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順】敬悼石立善教授

欄目:紀念追思
發布時間:2019-12-22 18:42:14
標簽:石立善
何光順

作者簡介:何光順,男,西曆一九七四年生,四川鹽亭人,文學博士,廣東(dong) 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儒道思想比較、魏晉文學、中西詩學比較,著有《玄響尋蹤——魏晉玄言詩研究》。

敬悼石立善教授

作者:何光順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廿五日辛卯

          耶穌2019年12月20日

 

 

 

 

 

上海師範大學石立善(1973-2019)先生逝世,致哀!

 

據北京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網站消息,上海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北大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石立善先生,於(yu) 2019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47歲。

 

今天早晨,由崔茂新教授發起,由崔聖老師主持,論語匯儒學群悼念石立善教授,發言順序為(wei) 幹春鬆教授(語音)、崔茂新教授(語音)、鮑鵬山教授(語音)、何光順教授(語音)、張弛弘�教授(語音)、張國明教授(語音)、溫海明教授(文字)、王德岩教授(文字)、孫福萬(wan) 教授(文字)、儒者劉國慶(文字),發言錄音和文字由馬震宇老師整理。

 

雖未曾與(yu) 石立善教授謀麵,但作為(wei) 儒學界同仁,在“論語匯”等微信群的公共交流平台或朋友圈,也多有看到他的文章,或者看到石教授與(yu) 各位師友共讀論語,也在其他老師的追悼中聽到了石教授的很多生活細節,一個(ge) 好學深思又生活化的儒者讓我更立體(ti) 地感覺到。早晨發言前略寫(xie) 了一份書(shu) 麵悼念,已在“論語匯”群裏語音發言,這裏再發出文字稿:

 

沉痛悼念石立善教授,他的離去,是當代儒學界的一個(ge) 巨大的損失。從(cong) 我讀到他的文章和在論語匯儒學群聽到的他的發言和講座,我能強烈地感到,他是一位儒雅謙厚的君子,他以自己所做的為(wei) 儒學界同仁,也為(wei) 當代中國學界立下了知行合一的榜樣,他始終前進在路上,為(wei) 了一位儒者的理想,他從(cong) 未停下自己的腳步。今天,他離開了我們(men) ,去到先聖所在的地方,他的精神並不會(hui) 熄滅,仍舊將如黑夜裏的火炬,在我們(men) 的傳(chuan) 承中繼續被舉(ju) 起。

 

作為(wei) 一位博學多聞、身體(ti) 力行的君子,石立善教授始終致力於(yu) 以他的理想來推動我們(men) 的時代,他對我們(men) 這個(ge) 曆經5000年風雨的民族充滿了誠摯的愛,他愛著這片土地,愛著被聖賢光輝照耀過的世世代代的人民,他愛著我們(men) 的文化,愛著這個(ge) 仁義(yi) 之鄉(xiang) 和禮儀(yi) 之邦,曾經的民族的榮光激勵著他,致力於(yu) 恢複華夏古老的道統,以為(wei) 這個(ge) 民族確立新的屬於(yu) 這個(ge) 時代和未來的信仰。他是一位值得我們(men) 永遠悼念和緬懷的君子。

 

石立善教授具有著世界胸懷,他始終從(cong) 東(dong) 亞(ya) 文明的整體(ti) 出發,從(cong) 世界文明的普遍性視野出發,尋找儒家傳(chuan) 統和精神在華夏民族、東(dong) 亞(ya) 諸民族、世界各不同種族中的那樣一個(ge) 獨特的位置,卻又能為(wei) 所有人尋找和確認著那種引領或超越時代的卓越精神和思想,這是當代中國儒家君子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的最好體(ti) 現。他痛心於(yu) 數千年以來,華夏文明的自我成長路上,未能遇見份量相等的文明,而始終被次等文明或野蠻力量所吸血和腐蝕,他的用心非常清楚,就是讓我們(men) 永遠與(yu) 同等級文明對話,或向那些在很多方麵已可能超越我們(men) 的文明學習(xi) ,這無疑是孔子的好學深思精神的現代繼承,是充滿憂患意識的對於(yu) 華夏文明方向的展望,他是一位尋路者,是勇於(yu) 進行精神和現實的不斷探索的榜樣。

 

在這樣一個(ge) 冬天,在寒風蕭瑟中,因為(wei) 石立善教授的離去,我們(men) 缺少了一束溫暖的陽光,他的離去,讓我們(men) 更感到嚴(yan) 寒,儒學複興(xing) 的道路異常艱難,這種複興(xing) 不隻是一種學問,不隻是一種傳(chuan) 統,而更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明的靈魂和它的肉身的共同複活。這樣一個(ge) 巨大的工作,需要無數儒學界同仁的齊心合力,在這樣一個(ge) 共與(yu) 適道的路上,石立善教授不得不離開了,他已出色地完成了他作為(wei) 一位儒家君子的任務,他可以當之無愧地去向我們(men) 的曆代聖賢和先知報道了。

 

石立善先生,你的離去,我們(men) 倍加感傷(shang) ,我們(men) 不忍心你離去,然而,我們(men) 知道,你已經在這條路上做出了你應有的貢獻,你累了,疲倦了,你安息吧,願華夏的榮光永遠伴隨你!願聖賢的光輝也永遠繼續照耀你!

 

何光順(蜀山牧人)於(yu) 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石立善先生簡介】

 

 

 

石立善,著名學者,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申江學者"特聘教授,入選上海市"曙光人才計劃"、"浦江人才計劃",台灣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編著《日本先秦兩(liang) 漢諸子研究文獻匯編》《日本〈十三經注疏〉文獻集成》《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年號之部》等。代表論文有《〈大學〉〈中庸〉重返〈禮記〉的曆程及其經典地位的下降》《隋代劉炫〈孝經述議〉引書(shu) 考》《德國柏林舊藏吐魯番出土唐寫(xie) 本〈毛詩正義(yi) 〉殘葉考》《吐魯番出土儒家經籍殘卷考異》《〈毛詩正義(yi) 〉引鄭玄〈詩譜·小大雅譜〉佚文錯簡之更定》《宋刊單疏本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yi) ·鄭風〉校箋》《〈中庸輯略〉版本源流考辨》《〈禮序〉作者考》等六十餘(yu) 篇。另有學術譯文多篇。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