,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的集約化、專(zhuan) 業(ye) 化、組織化、社會(hui) 化。所以,一方麵我們(men) 要提高城市化率,繼續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一方麵,在全麵脫貧漸進尾聲的時候,試點下放土地流轉批複權限也屬於(yu) 常規操作,要想辦法提高農(nong) 村土地產(chan) 出率,穩步提升農(nong) 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合理規劃,實現農(nong) 業(ye) 的產(chan) 業(ye) 化與(yu) 現代化。

 

我小時候沒怎麽(me) 種過地,當然那主要是因為(wei) 我父母的觀念與(yu) 其他農(nong) 村父母不太一樣。我從(cong) 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用功讀書(shu) ,農(nong) 活、家務活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在學習(xi) 之餘(yu) 或者確實忙碌的季節才會(hui) 適度參與(yu) 。而且,農(nong) 民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麵朝黃土背朝天,投入產(chan) 出比嚴(yan) 重不協調。即使到了今天,化肥、機械大量的使用,種地依然隻是一件隻能自給自足的事情。糧食自不用說,就是經濟作物、林果也不怎麽(me) 樣。我記得小時候家裏還會(hui) 種西瓜什麽(me) 的,那時候的西瓜好像也就1毛錢2毛錢的樣子。此外,在我們(men) 那邊,水果蔬菜都是自家種的,蔬菜的事情我之前日記裏提到過,小時候家裏也有果樹,梨、杏子、桃樹什麽(me) 的,一般都種在自家屋子裏麵或者周圍。我記得大伯家裏以前還有一個(ge) 桑葚樹,到了季節果子熟了就自動掉下來了,雖然會(hui) 吃得嘴巴和手都嚴(yan) 重染色。此外,春天的這個(ge) 季節正是吃香椿芽的時候。小時候,一盤香椿芽炒雞蛋,或者涼拌香椿芽,就是極好的美味了,因為(wei) 這東(dong) 西季節性太強,產(chan) 量也不高。雖然我知道有些人不習(xi) 慣香椿的味道,就像有人不喜歡吃香菜一樣。

 

我是從(cong) 小就不太喜歡吃水果,家裏的梨樹、杏樹啥的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好像都砍掉了,因為(wei) 果樹也是需要照料的。而且,小時候村裏各家周圍都有很多楊樹、槐樹、柳樹、梧桐之類的,隻是不記得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大家都開始砍樹賣錢了。那時候主要是一些四川的木材販子,根據樹木的品種、樹齡、形狀估價(jia) ,據說是買(mai) 去做了集裝箱及家具。以前夏天的時候,我很喜歡坐在楊樹下麵乘涼,鋪一張席子,大多數時候是裝糧食的那種蛇皮袋,就可以躺一個(ge) 下午,聽蟬鳴鳥叫,看陽光穿過樹葉映照出的斑斑點點。大伯家門口也有兩(liang) 棵樹,一棵是洋槐,另一棵也是洋槐,一大一小,大的需要兩(liang) 個(ge) 成年人合抱才能圍攏。而且,洋槐花也是可以食用的。除了香椿和洋槐,還有一種叫榆錢樹,它的果子像一串串的銅錢,非常茂盛,也是可以直接摘下來吃的。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可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所見的基本上是伐樹,除了諸如蘋果之類的被大麵積種植之外。我後來才知道,慶陽的水土很適合蘋果成長,慶陽蘋果這些年也成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前段時間老家政府還給湖北的醫務人員捐了呢。隻是我家也向來沒有種果樹的傳(chuan) 統,父母倒是比較喜歡捯飭些無用的花木。我記得差不多是初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大樹都已經被砍伐掉了,父親(qin) 因為(wei) 給一個(ge) 苗圃場做工,在我家房前屋後又新栽了很多樹,但大多是景觀類的,比如金錢樹、西安檜、龍柏之類。還在很多顆銀杏,隻是銀杏樹生長得很慢,這麽(me) 多年了還是很細的樹幹。此外,母親(qin) 喜歡捯飭花花草草,我也叫不上什麽(me) 名字,大概記得有月季、芍藥、菊花、雞冠花、牽牛花、大麗(li) 花,此外還有些文竹、夾竹桃、雪蓮、蘆薈什麽(me) 的,總之一年四季不缺花紅苗綠。那時候印象最深的還是格桑花,比較好存活,麵積也不小,隻是那時候既不知道名字,更不曉得“憐取眼前人”的花語及相關(guan) 的傳(chuan) 說故事。

 

今天看到一個(ge) 段子:好看的皮囊經不起掃黃打非,有趣的靈魂常涉嫌賬號違規。世衛組織在3月11日晚間宣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全球性大流行。所以,任外麵一片春光春色春如水,我也隻能在家努力多寫(xie) 字。歲月催人老,這幾年自己的顏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嗖嗖地往下掉,偶像派的路子已經不適合我,隻能爭(zheng) 取做個(ge) 有趣的靈魂了。

 

疫情不掩芳華,春色如約而至,很抱歉,這次我要爽約了……

 

2020/03/13,閹割術

 

不僅(jin) 確診數降到了5例,疑似病例今天也首次降至兩(liang) 位數的44例,武漢的情況看來真的要走向好轉了。比如說,昨天的湖北省新聞發布會(hui) 上,明確提出了要根據不同風險等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有序拓展居民活動空間,逐步恢複城市生產(chan) 生活秩序。又比如說,湖北人民愛吃的活魚,今天就從(cong) 鹹寧運來了20萬(wan) 公斤。另外,政府還開會(hui) 研究審議了《全市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工作計劃》《組織滯留在漢外地人員安全有序返鄉(xiang) 工作預案》《關(guan) 於(yu)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形勢下有序開展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省內(nei) 低中風險區陸續恢複公共交通。

 

之前,每天上午還能看看NBA,可是昨天有球員確診後,NBA臨(lin) 時決(jue) 定本賽季無限期停賽。現在晚上沒得足球看,早上沒得籃球看。而且,體(ti) 育界的反應也是很有趣的,一開始基本上都滿不在乎,不以為(wei) 然,各項比賽都在正常進行。詹姆斯也曾經表示:“我們(men) 打比賽沒有球迷看?這不可能,那樣我不會(hui) 打比賽的。如果沒有球迷,我就不打了。”可是隨著疫情的蔓延,先是意大利的意甲聯賽,接著西甲、法甲,今天的時候英超、德甲也相繼宣布暫停延期,各國的球員、教練員、工作人員確診病例也越來越多。我經常用的一個(ge) 體(ti) 育APP,已經專(zhuan) 門建立了“疫情蔓延,全球足壇受波及”“新冠疫情相關(guan) 籃球報道”“五大聯賽球隊所在地區新冠統計日更圖表”“足壇新冠確診匯總”“籃壇賽事停賽/延期情況”等多個(ge) 專(zhuan) 題。我大概看了下,不隻是足籃球,幾乎所有的國際性體(ti) 育賽事、會(hui) 展、會(hui) 議等都受到了衝(chong) 擊,或者延期,或者取消。

 

