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偉】古代書院道德教化的現代啟示

欄目:學術研究
發布時間:2020-01-15 16:23:19
標簽:古代書院、現代啟示、道德教化
杜華偉

作者簡介:杜華偉(wei) ,女,西元一九七五年生,甘肅慶陽人,中南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蘭(lan) 州交通大學副教授。主要從(cong) 事中國書(shu) 院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有《涵養(yang) 德性——中國古代書(shu) 院教育研究》。

古代書(shu) 院道德教化的現代啟示

作者:杜華偉(wei)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年第2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臘月廿一日丁巳

          耶穌2019年1月15日

 

[摘要]古代書(shu) 院在知識教育的同時,非常注重通過挖掘儒家經典道德教育內(nei) 涵、發揮書(shu) 院教師道德示範效應以及體(ti) 現書(shu) 院環境道德育人功能來進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書(shu) 院道德教化途徑,對於(yu) 當前我國高校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關(guan) 鍵詞]古代書(shu) 院;道德教化;現代啟示

 

一、道德教化的涵義(yi)

 

“教化”一詞具有政教風化、教育感化之意。荀子曾在《王製》中指出,“論禮樂(le) ,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道德教化指一定社會(hui) 為(wei) 了使人們(men) 遵守社會(hui) 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通過有組織、有係統的對社會(hui) 成員實施道德教育與(yu) 道德影響,使個(ge) 人領受社會(hui) 普遍倫(lun) 理秩序與(yu) 情理義(yi) 蘊,受到社會(hui) 道德規範和價(jia) 值理念的引導和塑造,潛移默化、習(xi) 與(yu) 性成,逐漸將外在道德規範內(nei) 化為(wei) 自己的行為(wei) 範式、情感依托與(yu) 價(jia) 值根基,從(cong) 而做出一定的道德行為(wei) 。道德教化是個(ge) 體(ti) 道德內(nei) 化的必要基礎,主要通過一定的情感歸屬、文化關(guan) 切和美俗成型,使受教育者充分認識到善的價(jia) 值的優(you) 越性,將所教道德理論、道德原則積極轉化為(wei) 自己的道德需要與(yu) 道德意識,從(cong) 而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

 

在中國古代,道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影響社會(hui) 的主要手段,“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就是把儒家得到社會(hui) 認可的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通過外部灌輸和潛移默化的形式施於(yu) 社會(hui) 個(ge) 體(ti) ,並轉化成社會(hui) 所期望的個(ge) 體(ti) 內(nei) 在品格的方式、方法的總和”。[①]儒家道德教化主要通過“六藝”教育來完成,孔子說:“其為(wei) 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shu) 》教也;廣博易良,《樂(le) 》教也;潔淨精微,《易》教也;恭儉(jian) 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禮記·經解》)作為(wei) 儒家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價(jia) 值觀念的主要傳(chuan) 播基地,古代書(shu) 院積極繼承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在促進生徒個(ge) 體(ti) 道德養(yang) 成與(yu) 社會(hui) 秩序穩定方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績。

 

二、古代書(shu) 院道德教化途徑

 

古代書(shu) 院起源於(yu) 唐代民間讀書(shu) 治學的書(shu) 齋,後來在士人們(men) 不懈努力與(yu) 政府發展書(shu) 院教育的政策引導下,於(yu) 宋代成為(wei) 一種特殊的教育製度。書(shu) 院與(yu) 官學、私學在教育內(nei) 容、教育模式和教育宗旨方麵均有著本質區別。尤其在個(ge) 體(ti) 道德教化方麵,古代書(shu) 院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途徑與(yu) 方法。

 

第一,充分挖掘儒家經典的道德教育內(nei) 涵。

 

