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潘】朱學勤“抄襲門”調查的社會深層價值 - 伟德平台体育

【張天潘】朱學勤“抄襲門”調查的社會深層價值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11-01-17 08:00:00
標簽:
朱學勤“抄襲門”調查的社會深層價值
作者:張天潘
來源:紅網2011/1/14 
 
 

  在推遲近兩個月後,12日晚,複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公布了對朱學勤論文涉嫌抄襲的調查,認為朱文中涉嫌抄襲而被舉報的部分內容,在學術規範方麵存在一些問題,但“對其剽竊抄襲的指控不能成立”。(1月13日《人民日報》)
  
  這件事情是從去年的7月8日開始的,有網友發帖指出,學者朱學勤2003年再版博士論文有抄襲、剽竊。7月13日,朱學勤致函複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要求“啟動調查機製,辨明是非,還我清白”,獲得受理。這件事情發生之所以廣受關注,其實還要歸功於之前清華大學教授汪暉“抄襲門”。這兩位教授因為自身的一些價值觀分歧,使得這場“抄襲”風波更有了一層旁人難以察覺的深意。
  
  本來這樣的事情,在這個造假泛濫的時代裏,人們的底線越來越低,因此本來不見得是多大的事。但是由於朱學勤與汪暉二人對待這種指責隨後采取的態度——即朱學勤是在短短的一周之後,立即要求有關方麵進行調查,而複旦大學也反應迅速;相比之下,清華大學與汪暉,則顯得於己無關一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毫無行動,冷漠對之——這些都讓這兩件事情具有了少見的標本意義,對比出這個時代的深層的價值淪陷,再反襯出價值堅守的可貴。
  
  著名曆史學家雷海宗說:“中國知識分子一言不發的本領在全世界的曆史上,可以考第一名。”但是,很多人或許沒有明白,沉默其實是文化人最大的罪惡,也意味著他們已經背叛了知識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為這個年代的價值迷亂與社會底線,又增添了一層令人憂鬱的陰影。一直以來,都正如作家餘傑說的,中國不缺少知識,缺少的是反思知識的知識。中國人並非讀書讀得少,而是讀書的態度出現了問題。
  
  知識分子應該是怎樣的一種人?法國學者朱利安·本達在《知識分子的背叛》裏,為我們論證了,知識分子是決定人類命運的“預言家”,其在世俗社會應該要對真實、真理與正義的追求有責任感、否則就是背叛了知識分子本身的職責。而學術尊嚴作為學者的生命線,在抄襲的指責之下,居然能夠如此淡定,令人驚歎。更別提當下各式各樣早已見諸報端的板上釘釘的學術造假與抄襲,居然都能夠毫發無損,全身而退。當如此之多的知識分子連最起碼的反思姿態與廉恥感都沒有的時候,我們還能對他們有什麽期待呢?
  
  於是,當我們又在禹晉永的微博裏看到,野雞大學“西太平洋大學”同學會(唐駿、禹晉永可為最著名的代表)將在春節前於北京盛大召開,還聲稱“這是一個全國各行各業令人非常注目的大會……北大清華培養高端人才的總和相比之下都顯得無力蒼白,這是個巨大的資源鏈”的時候,詩人葉芝的詩句真實地再現:“優秀者信仰盡失,而低劣者激情澎湃”,這個時候,那些像朱學勤等堅守這個時代最高或者最後的精神堡壘的知識分子,我們要向他們致敬。
  
  盡管他們已然成為了這個“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的時代與“一切皆有可能”的社會的少數派,他們的堅守是那麽地孤獨,但卻在孤獨中綻放出了純粹的價值光芒,而且其價值愈久彌香!因為,正如學者、哈佛大學校長德裏克·博克在《大學與美國未來》一書中表達的:以千百年的眼光看,能給我們的文明留下最永久性印記的,畢竟不是將軍和總統,也不是為他們出謀劃策的專家們,而是那些最純粹的知識分子……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