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篪】疫中雜記(一)

欄目:反思新冠災疫、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0-02-25 23:53:41
標簽:新冠疫情、疫中雜記
張鳳篪

作者簡介:張鈺,字鳳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肅慶陽人,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本科畢業(ye) (2010年)。主要從(cong) 事中國古典學術及晚清民國學術史的教學研究,致力於(yu) 國學普及推廣,兼任湖北省國學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等。

疫中雜記(一)

作者:張鳳篪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二月初三日戊戌

          耶穌2020年2月25日

 

2020/01/23,興(xing) 百姓苦,亡百姓苦

 

10多天前,我還在外地出差,期間就曾幾次詢問武漢的朋友,關(guan) 於(yu) “肺炎”有無新的消息。當時,還有朋友善意地調侃我,不會(hui) 是因為(wei) 這事不敢回來吧……

 

本周一1月20日早上,我第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時提到“封城”、“圍城”、“孤島”等。這幾天,也陸續勸退了幾個(ge) 要回武漢的朋友。這兩(liang) 三天,關(guan) 於(yu) 疫情的各種信息已經高密度地霸屏,但顯然,依然有人感受不深……

 

此刻,如果你是在起床後刷到了我的這篇文章,大概率已經知道半夜2點武漢市發布的那條消息了。2020年1月23日淩晨2點,長江日報長江網發布的這條“封城”的消息,注定要被寫(xie) 進武漢的城市發展史。

 

就我個(ge) 人而言,今年春節不回去的決(jue) 定正是在元旦前後做出的。當時也和爸媽溝通過幾次,包括否決(jue) 了他們(men) 過來全家團聚的方案。對於(yu) 我們(men) 這樣身在異鄉(xiang) 工作、長期與(yu) 長輩分居兩(liang) 地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什麽(me) 時候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當需要以天或者小時為(wei) 單位計算“餘(yu) 生”時,我們(men) 每年能夠拿出來多少比例的時間來陪伴父母,盡孝報恩。

 

這些天,陸續收到很多關(guan) 心和問候。其實作為(wei) 待在裏麵的人,就仿佛在風暴的中心,反而沒啥特別的感受。常用藥品已備足,口罩夠出門30天次用,米麵油、煙酒茶也都還算充足。何況,隻是“封城”而已,這幾百近千萬(wan) 人的衣食住行多少總會(hui) 被保障。所以,也鄭重地感謝並報告所有師友親(qin) 故,我尚在武漢,且一切安好,勿念!

 

前天晚上和朋友小聚時,我幾次和她提及,2020年給我的感覺很不好。仔細想想,一月份這才剛到下旬,但是,國際國內(nei) ,方方麵麵,已經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了。我隱約覺得某些東(dong) 西到了危險與(yu) 崩潰的邊緣,或者說到了不變與(yu) 變的臨(lin) 界點,但其實,我也說不清楚具體(ti) 是什麽(me) ……

 

早年做國學教育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推廣,近年來主要側(ce) 重於(yu) 企業(ye) 策劃谘詢與(yu) 戰略顧問。就我個(ge) 人而言,日常的閱讀麵、關(guan) 注點發生了一個(ge) 較大的變化。以前買(mai) 的、看的都是傳(chuan) 統文化方麵的書(shu) ,這幾年開始看政治學、經濟學、金融學、科技、科幻、邏輯學、心理學、未來學等等。

 

大概也是因此,讓我對很多人與(yu) 事都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就像我在職業(ye) 選擇上走了一條不太尋常的路一樣,我後來慢慢發現,自己觀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和很多人不一樣。我記得早在2017年的時候,我就和企業(ye) 家圈子裏的一些朋友、客戶講,要“感知變化,擁抱趨勢”。

 

