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七屆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hui) 議: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工作交流
來源:“河北省儒學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九月廿七日乙未
耶穌2019年10月25日
“河北省儒學會(hui) ”微信公眾(zhong) 號編者按:在第七屆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hui) 議開幕式上,浙江省儒學學會(hui) 王福和副會(hui) 長、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hui) 柳河東(dong) 會(hui) 長、海南省孔子學會(hui) 彭京宜會(hui) 長、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儒學學會(hui) 湯金友會(hui) 長、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張尚英副研究員、貴陽孔學堂文化傳(chuan) 播中心研修部龍華部長等國內(nei) 六家儒學社團組織就各自工作做了匯報。現將六家社團相關(guan) 工作匯報刊出,以便相互交流和學習(xi) !
研究經典培育人才普及大眾(zhong)
——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紀實
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張尚英
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是四川大學與(yu) 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於(yu) 2009年10月共同組建的儒學研究機構。研究院以古籍所為(wei) 依托,整合四川大學文、史、哲等學科相關(guan) 研究力量,集儒學研究、儒學教育和儒學普及諸功能於(yu) 一體(ti) ,形成一個(ge) 跨院係跨校際的學術研究和儒學普及平台,設有“四所”(儒學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蜀學研究所、青城國學研究所)、“一獎”(“納通國際儒學獎”)、“兩(liang) 中心”(四川省重點研究基地“儒學研究中心”、“楊慎研究中心”),主要從(cong) 事以儒學為(wei) 內(nei) 容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ang) 和文化普及工作。
成立十年來,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本著“弘揚儒學、服務社會(hui) 、麵向世界、剛健篤實”的建院方針,繼承四川大學儒學研究“通經致用”“關(guan) 注現實”“學術至上”“推陳出新”的傳(chuan) 統,積極承擔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員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四川省社科基金、四川大學等各級課題,致力於(yu) 《儒藏》《中國儒學通案》《儒學大師文庫》《巴蜀全書(shu) 》《宋會(hui) 要輯稿》等的整理和研究,在宋代文化研究、儒學研究、巴蜀文化研究三大領域都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學院以全國重點學科“曆史文獻學”、教育部批“中國儒學”博士點、“納通國際儒學獎”為(wei) 依托,積極構建高層次儒學人才培養(yang) 基地和學術研究平台,形成了以“經典儒學”和“大眾(zhong) 儒學”雙軌並進的儒學研究和儒學普及格局,著力打造以《儒藏》《巴蜀全書(shu) 》為(wei) 標誌的大型成果,實行以“大眾(zhong) 儒學書(shu) 係”和“國學係列教材”為(wei) 代表的文化普及工作,開創儒學研究和儒學普及的新局麵和新境界。
一、依托《儒藏》編纂,推動儒學文獻整理與(yu) 研究
《儒藏》是匯聚儒學成果的大型叢(cong) 書(shu) ,是孔孟以來曆代儒家學術成就的集大成。四川大學古籍所於(yu) 1997年啟動該項目,2009年國際儒學研究院成立後,因有了更好的平台,更加大力推進《儒藏》編纂工作。《儒藏》先後列入“國家211工程”“國家985工程”重大項目、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重大項目、貴陽孔學堂重大項目。目前,《儒藏》成果已經形成精裝本、線裝本兩(liang) 大體(ti) 係。
(一)精裝本《儒藏》650冊(ce)
精裝本《儒藏》是對2500年餘(yu) 間儒家各宗、各派、各類成果的最大結集,共收錄自先秦至清末民初儒學文獻5000餘(yu) 種,分經、論、史三部(下設24個(ge) 子目)編排,總字數將近5億(yi) 字,預計精裝650餘(yu) 冊(ce) 。該書(shu) 是儒家經學、子學、史學等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是曆代儒學大師国际1946伟德的精萃匯編,涉及信仰、哲學、道德、知識、政治、經濟、軍(jun) 事、禮樂(le) 、文學、藝術等多方麵,是儒家學術文化的分類編輯,也是中華學術主幹的完整呈現。
