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為世界提供智慧

欄目:觀察總覽
發布時間:2019-11-15 00:44:07
標簽:儒學

儒學,為(wei) 世界提供智慧

來源:中國日報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初三日庚子

          耶穌2019年10月30日

 

中國日報網10月30日電(記者 趙瑞雪)“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9月28日,在孔子故裏山東(dong) 曲阜舉(ju) 行的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祭孔大典上,數百名學子在萬(wan) 仞宮牆前朗讀《論語》經典語句,餘(yu) 音嫋嫋,響徹古城上空。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及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孔子後裔代表在內(nei) 的2000多名社會(hui) 各界人士,依循傳(chuan) 統儀(yi) 式共祭至聖先師孔子。

 

祭孔儀(yi) 式同時在全國各地30餘(yu) 處孔廟,以及東(dong) 京孔廟等多處海外孔廟舉(ju) 行,彰顯出這位中國偉(wei) 大的哲學家,在今天依然有廣泛的影響。

 

 

 

9月28日,孔子誕辰2570周年祭孔大典在山東(dong) 曲阜舉(ju) 行。楊國慶攝

 

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就像一個(ge) 強大的無線電波段,發自遙遠的曆史深處,穿透遙遠的時空,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盡管受到一些噪音幹擾,卻能憑借自身的強大,衝(chong) 破重重阻力。

 

“在一段時間裏,人們(men) 試圖清除舊傳(chuan) 統,將它從(cong) 地裏連根拔起。然而,多少年之後,這些傳(chuan) 統因子又長回來了,就像沙漠裏的雨(帶來生機)。這種本土的脈衝(chong) ,實在是太強大了,以致人們(men) 無法對它置之不理。”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安樂(le) 哲(Roger T.Ames)說,“(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就蘊含在語言中,這裏的人們(men) 、機構、家庭,以及人與(yu) 人相處的方式,無不體(ti) 現著它。”

 

中國的快速崛起,可以從(cong) 其發展至今的社會(hui) 基礎結構,以及將人們(men) 聯係起來的文化脈絡中得到些許答案。而孔子在構織這些文化脈絡中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孔子將早在他之前數千年就存在並不斷演變的社會(hui) 內(nei) 聚力和傳(chuan) 承力,凝練提升成準則。更重要的是,這些準則被記錄下來,在不同時代發展與(yu) 弘揚,最終升華為(wei) 一個(ge) 民族的智慧。

 

比如,正是孔子將對與(yu) 錯的道德準則從(cong) 抽象的哲學中提煉出來,以普通人易於(yu) 理解、簡單生動的方式傳(chuan) 達給廣大受眾(zhong) 。“從(cong) 這一點講,孔子對中國的影響勝過任何一位哲人。”安樂(le) 哲說。

 

“中國如何做好過去與(yu) 現在的對接非常重要。”安樂(le) 哲表示,其實,人們(men) 能夠非常深刻地感受到這種已嵌入中國人性格品質中的文化波。

 

“這就是所說的‘體(ti) 會(hui) ’或者‘體(ti) 驗’。人們(men) 能夠從(cong) 他們(men) 的所作所為(wei) ,從(cong) 他們(men) 的語言和思維方式中體(ti) 會(hui) 到文化對他們(men) 的影響。或許普通人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是他們(men) 的生活方式已經表達出來了。”

 

在濟南工作的工程監理張俊也認為(wei) 孔子對他生活工作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孔子對我個(ge) 人的影響無法具體(ti) 說出來,但是每個(ge) 人都知道孔子。經過兩(liang) 千年,孔子的學說仍然被人們(men) 引用傳(chuan) 播,公交車上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孔子的名言名句。”張俊說。

 

文化自信回歸

 

大連民族大學從(cong) 事美國研究方向教學工作的郭九林認為(wei) ,儒學是一門影響廣泛而又深邃的哲學,兩(liang) 千多年來,儒學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中華民族每一個(ge) 人的行為(wei) 。

 

對郭九林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這句話對他影響最大。

 

“孔子的學說讓我明白如果一個(ge) 人想實現社會(hui) 抱負,他必須首先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並嚴(yan) 格要求自己的言行,”郭九林說,隻有這樣,個(ge) 人才能對社會(hui) 有所貢獻,成為(wei) 他周邊圈子和諧的一份子,成為(wei) 一個(ge) 被信任的人。

 

安樂(le) 哲認為(wei) ,人們(men) 對孔子的態度是中國正在重拾自信的一個(ge) 表現,中國正在調整回歸至自己的文化波段。

 

“伴隨中國的崛起,人們(men) 開始提自信這個(ge) 概念。”安樂(le) 哲說,現在年輕一代傾(qing) 向於(yu) 將西方的(一些價(jia) 值觀)作為(wei) 現代化的象征,但他們(men) 不會(hui) 始終如此。

 

“現在中國政府正在與(yu) 學術界合力共促中華文化的複興(xing) 。”安樂(le) 哲認為(wei) ,(推動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力量正在起作用。

 

 

 

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觀摩營學員在孔子學院總部體(ti) 驗基地感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孔勇攝

 

“要知道的是,中國正在逐步回歸到自己的文化中。畢竟,僅(jin) 僅(jin) 在這一代人裏,我們(men) 就看到中國取得了人類前所未有的進步。”

 

