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立文作者簡介:張立文,男,西曆一九三五年生,浙江溫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著有《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傳(chuan) 統學引論》《和合學概論》《新人學導論》《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船山思想研究》等。 |
中國傳(chuan) 統和合文化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者:張立文(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榮譽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來源: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六屆會(hui) 員大會(hui) 論文集,有個(ge) 別刪減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廿九日丙寅
耶穌2019年11月25日
中國傳(chuan) 統和合文化的和合一詞,首見於(yu) 《春秋外傳(chuan) 》的《國語·鄭語》:“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yu) 百姓也。”和合作為(wei) 一種理論思維新形態,是指“自然、社會(hui) 、人際、心靈、文明中諸多形相和無形相相互衝(chong) 突、融合,與(yu) 在衝(chong) 突、融合的動態變易過程中諸多形相和無形相和合為(wei) 新結構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總和”。和合學的生命就在於(yu) 它是化解21世紀人類所共同麵臨(lin) 的人與(yu) 自然、社會(hui) 、人際、心靈、文明衝(chong) 突帶來的生態、人文、道德、精神、價(jia) 值危機的理念、學說、原則;它是診斷、治療人類痛苦、憂愁、焦慮的藥方,是使擺脫精神痛苦、心靈災禍,謀求人生美好生活的最佳選擇;它是謀求天地萬(wan) 物、人類萬(wan) 事協調、和諧、平衡發展,使各國、各民族、各宗教都能“以他平他謂之和”相處,達到“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最高原則;它是人類愛智求真,智能求善,摒棄假惡醜(chou) ,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家園的一劑良方。
一、為(wei) 什麽(me) 要講中國傳(chuan) 統和合文化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標識、記憶和載體(ti) 。一個(ge) 民族的文明是這個(ge) 民族的智慧創造,中華民族是善於(yu) 創造、富於(yu) 智慧的民族,表現為(wei) 七個(ge) 居世界之首:1.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有世界上最豐(feng) 富的文字記載,是認識、理解中華文明的記憶,有殷周時甲骨文15萬(wan) 片,有眾(zhong) 多金文,其數量之大、內(nei) 容之豐(feng) 富是世界上各個(ge) 民族所沒有的,為(wei) 世界第一;2.中華民族有修史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後來朝代必為(wei) 前朝修史,故有24史,加清史稿為(wei) 25史,其他有多種“誌”即多種製度,人物列傳(chuan) 、曆史事件、治國理政的狀態、經驗教訓,為(wei) 世界所無;3.有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春秋左傳(chuan) 》,使賊臣亂(luan) 子懼。後有《群書(shu) 治要》,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畢沅的《續資治通鑒》、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也為(wei) 世界所無;4.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5.中華民族首創筆墨紙硯、琴棋書(shu) 畫亦獨具特色;6.首先實行文官製度;7.首先使用紙幣,南宋商業(ye) 繁榮,開始以紙幣代替銅錢,兩(liang) 淮的交子、東(dong) 南會(hui) 子、四川的川引等。證明了中華文明的不可磨滅的標識、記憶和載體(ti) 。認清自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jia) 值理念、鮮明特色,以增強文化自信與(yu) 價(jia) 值自信。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本與(yu) 體(ti) 。習(xi) 近平主席說:“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jia) 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chuan) 統,丟(diu) 掉根本,就等於(yu) 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魂、民族根,蘊含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之中。民族精神,精神命脈,永流不息。民族精神、精神命脈是一個(ge) 民族之所以生存、發展繁榮的根本;是中華所以五千年不斷的源泉;是克服千難萬(wan) 險、風吹浪打、而能奮勇前進的動力;是多民族、多宗教互相學習(xi) 借鑒、和睦團結相處的、統一而不分裂的凝聚力;是全世界華人認祖歸宗、落葉歸根的生命力、向心力、親(qin) 和力的所在;是激勵中華兒(er) 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能力。這就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精神和命脈永繼不斷之故。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feng) 厚滋養(yang) 。”