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篪】疫中雜記(六)

欄目:反思新冠災疫、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0-03-02 21:23:24
標簽:新冠疫情、疫中雜記
張鳳篪

作者簡介:張鈺,字鳳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肅慶陽人,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本科畢業(ye) (2010年)。主要從(cong) 事中國古典學術及晚清民國學術史的教學研究,致力於(yu) 國學普及推廣,兼任湖北省國學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等。

疫中雜記( 六

作者:張鳳篪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二月初九日甲辰

          耶穌2020年3月2日

 

2020/02/10,長夜將至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昨晚六七點的時候看了下,一輪圓月掛在半空,照亮了小區前麵的湖麵。我站在樓上,想著如果此刻跑到湖邊去,肯定可以拍出很美的照片,至少可以治愈和溫暖溫暖自己的心靈。

 

最終,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思想鬥爭(zheng) ,還是怕死的心戰勝了愛美之心。我又老老實實在屋子裏宅了一天,哪裏都沒有去。

 

上個(ge) 月開始,我就在每天算日子。我上次和朋友一起吃飯是1月21號,那家火鍋店的手打牛肉丸超級讚,色澤紅潤、口感滑嫩,我們(men) 喝了一點小酒,互相訴說著近期及過去一年的種種經曆,憧憬和規劃著新的一年,算是提前慶祝春節。

 

那天的時候情況已經比較嚴(yan) 重,湖北省內(nei) 已有270個(ge) 確診病例,北京、深圳、山東(dong) 、四川等地也已有發現。所以,聊天的內(nei) 容總是離不開疫情。我勸朋友慎重考慮回家之事,因為(wei) 鐵路已經推出了免費退票政策,可是我自己也拿捏不準,究竟是留在武漢這個(ge) 重災區好,還是回去和家人待在一起更好。朋友在第二天按原計劃啟程,我捎給她的幾個(ge) 口罩也派上了用場。

 

1月22號,我去超市采購了170多塊錢的食物,一為(wei) 過年,一為(wei) 防疫。當時,沿街商鋪及菜場都關(guan) 了,戴口罩的人也隻有80%左右。23號又去了一趟超市,但是排隊的人太多,我實在不敢多逗留,隻能空手而歸。28號正月初四,我再次做好了周全防護,衝(chong) 進超市又買(mai) 了240多的食物。

 

這些天,我一直在查什麽(me) 叫做“密切接觸者”,可看了很多解讀,似乎都沒有一個(ge) 精準到多長時間、多遠距離、多大空間的說法。我上次見到活人是1月30號,煤氣師傅送來一罐氣,在我屋裏前後逗留約2分鍾,好在兩(liang) 個(ge) 人都戴了口罩。

 

潛伏期也是一個(ge) 問題,之前一直說最長14天,發熱為(wei) 主要症狀,到處也都在測量統計體(ti) 溫。可今天新的研究成果又說,一半以上患者早期不發熱,最長的潛伏期個(ge) 案達到了24天。還有,昨晚那個(ge) SARS鬧劇也是攪得人不得安寧。

 

過去了這麽(me) 多天,一方麵能明顯感覺到社會(hui) 的關(guan) 注度在下降,不僅(jin) 是醫生護士等一線人員持續疲勞作戰,老百姓也有些耐心耗盡興(xing) 致全無,一些數據指標也跟著在開始在下降。另一方麵,具體(ti) 的診療手段、藥物等還是沒有新的進展,而且各方說法常有矛盾,新聞報道裏的現狀和網友傳(chuan) 達出的現狀也差異巨大,讓人覺得渺渺茫茫、憂心忡忡、前途未卜。

 

昨天睡覺前,看了一篇《一個(ge) 武漢女生的真實日記》,一個(ge) 小女生在前後20多天的時間裏,記錄下了自己及家人在這場疫情中的種種遭遇。那種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卑微與(yu) 無奈,那種人類在麵對疾病時的渺小與(yu) 無助,讓人非常的難受與(yu) 痛苦。真的是:一聲歎息兩(liang) 行淚,哽咽無語抹塵埃……