古代書(shu) 院作為(wei) 傳(chuan) 播儒家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價(jia) 值觀念的重要基地,主要以《四書(shu) 》《五經》等經典著作和大量曆史典籍作為(wei) 知識教育與(yu) 道德教化的重要內(nei) 容。《四書(shu) 》《五經》是生徒學習(xi) 儒家經典的必備課目和必由之路,其中所蘊涵的倫(lun) 常觀念和道德規範,是生徒個(ge) 體(ti) 豐(feng) 富道德知識、提升道德品質的重要保證,也是書(shu) 院進行道德教化的重要知識載體(ti) 。所以曆代書(shu) 院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四書(shu) 》《五經》的教學,如南宋徐元傑明確規定“早上文公《四書(shu) 》,輪日自為(wei) 常程,先《大學》、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梅野集》卷十一)。明初理學家吳與(yu) 弼也要求生徒“熟讀《小學》、《四書(shu) 》本文,令一一成誦。然後讀《五經》本文,亦須爛熟成誦”(《範文正公集》卷六)。惟有如此,個(ge) 體(ti) 才能真正領悟傳(chuan) 統文化的道德內(nei) 涵,才能在知識學習(xi) 過程中自然形成高尚的德性修養(yang) 。

 

《四書(shu) 》《五經》是古代書(shu) 院進行道德教化的重要知識載體(ti) ,而曆史典籍同樣也蘊藏著豐(feng) 富的道德教化養(yang) 分。所以,書(shu) 院教育大師強調“治經者,必讀史;治史者,必通經。觀其會(hui) 通,不可偏廢”。[②]經與(yu) 史相輔相成,讀經與(yu) 學史齊頭並進,才能強化道德教化的實際效果,使生徒個(ge) 體(ti) 充分了解本民族的發展曆史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激發個(ge) 體(ti)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yu) 社會(hui) 責任感,形成個(ge) 體(ti) 高尚的道德品質。

 

第二,充分發揮書(shu) 院教師的道德示範效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古代書(shu) 院非常注重發揮山長與(yu) 教授在道德教化中的情感激發作用。作為(wei) 書(shu) 院的學術支柱與(yu) 領導核心,山長的言行舉(ju) 止直接影響著整個(ge) 書(shu) 院的教學水平、學術水準以及生徒個(ge) 體(ti) 的道德品質。所以,山長必須具備“經明行修”之特點。書(shu) 院大師們(men) 認為(wei) 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山長就是生徒身邊可感、可知、可學的道德榜樣,他的治學態度、處事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時時提醒生徒自覺注重個(ge) 體(ti) 品德修養(yang) 。書(shu) 院教授作為(wei) 教學與(yu) 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日常教學、辯論及外出遊曆過程中,能夠充分體(ti) 現出自身學識水平之淵博及思想品德之高尚,並且他們(men) 非常注重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xi) 環境。所以,書(shu) 院山長教授將言教與(yu) 身教相結合、治學與(yu) 問道相促進,充分發揮他們(men) 的榜樣示範效應,增強了書(shu) 院道德教化的實際效果。

 

第三,充分體(ti) 現書(shu) 院環境的道德育人功能。

 

古代書(shu) 院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的風景名勝之區,使生徒遠離市井喧囂、欲利之鄙而潛心讀書(shu) 修身於(yu) 其中,如著名的嶽麓書(shu) 院就有別具風格的“書(shu) 院八景”: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桃塢煙霞、風荷晚香、竹林冬翠、柳堤煙曉、桐蔭別徑。生徒個(ge) 體(ti) 長期在此求學問道,能夠通過自然之美淨化心靈,通過知識之美充實個(ge) 性,通過道德之美提升品質。除了幽靜風雅的自然環境,古代書(shu) 院大師還特別注重開發書(shu) 院建築的道德教化功能,作為(wei) 書(shu) 院主體(ti) 建築的講堂、祠堂和藏書(shu) 樓,嚴(yan) 格按照儒家“居中為(wei) 尊”的傳(chuan) 統理念呈中軸對稱逐次排列。同時,為(wei) 了滿足書(shu) 院日常講學與(yu) 不同學派開展會(hui) 講的現實需要,書(shu) 院講堂均設計成一麵全開敞式堂屋,而且開敞的正麵呈軒廊形式。如此設計,既適於(yu) 自由靈活的講學和會(hui) 講,又便於(yu) 聽眾(zhong) 過多不能容納之時自然向外延伸,使所有參與(yu) 者不受牆壁門窗之影響,都能夠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古代書(shu) 院這種開敞的建築風格,充分體(ti) 現了“有教無類”的教育宗旨與(yu) “學術自由”的教育風格,使生徒個(ge) 體(ti) 在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逐漸形成嚴(yan) 肅認真、平等自由和追求上進的道德品質與(yu) 行為(wei) 習(xi) 慣,對於(yu) 個(ge) 體(ti) 成長與(yu) 社會(hui) 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yi) 。