如果說歐洲從(cong) 中國這裏學到了什麽(me) 經驗教訓的話,我想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不要按下“暫停鍵”。所有人都知道疫情問題很嚴(yan) 重,可是很多經濟體(ti) 都承受不了社會(hui) 完全停罷的代價(jia) 。比如說意大利一開始也隻是封閉了疫情最嚴(yan) 重的區域,再比如五大聯賽、歐冠歐聯一開始最多就是空場進行。聯賽要停罷,球迷、轉播商、讚助商的問題都得考慮,這每一個(ge) 問題的背後都是巨大的金錢與(yu) 利益。西班牙《馬卡報》指出,如果賽季就此結束,那整個(ge) 西甲的損失將差不多達到7億(yi) 歐元。我們(men) 不一樣,我們(men) 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定了一個(ge) 高調子,親(qin) 自指揮、全國動員,治療費用國家兜底,民生保障財政補貼,資源調配全麵統籌,如臨(lin) 大敵,唯一大事。我們(men) 所做出的傳(chuan) 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定性,既幫助我們(men) 很快地控製住了疫情,也讓整個(ge) 國家、社會(hui) 和民眾(zhong) 付出了巨大的代價(jia) 。

 

如果我們(men) 認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的體(ti) 製以及所采取的應對疫情的各種策略有優(you) 勢,就一定得承認這樣的體(ti) 製和策略也有它的缺陷。比如說“健康碼”,我之前也沒怎麽(me) 打卡過,因為(wei) 我很清楚武漢肯定是最後一個(ge) 。前兩(liang) 天我開始去支付寶打開,昨天的時候就已經是綠碼了。可是即便如此,我依然不能離開武漢,甚至不能正常下樓散步。因為(wei) 武漢市已經評定了三次“無疫情小區”,可是每一批都沒有我們(men) 小區,這就是代價(jia) ,“我們(men) ”就是代價(jia) 。

 

而且,近些天不斷有各種不和諧的新聞爆出來,都是和民生、經濟相關(guan) 的。一開始是青山區用垃圾車給老百姓送政府特價(jia) 儲(chu) 備肉,接著,孝感應城市居民因為(wei) 統一配送的蔬菜價(jia) 格高、品質差,但業(ye) 主自行聯係的平價(jia) 愛心菜卻進不了小區導致大量居民聚集在籃球場上。今天,一篇關(guan) 於(yu) “雲(yun) 南彝良縣人民醫院150餘(yu) 名醫務人員主動提出放棄申領臨(lin) 時工作補助約30萬(wan) 元”的文章也刷了屏。我記得垃圾車送肉的新聞出來後,老劉曾經跟我說,如果出現了匪夷所思的事情,想想誰會(hui) 是受益者,這件事情就一定是這個(ge) 人做的。越是匪夷所思,越是有原因,越是有這麽(me) 一個(ge) 人。我順著他的思路舉(ju) 一反三,覺得我真的不能多想了。我們(men) 的政府有責,人民有愛,財政有錢,始終高度重視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始終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全額負擔所有患者的診療費,不惜一切代價(jia) 。所以,一點肉、幾斤菜、幾千塊錢補貼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大動幹戈,我覺得這樣的思想太危險了。

 

新華社的一位記者今天成了輿論焦點。實際上在我看來,這更多還是民眾(zhong) 情緒的宣泄。稍微熟悉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的新聞體(ti) 係的人都知道,罪不在“個(ge) 人”,至少不應該由個(ge) 人完全承擔。她確實沒做到“鐵肩擔道義(yi) ,妙手著文章”,也確實沒做到傳(chuan) 遞真相,可她也沒有說“假話”。很多她的署名文章,大概率是通訊員提供的,或者隻是政府傳(chuan) 來的“通稿”。我也認識很多媒體(ti) 朋友,他們(men) 和我們(men) 一樣有績效考核,也要多發稿,多跑新聞。我自己也給報紙、網站寫(xie) 過“新聞稿”,都是為(wei) 了自家的活動宣傳(chuan) 需要,提高名氣和傳(chuan) 播度。寫(xie) 好了之後交給記者,通常署名是兩(liang) 個(ge) 人,有時候也是隻署了記者一個(ge) 人的名字。所以,討論和批判之前,首先要找準滋生這個(ge) 問題的土壤,滋養(yang) 這麽(me) 一群人的環境。須知,很多機構並不負責生產(chan) 新聞,他們(men) 隻是各種稿件的搬運工,是宣傳(chuan) 、推廣、營銷的機器與(yu) 平台。

 

疫情解決(jue) 了,複工複產(chan) 解決(jue) 了,關(guan) 注消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57.8%,遠高於(yu) 資本形成總額的31.2%及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11.0%。但同時一季度消費受影響巨大,二季度恐怕隻是恢複,要到下半年才能好轉。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國家發改委等23個(ge) 部門今天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實施意見》。南京秦淮區前幾天也發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機關(guan) 幹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ye) 共渡難關(guan) 的倡議書(shu) 》,鼓勵幹部帶頭在轄區內(nei) 商貿、餐飲等企業(ye) 購物消費,並給出了“最低消費標準”——不低於(yu) 100元。我想,這樣的舉(ju) 措在未來一段時間一定會(hui) 越來越多,會(hui) 成為(wei) 前段時間大量救助幫扶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政策之後,一波新的政策高峰。別忘了,武漢市在1月20日的時候,也向市民派送了20萬(wan) 張惠民旅遊券呢。

 

《意見》總共六個(ge) 方麵19條,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就是多在國內(nei) 消費,多讓外人進來,多買(mai) 國貨產(chan) 品,多造高端商品,多推服務消費。政策顯然是為(wei) 了對衝(chong) 疫情的負麵影響,但是能夠形成多大效果,恐怕還要打一個(ge) 大大的問號。從(cong) 消費而言,一是很多人恐怕要開始重視儲(chu) 蓄和理財,畢竟幾個(ge) 月沒工作沒收入的生活太恐怖,所以大家才吵吵著想要上班;二是大家恐怕都會(hui) 養(yang) 成囤積物資的習(xi) 慣,至少像國家一樣,家裏總是得有些儲(chu) 備糧、生活用品啥的;三是聚餐、聚會(hui) 、休閑娛樂(le) 等肯定會(hui) 變少,比如在吃這件事情上,我想恐怕外賣也會(hui) 受衝(chong) 擊,很多人都會(hui) 選擇自己買(mai) 菜自己做,既能省錢又很安全、健康。所以,僅(jin) 僅(jin) 隻看經濟和數據是不夠的,關(guan) 鍵是消費心態、消費思維、消費行為(wei) 的變化。生產(chan) 、消費和信息的主力軍(jun) 本來就是高度重合的,最會(hui) 掙錢、最能花錢、最了解資訊的恰好是同一撥人。他們(men) 先是工作受衝(chong) 擊,接著經濟收入受損,同時又最了解這幾個(ge) 月來國內(nei) 國際上關(guan) 於(yu) 疫情發生了什麽(me) ,這時候談釋放被壓抑、被凍結的消費,補償(chang) 性消費、報複性消費什麽(me) 的,我總覺得有點兒(er) 自欺欺人的感覺。尤其是在過去這一個(ge) 多月我們(men) 對新冠疫情已經逐漸成熟、穩固的宣傳(chuan) 路徑和認知模式下,在全球範圍內(nei) 疫情越來越嚴(yan) 重的背景下,老百姓怎麽(me) 可能還會(hui) 心存僥(jiao) 幸、高枕無憂、大肆消費、瘋狂聚會(hui) ?我們(men) 活在這個(ge) 世上,沒有人是不需要錢的,而絕大部分成年人的底氣和自信,都是金錢所賦予的。我想,很多人肯定不會(hui) 再繼續過“精致窮”的生活了。

 

