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儒學研究,整裝再出發
來源:山東(dong) 頭條news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臘月初五日辛醜(chou)
耶穌2019年12月30日
山東(dong) 頭條news編者按:
在中國文明發展的漫長曆程中,不曾有哪一種思想體(ti) 係像儒學這般經曆無數跌宕起伏、興(xing) 衰重構後,仍舊屹立不倒、百折不衰,貫穿古今、影響中外。
前些年,一股強勁的“儒學熱”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等各領域風起雲(yun) 湧,從(cong) 民間到政府力推儒學振興(xing) 。但近兩(liang) 年,複興(xing) 儒學、傳(chuan) 播儒家文化的呼聲和勢頭似乎在悄然減弱,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而起。如何麵對外來文化的衝(chong) 擊、現代哲學觀念的發展?如何實現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麵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儒學該向何處去?等等,這些問題,給以儒學為(wei) 核心的中國文化的複興(xing) 帶來了新挑戰,引發了新思考。
正值習(xi) 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五屆會(hui) 員大會(hui) 開幕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五周年之際,2019年9月,以山東(dong) 大學為(wei) 牽頭單位的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在山東(dong) 省政府支持下,前期曆經七年培育和運行,先後協同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相繼加盟,獲教育部批準而成為(wei) 國家級科研平台,為(wei) 當前儒學研究的深化和儒家文明的傳(chuan) 播提供了一種新模式和一股強勁的新推力。
2020新年前夕,山東(dong) 頭條news獨家專(zhuan) 訪了常設在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的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管理委員會(hui) 。帶著這些問題,山東(dong) 頭條news請教了著名曆史學家、國際儒聯副會(hui) 長、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教授及其團隊若幹專(zhuan) 家。
在接受山東(dong) 頭條news獨家專(zhuan) 訪時,王學典院長和諸位專(zhuan) 家建議,要回答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需要先了解這樣幾個(ge) 背景:儒學能為(wei) 當代人類社會(hui) 突出矛盾提供什麽(me) 解決(jue) 方案?新時代儒學複興(xing) 以來儒學研究有哪些重要成果?當前儒學麵臨(lin) 著什麽(me) 問題?
著名曆史學家王學典。秋歌攝
王學典教授認為(wei) ,儒學能為(wei) 當代社會(hui) 解決(jue) 突出矛盾提供最合適的解決(jue) 方案。
當今時代,人類麵臨(lin) 種種危機,呼喚人文科學提供有效化解方案。
“我們(men) 發現,在幾千年最為(wei) 重要的幾大文明傳(chuan) 統中,誕生於(yu) 東(dong) 方的儒家文明作為(wei) 與(yu) 西方的兩(liang) 希文明最具對比性和對話性的思想,將為(wei) 化解現代人類衝(chong) 突提供一種不同於(yu) 西方的新方案。”王學典教授說。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儒家文明自始就具備的天下情懷和思想風格,這也內(nei) 在地決(jue) 定了儒學研究從(cong) 來就不是在故紙堆裏進行知識考古,而是始終關(guan) 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所以,儒學研究勢必聚焦時代前沿,關(guan) 切人類未來的命運和發展,運用自身獨特的話語和有別於(yu) 西方的理解角度,來解答當代人類共同的問題,探索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當代中國發展也亟需提供治國和教化的思想資源。習(xi) 近平主席明確強調:“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diu) 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無論哪一個(ge) 國家、哪一個(ge) 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diu) 掉了思想文化這個(ge) 靈魂,這個(ge) 國家、這個(ge) 民族是立不起來的”,而“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產(chan) 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ang) 。”“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曆史來由的一個(ge) 重要途徑。”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正是由於(yu)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能對人們(men) 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wei) 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wei) 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因此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就是我們(men) 獨特的戰略資源。儒學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主幹,正是這一資源的重心所在。而如何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講清楚,使之切實有效的發揮出當代價(jia) 值,則需要匯集學界力量進行深入探索,就此而言,成立具有中國風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hui) 科學研究平台,乃是響應時代的呼喚和民族發展的訴求。