 

三、古代書(shu) 院道德教化的現代啟示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是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方針,是激勵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係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紐帶,也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行動指南”。積極借鑒古代書(shu) 院“德育為(wei) 先”的教育理念和係統有效的道德教化途徑,對於(yu) 當代高校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首先,積極借鑒古代書(shu) 院“德育為(wei) 先”的道德教化理念。“德育為(wei) 先”就是強調在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道德教育優(you) 先於(yu) 知識教育。因為(wei) 道德教育注重於(yu) 教學生“做人”,而知識教育則注重於(yu) 教學生“做事”。盡管“做人”與(yu) “做事”對個(ge) 體(ti) 成長發展都非常重要,但是道德教育所包括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教育,對一個(ge) 人的價(jia) 值選擇、理想確定和成長成才都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與(yu) 激勵作用。所以,在當代大學教育中,“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科學含義(yi) 和根本要求,及時有效地做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是堅持‘育人為(wei) 本、德育為(wei) 先’的教育理念,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課題”。[③]將道德教育與(yu) 知識教育、技能培養(yang) 有機結合,培養(yang) 全麵自由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與(yu) 建設者。

 

其次,充分挖掘高校課程的道德教化功能。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wei) 高校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一定“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作為(wei) 教學的靈魂,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要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作為(wei) 教學的主題,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要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wei) 教學的精髓,培養(yang) 大學生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和改革創新精神;要把社會(hui) 主義(yi) 榮辱觀作為(wei) 教學的重要基礎,促進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④]高校專(zhuan) 業(ye) 課在完成知識教育與(yu) 技能培養(yang) 任務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拓展課程中的人文內(nei) 涵與(yu) 道德意蘊,通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堅定學生的是非善惡觀念,為(wei) 大學生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教育營造積極的精神氛圍。

 

再次,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道德教化作用。高校教師作為(wei) 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應該將知識教育與(yu) 品德教育並重,將言教與(yu) 身教有機結合,自覺學習(xi) 和全麵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深刻內(nei) 涵和基本要求,不斷加強理論學習(xi) 和道德修養(yang) ,努力成為(wei) 黨(dang) 的理論政策、路線方針的宣講者和實踐者,成為(wei) 大學生思想成長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成為(wei) 大學生身邊現實的道德榜樣,通過自身的學術水平、治學態度與(yu) 人格魅力真正發揮教書(shu) 育人的重要作用。

 

最後,充分挖掘校園環境的道德教化功能。校園文化作為(wei) 學校辦學理念、精神風貌和學校精神的集中體(ti) 現,以無形的教育力量影響著大學生的價(jia) 值理念、道德品德及行為(wei) 方式,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教育的有效載體(ti) 與(yu) 途徑。所以,高校應該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為(wei) 指導思想,努力建設學校的物質文化、製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通過獨具特色的圖書(shu) 館、博物館和各種景觀雕塑影響和感染學生,幫助他們(men) 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積極公正的校風、教風與(yu) 學風引導和規範學生的日常學習(xi) 生活,幫助他們(men) 形成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通過主題班會(hui) 、辯論賽和知識講座等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幫助他們(men) 塑造健康的人格特征和樂(le) 觀的生活態度。當代高校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教育不僅(jin) 應該抓好傳(chuan) 統的課堂教育,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園報紙、廣播和網絡等多種渠道宣傳(chuan)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重要意義(yi) ,形成學校積極向上、勇於(yu) 創新、和諧公正的環境氛圍,多方麵、多層次、多視角增強大學生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認同感和接受度,時時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

 

注釋:
 
[①]張國強.論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涵義和基本特征[J].職大學報,2010(11):97-99.
 
[②]鄧洪波.中國書院章程[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64.
 
[③]吳潛濤.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1):28-30.
 
[④]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