 

今天,小區上空總有飛機低空掠過,我數了一下差不多有近10班次。新聞上說,又一批近6000人組成的多支醫療隊,乘坐41架次包機陸續抵達武漢,係疫情以來武漢天河機場單日迎接外援人數最多的一天。我看到所有飛機都是從(cong) 西向東(dong) 飛,那是迎著日出的方向。

 

所以,我隻能祈願所有我最近見過的人,一起聚餐的朋友、超市裏的收銀員、藥店的導購、送煤氣的師傅、小區的保安,包括那些擦肩而過的路人,我希望他們(men) 一切都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疫病的防禦與(yu) 治療,從(cong) 古到今,無論中西,都不過控製傳(chuan) 播源頭、切斷傳(chuan) 播路徑、保護易感人群三個(ge) 辦法。曆史上,大的瘟疫往往造成巨大的死亡,甚至因而導致貧困、戰亂(luan) 、政權更迭。現代社會(hui) 的致死率不再那麽(me) 高,但我們(men) 依舊需要去麵對人口死亡、經濟損失、心理創傷(shang) 。

 

我們(men) 都知道距離勝利還需要些時日,稍有常識與(yu) 同理心的人也很清楚,這場戰役我們(men) 即使打贏了也是慘勝。人類,永遠逃脫不了整個(ge) 生態係統的限製。這座城以及城裏的所有人,都隻能自救自衛、自求多福,並親(qin) 眼目睹一幕幕人間悲劇,生離死別,悲歡離合,不由分說,無可抗拒。

 

昨夜有月,天朗氣清;今日無風,烏(wu) 雲(yun) 密布。日中則昃,月盈則虧(kui) ;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對於(yu) 全國人民而言,若想再見月圓如盤,還得等上一個(ge) 月。這使我不禁想起了《冰與(yu) 火之歌》裏的一段話:

 

長夜將至,我從(cong) 今開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將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將不戴寶冠,不爭(zheng) 榮寵。我將盡忠職守,生死於(yu) 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上的守衛。我是抵禦寒冷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眠者的號角,守護王國的堅盾。我將生命與(yu) 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2020/02/11,自渡自救

 

今天本來不讓出門,但我已經到了非出門不可的地步。

 

我所在的小區是9號就開始實行封閉管理的。今天淩晨12點剛過,武漢市也發布了通告,決(jue) 定自即日起在全市範圍內(nei) 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我也不太明白,第一是我們(men) 社區及物業(ye) 為(wei) 啥這次這麽(me) 給力,畢竟本小區目前尚未發現確診病例;第二是政府的重大通知怎麽(me) 都是半夜裏發布,上次封城如此,這次封閉小區也是!

 

我要下樓出門,一是電費已經告急,年前充了100元,誰曾想疫情這麽(me) 嚴(yan) 重,所以雖然物業(ye) 已經有限度地恢複上班,但我還是堅持到了低於(yu) 10度電,再不去家裏就要斷電了;二是糧食也告急,上次買(mai) 菜已經是14天前,家裏隻剩下幾袋泡麵、兩(liang) 包掛麵、14個(ge) 水餃,沒有雞蛋沒有麵粉沒有肉,甚至老幹媽和辣椒醬都吃完了。所以我還和朋友調侃,如若再不出門,我就隻能每餐白酒泡飯了——畢竟我還有30斤酒。

 

所以,我從(cong) 昨天就開始列購物清單,這是跟我父親(qin) 學到的。小時候,每逢年節等重大日子,父母都會(hui) 坐在一起,商量出一個(ge) 長長的清單,肉蛋果蔬、生活用品等等分門別類,數量也精準到幾斤幾克。那時候我還不太能理解,如今被封閉管理,每一個(ge) 口罩和每一次出門機會(hui) 都特別重要,才知道做好規劃、計算精細是多麽(me) 必要。

