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蘇州紫陽書院:江南文脈一院牽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道場係列、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20-03-28 23:14:03
標簽:紫陽書院

蘇州紫陽書(shu) 院:江南文脈一院牽

作者:陳亮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三月初四日己巳

          耶穌2020年3月27日

 

今天的江蘇省蘇州中學位於(yu) 繁華的蘇州姑蘇區,300多年前,它卻有另外一個(ge) 名字——紫陽書(shu) 院。隨著曆史的變遷,現在的建築已然沒有當年的模樣。但是,校園內(nei) 一塊石碑上,由乾隆皇帝親(qin) 手題寫(xie) 的四個(ge) 大字“紫陽書(shu) 院”卻提醒人們(men) ,這兒(er) 就是在江南久負盛名、傳(chuan) 承江南文脈的紫陽書(shu) 院。

 

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在蘇州創辦府學。範仲淹創建的蘇州府學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將文廟與(yu) 州學(府學)相結合的創舉(ju) 。在1035—1113年為(wei) 蘇州州學,1113—1276年改稱平江府學,1276—1367年稱為(wei) 平江路學,1367—1904年才叫蘇州府學。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被譽為(wei) 第一清官的理學家、江蘇巡撫張伯行在蘇州府學的基礎上創設了紫陽書(shu) 院。當時,官辦學校一律以科舉(ju) 考試為(wei) 教學內(nei) 容,而紫陽書(shu) 院堅持主要講授朱熹理學,輔以有關(guan) 科舉(ju) 考試的內(nei) 容。1874年,巡撫張樹聲耗費巨資在原址重建。

 

紫陽書(shu) 院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停辦。雖然前後經曆不到200年時間,但這個(ge) 書(shu) 院在傳(chuan) 承江南文脈卻有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培養(yang) 出彭啟豐(feng) 、錢棨、石韞玉、吳鍾駿、陸潤庠5位狀元和多位大學者,其中錢棨是三元及第,也就是鄉(xiang) 試、會(hui) 試、殿試均是第一,這在中國古代科舉(ju) 史上是極為(wei) 罕見的。

 

紫陽書(shu) 院存世的百餘(yu) 年間,其山長共有27人,無一不是博學多才且深孚眾(zhong) 望的鴻雁才俊。而最負盛名的則是大儒錢大昕,自廣東(dong) 學政銜恤歸裏,掌教蘇州紫陽書(shu) 院16年之久。其學無所不通,所著有《二十二史考異》《金石文跋尾》《十駕齋養(yang) 新錄》諸書(shu) ,精深純粹、貫綜百家,是合惠、戴兩(liang) 家之學而集為(wei) 大成者。

 

錢大昕主持講習(xi) 的16年也是紫陽書(shu) 院曆史上最興(xing) 盛的時期,門下“生徒達兩(liang) 千餘(yu) 人”,“皆精研古學、實事求是,如李茂才銳之算數、夏廣文文燾之輿地、鈕布衣樹玉之《說文》、費孝廉士磯之經術、張徵君燕昌之金石、陳工部稽亭之史學,凡幾千年之絕學,萃於(yu) 諸公,而一折衷於(yu) 講席”。

 

紫陽書(shu) 院最為(wei) 難能可貴的是繼承了蘇州府學獨樹一幟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為(wei) 傳(chuan) 承江南文脈和培養(yang) 人才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範仲淹聘請胡瑗為(wei) 教授,胡瑗的教學和培養(yang) 人才的目的在於(yu) 治理天下,教育以德育為(wei) 先。教學分“經義(yi) ”“治世”兩(liang) 齋,分齋授課,其中經義(yi) 齋主要學四書(shu) 五經,而治世齋主要學習(xi) 處理政務。蘇州府學一直繼承著分齋的傳(chuan) 統,隻是所分齋數有變化,有時分為(wei) 四齋,有時分為(wei) 六齋、八齋等,類別包括養(yang) 正、立武、敏行等。紫陽書(shu) 院則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蘇州府學的這些先進合理的教育思想,在當時讀書(shu) 人都想走“學而優(you) 則仕”這個(ge) 獨木橋時,以沈德潛、錢大昕等為(wei) 代表的一流文人倡導了“不以科考為(wei) 務,不為(wei) 專(zhuan) 寫(xie) 八股文而學八股文,而是要培養(yang) 一流經學人才”的先進教育思想。紫陽書(shu) 院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微言大義(yi) 整理出來,闡發出來,讓所有來學習(xi) 的人弄懂經義(yi) ,為(wei) 江南文脈的生生不息作出了巨大貢獻。

 

數百年間紫陽書(shu) 院曆經風雨滄桑,上溯範仲淹買(mai) 地辦府學,隻願天下讀書(shu) 人都能成為(wei) 棟梁之才,從(cong) 此“天下之有學自吳郡始”。到清代被譽為(wei) 第一清官的張伯行在人生暮年嘔心瀝血,創辦紫陽書(shu) 院,“其為(wei) 台閣侍從(cong) ,發名成業(ye) 者,不勝計”。5位狀元和許多大學者從(cong) 書(shu) 院緩緩走來,江南文脈興(xing) 盛、人才輩出。

 

在時光煙雲(yun) 的深處,我們(men) 仿佛聽到,數千年學子的琅琅書(shu) 聲,經久不息,此起彼伏,在古老的蘇州城,在美麗(li) 的江南,在遼闊中華大地上久久回響、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