一新同誌昨天在和武漢校友及楚商企業(ye) 家代表就“盡早推動打好經濟發展第二仗”座談時也說了,“發展氛圍對城市至關(guan) 重要,要預見到大疫之後人才不願留、招商引資下降、旅遊產(chan) 業(ye) 受損等可能發生的問題,盡快縮短疫情影響期,讓武漢重振雄風”,“我們(men) 要拿出辦法,千方百計把武漢的人氣再聚起來,把武漢的經濟生態重塑起來,讓外麵的人回來,裏麵的人不想走。”昨天的日記裏我提了給企業(ye) 家寫(xie) 信的事情,等到武漢市的各個(ge) 大學開學之後,政府應該也會(hui) 接著給他們(men) 寫(xie) 一封信,感謝他們(men) 與(yu) 城市同呼吸共命運,勸他們(men) 畢業(ye) 時留下來在武漢就業(ye) 創業(ye) ,再就是鼓勵他們(men) 日常多消費。畢竟這是我能想到的武漢的唯一優(you) 勢,一百多萬(wan) 來自全國全球的大學生就是武漢最大的生產(chan) 力與(yu) 消費群體(ti) 。我自己這些年就很少在周末出門或者去光穀,因為(wei) 以光穀為(wei) 中心,東(dong) 南西北四麵八方都有大學,而且光穀本身也越來越大,各個(ge) 國家風情街、世界城廣場什麽(me) 的相繼建成,再加之還兼有區域交通中轉樞紐的功能,所以隻要是周末必定人滿為(wei) 患,都是前來消費的學生及年輕人。

 

另外,我的日記經常遇到發不出來的問題,盡管我也很清楚並不是整篇都違規,很多時候可能就是一兩(liang) 個(ge) 詞語的事情。這點常年寫(xie) 公眾(zhong) 號的朋友應該非常清楚,他們(men) 中的大多數人也已經學會(hui) 了如何通過反複不斷的刪刪改改使得文章得以順利發布。但我還是習(xi) 慣了文字轉便簽圖,雖然這經常導致因為(wei) 一個(ge) 詞語而致使整篇文章都不能發布。我寫(xie) 的隻是日記,當然有值得刪改斟酌的地方,我好多次都看到發出去的文章有錯別字或者病句,那是未能及時檢查校對的緣故。可是,我們(men) 從(cong) 小接受的教育,我們(men) 所理解的規則裏,一切的修改都是為(wei) 了讓文章更完美,而不是為(wei) 了躲避所謂的紅線、違禁詞而進行閹割。作為(wei) 一個(ge) 寫(xie) 文章的人,我實際上對文字有種近乎潔癖的執著。以前無論是寫(xie) 什麽(me) 東(dong) 西,一本調研報告、一份策劃方案、一篇講話稿、一封郵件、一條短信,我都是要反複斟酌、修改,直到自己覺得完美。我認同“文如其人”的觀點,希望我發給別人看的東(dong) 西,無論是內(nei) 容還是形式,至少在我這裏已經達到了我能力水平的極限,我希望給所有閱讀者留下美的感受,享受文字的喜悅與(yu) 快感。可是,讓我因為(wei) 管控措施而揮刀自宮、自我閹割,我還沒有學會(hui) ,也不打算去學。這閹人的技術,還是留給“屠夫”吧。

 

我願為(wei) 他們(men) 誦經,祝他們(men) 早登極樂(le) !

 

2020/03/14,疫中城

 

教育部前兩(liang) 日發布了幼兒(er) 園、中小學和高校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我看了,幼兒(er) 園的部分是一本50多頁小冊(ce) 子,但這顯然是為(wei) 那些早已好轉的省份準備的。比如我們(men) 幼兒(er) 園所在的大冶,今天開始城市就已經解除了封禁,我想開學大概也不遠了。省裏發布的通告也是說,區域內(nei) 低風險街道鄉(xiang) 鎮的社區、村組全部解除封閉管理,潛江人民更是高興(xing) 得將過年庫存的煙花都拿了出來,燃放慶祝。昨天的時候,國務院還公布了2020年的假期安排,清明節4月4日至6日放假調休共3天,勞動節5月1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5天。很明顯,清明大概率與(yu) 武漢人無緣了,雖然有無數的武漢人在這個(ge) 冬天失去了親(qin) 人。至於(yu) 五一勞動節,大概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現在大家的關(guan) 注點基本上都在國外了。世界衛生組織說,歐洲已成為(wei)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震中”。西班牙宣布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nei) 實施為(wei) 期15天的“封城”措施。意大利的疫情重災區決(jue) 定喪(sang) 鍾一天隻敲一次,以免整日不停。英國給我們(men) 普及了一個(ge) 新詞“群體(ti) 免疫”。瑞典決(jue) 定停止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統計,也將不再對輕症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檢測。此外,海對麵的中國人最關(guan) 注的國家,也宣布進入應對新冠肺炎緊急狀態。還有一個(ge) 商業(ye) 上的有趣案例,蘋果公司今天起恢複了大中華區所有門店的正常運營,但同時也關(guan) 閉了大中華區以外的所有零售店。

 

看新聞也能明顯地感受到這種變化,之前一段時間,我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基本上每次四五十分鍾的新聞裏,都是國家高度重視、湖北積極救治、各地全麵複工這樣的組合套路。可是這幾天,明顯感覺到出現了一些變化,現在的話語框架變成了全國形勢大好、武漢百姓滿意、醫患故事感人、各行各業(ye) 繁榮、春暖花開景美、國際形勢大亂(luan) 。當然,數據上是支持這種說法的,比如說除湖北外全國規上工業(ye) 企業(ye) 開工率達到了95%以上,中小企業(ye) 開工率也有60%,商務部再次投放了1.7萬(wan) 噸中央儲(chu) 備肉,除中國外全球已有13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2422例確診病例。而武漢市,昨天新增確診4例,新增疑似0例。

 

今天有一篇專(zhuan) 業(ye) 的研究論文說:作為(wei) 人類史上最大的隔離,武漢封城緊急響應讓中國少了70萬(wan) 感染者。前些天,2019年全國GDP十強城市落定。從(cong) 2016年到2018年,成都GDP均略超武漢;2019年武漢17157億(yi) ,略超成都的17012億(yi) ,上升至全國第七,落後第六名的蘇州2000多億(yi) 。我記得疫情初期的時候曾經有人假設,如果這場疫情發生在國內(nei) 的其他城市,應對會(hui) 不會(hui) 不一樣?是否可以及早發現、提前預警?我也曾經看到很多的自媒體(ti) 文章,表彰諸如長三角、粵港澳地區的一些城市如何防控得當、科技助力、損失小、影響小等,包括與(yu) 武漢對標的鄭州等中部城市、長江經濟帶城市也被拿來做對比分析。這種在各項舉(ju) 措都已經落地實施之後的假設和分析,多數都屬於(yu) 對既往經驗與(yu) 教訓的總結對比,所以更多隻能是為(wei) 未來可能的危機與(yu) 風險做一個(ge) 推演、預判、警示,對於(yu) 實際已經進行中的工作顯然幫助不大。

 

作為(wei) 一個(ge) 非武漢人,我在這座城市裏已經生活了十多年,這次的事件更是讓我不得不對它產(chan) 生感情。我想,武漢的政府及人民都有必要反省和思考關(guan) 於(yu) 這場疫情的種種。把所有的責任都推諉、歸咎給疾控中心、衛健委、區市省的黨(dang) 委及政府,指責、批判紅十字會(hui) 、街道社區、野味市場及其相關(guan) 人等,當然是最輕鬆自在的方式,但顯然不是反思疫情的最好方式,甚至不是最基本的及格標準的方式。政府官員、媒體(ti) 記者、企業(ye) 家、小商販、學者、普通百姓,所有在這個(ge) 城市裏麵生活和工作的人,所有未來還必須繼續在這裏學習(xi) 、工作、成家立業(ye) 、奮鬥打拚的人,都有必要從(cong) 事件緣起的時候開始,重新梳理、全麵審視一番方方麵麵的情況。這並不是對眾(zhong) 人的苛責與(yu) 冷酷,恰恰是我們(men) 對於(yu) 人性與(yu) 生命、對所有給予我們(men) 幫助的人、對所有因為(wei) 我們(men) 而造成不便和麻煩的人最大的尊重與(yu) 致敬。