 

昨晚,門口小超市的老板建了一個(ge) 微信群。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各個(ge) 小區都有很多類似的買(mai) 菜、買(mai) 水果的群組,而且大家都很樂(le) 意幫忙轉發分享。我之前也加了兩(liang) 個(ge) ,但沒有下過單。想著今天要下樓去門口,就把清單裏一部分可以買(mai) 的提前提交給了老板。

 

今早九點五十,準時下樓,先去了物業(ye) 充電費200元。當時,小區門口有很多人,原來,開發商采購了一批新鮮蔬菜,免費贈送給小區業(ye) 主。我先通知小店老板,取走了他已經給我配好的貨品。老板認真盡責,食品生活用品分裝兩(liang) 袋,而且網上發來了手寫(xie) 的賬單。我看了下價(jia) 格如常,大概能把東(dong) 西賣掉,對他對我都是好事吧。

 

免費蔬菜是由一台七座商務車拉過來的,看起來數量足夠充裕,大家在社區及物業(ye) 人員組織下北歐式排隊,然後拿菜走人。社區和物業(ye) 這些人都很辛苦,我很想跟他們(men) 擁抱一下,正式地鞠個(ge) 躬,或者隻是簡單的握個(ge) 手。但如今這種特殊情況下,隻能是稍微大聲點多說幾句謝謝,點頭躬身然後快步離開——每一個(ge) 人與(yu) 人之間都必須得保持距離,接觸的時間也要盡可能縮短。

 

我回屋後盤點了一下,蔬菜足有14斤,包括大白菜、菜苔、青椒、西藍花、上海青、苤藍六種。對我來說,已經是差不多一個(ge) 禮拜的量了。

 

下午3點,再次下樓去往武商量販。小區的正門已經封掉,出去的主街道也被建築圍擋攔了起來,隻有湖邊的側(ce) 門設崗放行。每個(ge) 人都要登記信息,檢查體(ti) 溫,然後領取一張通行證。

 

新聞上說,因為(wei) 疫情的影響,全國已有27個(ge) 省市自治區的428個(ge) 城市停運了公共交通。我站在主幹道數了一下,五分鍾的時間裏,雙向加起來隻通過了23輛車。

 

超市邊上就是一家藥店,開著門,但有手寫(xie) 的“口罩、酒精、消毒液已售完”的告示。昨天我出門前特意谘詢了一直在一線的醫生朋友,他給我的建議是:戴口罩、戴護目鏡,與(yu) 人保持2-3米距離,同向而行。我自己又戴了一次性手套和棉手套,雙重防護。

 

超市裏麵物資明顯開始緊張,比如說雞蛋和火腿腸全部清空了,各種火鍋丸子也被一掃而光,大白菜土豆蘿卜等便於(yu) 長期儲(chu) 存的蔬菜已經見底,大米和麵粉也都賣完了。我問了下導購,她說今天確實人很多,建議再要來的話早上開門時過來——顯然,大家真的在囤貨。

 

回家後,我把衣服從(cong) 內(nei) 到外全都換下,扔進了消毒水裏分開浸泡。今天一天,在大小兩(liang) 個(ge) 超市總共花費了815.5元,係整個(ge) 二月份的第一筆支出。物價(jia) 還算基本正常,帶皮後腿肉是29.8元/斤,番茄4.7元/斤,胡蘿卜2.5元/斤,黃瓜2元/斤,獼猴桃6.98元/斤,聖女果9.9元/斤,草莓25元/斤,我還買(mai) 了一箱特侖(lun) 蘇及12瓶酸奶。

 

說實話,這是我這麽(me) 多年來第一次一次性采買(mai) 這麽(me) 多食物,我的冰箱曆史上首次被塞滿。而且,我也是第一次很認真地關(guan) 注所有的商品及其價(jia) 格。

 

