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燦興】加油之外,文化的力量更溫柔

欄目:反思新冠災疫、獨家首發
發布時間:2020-02-13 08:05:35
標簽:加油、新冠疫情
袁燦興

作者簡介:袁燦興(xing) ,男,西元一九七九年生,江蘇靖江人,曆史學博士。現任職無錫城市學院教授。著有《中國鄉(xiang) 賢》《北洋軍(jun) 征戰史》《草原帝國準噶爾》《軍(jun) 機處二百年》《大唐之變:安史之亂(luan) 與(yu) 盛唐的崩裂》《朝貢、戰爭(zheng) 與(yu) 貿易:大航海時代的明朝》《大清內(nei) 務府:從(cong) 帝王的家奴到鷹犬》《疫病年代:東(dong) 漢至魏晉時期的瘟疫、戰爭(zheng) 與(yu) 社會(hui) 》《無錫華氏義(yi) 莊:中國傳(chuan) 統慈善事業(ye) 的個(ge) 案研究》《國際人道法在華傳(chuan) 播與(yu) 實踐研究(1874—1949)》《山河變——晚清的失序、衝(chong) 突與(yu) 衰亡》等。

加油之外,文化的力量更溫柔

作者:袁燦興(xing)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獨家首發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初看到這八字,我被深深震撼。我能體(ti) 會(hui) 到八字之中,文化的力量。我似能感受到,千餘(yu) 年前,鑒真大師被此八字給深深打動的心情。美好的文字,來自人類的靈魂,因對真善美的熱愛,經由文字表達而出,遂成經典,傳(chuan) 承千載。而詩歌則是人類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內(nei) 核。

 

加油,無疑是最直白的文字。萬(wan) 千人的呐喊加油,在競技場上,給健兒(er) 們(men) 倍增的力量,讓他們(men) 奮發。在突發事件時,給人以鼓舞,予人以力量,而能度過難關(guan) 。加油二字之外,詩化語言也可表達於(yu) 巨大事件中,也可予人以力量。

 

考諸近代中國,似無“加油”二字。我等從(cong) 未聽過抗戰中呐喊:“中國加油!”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wan) 青年十萬(wan) 兵”的呐喊,鼓動起了多少中華青年的熱血,起身奔赴戰場。1949之後,宣傳(chuan) 口號亦有力量,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字,即可調動人心。不知從(cong) 何而起,加油二字,主宰宣傳(chuan) 。蓋因此二字,簡單好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地方,隻要冠以加油,即可發出呐喊,鼓舞人心。

 


直白的文字,有其動人的一麵,但直白之外,更可典雅。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用於(yu) 之今日今事,卻是何其適當。人不分國度,地不分南北,全人類皆關(guan) 注於(yu) 武漢,關(guan) 注於(yu) 湖北,這是人性的光輝,這是溫情的力量,而人性之溫情,經以古人詩句而加以完美表達,真是文化力量之佐證。

 

語言的力量,不在於(yu) 其簡單,不在於(yu) 其使用人數的多寡,而在其打動人心。由人心之感動,方有振起之力量。明亡之後,明末三大儒,以振起人心為(wei) 己任。顧炎武一句“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傳(chuan) 誦於(yu) 萬(wan) 萬(wan) 人。這樣的文字,是能代表一個(ge) 世代,能讓一個(ge) 事件之中的人文情懷,得到最淋漓的表達。

 

我相信,呐喊加油,這是無數人真摯感情的宣泄,在場者或聽聞者,無不會(hui) 為(wei) 之感動。加油之外,麵對著曆史性的巨大事件,亦需更多的人文關(guan) 懷,更多的反省。“奧斯維辛之後,寫(xie) 詩是殘忍的。”可這並不妨礙,以悲壯的史詩,去表達、去紀念、去回憶。也不妨礙,以美好的詩句,去彰顯文化的溫柔力量。


背景:

 

湖北省武漢市委機關(guan) 報《長江日報》2020年2月12日晚發布了一篇題為(wei) 《相比“風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的評論文章: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八個(ge) 字火了。…...有些人的“文藝心”激動了起來,他們(men) 查閱資料,引經據典,向我們(men) 普及唐朝高僧鑒真東(dong) 渡的典故,還有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句。普及就普及吧,隻是和疫情的情緒不搭罷了。但有人發出疑問:“為(wei) 什麽(me) 別人會(hui) 寫(xie) ‘風月同天’,而你隻會(hui) 喊‘武漢加油’”,說“風月同天”有厚重文化底蘊,而“武漢加油”沒有文化,修辭貧瘠,是粗淺的口號。

 

“武漢加油” “湖北加油” “中國加油”,這12個(ge) 字裏麵,我聽到14億(yi) 顆心靈碰撞的聲音,這讓我瞬間感受到,我是置身在一個(ge) 宏偉(wei) 的集體(ti) 之中,這個(ge) 集體(ti) 有一顆強大的靈魂。抗日戰爭(zheng) 的年代,多少詩人、詩句,抵不過毛澤東(dong) 同誌的一篇《論持久戰》,這是一篇用億(yi) 萬(wan) 萬(wan) 中華同胞都能“秒懂”的詞句組成的雄渾辭章,裏麵沒有四六句,沒有王維、王昌齡,沒有佛語偈子,卻有著讓中國社會(hui) 各個(ge) 階層醍醐灌頂的力量。

 

語言的根脈不是在“藝術史”裏頭,而是在中國老百姓利益攸關(guan) 、生死攸關(guan) 之時,都會(hui) 脫口而出的那些詞匯——現在, 它就是“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奧斯維辛之後,寫(xie) 詩是殘忍的。”並不是詩歌本身是殘忍的,而是一個(ge) 寫(xie) 詩的靈魂,要經曆他們(men) 所曾經曆的磨難,去感受那些磨難,讓語言經曆洗禮。( 長江融媒評論員/肖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