一、儒學在新時代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據了解,自新時代儒學複興(xing) 以來,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導學界在儒學研究諸多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儒家思想的新闡釋成果豐(feng) 碩
儒學與(yu) 馬克思主義(yi) 會(hui) 通研究取得新突破,“仁學本體(ti) 論”“核心價(jia) 值論”為(wei) 儒學發展提供新理論,“生活儒學——中國正義(yi) 論”開拓儒學發展新境界,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對話係列活動和成果引起廣泛關(guan) 注,“觀念儒學”初具規模,“大同儒學”漸成氣象……
儒學文獻整理捷報頻傳(chuan)
海外儒學文獻整理與(yu) 研究方麵,山大儒學院鄭傑文主持的“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獲批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傳(chuan) 統經學文獻整理與(yu) 研究方麵:山大杜澤遜主持的“《十三經注疏》匯校與(yu) 研究”其中的“《五經正義(yi) 》匯校與(yu) 研究”已立為(wei) 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批階段性成果已由中華書(shu) 局出版。浙江大學王雲(yun) 路主持的“中華禮藏”項目已推出了《中華禮藏·禮經卷·儀(yi) 禮之屬》《中華禮藏·禮樂(le) 卷·樂(le) 典之屬》(2016)等階段性成果;宋明理學文獻與(yu) 孔府檔案整理與(yu) 研究也推出了重磅成果。
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平台影響巨大
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導、並持續參與(yu) 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平台: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世界儒學大會(hui) ,目前已成為(wei) 世界級文明交流和儒學研究的標誌性品牌;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亞(ya) 洲文明對話論壇、儒學全球論壇成功舉(ju) 辦,獲得了廣泛好評。
儒學的普及、傳(chuan) 播和應用成果令人炫目
如今,鄉(xiang) 村儒學普及活動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山東(dong) 大學顏炳罡多年來堅持帶領義(yi) 工深入鄉(xiang) 村講授儒學,截至2018年,鄉(xiang) 村儒學講堂已經達到9200多個(ge) ,舉(ju) 辦各類活動4萬(wan) 多場次,參與(yu) 群眾(zhong) 超過500萬(wan) 人次。如今鄉(xiang) 村儒學已經當前中國鄉(xiang) 村文明教化的一種重要參考模式。許嘉璐倡導建立的“圖書(shu) 館+書(shu) 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截至2017年,已經依托公共圖書(shu) 館建成尼山書(shu) 院150個(ge) 、社區尼山書(shu) 院34個(ge) 、鄉(xiang) 村(社區)儒學講堂20100個(ge) ,成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陣地。
此外儒學傳(chuan) 統文化推廣教材和幹部政德教育教材成功編著,明顯地推動了儒學的普及。
文化發展戰略智庫的新成果
為(wei) 國家文化戰略建言獻策
2015-2018年,王學典提交的四篇智庫報告相繼被中央有關(guan) 部委采用。2019年,王學典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建言“防範和化解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應特別注意政策和策略”,受到全國政協常委會(hui) 的高度重視,並在習(xi) 近平參加文藝組社科組委員會(hui) 議時作了專(zhuan) 門發言。
為(wei) 黨(dang) 和國家治理貢獻智慧
中心的多位教授提出了多項有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治理發展和思想文化建設的建議。如趙興(xing) 勝《重視在黨(dang) 員幹部群體(ti) 中加強民族精神培育》等研究報告,受到了中央有關(guan) 部門的重視和采用。
為(wei) 山東(dong) 省文化事業(ye) 的發展服務
中心的馬來平、杜澤遜、曾振宇等對山東(dong) 文化建設提出了多項谘詢意見,均受到山東(dong) 省主要領導或主管部門的重視,部分建議已被相關(guan) 部門采納實施。
二、當前儒學麵臨(lin) 著什麽(me) 問題?
專(zhuan) 家指出,當前儒學雖呈複興(xing) 之勢,但同時也問題叢(cong) 生。
一方麵,當今世界文化思想衝(chong) 突與(yu) 融合並存,各種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交鋒也更為(wei) 激烈,局麵錯綜複雜,而在以儒學為(wei) 核心的中國文化尚未完全複興(xing) ,中華文明在世界思想界並不占據主流地位。因此,如何加大儒學為(wei) 代表的中華文明在世界範圍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為(wei) 平等的與(yu) 其他文明傳(chuan) 統進行對話,尋求人類價(jia) 值共識仍是一個(ge) 極具挑戰的問題。
另一方麵,中國儒學研究在最近二十年成果斐然,但是儒學界內(nei) 部的思想光譜複雜,相互的認同度並不高,難以形成合力。與(yu) 此同時,西方的儒學研究發展迅猛,不僅(jin) 傳(chuan) 統漢學研究成果迭出,而且出現了許多富有創建性的儒學理論,如安樂(le) 哲的儒家角色倫(lun) 理學、安靖如的進步儒學等等。
三、儒學向何處去?