平時,我們(men) 可能都不會(hui) 關(guan) 注這些瑣碎和細節的事情。然而麵對今日之困局,在所謂的宏大敘事之外,個(ge) 體(ti) 的記憶、體(ti) 驗也尤其可貴。人畢竟是人,人終究是人,柴米油鹽醬醋茶,喜怒哀樂(le) 貪嗔癡,我們(men) 有血有肉,敢愛敢恨,不是統一的代稱,不是冰冷的數字,也不是小數點後可以被省略的幾位。

 

今天在超市裏,廣播在反複循環播放著鼓舞人心、提請注意的話語。我注意到裏麵有一句,大意是說,“我們(men) 一定要堅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決(jue) 策部署、堅強領導,有市委市政府的統籌協調、有力指揮,我們(men) 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

 

可是,對於(yu) 身在武漢的人,從(cong) 跨年到現在,我們(men) 親(qin) 自經曆了、目睹了、耳聞了的種種,我們(men) 所有關(guan) 心的、在乎的、期待的種種,步步踩錯、時時落後、常常痛心、夜夜難眠——我們(men) 還怎麽(me) 去堅信,讓我們(men) 拿什麽(me) 堅信?

 

眾(zhong) 生皆苦,唯有自渡!

 

身陷困境,唯有自救!

 

2020/02/12,醫與(yu) 藥

 

疫情發生這麽(me) 多天,大家的關(guan) 注點已不僅(jin) 僅(jin) 局限在醫院、疾病、藥品,以及防控、問責、複工。

 

最近,我看到好幾個(ge) 反人性的新聞,比如女護士流產(chan) 10天後重回一線,九個(ge) 月的孕婦依然堅持在崗。比如七八十歲的環衛工人、孤寡老人捐出畢生積蓄,可自己的居住生活條件隻能用貧民窟來形容。

 

我們(men) 過去多年的英雄主義(yi) 宣傳(chuan) ,我們(men) 近期對於(yu) 醫生護士的讚美,也一樣有很多反人性、悖人倫(lun) 的存在。正如我昨天的文章所說,人畢竟是人,人終究是人,忽視了人性,一味地強調犧牲、奉獻、付出、善良、敬業(ye) 、勇敢,隻會(hui) 泯滅天良,進而道德綁架,最終害人害己。

 

所以,我們(men) 和歐美的差距,不是GDP總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不是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資本主義(yi) 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東(dong) 方文化與(yu) 西方文化的差距,我們(men) 隔了一個(ge) 甚至兩(liang) 個(ge) 時代,是文明社會(hui) 與(yu) 野蠻社會(hui) ,愚昧與(yu) 現代的差距。

 

一個(ge) 正常的國家,政府、社會(hui) 、公民應該各司其職,遺憾的是,我們(men) 這麽(me) 多年來一直是強政府、弱社會(hui) 。很多老百姓,甚至分不清政府和社會(hui) 的區別,搞不懂公益和慈善的邊界。包括公眾(zhong) 對政府的一味批判,除了傳(chuan) 統裏麵留存下來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請青天大老爺為(wei) 小民主持公道”的文化因子,也與(yu) 政府、市場、社會(hui) 彼此分工不夠明確有關(guan) 。

 

我昨天和王醫生聊天,他提了兩(liang) 個(ge) 問題,都是關(guan) 於(yu) 此次疫情事件之後中國社會(hui) 可能出現的變化。其中一個(ge) 就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會(hui) 不會(hui) 回歸公益性,主要提供最基礎的醫療服務。

 

其實,新年前後,貴州43斤女大學生吳花燕因病離世、北京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被殺,這兩(liang) 個(ge) 令整個(ge) 社會(hui) 震驚的事件,輿論後來的討論、分析,已經觸及到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我們(men) 有個(ge) 弊端,改革的步調總是跟不上現實的需要,用專(zhuan) 業(ye) 說法,叫做“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叫做“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矛盾與(yu) 現代化的問題,尤其表現在醫療和教育領域。因為(wei) 個(ge) 體(ti) 經濟收入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導致的資源配置的矛盾也越來越深。誰都想買(mai) 學區房,讓孩子上省重點,啥病都得去三甲醫院,掛個(ge) 專(zhuan) 家號瞧一瞧。

