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光】沒有利他主張的自由主義,所在地公益事業為何非常發達?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9-11-05 01:06:51
標簽:利他主義、慈善文化會講、自由主義
康曉光

作者簡介:康曉光,男,西元一九六三年生,遼寧沈陽人。現任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著有《君子社會(hui) ——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研究》《陣地戰——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葛蘭(lan) 西式分析》《中國歸來——當代中國大陸文化民族主義(yi) 運動研究》《仁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道路》《起訴——為(wei) 了李思怡的悲劇不再重演》《NGOs扶貧行為(wei) 研究》《法倫(lun) 功事件透視》《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地球村時代的糧食供給策略——中國的糧食國際貿易與(yu) 糧食安全》《中國貧困與(yu) 反貧困理論》等。

原標題:自由主義(yi) VS. 利他主義(yi) ——第五期“慈善文化會(hui) 講”上的發言

作者:康曉光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初八日乙巳

          耶穌2019年11月4日

 

“人大公益創新研究院”微信公眾(zhong) 號編者按:

 

10月31日,第五期“慈善文化會(hui) 講”在中國人民大學舉(ju) 辦。主題為(wei) “當代自由主義(yi) 慈善文化的理念與(yu) 實踐”。在會(hui) 講上,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以“自由主義(yi) VS.利他主義(yi) ”為(wei) 題對此進行了闡述,並對托克維爾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康曉光認為(wei) ,自由主義(yi) 確實沒有提供一套激勵利他的倫(lun) 理學說,甚至原則上就不可能提供這樣的倫(lun) 理學說。自由主義(yi) 雖然沒有利他主張,但是不反對別人的利他主張。自由主義(yi) 通過宣稱價(jia) 值中立、道德相對主義(yi) ,通過把道德選擇權交給個(ge) 人,通過一套政治架構和法律架構,如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稅收優(you) 惠,為(wei) 利他思想及相應的利他行為(wei) ,開辟了一個(ge) 廣闊的空間,在這個(ge) 空間裏,各種各樣的有利於(yu) 利他的價(jia) 值觀、道德思想可以自由存在並傳(chuan) 播,與(yu) 之相應的利他行為(wei) 得以順暢實施。以下為(wei) 康曉光發言全文,與(yu) 讀者分享。

 

自由主義(yi)

 

自由主義(yi) 經曆了漫長的演化過程,形成了眾(zhong) 多的流派。各個(ge) 流派既然同屬自由主義(yi) ,那就一定共享某種東(dong) 西。本文忽略自由主義(yi) 流派之間的差異,而關(guan) 注它們(men) 的共同之處。

 

《新大英百科全書(shu) 》對“個(ge) 人主義(yi) ”的定義(yi) 是:一種政治和社會(hui) 哲學,高度重視個(ge) 人自由,強調自我支配、自我控製、不受外來約束的個(ge) 人或自我。個(ge) 人主義(yi) 的價(jia) 值體(ti) 係可以表述為(wei) 以下三項主張:一切價(jia) 值均以人為(wei) 中心;個(ge) 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價(jia) 值,社會(hui) 隻是達到個(ge) 人目的的手段;一切個(ge) 人在道義(yi) 上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應當被當作另一個(ge) 人獲得幸福的工具。個(ge) 人主義(yi) 認為(wei) ,對於(yu) 一個(ge) 正常的成年人來說,最符合他利益的就是讓他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責任去選擇他的目標和達到這個(ge) 目標的手段並且付諸行動。個(ge) 人主義(yi) 者往往把國家看作是一種必要的“惡”,讚賞“無為(wei) 而治”的小政府。個(ge) 人主義(yi) 也指一種財產(chan) 製度,即每個(ge) 人都享有最大限度的機會(hui) 去取得財產(chan) ,並按自己的意願去管理或轉讓財產(chan) 。

 