孤立地看,這就是一場突發的“瘟疫”。我們(men) 也有足夠的理由和充足的信心,相信此番的“劫難”必將過去。但如果你把視野調整一下,你把最近的一個(ge) 月甚至一兩(liang) 年的,方方麵麵的事情聯係起來看,你就會(hui) 知道,曆史是關(guan) 於(yu) 未來的沉思,科幻是關(guan) 於(yu) 當下的映照。站在無盡永前的時間長度與(yu) 無界永在的空間高度,你或許可以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洞悉人性之本——關(guan) 於(yu) 時代的洪流,關(guan) 於(yu) 卑微的蒼生……

 

1874年,李鴻章給同治皇帝上奏折,提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說。我們(men) 今天的時代,相比於(yu) 一百五十年前,恐怕變化隻會(hui) 更巨大,更深遠……

 

或許我很悲觀:2020年代,不要再幻想美好了,因為(wei) 第一個(ge) 春天就不美好。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多米諾骨牌已經推倒。各自努力,各自珍重,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這幾年,我很愛說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朋友,因為(wei) 這就是我最深切的感受,關(guan) 於(yu) 我腳下的土地,關(guan) 於(yu) 我身邊的同胞:

 

興(xing) ,百姓苦;

 

亡,百姓苦。

 

2020/01/23,口罩隻是縮影

 

昨晚2點多,封城的消息剛出來時我就已經看到了,所以有了淩晨4點的那篇短文。

 

因為(wei) 預料之內(nei) 加上很早看到消息,我很快盤算了一下我要做的事情:口罩要不要再增補些,食品飲用水還夠嗎?當然,“逃離”並不在我的思考範疇內(nei) 。不是因為(wei) 我多麽(me) 高尚,而是我很膽小。

 

人到中年就是這樣,不怕認慫,就怕栽坑。我不敢保證自己安全,所以隻能老老實實宅著。因為(wei) 如果你出門,你就要和人接觸,你沒事不代表別人沒事,你和別人都沒事不代表路人甲乙丙丁沒事——每個(ge) 人都可能是潛在的獵物,也可能是行走的病毒。

 

新聞報道上說,有30萬(wan) 人在8小時的窗口期“逃離”了武漢,這令我很憂心。就像封城的舉(ju) 措,目前公認的評價(jia) 是遲了晚了!學生大概半個(ge) 月前就已經陸續離校,上班的打工的熬到現在沒放假的也隻是少數——這是一個(ge) 全球大學生最多的城市,也是一個(ge) 全國的務工大省。所以,我沒逃隻是不想去禍害別人,也不想被別人禍害。

 

相較於(yu) 幾天前,今天藥店不止有買(mai) 口罩的,還有人在買(mai) 板藍根、感冒靈、消毒液、醫用酒精等等。我去兩(liang) 家店問了下,都沒有護目鏡,於(yu) 是在京東(dong) 下了單。雖然京東(dong) 上也已經沒有了醫用護目鏡,我隻能是選擇泳鏡代替。

 

超市裏的口罩覆蓋率明顯好於(yu) 前兩(liang) 天,包括工作人員和顧客。在武商量販和中商平價(jia) ,我看到的是物資都很充足,隻是買(mai) 菜的檔口人有些多,大家自覺排成了長龍打價(jia) 簽。我瞄了一眼,前兩(liang) 天買(mai) 的秋葵是15.8元,今天還是那個(ge) 價(jia) 。

 

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熱議,平常熱衷於(yu) 轉發各種養(yang) 生文、雞湯文的父母長輩、兄弟姊妹,似乎無論如何都聽不進去勸——不願意戴口罩出門的有之,堅持要逛街購物走親(qin) 戚的有之,徒手殺雞烹羊出入活禽市場的有之,80、90後們(men) 突然發現,這屆子女真的好難做。

 