 

我不知道武漢是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但它毫無疑問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提起武漢的災難,人們(men) 的第一印象當然是洪水。1931年的洪災,全市被淹100多天,水災過後又出現了霍亂(luan) 、傷(shang) 寒、痢疾等疫病,很多百姓淪為(wei) 災民、難民,病死、餓死不計其數,全國範圍內(nei) 死於(yu) 溺水、饑荒、瘟疫的人口超過了200萬(wan) 。1954年的長江特大洪水,武漢30萬(wan) 軍(jun) 民奔赴抗洪前線,京廣鐵路100多天未能正常通車,當時為(wei) 了保衛武漢,被迫淹沒農(nong) 田4755萬(wan) 畝(mu) ,近4000萬(wan) 人受災,死亡3萬(wan) 多人。1998年,全國受災人口2.23億(yi) ,死亡3004人,直接經濟損失1666億(yi) 元。甚至到了2016年,武漢再一次因為(wei) 暴雨內(nei) 澇登上了網絡熱搜,“陪你到武漢去看海”成了無數在武漢生活的人一個(ge) 無奈又心酸的自我調侃。

 

民間有諺語,大災之後有大疫。曆史上,瘟疫、饑荒、戰爭(zheng) 、連年的貧窮、土地荒蕪、氣候反常、人口銳減、改朝換代等等,通常都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惡性循環。武漢水災頻發,加之“九省通衢”的交通區位優(you) 勢帶來的大量過境人口,作為(wei) 省府所吸引的大批外來流動人口,等等諸多因素的疊加,使得武漢在曆史上各種瘟疫亦不少。根據《湖北通誌》、《武漢市誌》等地方文獻史料的記載,晚清以來武漢經常有瘟疫發生,當然那時候全國其他城市也差不多。瘟疫在過去對任何城市而言都是一個(ge) 很大的麻煩,因為(wei) 醫療衛生水平有限,所以史書(shu) 上不乏“漢陽府之沔陽州大疫,民多死”、“武昌大瘧疾”、“漢口有鼠疫”等類似的記載。1931年的洪水之後,武漢三鎮天花、痢疾流行,2500餘(yu) 人死於(yu) 上述疾病。1932年又有疫病,8600多人死於(yu) 天花、痢疾、霍亂(luan) 、傷(shang) 寒等症。1935年,因麻疹、天花死了4500餘(yu) 人。1966年春,全國流行性腦膜炎爆發,武漢市的感染率亦居高不下,現在在網上還可以找到一本當年2月份中華醫學會(hui) 武漢分會(hui) 編製的《流行性腦膜炎防治手冊(ce) 》。那一次,武漢市共有2.6萬(wan) 餘(yu) 人發病,近500人死亡。

 

這幾年,武漢市一直在著力改善城市環境,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武漢網球公開賽、武漢馬拉鬆、長江新城、百萬(wan) 大學生留漢創業(ye) 就業(ye) 工程、百萬(wan) 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楚商大會(hui) 、世界設計之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長江燈光秀、櫻花遊、東(dong) 湖綠道、第七屆世界軍(jun) 人運動會(hui) 等等,武漢在國內(nei) 及國際社會(hui) 的存在感確實越來越強。2018年4月27日,“習(xi) 莫會(hui) ”在武漢東(dong) 湖舉(ju) 行,新華社發了一篇《這就是武漢!》,閱讀10萬(wan) +,轉發無數。去年7月10日,星球研究所出品了一篇《什麽(me) 是武漢?》,再一次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取得了3.5小時閱讀破百萬(wan) ,一天之後閱讀量達750萬(wan) 人次的漂亮成績,加上各種站外傳(chuan) 播,可以說為(wei) 武漢實實在在地刷了一波存在感。這讓我想起2006年我剛考上大學的時候,很多親(qin) 戚朋友跑來問我你考到哪裏去了?我說武漢大學。別人接著追問,武漢哪個(ge) 大學?我說,武漢大學。然後,得到的答複通常隻有兩(liang) 種,要麽(me) 是“怎麽(me) 跑武漢去了呀,那麽(me) 熱”,要麽(me) 是“你咋不考湖北大學呀,西安交大也不錯嘛,離家還近”。

 

我對武漢的了解也是分階段、分片區的。大學四年主要是學校周圍,那時候也不太喜歡出門,記憶中更是極少會(hui) 去漢口、漢陽。每次寒暑假往返學校,519路直接連通著武大和漢口火車站,車行至寶通寺至閱馬場的一段必然遭遇堵車。對漢口的印象就是火車站,對漢陽的印象就是歸元寺。以前歸元寺旁邊還沒有拆遷,有幾家不錯的舊書(shu) 店。每次寺廟裏逛完了就去鑽書(shu) 店,因為(wei) 去的頻次不高,所以每家店進去之後都要把一排排書(shu) 架從(cong) 頭看到尾,有時候也會(hui) 買(mai) 幾本,但都不太多,距離太遠,坐公交回來拎著很多書(shu) 實在是不方便。那時候買(mai) 書(shu) 主要是在學校周圍,三聯、豆瓣、集成、天卷、邗江,那還是一個(ge) 有很多人看書(shu) 買(mai) 書(shu) 的年代。集成舊書(shu) 社的書(shu) 多而雜,既有教材教輔也有人文社科,但顧客多半是來買(mai) 教材、考研、考公的圖書(shu) 的。三聯都是自家的書(shu) ,新書(shu) 多,但是貴。邗江古籍書(shu) 店估計隻有文史哲的人去的才比較多,在電腦城那邊的三樓,古籍品種多而全。天卷的書(shu) 比較雜,既有暢銷書(shu) 、英語考驗、也有人文社科經典,需要仔細淘才能找到好書(shu) 。

 

豆瓣書(shu) 店是去的最多的,因為(wei) 都是庫存打折的人文社科圖書(shu) ,價(jia) 格通常在四五折左右,很對我們(men) 這些窮學生的胃口。而且,豆瓣還有郵件通知的功能,新書(shu) 到貨前會(hui) 發Email通知你,也可以在豆瓣群組的帖子後麵跟帖留言,預定的好處是有助於(yu) 搶到好書(shu) ,也方便北京店定向精準發貨。到了之後武漢的店主會(hui) 幫你打包配好,省卻了不少時間。豆瓣書(shu) 店一開始在武大門口,後來曾經短暫搬到過桂園食堂,再後來又搬去了茶港小區那邊,最後一次的地方是在武大東(dong) 湖新村家屬區附近,當時的門麵已經非常小了。那是2018年的12月15日,距離豆瓣正式關(guan) 門已經沒有幾天了。我因為(wei) 在網上看到了消息,特意專(zhuan) 程又去了一趟書(shu) 店,雖然除了名字,它和我記憶裏的那個(ge) 書(shu) 店已經完全不一樣。那天出了地鐵,沿著廣八路往過走,曾經的天卷書(shu) 店已經變成了一家水果店,七天酒店、楚太子倒是依舊堅挺,我大學時常去的一家拉麵館也不見了。記憶中上學那會(hui) 兒(er) ,經常從(cong) 武大的湖濱走出來,到豆瓣、天卷逛一圈,在那家隻有四張桌子的拉麵館吃個(ge) 飯,然後心滿意足得回去。接著再往前,馬路伸出一條小巷子,張中燒烤的夫妻倆(lia) 還繼續蝸縮在他們(men) 的小店,不遠處的大拇指奶茶也還在,隻是換了新的店招,差點兒(er) 沒認出來。

