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範仲淹為(wei) 官廣德想到的
作者:萬(wan) 安倫(lun)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初五日壬寅
耶穌2019年11月1日
“無壁巨屋曰廣”“七曜行運曰德”。我的家鄉(xiang) “廣德”,2019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由安徽省直轄”。廣德,位於(yu) 皖東(dong) 南,素有蘇浙皖“三省通衢”美譽,曆史底蘊深厚,先秦時稱“桐汭”,《左傳(chuan) 》載: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吳,及桐汭”,後有“廣德軍(jun) ”“廣德州”“廣德縣”等不同名稱。曆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範仲淹、嶽飛、朱元璋等都曾與(yu) 廣德有過交集,但對廣德影響深遠的是範仲淹。廣德是範仲淹仕宦的起點站,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27歲的範仲淹經“斷齏畫粥”苦讀,考中乙卯科進士,當年出任廣德軍(jun) 司理參軍(jun) ,是一個(ge) 主管刑獄的九品小官(相當於(yu) 副科級)。天禧元年(1017年),調離廣德。前後任職3個(ge) 年頭,官職也很低,但是他的品德和政績,卻代代傳(chuan) 頌,深遠影響著廣德這片土地的世道人心和文明開化。
初識範仲淹,是40年前在中學課本《嶽陽樓記》中,知道一個(ge)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高潔之士,同時感佩一篇300多字的文章竟能產(chan) 生數個(ge) 成語,深為(wei) “唐宋八大家”沒有範仲淹而抱屈;再識範仲淹,是30多年前上大學時,知道範仲淹是古代文人中難得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華和軍(jun) 事才能的一代文壇領袖,不但曾主導“慶曆新政”,而且抗擊西夏威震邊塞——“軍(jun) 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三識範仲淹,是了解到他曾在故鄉(xiang) 廣德為(wei) 官,由此開始關(guan) 注範仲淹的人格底色和為(wei) 政風格的形成及其發展。
“百善孝先,家風儼(yan) 然”
廣德是範仲淹為(wei) 官的第一站,他最為(wei) 廣德百姓傳(chuan) 頌的是孝。《廣德州誌·名臣傳(chuan) 》載:“範仲淹……登進士第,為(wei) 廣德司理參軍(jun) ,迎其母歸養(yang) 。”
範仲淹一生對母親(qin) 謝氏至敬至孝。兩(liang) 歲時,父親(qin) 範墉亡故,母親(qin) 為(wei) 將其拉扯成人培育成才,放棄名節,“更適長山朱氏”,即改嫁長山(今山東(dong) 鄒平)人平江府(今蘇州)推官朱文瀚,並且一直將此情況隱瞞至範仲淹成年。範仲淹來廣德為(wei) 官時,用的名字是“朱說(yuè)”,繼父朱文瀚同年離世,範仲淹雖立足未穩,便“迎母歸養(yang) ”,這成為(wei) 千百年來廣德人民教育子弟的鮮活教材。兩(liang) 年後“朱說”調任集慶軍(jun) (今安徽省亳州市)節度推官,向皇帝上《乞歸姓表》,得到批準,還姓更名為(wei) “範仲淹”。範仲淹對母親(qin) 既孝且順,無論宦遊何處,絕不與(yu) 母親(qin) 分離。“迎母歸養(yang) ”11年後,母親(qin) 離世,範仲淹在葬母問題上更表現出對母親(qin) 的至敬至尊。既沒有將母親(qin) 歸葬長山朱氏,也沒有將母親(qin) 葬入蘇州範氏祖塋,而是在洛陽南郊(伊川縣)萬(wan) 安山下另選墳地安葬母親(qin) ,並安排自己及子孫將來都隨母而葬,這樣就避免了母親(qin) 身適兩(liang) 家之窘境。