我其實很感謝我的父母,他們(men) 在一個(ge) 月前就答應我各自過年,允許我這家中唯一的兒(er) 子可以不用回家團聚。在我幾天前提醒他們(men) 買(mai) 口罩、戴口罩的時候,事情的關(guan) 注度還沒這麽(me) 高。我的老家,甘肅慶陽西峰,一個(ge) 普通的小縣城。彼時,丁香園的疫情圖還在胡煥庸線這邊,西北陝、甘、寧、青、新五省區還是安全地帶。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men) 依舊聽了進去,跑了好幾家藥店買(mai) 到了80支醫用口罩,並準備放棄春節走親(qin) 訪友的計劃。

 

所以,我們(men) 不得不去麵對的一個(ge) 現實是,這就是一個(ge) 撕裂的時代。在巨大的變局之下,我們(men) 必須學會(hui) 如何與(yu) 傳(chuan) 統的人、觀念相處,學會(hui) 與(yu) 最親(qin) 近又最陌生的家人相處。因為(wei) ,日子是一天天過的,所以總是有人遲鈍,有人敏銳。今天的科技進步、社會(hui) 進化,這種迅捷遠遠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我經常拿手機舉(ju) 例子,我們(men) 今天習(xi) 以為(wei) 常的智能機,幾乎無所不能的智能機,其實也就十多年時間而已。今天給一個(ge) 年輕人提供一部十多年前的手機,他大概率沒辦法正常工作生活。所以,洞察力很重要,如何在細微處、隱幽處看到變化與(yu) 不同。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誰最先感覺甚至預判到未來,誰就會(hui) 收獲幸福或者成功。

 

就撕裂而言,以春節大家都會(hui) 麵臨(lin) 的婚姻問題為(wei) 例。我們(men) 這一代人,比如農(nong) 村的和城裏的,讀了大學和隻讀完初高中的,定居在省會(hui) 或一線城市的和在老家工作買(mai) 房的,因為(wei) 大家看到的不一樣,接觸的信息、人群、圈層不一樣,所以雖然年齡相近,早年的閱曆也相仿,但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候,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至少是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假設我們(men) 都無父無母,無親(qin) 無故,誰又有多大動力結婚生子?

 

這還是說我們(men) 同代人之間,何況我們(men) 和父母長輩,大家對婚姻、家庭、親(qin) 情、幸福、未來的理解,都涵廓在了裏麵——這是巨大的撕裂,是我們(men) 要麵對的新課題。

 

口罩,隻是這課題下一個(ge) 小縮影。

 

2020年1月23日,己亥豬年臘月廿九。

 

封城第一天,我在武漢,一切尚好。

 

勿念!

 

2020/01/24,勿謂善惡無報應

 

大年三十交代給了大掃除,似乎倒也比較應景,辭舊迎新嘛。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一個(ge) 人過年,大概是兩(liang) 三次。但我很清楚的是,這是三十餘(yu) 年來最特別的一個(ge) 年。

 

2003年的時候,我讀初三。說實話,已經不記得當時的具體(ti) 情況。一方麵西北地區當時沒有多麽(me) 嚴(yan) 重,一方麵那時候的資訊也沒這麽(me) 發達。更重要的是,那段時間我們(men) 都在忙於(yu) 中考,想要衝(chong) 刺最理想的高中。所以,就我個(ge) 體(ti) 而言,對於(yu) “非典”,更多的印象是在新聞報道裏。而這次,對我們(men) 這一代人來說,正值青壯,上有老下有小,恐怕感受要更真切了。

 

但這真切的感受一點都不美好,尤其是對於(yu) 身處其中的人。假設你不在湖北,不在武漢,這個(ge) 城市於(yu) 你而言恐怕隻是地圖上的一個(ge) 點,是詩詞裏的黃鶴樓,是三月裏的櫻花開,是沒吃過的熱幹麵。那麽(me) ,即使你所在的省市縣已經出現了相關(guan) 的病例,其實它依然離你很遙遠。

 