作為(wei) 孔孟之鄉(xiang) ,山東(dong) 在推廣孔子的哲學思想上發揮著主要作用。建成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學院總部體(ti) 驗基地、孔子博物館等具有全球引領力的儒學研究機構,儒學研究傳(chuan) 播“話語權”不斷增強。強化宣傳(chuan) 普及,建成2.3萬(wan) 餘(yu) 所鄉(xiang) 村(社區)儒學講堂,154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全部建成尼山書(shu) 院。

 

加大交流力度,精心舉(ju) 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世界儒學大會(hui) 、國際孔子文化節等高端國際峰會(hui)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展“孔子文化周”“齊魯文化絲(si) 路行”等係列活動,紮實推進“孔子故鄉(xiang) •中國山東(dong) ”文化交流中心、尼山書(shu) 屋、孔子學堂等建設,尼山書(shu) 屋已在22個(ge) 國家落地39家。

 

“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儒學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無論社會(hui) 如何發展,這種精神基因始終在中國人的血液裏。”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說,“和”、“禮”、“仁”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

 

“‘和’非常重要,不僅(jin) 儒家講和,道家也講和,‘貴和尚中’、‘和而不同’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要和,社會(hui) 才能有序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應該是個(ge) 和諧的共同體(ti) 。”顏炳罡說。

 

顏炳罡每個(ge) 月會(hui) 到濟南市章丘區的三德範村“儒學講堂”講學,和村民分享體(ti) 現孔子"仁義(yi) 禮智信"等道德準則的故事。

 

“講到孝道故事的時候,很多村民深有感觸,忍不住落淚。”顏炳罡說。

 

“在過去有一段時間,孔子在中國大陸地區一直是被批判的對象。一直到現在,大量社會(hui) 人士一直停留在反傳(chuan) 統的觀念當中,喜歡用西方的標準來規範、評價(jia) 我們(men) 的一切。”顏炳罡說,我們(men) 需要把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心找回來,儒學思想需要走出象牙塔走入人們(men) 的生活中。

 

推動傳(chuan) 統與(yu) 新時代相融相通

 

與(yu) 中國偉(wei) 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著作《道德經》不同的是,記錄孔子言語和思想的《論語》更加具體(ti) ,是關(guan) 乎人們(men) 日常生活的內(nei) 容,安樂(le) 哲說。

 

“家”“禮”這些核心的理念是儒學思想的源泉。對於(yu) 孔子來說,人生是一個(ge) 集體(ti) 概念,而不是個(ge) 體(ti) 。儒學思想的重要貢獻是,個(ge) 人主義(yi) 以外的“人”的概念,中國的“人”的概念,是承認我們(men) 人類是互相性的,是家庭為(wei) 主的。

 

在中國人的世界,萬(wan) 物相互成就。儒學裏的“做人”是一個(ge) 過程,一個(ge) 人需要其他人成就個(ge) 人。沒有生即為(wei) 人的human being,隻有學以成人的human becomings。加了“s”,使用複數,是因為(wei) 中國哲學中的人都是互相依靠、彼此需要的,在中國哲學裏沒有西方個(ge) 人主義(yi) 虛構出的絕對個(ge) 體(ti) ,安樂(le) 哲說,如果你想了解中國人,你不是通過了解他們(men) 的精神或者分析他們(men) 個(ge) 人,而是通過他們(men) 的講述,他們(men) 在哪裏上學?他們(men) 的老師是誰?通過這些來了解中國人。

 

 

 

孔子博物館試運營第一天,人們(men) 在孔子博物館拍孔子畫像。楊國慶攝

 

“儒學就是一代一代的傳(chuan) 承。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模式,是今天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的一種態度,將文化傳(chuan) 統代代傳(chuan) 下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安樂(le) 哲說。

 

儒學的理念需要代代傳(chuan) 承,也需要與(yu) 時俱進、轉化創新,更好地融入當代、服務今人。

 

在杭州讀大二的孫於(yu) 卓然能夠不假思索地背誦許多孔子名言。她認為(wei) ,大部分孔子名言具有指導意義(yi) ,但是也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畢竟孔子那時候的社會(hui) 環境與(yu) 我們(men) 現在的社會(hui) 環境大不相同,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要與(yu) 時俱進。”孫於(yu) 卓然說。

 

對於(yu) 儒學思想,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認為(wei) ,儒學不是一個(ge) 單純的倫(lun) 理學說,而是一種社會(hui) 發展理論,其最終目的是想治國平天下。

 

王學典表示,儒家學說對於(yu) 社會(hui) 治理的論述代表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智慧所在,一些理念甚至應放在更廣泛的政治層麵去詮釋。比如“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有教無類”、“和而不同”等對於(yu) 當今社會(hui) 發展、國家治理甚至處理國際關(guan) 係均具有重要意義(yi)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甚至被譯成英文鐫刻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內(nei) ;而在美國唐人街亦常見掛著“天下為(wei) 公”的牌匾,這是儒學的標誌性概念。“很難想象,中國人兩(liang) 千年前就能提出這樣的概念,我們(men) 今天也很難說它已過時。”

 

安樂(le) 哲也認同儒學的理念應該用來處理全球麵臨(lin) 的問題。

 

“我不認為(wei) 儒學可以解決(jue) 所有問題,但它應該有一個(ge) 自己的位置。人類現在麵臨(lin) 著許多全球性問題,全球變暖、疾病、食物水源短缺、環境惡化、國際反恐等等,對於(yu) 這些問題,無論是個(ge) 人、組織或者國家,隻有一起努力才能解決(jue) 問題。”安樂(le) 哲說。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便是儒學智慧,是全世界需要的智慧。”安樂(le) 哲說。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