從(cong) 範仲淹在廣德初入仕途對母親(qin) 的孝養(yang) 中,可以看出,範仲淹十分重視家風建設。其次子範純仁沒過門的妻子王氏是名門貴女,史載:“公子純仁娶婦將歸,或傳(chuan) 婦以羅為(wei) 帷幔,公聞之不悅,曰:‘羅綺豈帷幔之物耶?吾家清儉(jian) ,安得亂(luan) 吾家法?敢持歸吾家,當火於(yu) 庭。’”
範家子弟深受範仲淹孝儉(jian) 家風影響,在廣德的兩(liang) 支“桐川範氏”,始終家風儼(yan) 然,其第32代後裔範忠俊仍孝儉(jian) 持家。
“治獄廉平,清正自守”
據《廣德州誌·職官表》載:“宋置廣德軍(jun) 知州軍(jun) 事一人……通判一人……參軍(jun) 一人。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始置諸州司冠參軍(jun) ,以新進士及選人為(wei) 之,後改為(wei) 司理,掌獄訟勘鞠之事。”範仲淹仕途起點的廣德軍(jun) “司理參軍(jun) ”是一個(ge) 掌管獄訟的九品小吏,但範仲淹卻做得有聲有色,《廣德州誌》稱:“治獄廉平,……引囚訊問,皆得其情。”這種“小大之獄,必以情”的為(wei) 官風格,伴隨範仲淹一生。更為(wei) 難能可貴的是,在獄訟辦案過程中,範仲淹為(wei) 秉公循法,經常抗顏犯上,《廣德州誌》有翔實記載:“時抱獄牘與(yu) 守爭(zheng) 是非,守數以盛怒加之,不為(wei) 屈。歸必記其往複辯論之語於(yu) 屏。比去官,字無所容。”其“為(wei) 天下蒼生念”的為(wei) 官底色已然形成。
範仲淹因在廣德政績突出,官聲斐然,兩(liang) 年後升任從(cong) 八品集慶軍(jun) 節度推官,離任廣德時,身無長物,缺少盤纏,隻能賣馬徒步而去。汪藻在紹興(xing) 九年(1139年)六月所書(shu) 《範文正公祠堂記》明載此事:“貧止一馬,鬻之,徒步而歸”。
範仲淹在廣德時間雖短,但廣德人民卻無比懷念他,曾建造“景範亭”“範公祠”等紀念這位“治獄廉平,清正自守”的“真公仆”“好公仆”。
“重文興(xing) 教,澤被後世”
《範文正公祠堂記》又載:“初,廣德人未知學,公得名士三人為(wei) 之師,於(yu) 是郡人之擢進士第者,相繼於(yu) 時。”查閱史料發現,此言並非虛妄的溢美之詞。在範仲淹為(wei) 官廣德前,7世紀至11世紀400多年間,廣德的確沒有進士及第者。正史沒有範仲淹在廣德任“教授”的記載,但在《桐川範式宗譜》上卻有“文正公初授廣德教授”之語,這可能是範仲淹在“司理參軍(jun) ”之外的一個(ge) 兼職,否則就難以解釋範仲淹“得名士為(wei) 師”這樣的“越職”行為(wei) 。自從(cong) 範仲淹延引三名士,再加上他本人悉心育教,廣德重文興(xing) 教之風蔚然形成,直接的結果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第一個(ge) 進士陳南在範仲淹“教授”廣德的第19個(ge) 年頭產(chan) 生了,而後僅(jin) 宋代廣德就有49名學子高中進士。廣德從(cong) “未知學”一躍成為(wei) “擢進士第者,相繼於(yu) 時”的敦教重讀、文風鼎盛之鄉(xiang) 。
範仲淹在廣德太極洞留有“跫然岩”勒石。作於(yu) 廣德的《石溪瀑布》:“迥與(yu) 眾(zhong) 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猶直在,到海得清無?勢鬥蛟龍惡,聲吹雨雹粗。晚來雲(yun) 一色,詩句自成圖。”此詩境界高遠意蘊深長,乃宋詩精品,首聯、頷聯、尾聯俱為(wei) 名句,一詩三名句,實在難得。
今天的故鄉(xiang) ,擁有了“廣德市”的新名稱,也翻開了曆史的新篇章。範仲淹在廣德的人格底色和為(wei) 官初樣,應該成為(wei) 後來者之榜樣,“踏好仕途的每一個(ge) 腳印”“走好人生的每一個(ge) 途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