所謂豐(feng) 厚的滋養(yang) 表現如《周易》乾坤兩(liang) 卦大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標識;《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的大同思想的精神追求;《尚書(shu) 》民為(wei) 邦本、孟子民貴君輕、荀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一帶一路、亞(ya) 投行的立己立人,達己達人的思想;“協和萬(wan) 邦”、“保合大和”,萬(wan) 國皆寧的以和為(wei) 貴的思想;廉潔奉公、節儉(jian) 自律、恪勤日新、力戒奢華的思想作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仁民愛物、保護自然的思想;“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wan) 國鹹寧”的中和位育的思想;《泰·彖》:“天地交萬(wan) 物通也,上下交而其誌同也。”《否·彖》曰:“天地不交萬(wan) 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交感聯通的思想;“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豐(feng) 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觀念,可以為(wei) 人們(men) 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發。”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同世界多國優(you) 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
二、為(wei) 什麽(me) 要講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人類向何處去?是有關(guan) 人類命運的大問題。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關(guan) 頭,有一些地方處在動亂(luan) 、戰爭(zheng) 、難民潮,世界不確定性,人們(men) 對未來既期待又感到困惑之際,人類的諾亞(ya) 方舟駛向哪裏,成為(wei) 人類所關(guan) 注的切身利益問題。是繼續戰爭(zheng) 、動亂(luan) 、零和博弈、叢(cong) 林冷戰思維,抑或霸權主義(yi) 、單邊主義(yi) ;是對抗、非此即彼、二元對立、你死我活,抑或霸淩主義(yi) ,唯我獨尊;還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不對抗,而對話,不衝(chong) 突,而談判;不仇恨而仇必和而解,不製裁而共同發達;道不同而不相為(wei) 謀,還是“道並行而不相悖”。我們(men) 要建設一個(ge) 對話協商、持久和平世界;要建設共建共享普遍安全世界;要建設合作共贏共同繁榮世界;要建設一個(ge) 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世界;要建設一個(ge) 綠色低碳、清潔美麗(li) 世界。這是人類當前所要走的道路,這是關(guan) 係到人類命運的大問題,此五方麵建設好,人類命運才會(hui) 好,這五方麵建設不好,人類命運就會(hui) 遭不幸。一切零和博弈、冷戰思維、霸權主義(yi) 、單邊主義(yi) 、對抗、戰爭(zheng) 、動亂(luan) ,都是殘殺人類寶貴生命,使世界走向覆滅道路的罪惡活動。
信息智能革命和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神經技術、基因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萬(wan) 物聯通、交感相應,世界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的世界。在世界的大網絡中,一個(ge) 人、國家、民族隻是這個(ge) 大網絡上的一個(ge) 紐結、交叉點,這個(ge) 紐結、交叉點是與(yu) 其他的紐結、交叉點聯接在一起的,一個(ge) 紐結、交叉點壞了,就會(hui) 使整個(ge) 網絡失效,猶如魚網破了,魚就從(cong) 破網的紐結處跑了。這也猶如地球村、太空船,船若漏水了,還翻了,整個(ge) 船上人就會(hui) 落水,就有生命危險,自然達不到船要去的目標。這就是我們(men) 說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美貿易戰,是非理性的,靠貿易戰來壓迫中國、欺辱中國,這是吃錯藥了。抗戰15年中國人民也挺過來了,難道現在再壓中國,中國能屈服嗎?但也告訴我們(men) ,中國人要靠自己,核心技術不能靠別人,別人是靠不住的。要把自己建設好,要真正成為(wei) 世界強國,我們(men)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構建中國話語權的需要,在國際舞台上要有中國聲音和訴求。在中國古代,中華民族有強大的、強有力的話語權,在東(dong) 亞(ya) 形成儒家文化圈,或曰漢字文化圈,韓、日、越都用漢字,朱子學成為(wei) 其主要的意識形態。近代我們(men) 落後了,喪(sang) 失了話語權,正如毛主席所說的,我們(men) 言必稱希臘,沒有自己的話語權。1939年英國現實主義(yi) 者卡爾認為(wei) ,世界權力格局可分為(wei) 三類:一是軍(jun) 事權為(wei) 脅迫力,經濟權的收買(mai) 力,話語權的輿論控製力。約瑟夫·奈把前兩(liang) 者稱為(wei) 硬實力,話語權稱為(wei) 軟實力。其實有無話語權是與(yu) 軍(jun) 事、經濟、製度力相和合的。在舊中國,上海的一個(ge) 公園門口寫(xie) 著“華人與(yu) 狗不能入內(nei) ”,中國人被稱為(wei) “東(dong) 亞(ya) 病夫”的情境下,哪有話語權。中國隻有強軍(jun) ,這是話語權的後盾支撐力。經濟權是基礎力,製度的保障力,這樣中國的話才有人聽,才有人信,才有人向中國學習(xi) 、取經。中國的“一帶一路”才有人積極響應,中國倡導的亞(ya) 投行才有人參與(yu) ,這是中國的話語得到世界各國、各民族認同讚許的魅力,是中國話語具有世界的意義(yi) 。聯合國社會(hui) 發展委員會(hui) 第55屆會(hui) 議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說:“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高,人類麵臨(lin) 各種各樣的嚴(yan) 峻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體(ti) 現了中國人著眼於(yu) 維護人類長遠利益的遠見卓識”。“中國向聯合國提供了可以普及全人類的公共產(chan) 品,這是中國在聯合國這個(ge) 世界最重要的多邊外交舞台上有效爭(zheng) 得話語權的成功例證。”聯合國首次決(jue) 議寫(xie) 入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
