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箴碑前的感悟
作者:賀祖斌(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一班學員)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一月初二日戊辰
耶穌2019年11月27日
2019年11月2日,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班學員到山東(dong) 曲阜進行體(ti) 驗式教學,在鄒城孟廟政德教育現場,參觀了孟廟的“仁廉公勤”官箴碑。該碑位於(yu) 鄒城孟廟致敬門內(nei) 西側(ce) ,為(wei) 方正立體(ti) 四麵碑,因碑身四麵鐫刻仁、廉、公、勤四則箴文,故而得名。透過“仁廉公勤”官箴碑文,折射出中國優(you) 良傳(chuan) 統政治文化,凝練地闡明了仁愛、廉潔、公正、勤政四則為(wei) 官為(wei) 政之道,頗具明鑒之意義(yi) 。
“仁”,仁愛是為(wei) 官為(wei) 政之本。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碑文列舉(ju) 了古代仁德的典範,仁心為(wei) 官,關(guan) 心百姓的疾苦,就像關(guan) 心自己的疾苦,誠意愛護百姓,就像母親(qin) 撫育嬰兒(er) 一樣。同時,碑文也描述了為(wei) 官不仁、極盡奢靡的現象,對百姓卻漠不關(guan) 心,動輒施以嚴(yan) 刑峻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淑問之澤,百世猶祀。酷吏之後,今其餘(yu) 幾?”為(wei) 官為(wei) 政者要繼承古道遺風,行君子之道。應行仁政,寬以待民,嚴(yan) 於(yu) 律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密切聯係群眾(zhong) ,始終把群眾(zhong) 冷暖放在心上,從(cong) 小事做起,在細微之處溫暖民心,在點滴之中累積與(yu) 群眾(zhong) 的信任,才能在群眾(zhong) 中樹立威信。
“廉”,廉潔是為(wei) 官為(wei) 政之魂。碑文記載:“黃金五六坨,胡椒八百斛,生不足以為(wei) 榮,千載之後又餘(yu) 戮。”多餘(yu) 的東(dong) 西有生之年不能使人榮耀,但千百年後可能會(hui) 留下罵名,一時貪念致使廉政無存,抱憾終身。為(wei) 官為(wei) 政者當清正廉潔,內(nei) 外一致,表裏如一,“勿謂暗室,昭昭四知”,學習(xi) 東(dong) 漢楊震“四知卻金”,人前人後一個(ge) 樣。“汝不自愛,心之神明其可欺?”要自尊自愛,自重自珍,常修為(wei) 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從(cong) 根本上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從(cong) 政清廉,正大剛直。
“公”,公正是為(wei) 官為(wei) 政之義(yi) 。碑文記載周太師尹氏因“厚姻婭、近小民”,治國無方;武侯諸葛亮能“開誠心、布公道”,而受萬(wan) 人敬仰。“聽信偏,則枉直而惠奸;喜怒偏,則賞僭而刑濫。”公生明,偏生暗。為(wei) 官為(wei) 政者要堅持公道正派,敢講公道話、做公道事,堅持原則,公開透明。把好公平公正關(guan) ,凝聚人心,贏得人民群眾(zhong) 支持,不搞任人唯親(qin) 、排斥異己。要平等待人,不搞團團夥(huo) 夥(huo) 、結黨(dang) 營私、拉幫結派。要敢於(yu) 向不正之風、不良風氣說“不”,頂得住歪風邪氣。
“勤”,勤政是為(wei) 官為(wei) 政之功。碑文“爾服之華,爾饌之豐(feng) ,凡縷絲(si) 與(yu) 顆粟,皆民力供乎爾。居焉而曠厥官,食焉而怠其事,稍有人心,胡不自愧?”豐(feng) 盛美味、綾羅綢緞,出自百姓的勞作。而身居廟堂、懈怠工作,稍有良心,自覺羞愧!因此,身在崗位不作為(wei) ,推諉扯皮、庸政懶政和不作為(wei) 、慢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也是一種腐敗。唯有勤,方能不自愧。一個(ge) 勤政的官員,應當“糜素其餐,炎汗浹背,日不辭難”,即三餐粗淡,即使嚴(yan) 寒酷暑,也要辛勤工作,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為(wei) 官為(wei) 政者要始終堅持勤政為(wei) 民,夙夜憂勤,勤勤懇懇辦事,紮紮實實做好工作,營造一種鞏固風清氣正、勤政廉潔的政治生態。
做一名仁、廉、公、勤的好官,重在行動,難在堅持。為(wei) 官為(wei) 政者要遵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wei) 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yu) 擔當、清正廉潔”好幹部五條標準,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的精神,做一個(ge) 對黨(dang) 忠誠、為(wei) 民、務實、清廉、敢於(yu) 擔當的“五好”幹部。
注:根據史料記載,“仁廉公勤”四箴言原由南宋王邁任職南外睦宗院教授時所作。王邁,南宋詩人,嘉定十年(1217年)進士。明萬(wan) 曆年間鄒縣知事梁州彥將此文刻於(yu) 碑上,並立於(yu) 縣衙,以激勵同僚和自己廉潔勤政、立功立德。1949年以後,因舊縣衙損毀,該碑移至孟廟保存至今。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