 

底層人民、中低收入群體(ti) 太缺乏安全感了。過去講“我們(men) 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後的地區”,事實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hui) 矛盾越來越深。基層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白天996,晚上ICU,隻能是玩命地往上麵去擠,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孩子教育)與(yu) 上一代(父母看病)能夠夠得著更好的條件。最後大家其實都是踮著腳尖,舉(ju) 著胳膊硬撐著。

 

買(mai) 房要買(mai) 學區房,看病要掛專(zhuan) 家號,有木有必要,意義(yi) 何在,這需要基於(yu) 個(ge) 體(ti) 的感受,旁人不好做太多的價(jia) 值及道德評價(jia) 。可是,資源本不充裕,僧多粥少,十羊九牧,因此造成的客觀現象是,不僅(jin) 貧富差距的鴻溝沒有彌合,反而讓差的更差,好的更好。

 

教育口也是如此,我自己這些年的經曆,四五線和一線的差距太大了,普通學校和雙一流的差距也太大了。

 

武漢市共有83所高等院校,110多萬(wan) 大學生,我曾經去過其中的26所高校講學。我迄今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年我去某所大學,講座結束後學生拿出一本《史記》谘詢我裏麵的問題。我翻看了一下,書(shu) 是從(cong) 圖書(shu) 館借的簡體(ti) 刪減本,出版機構是遼海出版社。

 

很多在我看來都屬於(yu) 常識性的東(dong) 西,但在那群同樣也是大學生的群體(ti) 那裏卻幾乎成為(wei) 了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知識盲區。比如買(mai) 書(shu) 挑書(shu) 要看出版社,古籍類優(you) 選中華書(shu) 局上海古籍,人文社科應該多選三聯商務廣西師大。比如讀書(shu) 要講究次第和方法,朱熹的《朱子讀書(shu) 法》及中山大學桑兵教授匯編的《讀書(shu) 法》均可資參考。

 

我在大冶服務的幼兒(er) 園,兩(liang) 個(ge) 園加起來教職工超過100人,大部分都是中高職畢業(ye) ,也就是說我們(men) 的老師屬於(yu) 從(cong) 小就不擅長學習(xi) 尤其考試的一類,可那已經是當地人眼中的貴族幼兒(er) 園。當四五線城市的家長及老師還在研究英語、拚音、算數、學前班時,北上廣的幼兒(er) 已經開始學習(xi) 編程、STEAM——合不合適暫且不論,客觀就是差距太大。

 

這就是今天的現狀,越是底層、基層,越是條件差的地方,醫生老師不願意留,孩子病人不願意去,各種條件也製約著大家向上發展,並由此形成一個(ge) 惡性循環。但這兩(liang) 個(ge) 領域,恰恰又是人的基本需求,是沒有辦法妥協和將就的。人都要活著,都想活好,老百姓不可能不重視教育,也不可能不重視健康,所以隻能擠兌(dui) 、攀爬。我不是你,但想要成為(wei) 你的樣子,時時處處以你為(wei) 榜樣,為(wei) 對標的對象。

 

所以,教育醫療領域根本性的問題,在於(yu) 倒掛。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平時,三甲醫院也是賓客盈門。我去年分別去過協和、人民、同濟看病,家家次次人滿為(wei) 患。這次疫情也是,初期沒有分層製,造成醫療擠兌(dui) 。這以後,是不是可以把三級製慢慢落實下去,值得觀察和期待。

 

從(cong) 製度設計上來說,還有一個(ge) 問題也是上次傷(shang) 醫事件後提到的,農(nong) 村的合作醫療和城市醫保的問題。現在是先分了再用,大家都有指標額度,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我們(men) 的醫保池子其實兜得住,至少官方公布的數據是兜得住,現在是調度調配的問題,餓得餓死,撐得撐死。醫療領域市場化太慢了,社會(hui) 介入也太少。

