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嶽作者簡介:潘嶽,男,西元1960年生,江蘇南京人。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qiao) 務辦公室主任,中央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黨(dang) 組書(shu) 記、第一副院長。 |
中華文明與(yu) 中國道路
作者:潘嶽(中央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黨(dang) 組書(shu) 記、第一副院長)
來源:中央社院官方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初五日壬寅
耶穌2019年11月1日
中華文明與(yu) 中國道路
朋友們(men) ,同誌們(men) :
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就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與(yu) 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習(xi) 近平主席強調,“一個(ge) 國家治理體(ti) 係與(yu) 能力與(yu) 這個(ge) 國家的曆史傳(chuan) 承和文化傳(chuan) 統密切相關(guan) ,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隻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道路決(jue) 定命運,文化傳(chuan) 統決(jue) 定道路選擇。數千年來,中華文明塑造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明根性。
No.1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義(yi) 是“大一統”傳(chuan) 統
今天論壇的主題,是中華文明與(yu) 中國道路。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義(yi) 大一統,就是製度統一、政令統一、文化統一。這個(ge) 概念,很多西方朋友不喜歡,但這個(ge) 概念恰好是理解中國道路的核心。從(cong) 中國曆史上來看,大一統包含幾個(ge) 方麵:
一是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郡縣製確保中央權力可以在基層運行,解決(jue) 央地離心傾(qing) 向;科舉(ju) 製打破階層固化,開放國家權力和治理體(ti) 係;文官製保證王權與(yu) 士大夫集團共治天下;鄉(xiang) 紳製反映朝野協同共治基層。因為(wei) 大一統傳(chuan) 統,中國創造了世界唯一不中斷的“分久必合”的中國奇跡。
二是以文化認同塑造民族認同。是否是中華民族一員,不是靠種族,不是靠地緣,而是靠文化。所謂“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yu) 中國則中國之”。即是說生於(yu) 中華之族群,不認同中華文化,就非中華之人;不生在中華地域的族群,隻要認同中華文化,就是中華之人。曆史上,任何一個(ge) 少數民族政權定鼎中原,都主動選擇繼承發展中華文明大一統體(ti) 係。例如蒙元創造了中央集權製度中的“行省製”,滿清創造了包括西藏新疆在內(nei) 的多民族邊疆治理體(ti) 係。因此,中華文明大一統體(ti) 係也是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正因為(wei) 大一統民族之道,中華文明不是西方意義(yi) 上的現代民族國家,更不是西方意義(yi) 上的帝國霸權,而是“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
三是中華文明永遠開放包容。中華文明從(cong) 未拒絕過任何一種外來文化,也從(cong) 來不宣稱自己已經進化到了曆史的終點。不論強弱,都不搞封閉,不放棄學習(xi) 。任何一種宗教和文化進入中國,都會(hui) 自覺不自覺地淡化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因為(wei) 多元和包容是中華文明的又一核心價(jia) 值。
四是協和萬(wan) 邦的世界秩序。中華文明崇尚“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主張和合共生、互利共贏。因為(wei) 大一統和平之道,傳(chuan) 統中國沒有像西方帝國那樣進行對外軍(jun) 事征服,沒有靠殖民霸權,沒有派任何儒生去世界強行文化輸出。所謂的朝貢體(ti) 係也主要是禮尚往來。
很多西方學者認為(wei) ,所謂“大一統”觀念,是因為(wei) 先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為(wei) 了符合政治需要才發明出的意識形態。實際並非如此。在秦漢大一統王朝之前幾百年,戰國百家爭(zheng) 鳴的時代裏,大一統思想就在諸子百家各派中討論。盡管諸子百家思想分歧極大,但在“定於(yu) 一”上都有共識。他們(men) 不約而同將治亂(luan) 問題放在政治問題的首位,將統一的秩序放在了政治價(jia) 值的首位。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是,中國是超大規模國家,隻有大一統體(ti) 係才能維持穩定。
僅(jin) 從(cong) 軍(jun) 事史來看。先看希臘羅馬。雅典在其鼎盛時期伯羅奔尼撒戰爭(zheng) 開始時最多隻能動員1.3萬(wan) 人參戰。亞(ya) 曆山大大帝征服歐亞(ya) 的部隊隻有4萬(wan) 人。羅馬史上傷(shang) 亡最大的戰爭(zheng) 坎尼之戰,隻死亡6萬(wan) 人。而和希臘羅馬同時的中國戰國時期,一場大型戰爭(zheng) 死亡人數幾十萬(wan) 之眾(zhong) 。戰國時代較大規模戰爭(zheng) 共有230次,相當於(yu) 兩(liang) 百年內(nei) 每年都發生一次希臘羅馬最大規模的戰爭(zheng) 。
可以說,中國作為(wei) 超大規模國家的戰爭(zheng) 烈度,遠遠超過西方;因政治分立造成的戰爭(zheng) 死亡和痛苦,也遠遠超過西方。正是這個(ge) 巨大的代價(jia) ,從(cong) 曆史源頭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政治觀。超大規模的政治體(ti) ,如果沒有大一統體(ti) 係,將會(hui) 產(chan) 生超大規模的人道主義(yi) 危機。穩定與(yu) 秩序,是中國人的第一政治,亦是中國人的集體(ti) 經驗,任何政治理論都無法動搖。
No.2根植於(yu)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的中國道路
常有西方朋友問我,什麽(me)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我說,實質意義(yi) 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中華文明緊密結合,也就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這便是我們(men) 為(wei) 何與(yu) 蘇聯不同的原因。中華文明是馬克思主義(yi) 落地生根的文化土壤,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明現代轉型的關(guan) 鍵動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將兩(liang) 者深度結合。