自由主義(yi) 首先是一種經濟理論,然後是一種政治理論,當然也是一種社會(hui) 理論,也是一種倫(lun) 理學說。自由主義(yi) 是曆史的產(chan) 物。它源於(yu) 資本主義(yi) 經濟,指向國家或政府建構,服務於(yu) 資產(chan) 階級的利益。一句話,自由主義(yi) 是商人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的條件,就參與(yu) 者的動機而言,所需要的僅(jin) 僅(jin) 是利己,根本不需要利他,有了利他,反倒無所適從(cong) 。市場隻要求參與(yu) 者是“理性經濟人”。

 

利他與(yu) 慈善文化

 

在本文中,“慈善”與(yu) “公益”同樣被視為(wei) 同義(yi) 語。

 

“慈善”的本質是“利他”。所謂“利他”,即為(wei) 了他人的福祉,自願地、不求回報地、貢獻出自己的寶貴而稀缺的資源。

 

毋庸諱言,慈善領域魚龍混雜,既有真正的利他,也有沽名釣譽的利他,甚至還有包裝為(wei) 利他的欺詐。但是,沒有利他就不可能有慈善,沒有在社會(hui) 層麵上對利他在道德上的充分肯定,連沽名釣譽的利他、包裝為(wei) 利他的欺詐都不會(hui) 出現。

 

此處的“慈善文化”為(wei) 狹義(yi) 的慈善文化,以價(jia) 值觀為(wei) 核心。慈善文化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人為(wei) 什麽(me) 應該利他?人為(wei) 什麽(me) 能夠利他?支配人類的利他行為(wei) 的理念及其邏輯是什麽(me) ?

 

托克維爾問題及其解決(jue)

 

從(cong) 定義(yi) 上看,自由主義(yi) 很難推演出“利他”的主張。發明了“個(ge) 人主義(yi) ”一詞的托克維爾對此深有感觸,他指出,“個(ge) 人主義(yi) 是一種隻顧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個(ge) 公民同其同胞隔離,同親(qin) 屬和朋友疏遠……久而久之,個(ge) 人主義(yi) 也會(hui) 打擊和破壞其他一切美德,最後淪為(wei) 利己主義(yi) 。”[1]注意,托克維爾的“個(ge) 人主義(yi) ”與(yu) “自由主義(yi) ”沒有實質差別。

 

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shu) 中,托克維爾發現了一個(ge) 問題並提出了一種解釋。他發現美國的公益事業(ye) 很繁榮。從(cong) 理念和邏輯上說,個(ge) 人主義(yi) 與(yu) 利他是相互衝(chong) 突的,但是,在實踐中,個(ge) 人主義(yi) 主宰的美國,公益事業(ye) 又非常發達。這就是托克維爾發現的問題,也是他要解決(jue) 的問題。

 

托克維爾用“正確理解的利益”(開明的自利)的原則來解釋利己主義(yi) 者的“利他”邏輯。“美國人……喜歡利用‘正確理解的利益’的原則去解釋他們(men) 的幾乎一切行動,自鳴得意地說明他們(men) 光明磊落的自愛是怎樣使他們(men) 互相援助和為(wei) 國家的利益而情願犧牲自己的一部分時間和財富的……‘正確理解的利益’的原則並不怎麽(me) 高深,而是十分明白易懂……由於(yu) 它切合人的弱點,所以不難對人產(chan) 生巨大影響。而且,影響的力量也容易保持下去,因為(wei) 它以個(ge) 人的利益來對抗個(ge) 人本身”。[2]

 