 

這幾年,很多人批判教育產(chan) 業(ye) 化,我個(ge) 人對此的看法有些不同。同樣讀大學,讀武漢大學四年的開支遠比三本、獨立本科低很多。公辦校靠實力進去,公益性為(wei) 主,民辦校,你既然沒通過那個(ge) 相對而言已經足夠公平的考試,那就多交錢吧。反過來,民辦院校收費高,服務好,可以差異化培養(yang) 人才,也可以高薪拉攏師資。這就是市場的作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充分競爭(zheng) ,各顯神通。

 

就整個(ge) 醫療領域而言,下一步能不能把分層分級診療製度落實好,把醫保社保資金池市場化,再加上保險等市場金融手段,至少是值得期待的。

 

這幾年,很多商業(ye) 公司都在進軍(jun) 醫療領域,泰康集團、卓爾集團都在建醫院,武漢亞(ya) 心總醫院也是。而且在這次武漢的疫情防控中,上述三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像泰康這樣的世界500強,自己有體(ti) 檢、商保、醫院、康養(yang) 等一條龍的產(chan) 業(ye) 鏈,以及牙科、婦科、兒(er) 科等特色化的專(zhuan) 科醫療體(ti) 係,完全是可以對公立醫院進行有效分流的。

 

我的朋友王醫生的看法與(yu) 我類似,且因為(wei) 他長期在一線,要比我的理解更加深刻。他的理解是:

 

現在醫療體(ti) 係尤其是公立醫療機構,要繼續大力推行帶量采購及按病種付費,這樣的舉(ju) 措可以有效解決(jue) 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對於(yu) 臨(lin) 床必需、療效確切或者價(jia) 格昂貴的常規、基礎藥品,要更大範圍內(nei) 采取國家整體(ti) 談判,“應收盡收,不漏一人”,省掉藥品進入醫院的各個(ge) 環節,讓價(jia) 格降下來。去年11月底,國家醫保準入藥談判現場,醫保專(zhuan) 家唇槍舌劍、錙銖必較的現場視頻登上網絡熱搜,就是對這一利國利民舉(ju) 措的最好注腳。

 

過去,三級診療製落實不了,一方麵是因為(wei) 基層醫療不給力,從(cong) 人員到設備全方位的落後,包括近兩(liang) 天也有專(zhuan) 家呼籲和建議,要把輕症病人用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外省市,而不是一味調撥醫療人才奔赴各市對口支援;另一方麵,也存在三甲醫院跟基層醫療單位搶飯吃的現象。以後如果能推動按病種付費,不同醫院的報銷比例不一致,用醫保資金引導三級診療的落實。常規病種三甲醫院收進來虧(kui) 本,自然而然病人隻能去基層。

 

兩(liang) 種政策並發,既可以解決(jue) 普通老百姓、普通疾病的醫療服務價(jia) 格問題,也會(hui) 促進公立醫院中高年資醫生的市場化配置,為(wei) 少部分有需要的人提供個(ge) 性化、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在古代,藥店門口掛的對聯是“寧可架上藥生塵,但願世間人無恙”。現在,你在任何時候走進任何一家藥店,導購收銀都會(hui) 問一句,先生辦不辦卡呀,我們(men) 最近打折促銷,多買(mai) 多送,米、麵、油、雞蛋您可以任選哦。所以,即使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我們(men) 也要為(wei) 華麗(li) 的包裝,多餘(yu) 的添加成分買(mai) 單。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知乎看過的一個(ge) 問題,2元的維生素C和100元的維生素C區別大嗎?高讚回答裏的有人實際檢測的結果是:98塊的維生素C比4塊錢小白瓶的有效含量少一半,對,你沒有看錯……

 

今天洗澡之後稱了一下,我的體(ti) 重掉到了不足130斤,準確說是裸重128.8斤。我反複確認了幾遍,稱沒有壞。

 

還好,我很健康,無疾無恙!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