基於(yu) 中華文明政治一統思想,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國家理論中國化為(wei) 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通過民族區域自治,不同民族和諧共處;通過“一國兩(liang) 製”,不同製度並行共處;通過央地統合,發揮中央統籌和地方積極性;通過大統戰,促進階層統合與(yu) 人心凝聚。
基於(yu) 中華文明社會(hui) 結構,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理論中國化為(wei) “人民民主專(zhuan) 政”。新中國的政權基礎不僅(jin) 是工人階級,還包括工農(nong) 聯盟、民族資產(chan) 階級和小資產(chan) 階級在內(nei) 的四萬(wan) 萬(wan) 同胞。
基於(yu) 中華文明協商共治傳(chuan) 統,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民主理論中國化為(wei)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實踐。協商民主與(yu) 選舉(ju) 民主有機結合,一黨(dang) 執政與(yu) 多黨(dang) 參政有機結合,既代表直接利益,更代表根本利益,不斷實踐實質民主。
基於(yu) 中華文明經濟治理傳(chuan) 統,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公有製理論、列寧的新經濟政策中國化為(wei) 混合所有製經濟製度。將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相結合,在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的前提下,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都是自己人。
基於(yu) 中華文明天人合一思想,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生態觀中國化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中國不走西方依靠戰爭(zheng) 和殖民而完成原始積累的工業(ye) 化老路。我們(men) 依靠社會(hui) 主義(yi) 體(ti) 製的力量,不僅(jin) 能避免資本主義(yi) 唯利是圖導致的生態危機,還能進行更高效的環境治理以實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基於(yu) 中華文明政教傳(chuan) 統,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宗教觀中國化為(wei) 中國特色新型政教關(guan) 係。關(guan) 鍵是立足“政主教從(cong) 、多元通和”的曆史經驗,推進宗教和諧寬容。
基於(yu) 中華文明民族治理體(ti) 係,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民族觀中國化為(wei) 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之路。中國既不會(hui) 通過削弱多樣性來強化國家認同;也不會(hui) 因為(wei) 要保持多樣性而削弱國家認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不是強化民族間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而是以特殊優(you) 惠政策調動各民族積極性,為(wei)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添磚加瓦。
基於(yu) 中華文明賢能政治傳(chuan) 統,我們(men) 將馬克思主義(yi) 先鋒隊理論中國化為(wei) “兩(liang) 個(ge) 先鋒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既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是民族性與(yu) 階級性的有機統一。我們(men) 不是少部分人的利益代表,而是全民族的利益代表;不是選舉(ju) 機器,而是執政為(wei) 民的使命型政黨(dang) ;不是嚴(yan) 重脫離人民的私利集團,不輸出革命,而是有著自我革命精神與(yu) 嚴(yan) 明政治紀律的革命型政黨(dang) 。
No.3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yi)
一是中國道路打破了“曆史終結論”。曆史不可能終結,應該終結的是偏見。如今,“本國優(you) 先”“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世界,中國將反其道而行,高舉(ju) 新型全球化旗幟,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
二是中國道路打破了“西方中心論”。中國靠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集中力量辦成事。為(wei) 發展中國家現代化提供新的體(ti) 製參照。現代化不等同於(yu) 西方化,更不等於(yu) 美國化。
三是中國道路打破了“國強必霸論”。中國不會(hui) 陷入西方霸權衝(chong) 突的曆史周期律。中國即使是在綜合實力最強的時候,也沒有對外殖民掠奪、沒有炮艦政策、沒有強加於(yu) 人的不平等條約。無論是積極倡導“一帶一路”,還是主動參與(yu) 全球治理,我們(men) 都把對內(nei) 改革與(yu) 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yu) 世界發展聯係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
四是中國道路打破了“文明衝(chong) 突論”。這為(wei) 促進多元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新的力量。西方宣揚的所謂普世價(jia) 值,如果沒有與(yu) 中華文明對話交流,肯定不會(hui) 是“普世”的。中華文明如果不與(yu) 西方文明對話交流,同樣不能實現創新性發展。隻有多元文明交流互鑒,我們(men) 才能更為(wei) 妥善地平衡個(ge) 體(ti) 與(yu) 群體(ti) 、責任與(yu) 自由、義(yi) 務與(yu) 權利、德治與(yu) 法治、道義(yi) 與(yu) 利益、本國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從(cong) 而淬煉真正的人類共同價(jia) 值。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