推動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的需要和大勢所趨。習(xi) 近平主席說:“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是大勢所趨。我們(men) 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wei) ,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更好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治理的各種規則是美英各強國製訂的,標準是他們(men) 確定,是代表資本主義(yi) 利益的,對不發展、不發達國家是罔顧的。但二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各殖民地解放運動,以及發展中國家,新興(xing) 國家的崛起,時代發展而顯現行全球治理體(ti) 係已不適應,國際社會(hui) 對變革全球治理體(ti) 係的呼聲越來越高,國際治理體(ti) 係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要加大對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等新興(xing) 領域規則製定的參與(yu) ,加大對教育交流、文明對話、生態建設等領域合作機製和項目支持力度。堅持要合作而不要對抗,要雙贏、多贏、共贏而不可單贏,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麵,引導各方形成共識,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要推動踐行正確的義(yi) 利觀,推進構建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打造遍布全球的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要提倡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要提高我國參與(yu) 全球治理的能力、著力增強規則製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chuan) 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參與(yu) 全球治理規則的能力。打破美國的壟斷霸權,他們(men) 以其符合其自身利益的規則強加於(yu) 人,製裁、扼製不發達國家。甚至以美國的國內(nei) 法淩駕於(yu) 聯合國及WTO之上,這種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霸道做法必須打破,否則發展中國家永無抬頭之日,永遠不能有效維護自己國家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引領下,變革全球治理體(ti) 係,使其符合世界人民利益和需要。
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和合
習(xi) 近平主席說:“樹立更寬廣的世界眼光,更宏大的戰略抱負,胸懷祖國,兼濟天下”。要樹立正確的天下觀。“中國人始終認為(wei)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體(ti) 現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天下觀。“宇宙隻有一個(ge) 地球,人類共有一個(ge) 家園”。“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shu) 寫(xie) ,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推進國際關(guan) 係的民主化,反對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這就中國《禮記·禮運》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是“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願景。《尚書(shu) ·堯典》“協和萬(wan) 邦,黎民於(yu) 變時雍”,協調、和諧各國關(guan) 係,使天下和睦、和平,《周易》講《乾彖》:“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wan) 國鹹寧。”使天下萬(wan) 國太和、安寧的共同體(ti) 得以實現。建構大同世界。保合太和,體(ti) 現為(wei) 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周易·泰卦·象》:“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這便是交泰,天地交而通泰,上下交而誌同道合中國傳(chuan) 統天下觀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了源頭活水。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夥(huo) 伴觀。構建總體(ti) 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guan) 係,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guan) 係,同俄羅斯發展全麵戰略協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夥(huo) 伴關(guan) 係,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夥(huo) 伴關(guan) 係。中國將繼續正確的義(yi) 利觀,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實現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習(xi) 近平在青島上合組織會(hui) 議上說:“全國隻有加強團結協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對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夥(huo) 伴關(guan) 係,才能實現持久穩定和發展”。“國家間可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huo) 伴關(guan) 係,努力構建不衝(chong) 突不對抗,互相學習(xi) ,合作共贏的新型關(guan) 係”。