 

回想這麽(me) 些年在武漢,豆瓣書(shu) 店大概是我買(mai) 書(shu) 最多的實體(ti) 店,我也一直很喜歡它家“讀書(shu) 即生活”的理念。僅(jin) 僅(jin) 是大學時代,我在那裏就買(mai) 到過章太炎、錢穆、梁啟超、胡適、金嶽霖、顧頡剛、李濟、劉師培、傅斯年、錢基博、梁思成、林徽因、張君勱、金毓黻、馮(feng) 友蘭(lan) 、餘(yu) 英時、王爾敏、嚴(yan) 耕望、鮑吾剛、黃仁宇、陳舜臣、斯坦因、千家駒、季羨林、閻文儒、李學勤、蘇秉琦、張光直、馮(feng) 天瑜、郭齊勇、張立文、熊月之、羅誌田、陳來、沈福偉(wei) 、耿雲(yun) 誌、薑鳴、王銘銘、江燦騰、智效民、單正平、吳思等諸多學者的著作。還有成套的如中華書(shu) 局全套10本的《劉永濟集》、中華書(shu) 局的3冊(ce) 《黃侃日記》、三聯書(shu) 店的《吳宓日記》全十冊(ce) 、華夏出版社12冊(ce) 的“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名著”等。此外,大學時很喜歡的還有一本宛誌文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漢語常用字字典》,黃山書(shu) 社精裝版的鹿橋《未央歌》,以及已故散文作家江堤的《書(shu) 院中國》。

 

武漢以前是很有一些書(shu) 店的,可惜前些年實體(ti) 書(shu) 店不景氣,電商衝(chong) 擊加上讀書(shu) 人少,這些非常純粹的人文社科類的書(shu) 店或關(guan) 門或改行,數量越來越少。我18年去豆瓣書(shu) 店的時候,因為(wei) 準備關(guan) 門的消息已經發布了一段時間,店裏麵差不多都快要清空了,我反複看了幾圈,最後帶走了2套明信片、4張書(shu) 簽、15本書(shu) 及期刊。期刊是一套叫做《哲學門》的集刊,北京大學哲學係主辦,2000年創刊,一年出兩(liang) 期。這套雜誌我在讀書(shu) 時就經常在豆瓣書(shu) 店看到,但從(cong) 來沒有買(mai) 過,那次不忍再見他們(men) 繼續受冷落,便把2001-2004年的八冊(ce) 全部收下了。

 

近幾年,在所謂新經濟和全民閱讀、政府幫扶的助推下,武漢又有了諸如文華、卓爾、物外、九丘、時見鹿、鍾書(shu) 閣等新興(xing) 的書(shu) 店品牌入駐或者孵化,這些新的書(shu) 店大多自帶“網紅”氣質,裝修講究,特色鮮明,寬敞大氣,多半都在繁華的商圈裏或者靜謐的風景區。敞亮確實是敞亮了,而且不僅(jin) 有書(shu) ,還有咖啡、茶點、手工藝品、紅酒、茶葉之類的,當然也少不了各種沙龍、講座、讀書(shu) 會(hui) 啥的。但是越是如此,越讓人懷念當初擠在狹小逼仄的縫隙裏尋一本舊書(shu) 的快感,也沒有了曾經與(yu) 店主或者其他淘書(shu) 客、甚至是一些大學老師一起閑話學問、闊倫(lun) 天地的愜意。

 

我在武漢的第二站是徐東(dong) 大街、湖北大學片區,當時剛剛畢業(ye) ,二環線徐東(dong) 路段還在做工程建設。那時候買(mai) 書(shu) 就基本上已經是在當當、京東(dong) 了,所以也未曾留意過附近有些什麽(me) 書(shu) 店,平時閑了主要是在去徐東(dong) 、司門口吃飯逛街看電影。那些地方繁華而熱鬧,但今日想來已無什麽(me) 記憶特別深刻的人與(yu) 事。這些年,我又避開城區,蝸居交通偏僻、三環之外的江夏,離熱鬧與(yu) 繁華也就越來越遠了。這邊沒有什麽(me) 夜生活,公交線路總共就隻有兩(liang) 趟半,附近也沒什麽(me) 商圈,就是些街邊小店。甚至我經常遇到有朋友、客戶要來找我,連個(ge) 合適的吃飯、喝茶、談事情的場合都沒有,頗為(wei) 尷尬。但鄉(xiang) 下的好處是比較安靜,到了日落之後便十分安靜,沒有城市街區的那種光汙染和噪音,也不太受一些社交聚會(hui) 之類的幹擾,有更多的時間和理由可以選擇說“不”,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

 

在武漢這麽(me) 多年,這個(ge) 城市的變化當然是能夠明顯感覺到的。我記得剛來的時候,大學同學們(men) 都調侃武漢是全國最大的縣城。但是很顯然,武漢是受益於(yu) 他的學生以及大量的外來人口的。武大校友、武大商幫、楚商這些年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異常活躍,外地人的存在感越來越強。當然,這點全國恐怕都差不多,除了深圳。不過,從(cong) 過去到現在,甚至也包括可以預見的未來,我都沒有特別喜歡過這座城市。我當初選擇武漢,純粹是因為(wei) 自己的成績隻能夠得著武大,外加聽說武漢大學擁有中國最美麗(li) 的校園環境。所以,這些年很多高三學生向谘詢我讀大學的問題時,我都會(hui) 建議他們(men) ,城市第一,學校第二,專(zhuan) 業(ye) 第三。你當初選擇了那座城,未來大概率都要與(yu) 它扯不斷理還亂(luan) 。我就是這樣,十八歲那年夏天的一個(ge) 決(jue) 定,就這樣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一個(ge) 在武漢周邊某地級市的老師看了我的日記後告訴我:前兩(liang) 天學校工作群發了一條尋人啟事,找一個(ge) 在微博上點名帶圖吐槽本地要求教師返崗的人。學校領導一個(ge) 一個(ge) 打電話找人,問完是不是你發的,還要問是不是你家人發的。之前還有一個(ge) 人,發了微博吐槽捐款的事情,也是全市挨個(ge) 學校地找人。這讓我想起很多天前,在福建一所大學工作的同學告訴我們(men) ,單位領導挨個(ge) 打電話,要求所有老師近期不要去北京——沒發紙質通知、沒發微信文字,200多個(ge) 教職工都是挨個(ge) 電話通知的。所以你看,為(wei) 什麽(me) 這次的疫情發生在武漢其實不需要追問,因為(wei) 各個(ge) 城市都差不多。我們(men) 需要思考的是,如果發生了,我們(men) 應該做些什麽(me) ?這個(ge) 我們(men) ,包括政府官員、醫務工作者、媒體(ti) 記者、社會(hui) 工作者,也包括了每一個(ge) 普通的你我。

 

星球研究所那篇《什麽(me) 是武漢?》的文章結尾說:滔滔江水奔騰而去,浪花淘盡往日雲(yun) 煙。時至今日,這座江湖之城,已然是日新月異,每天都不一樣!但數千年來從(cong) 未變過的,依然是這裏日夜奔流的縱橫江湖,以及江湖之上的快意人間。正所謂:爽氣西來,雲(yun) 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dong) 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武漢,每天不一樣!

