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驊 著《日本儒學史論》出版
書(shu) 名:《日本儒學史論》
作者:王家驊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分“日本古代的儒學”“儒學與(yu) 日本的現代化”“前近代日本社會(hui) 及其變化”“儒學與(yu) 近代思想”“中日儒學比較”“中日思想文化研究觀察與(yu) 思考”六個(ge) 專(zhuan) 題。
【作者簡介】
王家驊(1941-2000),著名日本思想文化史學者、儒學研究家。1968年畢業(ye) 於(yu) 南開大學曆史係。曾任南開大學曆史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yu) 比較文化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東(dong) 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日本史學會(hui) 思想史、文化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會(hui) 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外國人研究員。著有《日中儒學の比較》(日本六興(xing) 出版,1988年)、《儒家思想與(yu) 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儒家思想與(yu) 日本的現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日本の近代化と儒學》(日本農(nong) 山漁村文化協會(hui) ,1998年)、《中日儒學: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人民出版社,2014年)等。
【目錄】
上 篇 中日儒學之比較
緒 言
序 章
第一節 “儒學”抑或“儒教”
第二節 中國儒學發展的諸階段
第一章 儒學傳(chuan) 入日本
第一節 傳(chuan) 入日本時間
第二節 與(yu) 佛教傳(chuan) 入之差異
第二章 日本早期的儒學
第一節 聖德太子《憲法十七條》
第二節 大化改新、律令製和儒學思想
第三節 《記》《紀》的儒學思想
第四節 大學寮的儒學教育
第五節 “早期儒學”特征
第三章 鐮倉(cang) 、室町時代的日本儒學
第一節 宋學的日本傳(chuan) 入
第二節 向地方傳(chuan) 播
第四章 日本的朱子學
第一節 日本儒學的獨立
第二節 日本朱子學的分化
第三節 中、日、朝朱子學的差異
第五章 日本陽明學
第一節 中國陽明學
第二節 中日陽明學之不同點
第六章 日本的古學
第一節 古學三巨頭
第二節 與(yu) 清代考證學的比較
第七章 江戶後期的日本儒學
第一節 日本儒學的衰退和變質
第二節 儒學者西洋文明觀的轉變
第八章 水戶學和明治維新
第一節 朱舜水和前期水戶學
第二節 後期水戶學的曆史意義(yi)
第九章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儒學
第一節 儒學思想的複活、變態和《教育敕語》
第二節 日本軍(jun) 國主義(yi) 和對儒學的惡用
第三節 日本的現代生活和儒學
終章 日本儒學的特色——中日儒學的比較
後記 118
插圖出處一覽
下 篇 日本現代化與(yu) 儒學
序 章 本書(shu) 的課題與(yu) 方法
第一章 半歐洲、半亞(ya) 洲模式的幕藩製社會(hui)
第一節 幕藩體(ti) 製下土地所有製的特征
第二節 小農(nong) 經濟的特征
第三節 都市商品經濟的特征
第四節 集權勢力和分權勢力的均衡
第五節 多元的文化構造
第二章 日本的朱子學及其現代意義(yi)
第一節 日本朱子學的特征
第二節 日本朱子學的現代意義(yi)
第三章 日本的陽明學及其現代意義(yi)
第一節 日本陽明學的特征
第二節 日本陽明學的現代意義(yi)
第四章 日本的古學派及其現代意義(yi)
第一節 日本古學派的特征
第二節 日本古學派的現代意義(yi)
第五章 安藤昌益的思想和現代
第一節 安藤昌益的儒學批判
第二節 安藤昌益思想中的儒學影響
第三節 安藤昌益思想的現代意義(yi)
第六章 明治啟蒙思想與(yu) 作為(wei) 媒介的儒學
第一節 福澤諭吉的“天”與(yu) “實學”
第二節 西周的“物理”與(yu) “心理”
第三節 西村茂樹的折衷主義(yi) “日本道德論”
第四節 中村正直的“敬天愛人說”與(yu) “古今東(dong) 西一致道德說”
第七章 自由民權思想與(yu) 作為(wei) 橋梁的儒學
第一節 中江兆民的“理義(yi) ”與(yu) “自由”
第二節 植木枝盛的“民為(wei) 國本”與(yu) “尊人說”
第八章 初期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作為(wei) 動力的儒學
第一節 幸德秋水的“誌士仁人”意識
第二節 堺利彥的“行道”理想
第九章 儒學與(yu) 日本近代的經濟與(yu) 政治
第一節 澀澤榮一的“論語算盤說”與(yu) 日本的資本主義(yi) 精神
第二節近代天皇製國家與(yu) 儒學的政治化、社會(hui) 化
第十章 近代日本與(yu) 儒學
第一節 日本的社會(hui) 構造與(yu) 儒學
第二節 日本人的國民性與(yu) 儒學
終 章 日本現代化的二重性與(yu) 日本儒學的二重性
第一節 日本現代化的二重性
第二節 日本儒學的二重性
後 記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