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為天地立心,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

欄目:反思新冠災疫、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0-03-31 08:25:32
標簽:為天地立心
樓宇烈

樓宇烈,男,西曆一九三四年生,浙江嵊州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東(dong) 方哲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主要著作有:《宗教研究方法講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中國的品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中華書(shu) 局,2016年)等。校釋有:《王弼集校釋》(中華書(shu) 局,1980年)、《老子道德經》(中華書(shu) 局,2008年)、《周易注校釋》(中華書(shu) 局,2012年)。

為(wei) 天地立心,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

作者:樓宇烈(北京大學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榮譽顧問)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三月初七日壬申

          耶穌2020年3月30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決(jue) 策,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啟動聯防聯控機製,在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有效遏製了疫情的蔓延和傳(chuan) 播。


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就是一部人與(yu) 瘟疫鬥爭(zheng) 的曆史,隻要人類社會(hui) 存在,這種鬥爭(zheng) 就會(hui) 持續下去。任何事情都有一個(ge) 發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此次疫情的發展也是如此。《呂氏春秋》有言:“全則必缺,極則必反。”事物發展到極點,會(hui) 向相反方向轉化。張載在《正蒙》中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wei)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對”指矛盾的對立麵,“仇”指對立麵的鬥爭(zheng) ,“和”指對立雙方統一體(ti) 的平衡和和諧。二氣交感聚而有象,一旦有象便有其對立麵,有對立麵就會(hui) 有相反的運動,因而便會(hui) 有鬥爭(zheng) ,而鬥爭(zheng) 的結果便是形成統一體(ti) 的平衡和和諧。

 

麵對此次疫情,要保持積極樂(le) 觀自信豁達的態度。中華文明曆來重視人的價(jia) 值,高揚人的主體(ti) 精神,強調我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具有主體(ti) 性的人,既不要做神的奴隸,更不能做物的奴隸。《孝經》曰:“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認為(wei) 在天地之間的各種生命中,沒有什麽(me) 比人更加尊貴了。荀子進一步解釋了“人為(wei) 貴”,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shou) 有知而無義(yi) ,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yi) ,故最為(wei) 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wei) 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從(cong) 以上可知,人之所以獨異於(yu) 萬(wan) 物,一是因為(wei) 人有倫(lun) 理道德與(yu) 智慧,二是因為(wei) 人有主體(ti) 性。盡管當前人類對新冠肺炎病毒的認識還不全麵,但是相信憑借人類自身的智慧終究能渡過此次難關(guan) 。

 

古人認為(wei) ,在天地之間,“唯人獨能偶天地”,表現出對人的重視。天地造萬(wan) 物,但是人出現後因為(wei) 具有能動性而可以與(yu) 天地相並列。所以,“人”與(yu) “天”“地”並稱為(wei) “三才”。善於(yu) “法天則地”的人能夠參與(yu) 到天地萬(wan) 物之中去,從(cong) 天地之道中取法,為(wei) 人所用。《荀子·天論》中說:“天有其時,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講的也是這個(ge) 意思。

 

《禮記·禮運》中說:“人者,天地之心也。”“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是北宋思想家張載為(wei) 後世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chan) 。“為(wei) 天地立心”是指為(wei) 社會(hui) 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倫(lun) 理為(wei) 核心的精神價(jia) 值係統。他認為(wei) 一切活動都是心的表現,人心一動、人心一變就會(hui) 影響到天地萬(wan) 物的變化。人在天地萬(wan) 物之中有這樣大的作用,所以人必須時時修養(yang) 自己,不能鬆懈。

 

“人為(wei) 貴”不是讓人肆意地去主宰萬(wan) 物,而是提醒人怎麽(me) 能夠更好地管住自己,讓天地萬(wan) 物能夠按照它自身發展的規律去發生和發展,而不要人為(wei) 地去幹預自然。萬(wan) 物是天地合氣而自生的,人也是天地合氣中生出來的一物,但這個(ge) 物確確實實跟其他的物不一樣。所以人應當有自覺性來管住自己,這樣才能夠跟萬(wan) 物和諧相處。麵對疫情,我們(men) 人類能做的就是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尊重自然界整體(ti) 生成發展的規律,不得以私誌和嗜欲去破壞原有的生態鏈,幹預自然界自身的運行規律,而應該“循理而舉(ju) 事”,根據事物自身的規律去做事;“因資而立功”,根據條件,依靠條件去做好你的事情,建立事功。總體(ti) 來講,就是要我們(men) “推自然之勢”,即循自然之規律。

 

“為(wei) 天地立心”要求我們(men) 要時刻省察自己,持守中道。被稱為(wei) “十六字心傳(chuan) ”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chuan) 統的要義(yi) 之一。簡單地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應當一心一意,精誠懇切地秉承中正之道。“十六字心傳(chuan) ”源於(yu) 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既是修身之道也是治國之道,傳(chuan) 遞的是以“道心”調節“人心”的主題。從(cong) 此意義(yi) 來說,道德自覺意識可謂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賢者曆來注重修身,以提高道德自覺,提升精神境界,培養(yang) 理想人格,追求“人心”與(yu) “道心”的合一。在抗疫的這段特殊時期,我們(men) 不僅(jin) 要強身健體(ti) ,關(guan) 注生理方麵的健康,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同時也要正心養(yang) 性,關(guan) 注精神生命的成長,提升生命的質量;不僅(jin) 去盡力延伸自然生命的長度,更要去奮力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如此,才能盡享真正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