 

2020/03/15,勸你善良

 

今天日頭特別好,氣溫也有20度。下樓取了夢琪的快遞,一隻紫砂壺。前些天她問我要快遞地址,我當時也沒在意,今天下樓時還以為(wei) 是我在京東(dong) 上買(mai) 的麵粉到了。

 

昨天在家寫(xie) 了一天的紀錄片創意策劃方案,今天也是,好在下午五點多的時候順利完成,整個(ge) 人也如釋重負。說實話,相比於(yu) 寫(xie) 日記,寫(xie) 商業(ye) 性的文案真的是很累很麻煩。菲菲當初找到我,問我接不接活兒(er) 的時候,我給她的答複是“看心情”。不過,文字工作者大抵都是這樣,過程很痛苦,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需要整理素材和構思框架,需要對文本進行精雕細琢,但是真的文章完成的時候,還是很有些愉悅感的。

 

還是先說說疫情吧,武漢市昨天新增4個(ge) 確診,累計已經49999例,全球累計病確診例數已近15萬(wan) 。第四次的武漢市各區風險等級評估名單今天也已經公布,新增了953個(ge) 無疫情小區。另外,全市設置了69個(ge) 安置點,累計安置4843人,累計向5839名滯留武漢的外來人員發放了臨(lin) 時生活困難救助金共1609.8萬(wan) 元。

 

據《長江日報》報道,周市長昨天開會(hui) 研究了社區保供工作,要求不麻痹、不厭戰、不僥(jiao) 幸、不鬆勁,更加熱心、耐心、細心地做好保供穩價(jia) 工作,切實保障好市民生活。通稿裏有一句話,“要堅決(jue) 做到不發生衝(chong) 擊社會(hui) 道德底線的事件”,顯然是意有所指的。從(cong) 湖北、武漢“封城”以來,已經發生了好幾件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判斷力和認知範圍的事情。湖北黃岡(gang) 紅安縣是“中國第一將軍(jun) 縣”,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兩(liang) 位國家主席以及陳錫聯、韓先楚等223位將軍(jun) 。1月底時,一篇文章說有一戶人家家人疑似新冠肺炎被隔離,17歲的腦癱兒(er) 獨自在家6天後死亡。2月中旬,武漢福利院老人相繼死亡事件被《財經》爆出來之後,武漢市先是說僅(jin) 有一名老人,接著又發了一條消息稱疫情期間造謠傳(chuan) 謠最高可以判七年有期徒刑,顯然意有所指。誰知道《財經》也很硬氣,過了幾天直接甩出來一份詳細名單。2月下旬,湖北十堰一位七旬老人去世,獨留6歲孫子獨自在家中每天吃餅幹,直到工作人員上門排查時才被發現,令人唏噓不已。也就是在此前後,福利院、養(yang) 老院、孤兒(er) 院等成了省市各級領導班子重點關(guan) 注的對象。這些事都是事關(guan) 生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ang) 是中華民族的基本道德共識,發生諸如上麵的事情,確實令人難以接受,悲憤不已。

 

還有些民生類的事件,尤其以社區和居民之間關(guan) 於(yu) 菜、肉、藥的扯皮、鬥爭(zheng) 最多,物價(jia) 高昂不下,特價(jia) 蔬菜供應不足,業(ye) 委會(hui) 作秀,垃圾車送肉、救護車送肉等等,每一個(ge) 新聞一旦曝光,都會(hui) 迅速成為(wei) 公眾(zhong) 熱議的話題。另外,還有諸如捐贈口罩物資被售賣,派出所違規發放捐贈水果蔬菜,商務局領導接兒(er) 子回城,醫生護士不被允許進入自家小區,火神山雷神山建築工人工資被拖欠,一線人員回鄉(xiang) 之後被拒絕,按規定隔離觀察被各種高收費,湖北人民在外地被各種歧視、語言及人身攻擊,滯留武漢人員被迫成為(wei) 流浪漢,醫護人員補貼被自願放棄,一線醫護補貼遠遠低於(yu) 醫院領導,法院幹部酒後駕車撞到誌願者,泉州酒店坍塌事故,鄭州男子瞞報事件等等。這裏麵有些事已經涉嫌違法犯罪,但更多是衝(chong) 擊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道德底線。

 

今天就有兩(liang) 件類似的事情。一是“社區用殯儀(yi) 館車輛運送團購物資”。一開始是垃圾車、後麵出現救護車、這次直接是殯葬車,周市長的那篇新聞裏也有一句“不得使用不合規的運輸工具,舉(ju) 一反三,將工作想得更細一些”。信息剛出來時,江岸區很快辟謠,說是車主個(ge) 人駕車到了江岸某小區,物資也是他私人購買(mai) 送給了親(qin) 戚,其所駕車輛非我區車輛,亦並非社區團購物資。到了晚上的時候,車輛歸屬地黃陂區出來認領了,說車是我們(men) 這邊的承包經營車,已經對有關(guan) 領導免職並黨(dang) 紀立案審查,責成區殯葬管理所解除與(yu) 車主的殯葬用車承包經營協議,並依法追究違約責任。這件事除了靈車送菜本身很詭異之外,更有趣的是,車是私人的,物資是個(ge) 人購買(mai) 的,運送也是給了自家親(qin) 戚,隻不過車從(cong) 黃陂開到了江岸,被很多群眾(zhong) 看到拍到,於(yu) 是“造成不良社會(hui) 影響”,有關(guan) 人等隨即被免職。雖然免職不等於(yu) 撤職,立案審查也可能得出領導幹部沒有重大過失責任的結論。

 

有評論文章說:市民對生活品質、體(ti) 麵尊嚴(yan) 的追求,與(yu) 因陋就簡、大而化之的“保供”體(ti) 係之間的矛盾隻會(hui) 越來越強烈。而我的感覺則是,“不良影響”已經快要成為(wei) 了一個(ge) 萬(wan) 能公式,成了一個(ge) 在那裏都能套起來用的框框,似乎什麽(me) 事情,隻要沾上它就必然有人要倒黴擔責。可是,什麽(me) 叫做不良影響?多大的影響算不良影響?不良影響到底影響了誰?是違背了公序良俗、社會(hui) 道德還是違法法律法規、規章製度?沒有人回答。我記得青山區垃圾車送愛心肉的事情出來之後,官方的通報裏也有“不良影響”一說,那件事的結果是鋼都花園管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副主任兩(liang) 人被免職並立案審查,青山區黨(dang) 組成員、副區長、區指揮部市場供應保障組組長也被黨(dang) 紀立案審查。

 

另外一件事情,是《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陳棟棟發表了一篇《境外輸入的都到武漢去!——這個(ge) 建議該噴、該讚?》的報道,並在公眾(zhong) 號上標注了“原創”。文章的內(nei) 容很簡單,作者引用了一名叫做“菩提樹goan”、自稱來自武漢的微博網友提出的應對境外輸入的建議,具體(ti) 如下:防止境外輸入最好的辦法就是都到武漢來,所有國際航班隻直飛武漢,不要經過其他城市中轉!理由是:1、武漢有方艙,剛好把“休艙”的礄口方倉(cang) 用上,專(zhuan) 門隔離入境人員,統一管理;2、武漢一定是全國最後解禁的,所以武漢不差這14天;3、如果他們(men) 都到武漢來了,全國除武漢的其他城市都可以正常的複工、生產(chan) 、生活,這樣快速恢複經濟,可以減少更大的損失。文章的最後,記者加了一句“網上的諸位高人,您的意下如何?”,這篇報道就算完成了。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中國經濟周刊》的官網上對其自身的介紹是:《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以政經為(wei) 主的綜合經濟類雜誌,是中央宣傳(chuan) 主管部門指定的中央級重點媒體(ti) (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指定的重點期刊、國務院新聞辦確定的63家中央級重點媒體(ti) 之一);全國兩(liang) 會(hui) 指定上會(hui) 的經濟類期刊,是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ti) 。說實話,我看完之後下巴都要驚掉了,我們(men) 的所謂中央級重點媒體(ti) ,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ti) ,居然會(hui) 寫(xie) 出、發出這樣的稿件。更為(wei) 有趣的是,在我晚上9點半截圖時,在該文已經放出來的留言裏,點讚前十的有7條都表示“這個(ge) 建議是可行的。不要有玻璃心,別想太多。這沒有歧視,是全國一盤棋”“這個(ge) 建議太棒了”“這是一個(ge) 理性的善良的建議”“我讚同”“同意,這才是集中隔離,所有航班直達武漢”等等,隻有3條表示武漢人民已經傷(shang) 不起了,經濟很困難,有點不公平等。