可事實上,它距離我們(men) 又一點都不遙遠。我今天白天時無意間去微博看了下,熱搜榜上前三十,十之八九都與(yu) 此相關(guan) ——往年此時,霸屏的應該是春晚、明星、春運故事、告別與(yu) 迎接。更不要說,湖北省內(nei) 似乎僅(jin) 剩下襄陽和神農(nong) 架沒有采取封閉管製措施,而廣東(dong) 、浙江、湖南、北京等地也已經是一級響應。

 

細細想來,春節到底意味著什麽(me) 。合家團聚?辭舊迎新?我們(men) 經曆了新中國的七十年,經曆了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過去,大家重視親(qin) 情,血親(qin) 關(guan) 係分量重,那是因為(wei) 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社會(hui) 組織結構與(yu) 人群聚合方式是以家庭—家族—宗族為(wei) 主。上一代人一輩子,活動半徑可能都不超過百公裏,他們(men) 一生接觸的最多的,也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叔伯阿姨。然而,改革開放後,農(nong) 民進城;大學擴招後,學生入學。人口的巨大流動早已經消解了血緣與(yu) 地緣,我們(men) 和同學、同事、同好待在一起的時間,已經遠超了爸爸媽媽、表哥堂姐、七大姑八大姨。

 

所以,春節更多是假期。我們(men) 忙碌了一年,難得可以停下來歇歇,陪伴聚少離多的父母,與(yu) 朋友們(men) 而不是客戶開懷暢飲,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shu) ,或者哪怕就是一個(ge) 人安安靜靜地宅著——很簡單,很幸福……

 

可是,近現代以來,庚子年從(cong) 來就不是一個(ge) 普通的年份: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1900年八國聯軍(jun) ,1960年自然災害……我當然是個(ge) 唯物主義(yi) 者,但我並不敢樂(le) 觀——關(guan) 於(yu) 時代的洪流,關(guan) 於(yu) 卑微的蒼生。

 

嗯,2020年代來了,庚子鼠年來了,無論你是否做好了準備。

 

就在我要結束這篇文章時,關(guan) 於(yu) 湖北全境,關(guan) 於(yu) 武漢三鎮,又傳(chuan) 來了新的消息。雖然我不是武漢人,甚至讀大學時都沒有把戶口遷過來。但我畢竟在這裏求學、工作,大概率此生也要在這裏度過。所以,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實在想不到、也說不出什麽(me) 吉祥話,就希望大家都好好活著吧——有家可歸,有人深愛,有衣蔽體(ti) ,有飯飽腹,有床安眠。

 

最後,抄一段《九天玄女救世真經》吧,我挺喜歡的。

 

憐憫蒼生遭劫難,至惹災疾禍纏綿。

 

勿謂善惡無報應,遲早有期到身邊。

 

2020/01/25,道阻且長

 

昨天發完文章才意識到,今天還不是庚子鼠年,要等到正月十一立春那天,才是庚子年。不知道這多出來的十天,算不算得上一個(ge) 好消息。

 

中國人講禍福相依,陰陽和合,悲喜交織。這次的事情,從(cong) 個(ge) 體(ti) 、微觀而言,倒也是真的給了所有的中國人一次機會(hui) ,當然也給大家上了一課。隻是這機會(hui) 對每個(ge) 人而言同時也是風險,而這一課的代價(jia) ,不用等下課鈴聲響起,也已經可以知道很有些高。

 

今天我本來想寫(xie) 寫(xie) 心態、心理的問題。是孤身一人被困在江城的小老百姓的心態,也是整個(ge) 城市、整個(ge) 省份甚至全國的心態、心理。因為(wei) ,敏銳的你們(men) 肯定已經看到了,除了各種動態、物資、數據,心理的話題也漸漸浮出了水麵,成為(wei) 朋友圈和微博上被熱轉的一類文章。

 

這畢竟不是什麽(me) 普通的小事,所以平凡庸俗如你我,情緒或者心態有波動,心理受影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隻是當我準備動筆之時,才意識到似乎現在談這個(ge) 還早了點。

 