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論語》載:“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也。”荀子說:“四海之內(nei) 皆一家”。張載講:“天地之塞,吾其體(ti) ,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yu) 也。”普天下的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天地萬(wan) 物都是人類親(qin) 密的朋友夥(huo) 伴。沒有貧富貴賤、高低、大小、優(you) 劣之別,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平等、公正、正義(yi) 的平台。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夥(huo) 伴觀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拓展了合作朋友圈。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仁愛觀。“麵對頻發的人道主義(yi) 危機,我們(men) 應該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為(wei) 身陷困境的無辜百姓送去關(guan) 愛,送去希望;應該秉承中立、公正、獨立的基本原則。避免人道主義(yi) 政治、堅持人道主義(yi) 援助非軍(jun) 事化。”中國孔子講:“泛愛眾(zhong) ”,墨子講“兼相愛”,愛別人、別國像自己的一樣。不僅(jin) 要仁者愛人,而且要“仁民愛物”,愛天下的萬(wan) 物。泛愛眾(zhong) ,兼相愛,不分親(qin) 疏、貴賤、貧富、老幼,一視同仁,都應該愛。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體(ti) 現了博愛,一帶一路亦體(ti) 現人道主義(yi) 愛的精神。中國古人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禮運》的大同世界中亦講“故人不獨親(qin) 其親(qin) ,不獨子其子,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ang) 。”中國傳(chuan) 統仁愛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精神靈魂。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和合觀。習(xi) 近平主席說:“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ge) 持久和平的世界。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鬥,則世界亂(luan)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ge) 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ge) 開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於(yu) 合異。”中華文明曆史崇尚以和為(wei) 貴、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裏。《周易》講“天地感而萬(wan) 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禮記·禮運》在大同世界的設計中講“聖人耐以天下為(wei) 一家,以中國為(wei) 一人,非意之也。”孔穎達疏:“此孔子說聖人所能,以天下和合,共為(wei) 一家,能以中國共為(wei) 一人者,向其所能致之意。”天下為(wei) 公的大同世界是和合天下的世界,亦即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世界,即朱熹所謂“天地萬(wan) 物本吾一體(ti) ”的和合天下世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和合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世界觀和價(jia) 值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發展觀。“我們(men) 要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實現各國經濟社會(hui) 協同進步、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等帶來問題,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繁榮。”中國孔子就講:“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共同成功立業(ye) ,共同發達、發展,而絕不以己之立而阻別人、別國之成功立業(ye) 。以己之達而不扼製別人、別國之發達、發展,這便是“己所不欲,勿施與(yu) 人”的精神。“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要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和平才能發展,隻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要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實現普遍安全;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治理觀,不斷完善全球治理體(ti) 係,推動各國攜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傳(chuan) 統的發展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生生不息的生命動力。
舊學新知,智能創新,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天下觀、夥(huo) 伴觀、仁愛觀、和合觀、發展觀,在新時代發出新的光輝,在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和合中,而更加鮮活、燦爛。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