 

大家都知道,公眾(zhong) 號的留言,不是你發了之後就能直接顯示,都是需要後台的編輯主動選擇,所以讓你看到什麽(me) 不看到什麽(me) ,本身就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絕非是係統隨機客觀生成。而通觀《中國新聞周刊》陳記者的這篇文章,超過7成以上的留言都是表示讚成、支持、可以,隻有極少數人在反對、質問。所以,我們(men) 已經不知道,究竟是這個(ge) 社會(hui) 上有七成的人都良知泯滅、三觀崩塌了,還是說主要是我們(men) 的陳記者、以及本文的責編郭芳、或者當晚公眾(zhong) 號的值班編輯自己這樣認為(wei) 的。

 

我記得我之前寫(xie) 過一個(ge) 叫做“北平哨聲”的自媒體(ti) 發的一篇《強烈建議:意大利、伊朗國際等航班直接飛抵武漢,進行隔離!》。此文作者後來刪了文章,發了一篇《向廣大武漢網友的致歉信》。當然,他的道歉信毫無誠意,甚至字裏行間充滿諷刺、陰陽怪氣,還開了打賞功能“吃人血饅頭”。究竟有多麽(me) 無誠意呢,到我今天寫(xie) 這篇文章時,他的道歉文已經被自己主動刪除了。自媒體(ti) 為(wei) 了流量,毫無底線和節操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是一個(ge) 官方媒體(ti) 發出這樣的稿件,還真是我自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看到。我在網上搜了下,這名叫做陳棟棟的記者至少有十多年的媒體(ti) 從(cong) 業(ye) 經曆,按說在行業(ye) 裏也算是個(ge) 老人了。他的官方主頁的標簽上寫(xie) 著“成為(wei) 一名稱職的記錄者”,至少這一次,我覺得他對“稱職”是有些誤解的。根據六度空間理論,如果未來某一天有幸見到這位大記者,我一定要采訪采訪他,是什麽(me) 樣的心態和動力,驅使他在武漢疫情依舊嚴(yan) 重、焦灼的當下,在官方的平台上發布了這樣一篇有悖人倫(lun) 常識、毫無人性、濫竽充數的稿件。

 

生而為(wei) 人,勸你善良!

 

2020/03/16,照妖鏡

 

擁有超長假期的不隻是武漢、湖北人,全國各地的學生尤其大學生也是。因為(wei) 大學生的流動會(hui) 涉及到跨市、跨省的問題,我國目前有2900多所高等學校,4000多萬(wan) 的大學生,所以現在都是中小學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先開學,等到他們(men) 基本都開學,疫情控製、穩定住了才能輪到大學生。這不,中鐵總這兩(liang) 天就發了消息,學生票寒假的乘車優(you) 惠時間已由12月1日至3月31日延長至5月31日,而暑假優(you) 惠時間是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首次實現了無縫銜接。

 

華山醫院張文宏醫生昨天下午在公眾(zhong) 號上發文說:中國已經邁過至暗時刻。原本以為(wei) 中國控製良好,世界也會(hui) 同步控製,像新加坡、日本以及韓國等東(dong) 亞(ya) 國家都做的非常好。但是現在歐洲突然成為(wei) 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men) 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後續我國仍然麵臨(lin) 較大的輸入性風險。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繼續向縱深演化,那麽(me) 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風險越來越大。

 

武漢市今天新增確診4例,累計已超過了5萬(wan) 人。全國現有確診病例9898例,首次降到了1萬(wan) 以下。根據官方報道,我國31個(ge) 省區直轄市及生產(chan) 建設兵團截止15日24時累計確診80860例。截止今早9點,除中國外全球的151個(ge) 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86485例,已經超過了中國的累計確診總數。1與(yu) 151當然不能直接對比,那麽(me) 多國家和地區的病例也同樣讓人擔心,尤其是當你看到塞爾維亞(ya) 的總統,帶著近乎哭腔的語氣,向中國請求援助的時候。所以,現階段的數據至少說明了一點,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國內(nei) 疫情防控的壓力將由主要針對湖北尤其是武漢的“內(nei) 防擴散、外防輸出”,轉而成為(wei) 分散在全國各地尤其是設有國際機場和航班、口岸城市的“外防輸入、內(nei) 防擴散”。中央也已經提出要求,要製定方案組織援鄂醫務人員分批撤離。4.26萬(wan) 名的醫護人員中,上海醫療隊在1月24日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出發到了武漢,2月7日國家又公布了“一省包一市”的方案,所以這些人中,時間最久的已經待了50多天。而當下,一方麵武漢尤其是湖北各個(ge) 地市州的情況基本上已經恢複正常,很多城市已經實現“零庫存”;另一方麵,防境外輸入和防複工複產(chan) 複學後的擴散都意味著必須要分散“火力”,因為(wei) 每個(ge) 城市都可能“著火”,而且我們(men) 還要支援其他國家。

 

自3月11日世衛宣布大流行以來,全國入境人員日均12萬(wan) 人次。而他們(men) 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我們(men) 的同胞、親(qin) 人、兄弟姊妹。他們(men) 在1至2月份的時候關(guan) 注著湖北、武漢發生的事情,為(wei) 國內(nei) 想方設法捐款捐物,鼓舞士氣。如今國外疫情爆發,且各國的管控、救治措施,很顯然不太能夠為(wei) 中國人所接受和理解,這是文化差異、政體(ti) 差異、國家實力等綜合決(jue) 定的。有網友說,新冠疫情,國內(nei) 是上半場,國外是下半場,華人華僑(qiao) 留學生等等,則有意無意地參加了全場,上半場是支援救助、關(guan) 心關(guan) 注,下半場是防控防禦、自我保護。所以,此時此刻他們(men) 想要回國,作為(wei) 一個(ge) 身在武漢,且曾經親(qin) 耳聽聞我的朋友在疫情初期在省外其他城市被各種歧視、阻攔的人,我是沒有任何理由不歡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我們(men) 所有人麵臨(lin) 的唯一的敵人都隻有一個(ge) ,就是新冠病毒,湖北人、武漢人不是,海外同胞不是,其他國家也不是。而且,一兩(liang) 個(ge) 人的行為(wei)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上升到整體(ti) ,這是現代社會(hui) 最起碼的嚐試。尤其對於(yu) 道德修養(yang) 而言,今天這個(ge) 時代最大的困境,一是公德、私德不分,二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非黑即白。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了數據,文章標題叫《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其中私營企業(ye) 降幅最大為(wei) 20.2%。服務業(ye) 生產(chan) 指數同比下降13.0%,僅(jin) 電信、互聯網軟件行業(ye) 好於(yu) 總體(ti) 水平,因為(wei) 大家都不能出門嘛。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43.1%,商品零售17.6%,糧油、食品、飲料及中西藥品略有增長,網上零售降3%,實物商品增長3%。全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33323億(yi) 元,同比下降24.5%,基礎設施、製造業(ye) 、房地產(chan) 開發三大投資領域以及一二三產(chan) 業(ye) 無一幸免,隻是誰比誰更慘的問題。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下降39.9%,銷售額下降35.9%,雖然數據都不好看,但至少側(ce) 麵反映了房價(jia) 依舊堅挺,有價(jia) 無市賣不掉,也沒人能出門來買(mai) 。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同比上漲5.3%,上一次這麽(me) 高還是2011年8月。食品煙酒上漲15.6%,其中糧食漲0.6%,鮮菜漲13.8%,豬肉漲125.6%,鮮果降5.3%。調查失業(ye) 率有所上升,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6.2%,作為(wei) 對比,2019年全年各月都保持在5.0%-5.3%之間。貨物進出口方麵,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進口下降2.4%,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9.1%,整體(ti) 的進出口相抵後貿易逆差426億(yi) 元。