是啊,我們(men) 似乎覺得已經過了很多天,其實隻是這幾天的信息量太大、太密集、太震驚,就這樣一下子轟隆隆撲麵而來。事情,才剛剛開始……

 

昨天的春晚據說特意增加了一個(ge) 環節,我沒有看,也沒有找來回看。但我大概知道是在什麽(me) 時候——因為(wei) 在那之後,很多人的關(guan) 注點確實已經不在春晚了。於(yu) 是乎,新冠疫情由少部分與(yu) 武漢有關(guan) 的人近期比較關(guan) 心的一個(ge) 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全國男女老幼、漢蒙回藏眾(zhong) 所周知的事情——畢竟這一次大家是真的哪裏都不能去,隻能守在電視機前陪爸媽了。

 

哪裏都不能去,本身就是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都知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jia) 更高,若為(wei) 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所以當有人犯了錯誤時,限製他的自由就成了一種懲罰的措施。隻是在日常,自由是思想,是意誌,是創造力,是“我思,故我在”,是“世界那麽(me) 大,我想去看看”,是車厘子和楊樹林,是舒適而有尊嚴(yan) 的生活。

 

但這一次,自由是你的身體(ti) 可以在多大半徑內(nei) 活動,是你出門時必須戴上什麽(me) ,甚至是你可不可以出門,什麽(me) 時候可以出門,可以去到哪裏,可以做些什麽(me) 。

 

對於(yu) 武漢和湖北的大部分人來說,我們(men) 都得接受這或多或少的犧牲與(yu) 不便。你不能再去走親(qin) 訪友、同學聚會(hui) 了,無論你本身是否喜歡拜年串門這件事。你訂好的返程票恐怕得取消了,或者已經被航司通知你取消了。學生們(men) 開學要延期,上班族大概率也會(hui) 受影響。

 

曾經,這可能是我們(men) 最奢侈的夢想之一。學生向往著寒暑假,上班族期待著公休日。但真的就這麽(me) 放假了,有幾人舒適,幾人悠閑,幾人開心到飛起,恐怕都得自己在心裏打個(ge) 問號。

 

所以說,人生就像是一隻飛鳥。藍天或者巢穴,不過是兩(liang) 個(ge) 大小不同的籠子罷了。而你努力振翅,拚命攀爬,用盡心力,甚至窮其一生,換來的不過是從(cong) 小牢籠到大牢籠而已。

 

當你看明白了,想透徹了,自然也就自由了。所以,還是辛棄疾說的好: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qin) 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yun) 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yun) 也自由。

 

嗯,你得堅持,因為(wei) 道阻且長……

 

2020/01/26,給自己找點事幹吧

 

說實話前幾天有些悲觀。

 

大概看得遠、想得多的人都是這樣吧。

 

活該!

 

我和朋友之前也聊起過,身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發現所有的心理健康的帖子都失效了。這就跟我們(men) 經常講的那句話一樣,你聽過很多道理,可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當然是對的,及時的、得當的心理幹預也是必要的。但是,恐怕結果如何還是要靠我們(men) 自己。當然,前麵那句話不是我的原創,是韓寒《後會(hui) 無期》裏的台詞。

 

嗯。但願此去不經年,後會(hui) 終有期!

 

說回來,醫生治病救人,不能保證自己百毒不侵。心理醫生幫助我們(men) 正確認知,也不敢說自己就百分百健康正常。

 

我有一個(ge) 聽起來不太好的比喻,對這些天的武漢人包括部分湖北人而言,這個(ge) 春節就像是在坐牢,甚至是不如坐牢。坐牢的人,每天還有固定的放風時間,還有獄警和獄友的陪伴。而我們(men) ,必須做到盡可能不出門,盡可能不與(yu) 任何外人接觸。

 

所以,昨天《人民日報》抖音號上那個(ge) “隔空咵天”的視頻一下子火了。我還特意查了下,那是這幾個(ge) 多月以來《人民日報》最受關(guan) 注的一條視頻。因為(wei) ,在1600多萬(wan) 點讚的背後,就是14億(yi) 人民最真實的心聲。