孤懸於(yu) 社會(hui) 之外的個(ge) 人是無法生存的。任何人隻有“在社會(hui) 中”才有可能生存下來。一旦個(ge) 人開始在社會(hui) 中謀生,他很快就會(hui) 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自己不可能完全脫離他人而獨立生存,隻有借助他人這種“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為(wei) 了得到他人的幫助,就要幫助他人;隻有先幫助他人,將來才有權要求得到他人的幫助。因此,可以合理地把個(ge) 人主義(yi) 的“利他”視為(wei) 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的“交易”,這種交易與(yu) 市場中的交易沒有本質性的差別。所以,對於(yu) 個(ge) 人主義(yi) 者來說,沒有“利他”,隻有自利,“利他”隻是為(wei) 了更好地自利,或者說,“利他”隻不過是“開明的自利”而已。在這裏,“開明的自利”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它的指引下,每個(ge) 開明的、擁有長遠眼光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個(ge) 人,通過投資公共利益,促成社會(hui) 的繁榮,進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的。

 

實際上,托克維爾把利他“還原”為(wei) 利己了。經過托克維爾的闡釋,美國的公益被還原為(wei) 一種“交易”,與(yu) 市場交易沒有實質性的差異,其運作機製與(yu) 小範圍的自發的自願的互助、大範圍的商業(ye) 保險、政府主持的幾乎是全民參與(yu) 的社會(hui) 保險計劃毫無二致,而不再是一般意義(yi) 上的“利他”了。

 

羅爾斯屬於(yu) 自由主義(yi) 左派。他支持福利國家,他的《正義(yi) 論》為(wei) 福利國家提供政治哲學層麵的論證。羅爾斯支持再分配,支持由國家主持的有利於(yu) 窮人的再分配,但是,支持的依據或理由,不是人類的利他性,而是利己性。無知之幕背後的人,考慮到自己有可能落入不幸境地,為(wei) 了給自己保險(所謂“厭惡風險”),同意給予落入不幸境地的人以必要的幫助,即支持再分配,支持福利國家。在羅爾斯的推演中,人做出這一選擇的動機,完全是利己的,沒有任何利他的成分。

 

我的回答

 

我也在思考托克維爾提出的問題。我的解釋與(yu) 他不同。

 

已有的針對美國的經驗研究顯示,捐贈行為(wei) 動機和誌願行為(wei) 動機非常複雜,包括:來自各種宗教的影響、同情心、希望他人更幸福、自我完善、改造社會(hui) 、獲得社會(hui) 承認、博取名聲(滿足虛榮心)、間接獲利(如找到更好的工作、提升企業(ye) 品牌)等等。這說明,在美國,各種各樣的利他理念廣泛存在,而且都在積極地發揮作用。

 

自由主義(yi) 確實沒有提供一套激勵利他的倫(lun) 理學說,甚至原則上就不可能提供這樣的倫(lun) 理學說。但是,在自由主義(yi) 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裏,確實存在利他行為(wei) ,這些利他行為(wei) 不是源於(yu) 自由主義(yi) 的理念和邏輯,而是源於(yu) 非自由主義(yi) 的理念和邏輯。基於(yu) 自由主義(yi) 的政治和法律製度,為(wei) 非自由主義(yi) 的利他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生存與(yu) 運作的環境,從(cong) 而激發了利他行為(wei) 的繁榮。

 

自由主義(yi) 雖然沒有利他主張,但是不反對別人的利他主張,而且允許甚至支持各類利他行為(wei) ,如給予稅收優(you) 惠。自由主義(yi) ,通過宣稱價(jia) 值中立、道德相對主義(yi) 、甚至道德虛無主義(yi) ,通過把道德選擇權交給個(ge) 人,歸入私人領域,逐出公共領域,通過一套政治架構和法律架構,如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相關(guan) 的法律體(ti) 係、激勵機製,為(wei) 利他思想及相應的利他行為(wei) ,開辟了一個(ge) 廣闊的空間,在這個(ge) 空間裏,各種各樣的有利於(yu) 利他的價(jia) 值觀、道德思想可以自由存在並傳(chuan) 播,與(yu) 之相應的利他行為(wei) 得以順暢實施。

 

這就是我對托克維爾問題的解釋。

 

2019年10月31日

 

注釋:

 

[1][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商務印書(shu) 館,1988年,第625頁。

 

[2][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商務印書(shu) 館,1988年,第652~653頁。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