 

這就是我們(men) 1至2月份“經受住了衝(chong) 擊”的數據,文中還有基本平穩、降幅低於(yu) 平均水平、走勢分化、主要群體(ti) 就業(ye) 總體(ti) 穩定、貿易結構繼續優(you) 化等文字。2月初時,我就和朋友開玩笑說,隨著疫情發展,壓力會(hui) 慢慢來倒統計局這邊。顯然,他們(men) 文字功底比社會(hui) 上的很多人都要好。我雖然是個(ge) 悲觀主義(yi) 者,但從(cong) 內(nei) 心上是讚成這樣的處理方式的。無論個(ge) 體(ti) 還是組織,信心在任何時候都比黃金還要珍貴。隻要數據層麵實事求是,不虛構、不捏造,在措辭上適當地修飾一下,多加一些限定詞,多從(cong) 積極的層麵去解讀、引導,不僅(jin) 無可厚非,反而有助於(yu) 我們(men) 盡快走出困境。個(ge) 人的發言可以喜怒隨心,組織的發言卻必須要考慮方方麵麵。現在的情況,既要在實際的行動層麵采取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在心理的層麵守住基本的防線,避免出現次生災害、恐慌性踩踏事件。

 

今天抽空看了《南方都市報》“最美逆行者”項目前兩(liang) 天給鍾南山院士做的采訪。他在裏麵也說到了一點:我關(guan) 於(yu) 學習(xi) 的最大體(ti) 會(hui) 就是,要學好基本功。而在基本功裏,學好語文最關(guan) 鍵。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我自己每天寫(xie) 寫(xie) 看看,在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裏,各種帶著不同立場、情緒的文字裏,也越發覺得梳理文本、分析事件的重要性。當然,我也明顯能感覺到,無論是正麵的或者負麵的消息,很多人都不能正確地區分對待。至於(yu) 更加細碎的數據以及更加宏觀的趨勢,大部分要麽(me) 基本看不懂,要麽(me) 壓根就不關(guan) 心。可是,無論是看不懂的還是不關(guan) 心的,都躲不開這些事情對我們(men) 工作生活可能的影響。尤其是如今疫情已經漸近尾聲,更應該把關(guan) 注點和心思都放在經濟上,想清楚、搞明白自己所在的行業(ye) 、企業(ye) 及職業(ye) ,避免成為(wei) 整個(ge) 大環境的經濟損失、震蕩裏的一部分。

 

所以就當下的數據及情況而言,一季度,我們(men) 閉著眼睛都知道已經丟(diu) 掉了、失守了;二季度,一要看經濟主體(ti) ,二要看對衝(chong) 政策,三要看國際形勢,但是肯定是在一季度的基礎上的觸底反彈,至於(yu) 能不能達到正常水平,恐怕還要打個(ge) 大大的問號。不過即使達不到,也不至於(yu) 比一季度更糟糕,無非是回血多少、恢複快慢的問題。而如果真的全球疫情如張文宏醫生等專(zhuan) 家預測分析的一樣,需要持續到6月底甚至整個(ge) 夏季,那就不是全年國內(nei) 的經濟增速降0.5或者1個(ge) 點的問題了。畢竟,這些天隨著疫情蔓延,國際經濟形勢已經越來越不好。一邊是中國的央行從(cong) 今天起開始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yi) 元,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普惠金融;美聯儲(chu) 也突然宣布降息至零,並推出了7000億(yi) 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另一邊,全球的石油、股票、債(zhai) 券、期貨、貨幣、黃金市場最近一兩(liang) 個(ge) 禮拜以來都是一片痛哭哀嚎,無數孤魂野鬼。

 

就像《環球時報》今天的那篇文章所說一樣,疫情是一麵照妖鏡。而且它不僅(jin) 讓我們(men) 看到了有關(guan) 醫院、衛健委、紅十字會(hui) 、權力機關(guan) 的事情,也讓我們(men) 看到了這個(ge) 國家的經濟實力、這個(ge) 民族的文明程度、某些個(ge) 人的真實麵貌,以及深藏在背後的亟需提升的治理能力與(yu) 亟需改革的治理體(ti) 係。我們(men) 無法用肉眼看見病毒,但是在無數個(ge) 突發事件的背後,所有曾經我們(men) 欠下的賬、我們(men) 存在的漏洞、我們(men) 撒過的謊全都暴露無遺、無處可逃,並讓我們(men) 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jia) 。疫情發生以來,因為(wei) 靠近華南海鮮市場、醫護人員率先公布疫情、防護物資短缺告急卻又拒絕捐贈、多位醫生相繼犧牲及數百名醫護人員感染,武漢市中心醫院這家有著140年曆史的醫院一直處在輿論漩渦。《中國新聞周刊》的《親(qin) 曆者講述: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被感染始末》、《財新》的《李文亮所在醫院為(wei) 何醫護人員傷(shang) 亡慘重?》、澎湃新聞的《一家“遍體(ti) 鱗傷(shang) ”的武漢三甲醫院》、《人物》的《艾芬:發哨子的人》、《南方周末》的《四人殉職,四人瀕危——武漢中心醫院“至暗時刻”》,以及今天《環球時報》發的《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吐真情:疫情是麵照妖鏡》,已經有無數篇稿子都對準了這家醫院。

 

《環球》的文章中,一名化名劉潔的醫護人員說:疫情防控帶給我們(men) 無限的傷(shang) 痛,也帶給我們(men) 無盡的思考,我有時會(hui) 想,這場疫情也許也是件好事,它讓那些一身官僚主義(yi) ,形式主義(yi) 風氣的人暴露出來了,我必須要說,疫情是麵照妖鏡。這一次疫情顛覆了我們(men) 很多人的人生觀和從(cong) 業(ye) 觀,逝去的同事,無助的病人,懷揣一顆醫者仁心,卻一次次被現實澆涼。對醫護而言,似乎沒有比這更絕望的事。但我們(men) 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我們(men) 經曆了世間冷暖,見證了城市複蘇,有些熱愛你隻有撐過黑暗,見到曙光,才能更加深刻的體(ti) 會(hui) 到。

 

是債(zhai) 就一定要還,是命就一定得償(chang) 。必須得說,無論是中心醫院還是整個(ge) 事件,真相都在逐漸靠近,我想,子彈也用不了多久就會(hui) 飛向它的目標。至少,我心裏還存著一點點奢望,我相信這筆賬隻是暫時記下了,但一定不會(hui) 一直拖欠著。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