 

好在,我已經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大概大家也都在學著去適應這種生活。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新常態”,當然我們(men) 更希望它隻是短期內(nei) 的“非常態”。

 

麵對這樣的“非常態”,我們(men) 還可以做些什麽(me) 呢?這些天,我有朋友在一線繼續站崗服務,我對他們(men) 由衷的感謝與(yu) 敬佩;有朋友積極組織各類捐助救援,我也表達了自己的綿薄心意;還有些朋友,他們(men) 已經不在武漢,甚至已經與(yu) 此無關(guan) ,但依然在關(guan) 注著發生在這裏的一切,轉發各類資訊信息,與(yu) 這座城同喜同悲。

 

於(yu) 我而言,一個(ge) 很特別的收獲就是來自朋友們(men) 的關(guan) 心。很多久未聯係的人,也在此時此刻,發來真誠的而不是模板化的祝福與(yu) 問候。我知道,我不該獨享這份祝福,因為(wei) 我們(men) 所有人心裏,都在期盼著所有人都好。

 

除了收到關(guan) 心與(yu) 祝福,另一個(ge) 好處是可以好好審視自己。這些天,大部分人去的最遠的地方,恐怕就是從(cong) 床上到洗手間了。所以,在一個(ge) 相對狹小的空間裏,你必須給自己找到足夠多的事情,才能顯得不那麽(me) 無聊,無趣,無助。

 

我看著我的桌麵,就想起來自己一直想要整理下電腦及硬盤裏的資料。這些年換了四五台電腦,硬盤裏躺著的東(dong) 西,最早的恐怕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我記得我大學的第一台電腦是神舟筆記本,內(nei) 存120G——不及現在的一個(ge) 千元機。所以,這些年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存儲(chu) 了大量的資料、文件、照片、視頻。刪吧,舍不得;留吧,用不上。這是一件耗時但不複雜的事情,必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現在,我們(men) 有時間了,是不是可以給自己做個(ge) 減法了?

 

我看著我的書(shu) 櫃,就想起來自己一直想要給我的圖書(shu) 編個(ge) 目。說實話,從(cong) 幾年前開始,我就已經在有意識地控製自己買(mai) 書(shu) 的欲望了。很多時候,看到好書(shu) 我都是先收藏在微信、京東(dong) 裏。當然,我的藏書(shu) 量非常有限,遠不能和那些真正的學者、教授,甚至藏書(shu) 家相比。但是,一旦你家的實體(ti) 書(shu) 超過了1000本,尋找就是一個(ge) 難題。因為(wei) 很多書(shu) 買(mai) 的時候就是為(wei) 了某天查找用的,一旦你沒有目錄,經常會(hui) 遇到想用的時候費半天找不到,不用了它又悄然間冒了出來。這件事,不難,不急,但費時間。

 

我看著我的卷在衣櫃裏的瑜伽墊,就想起來我已經很久沒鍛煉了。當初2017年,我因為(wei) 健康和身材需要買(mai) 了它,那時候秉持“管住嘴,邁開腿”的原則,每天有氧無氧結合,用2個(ge) 月就瘦了27斤。可是自打那以後,跑步吧膝蓋受不了,在家吧總是被床粘著。平板、仰臥起坐、俯臥撐,等等,需要空間嗎?不需要,一張瑜伽墊足矣。

 

你看,我們(men) 其實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我們(men) 立過的那些flag,我們(men) 曾經向往的和追求的生活,我們(men) 的小願望和大目標。

 

嗯,給自己找點事幹吧。房間有了,空調有了,手機有了,WiFi有了,上班沒有了,作業(ye) 沒有了,關(guan) 心你在哪上班、工資多少、獎金多少、買(mai) 房沒有、啥時候結婚、啥時候生娃的人也都不來了。

 

你品,你細品……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