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作者:朱迪光(衡陽師範學院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九月廿八日丙申
耶穌2019年10月26日
“文化自信”是當代中國學術、文化中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概念,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基於(yu) 五千年中國文明史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身奮鬥曆程的總結,又是中華文化愈來愈成熟的明確標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也必然成為(wei) “文化自信”理論的重要源泉。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群體(ti) 中也不乏對“文化自信”進行探討之人。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對於(yu) 民族文化的理論探討就屬於(yu) 此例。我們(men) 不否認,王船山對於(yu) 文化自信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其局限性表現在低層次的危機,低層次的兼收並蓄,未能完全突破華夏文化優(you) 越感的束縛,但對於(yu) 當代中華文化的複興(xing) 仍有其啟示意義(yi) 。
啟示之一:政治危機、社會(hui) 危機的解決(jue) 首先就要樹立自強自信的精神。1644年明亡,1650年王夫之從(cong) 王嶺外效忠於(yu) 南明桂王,1652年王夫之離開南明返衡陽奔母喪(sang) ,隨後在湘南各地流亡。1655年在湖南常寧完成了他的政治著作《黃書(shu) 》。他在書(shu) 中說:“是故中國財足自億(yi) 也,兵足自強也,智足自名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休養(yang) 厲精,士佻粟積,取威萬(wan) 方,濯秦愚,刷宋恥,此以保延千祀,博衣弁帶、仁育義(yi) 植之士甿,足以固其族類而無憂矣。”(王夫之《黃書(shu) ·宰製》)在此,王船山指出中國有足夠的財富,有足夠的軍(jun) 力,有足夠的智力,中國足夠強大,完全可以維護自己的民族、保衛自己的國家。這就是自信。這種自信就是源於(yu) 對自己文化的信仰。他在《黃書(shu) ·後序》中說:“述古繼天而王者,本軒轅之治;建黃中,拒間氣殊類之災,扶長中夏以盡其材,治道該矣。”我們(men) 是繼承黃帝以來的事業(ye) ,我們(men) 有著非常強大的文化傳(chuan) 統,完全可以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在民族鬥爭(zheng) 處於(yu) 低潮、民族前途灰暗不明之時,許多人失去了鬥爭(zheng) 的信心,王船山的這種自信、自強的思想,無疑是黑夜中的一盞明燈。
啟示之二:要想解決(jue) 文化自信的問題就要保持理論的純潔性,不能被形形色色的偽(wei) 理論所影響。王船山在《黃書(shu) ·古儀(yi) 第二》中曆數了漢以下各個(ge) 朝代的得失,重點抨擊了“秦”與(yu) “宋”。王船山說:“秦之所以獲罪於(yu) 萬(wan) 世者,私己而已矣。”(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秦所做的一切都圍繞著如何謀求其一姓政權的長久穩固,其他就不是秦人所考慮的了。王船山又說:“權臣,國之蠹也,而非天下之害也,小則擅而大則篡,聖人豈不慮焉,而《五經》之文無防製權臣之道。胡氏傳(chuan) 《春秋》,始惴惴然製之如檻虎,宋人猜忌之習(xi) ,卒以自弱,而授天下於(yu) 異族……以在下之義(yi) 而言之,則寇賊之擾為(wei) 小,而篡弑之逆為(wei) 大;以在上之仁而言之,則一姓之興(xing) 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故以知胡氏之說,宋人之陋習(xi) 也。”(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七)政治上的極端自私,致疑忌天下,致使君臣猜忌竟至天下無人可信亦無人可用。這種政治上的極端自私亦源於(yu) 理論上對《春秋》的誤解,或者說是源於(yu) 理論上的不自信而假借鬼神之說、佛老之言、申韓之術。王船山在《讀通鑒論》“漢平帝”條中說:“漢之偽(wei) 儒,詭其文而昧其真,其淫於(yu) 異端也,巫史也,其效亦既章章矣。近世小人之竊儒者,不淫於(yu) 鬼而淫於(yu) 釋,釋者,鬼之精者也。以良知為(wei) 門庭,以無忌憚為(wei) 蹊徑,以墮廉恥、捐君親(qin) 為(wei) 大公無我。故上鮮失德,下無權奸,而萍散波靡,不數月而奉宗社以貽人,較漢之亡為(wei) 尤亟焉。小人無憚之儒,害風俗以陸沈天下,禍烈於(yu) 蛇龍猛獸(shou) ,而幸逸其誅。有心者,能勿伸斧鉞於(yu) 定論乎?”(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五)對此,嵇文甫是深有研究,他說:“船山宗旨在徹底排除佛老,辟陸王為(wei) 其近於(yu) 佛老,修正程朱亦因其有些地方還沾染佛老。隻有橫渠,‘無絲(si) 毫沾染’,所以認為(wei) 聖學正宗。”(嵇文甫《船山哲學》)王船山以堅守中華文化的本位來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無疑給我們(men) 當代文化建設以重要啟示。
啟示之三:要想文化自強自信就必須兼收並蓄。王船山雖然批判佛道老莊申韓,但並不是一味地排斥除儒家之外的思想流派,而是大量吸收各種思想養(yang) 分。於(yu) 佛教,對於(yu) 其世界觀是不遺餘(yu) 力地予以批判,但卻吸收佛教的方法論。對於(yu) 老子、莊子,王船山也進行了很深入的研究,撰寫(xie) 了《老子衍》《莊子通》《莊子解》,其目的是:“蓋入其壘,襲其輜,暴其恃,而見其瑕矣,見其瑕而後道可使複也。”(《老子衍·自序》)王船山還吸收了西洋文化。他說:“密翁與(yu) 其公子為(wei) 質測之學,誠學思兼致之實功。蓋格物者,即物以窮理,惟質測為(wei) 得之。若邵康節、蔡西山則立一理以窮物,非格物也。按近傳(chuan) 泰西物理、化學,正是此理。”(王夫之《搔首問》)將泰西的物理、化學當作即物窮理的重要學問,這就初步將理學與(yu) 西學進行比較,肯定了西學在即物窮理方麵的作用。因此,王船山研經史、析佛道、並融理學和心學甚至西洋之學自成一文化大格局,為(wei) 後代文化創新做了很好的示範。
王船山關(guan) 於(yu) 文化自信的認識肯定是達不到當代文化自信理論的水平,但是,王船山對於(yu) 文化自信的探索畢竟為(wei) 後來的愛國救亡人士所肯定,其重要內(nei) 容被吸收。船山思想影響了譚嗣同、梁啟超、章太炎、錢穆、熊十力等一大批仁人誌士,促使他們(men) 為(wei) 中華文化複興(xing) 而努力奮鬥,也成了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文化自信理論形成的重要淵源之一。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家風家教、家國情懷——“南懷瑾先生的文化自信”珠海公益講座圓滿落幕
【下一篇】【楊旭明】走出石船山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