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仰湘教授論皮錫瑞前期經學問題
來源: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初四日庚午
耶穌2019年11月29日
2019年11月29日晚,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吳仰湘教授應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邀請,在曆史學院第一會(hui) 議室舉(ju) 行了一場題為(wei) 《皮錫瑞前期經學問題》的學術報告。
吳仰湘教授是清代經學史和湖湘學研究的專(zhuan) 家,是國家重大項目首席專(zhuan) 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ou) 秀人才”入選者,對清代今文學大師皮錫瑞的研究尤其深入。報告開始,吳老師首先對皮錫瑞的生平、著述與(yu) 經學分期作了簡要介紹,指出傳(chuan) 統觀點一般認為(wei) 皮錫瑞的經學分期分為(wei) 早、中、晚三期,即早期治《尚書(shu) 》、中期攻鄭學、晚期貫通群經而創通大義(yi) 。
然後,吳老師介紹了皮錫瑞前期經學的代表性著述及其存佚現狀,並以皮氏《師伏堂經說》和《易林證文》二書(shu) 的原文手稿為(wei) 主要材料,提出新見。他對比了幾種皮錫瑞著作原稿,指出皮氏“師伏堂”堂號並非原來如此,最早還曾用過“懷古堂”、“臥伏堂”等堂號。吳老師認為(wei) ,皮錫瑞在《師伏堂經說》中沿用樸學成法探究今、古文問題,他雖然宗奉今文經學,但素來實事求是,其矜慎、平實的學風貫穿經學始終。吳老師特別指出,皮錫瑞不僅(jin) 繼承前人校訂文字、考證名物典故的學風,而且開辟新徑,用卦象解釋《焦氏易林》,其《易林證文》一書(shu) 可與(yu) 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媲美。
最後,吳老師深入分析了皮錫瑞前期經學的今文學趣向。他提出,皮錫瑞絕非投趨時好而中途由古文經學轉向今文經學,葉德輝、章太炎、徐世昌等人所雲(yun) 均為(wei) 訛傳(chuan) 。總結皮錫瑞一生的經學研究,吳老師認為(wei) 皮錫瑞前後期經學研究具有內(nei) 在一貫性,皮氏研讀古文經意在比較今、古文經之異同,最終得出“今文似奇而確,古文似正而非”的認識。
在互動環節,吳仰湘教授就皮錫瑞對古文《尚書(shu) 》的批評、皮錫瑞今文經學趣向的動因等問題,與(yu) 在場師生進行了探討。
此次報告是我校“珞珈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論壇”的第136期,由中心主任楊華教授主持。會(hui) 後,楊華教授為(wei) 吳仰湘教授頒發“珞珈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論壇”紀念證書(shu) 。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