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該辨察中西之異,以本土化、中國化為(wei) 導向,實現儒學的創造性轉化;應該直麵古今之變,以傳(chuan) 統儒學的現代轉型為(wei) 宗旨,實現儒學的創新性發展。
關(guan) 於(yu) 辨察中西之異,以本土化、中國化為(wei) 導向,實現儒學的創造性轉化,專(zhuan) 家建議,在這個(ge) 過程中,並不是要拒斥現代文明的複古,而是要對傳(chuan) 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代文化相適應、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而本土化發展也並不意味著將西方理論拒之門外,而是要對其他國家的文明傳(chuan) 統采取學習(xi) 借鑒的態度,積極吸納其中有益成分,將別國別民族思想經過本土化的冶煉之後,用來解釋中國的曆史與(yu) 轉型。
本土化的實質是指中國人文學術要研究和回答中國的問題,必須要立足中國經驗,尋找一種中國模型、中國範式,最終形成一個(ge) 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中國範式。最緊要地抓住儒學的特質——偉(wei) 大的古典人道主義(yi) ,孔子雲(yun) :“仁者,人也。”這一方麵突出的表現為(wei) “尊王賤霸”的治國理政思想中,另一方麵突出的體(ti) 現在以文化人的國民教化思想中。
關(guan) 於(yu) 直麵古今之變,實現創新性發展,專(zhuan) 家建議儒學是經世致用之學,尤其注重把將對個(ge) 人、社會(hui) 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這可以說是儒學最突出的價(jia) 值。但也應當看到,隨著時代變遷,古今社會(hui) 存在著根本差異,而儒家之所以有持久的生命力,乃在於(yu) 曆代儒者都秉承著與(yu) 時偕行的“易道”精神,與(yu) 時遷移、應物變化,始終順應著社會(hui) 發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更新。我們(men) 必須以創新方式來繼承發展儒學,最根本的就是立足當代中國,對傳(chuan) 統儒學進行現代性闡釋,創建當代儒學的新理論、新學說。這也是儒學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硬核。
要知道,曆史上的儒學是針對傳(chuan) 統社會(hui) 而凝練出來的理論學說,解決(jue) 的是傳(chuan) 統中國社會(hui) 的問題,裏麵具有穿越時空的一般原理,這是對於(yu) 現代社會(hui) 真正有意義(yi) 的思想資源,需要大力挖掘繼承之。但與(yu) 此同時,也必須正視傳(chuan) 統儒學中存在著不適用於(yu) 當今中國的內(nei) 容,比如對於(yu) 個(ge) 體(ti) 的漠視和對個(ge) 性的扼殺等等。對此,就需要當代的儒家學者提出相應的理論予以積極指引,要在避免西方孤立個(ge) 體(ti) 的同時,揚棄傳(chuan) 統儒學漠視個(ge) 體(ti) 的缺陷,重建個(ge) 體(ti) 與(yu) 群體(ti) 的和諧關(guan) 係。
另外,中國儒學研究要想長期占據世界儒學的製高點和中心,還必須在推動儒學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盡可能聯合國內(nei) 外儒學研究的各種力量和資源,拓寬儒學發展渠道,增強中國儒學研究的綜合實力。
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在這其中便扮演著重要角色,擔負起重大使命。響應時代的呼喚和民族發展的訴求,它以山大作為(wei) 牽頭單位,聯合國內(nei) 七所具有人文學科優(you) 勢和特長的高校,匯集學界力量,組成“小核心,大外圍”的架構,致力於(yu) 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講清楚,使之切實有效的發揮出當代價(jia) 值,正努力塑造世界一流儒學重鎮、儒家文化“兩(liang) 創”基地、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智庫三重身份。
正如王學典所說,眾(zhong) 多研究方向並不是狹義(yi) 的儒學所能概括的,但以儒學為(wei) 旗幟,可以匯集各種研究力量,由此輻射整個(ge) 中國古典學術的研究,旨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全麵複興(xing) 。
未來,在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這部儒學研究強有力“推動機”的帶動下,複興(xing) 儒家文明,擴大儒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影響力,重建中國文化自信,為(wei) 期近矣!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