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國內(nei) 倡導儒學文獻整理的單位中,四川大學《儒藏》是儒學“南藏”的突出代表(陳祖武語),具有起步早(吳光語)、方法新(許嘉璐語)、進展快(陳來語)、質量好(陳來語)等特點。目前,已出版精裝本《儒藏》總計453冊(ce) (“史部”274冊(ce) 、“經部”179冊(ce) ),基本實現了對儒家曆史文獻的完整出版和儒家經學文獻的陸續推介。後續待出版共計197冊(ce) 。
該書(shu) 創新“三藏二十四目”的編纂體(ti) 例,采用“影印加點校”“敘錄加提要”等方式,在圖書(shu) 分類、經典導覽、學術敘事、內(nei) 容點評等方麵,皆有創新,已被學界廣泛認可。
(二)線裝本《儒藏精華》260冊(ce)
《儒藏》規模宏大,為(wei) 將其中最為(wei) 精華的部分展現出來,使讀者快速把握儒學文獻的精髓。本院在基本完成精裝本《儒藏》編纂的基礎上,由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資助,於(yu) 2015年啟動線裝本《儒藏精華》編纂。曆時兩(liang) 年半完成,由齊魯書(shu) 社於(yu) 2017年5月出版。
《儒藏精華》從(cong) 《儒藏》中精選儒家精萃論著90種(1.5餘(yu) 萬(wan) 頁),分裝260冊(ce) ,進行精細校勘,采用線裝、函套、朱墨套印等傳(chuan) 統印製方式,以古色古香的形貌呈現於(yu) 學人麵前。叢(cong) 書(shu) 前有《儒藏精華總目》二冊(ce) ,係所收各書(shu) 的內(nei) 容提要。各書(shu) 天頭,多附校勘記,朱紅排印。線裝本《儒藏精華》在內(nei) 容上凝聚了儒學精髓,在形式上繼承了傳(chuan) 統印刷的精華,既能簡捷地了解儒學,也可唯美地呈現古典印刷技藝,與(yu) 精裝本《儒藏》一精一全,相輔相成。《儒藏精華》獲2017年度全國優(you) 秀古籍圖書(shu) 獎一等獎。
《儒藏》自出版以來,贏得學界與(yu) 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和好評,被譽為(wei) “文化複興(xing) 的圓夢工程”“千古儒學第一藏”“用書(shu) 籍構築起來的儒學史”“《儒藏》的貢獻是多方麵的,是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永久性的”,成為(wei) 與(yu) 《大藏經》《道藏》鼎足而三的中華文化標誌性成果。《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等主流媒體(ti) ,相繼發表專(zhuan) 題評論文章,海內(nei) 外學術名家,紛紛發表學術論文給予點評,其成果也已為(wei) 國內(nei) 數百家圖書(shu) 館和大學所收藏,日本的京都大學、大阪大學,韓國的成均館大學、高麗(li) 大學,新加坡的國家圖書(shu) 館,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海外知名大學與(yu) 圖書(shu) 館亦有收藏。
(三)儒學研究成果豐(feng) 碩
依托《儒藏》編纂,十年來,我院在儒學研究方麵也碩果累累:
1、《中國儒學通案》
《通案》是大型儒學流派通史和名儒言論的資料匯編。繼承和弘揚傳(chuan) 統“學案體(ti) ”編撰方法,對上自孔子下迄晚清2500年間各家各派之師傳(chuan) 授受、學術陣營,進行全景式的梳理和展示。共10種,約1700萬(wan) 字,其中5種是標點和校勘前人的現有成果,5種係新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種22冊(ce) 。
2、20世紀儒學大師文庫
該文庫係收集和整理20世紀儒學成果的大型叢(cong) 書(shu) ,計劃收錄50餘(yu) 位著名學者的儒學專(zhuan) 著和儒學論文,各自為(wei) 集。截至2011年5月,共出版了龔道耕、李源澄、劉師培、張舜徽、吳之英、金景芳、皮錫瑞、錢基博、王國維、章太炎等首批10種共12冊(ce) 。
3、《儒藏》論叢(cong)
該論叢(cong) 是為(wei) 配合《儒藏》編纂而進行的人才培養(yang) 的成果匯編,首批10種主要是在四川大學“中國儒學”博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後研究報告基礎上修訂而成,也酌量收錄了四川大學儒學院專(zhuan) 職和兼職教授們(men) 的部分研究成果。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4、《儒學文獻通論》
由舒大剛主編,楊世文、李冬梅、王小紅、張尚英副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本書(shu) 係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儒家文獻學研究”的最終成果,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全書(shu) 共3冊(ce) ,246萬(wan) 字,是目前第一部全麵係統論述儒學文獻的專(zhuan) 著。全書(shu) 共分“源流”、“經學文獻”、“儒論文獻”、“儒史文獻”等四編,分別對儒學文獻的源流、概況以及經學、儒論、儒史各類文獻之流變、內(nei) 容、數量與(yu) 分布,進行了考察研究,還對其中重要文獻進行了專(zhuan) 項述評。該書(shu) 獲得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學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獎二等獎與(yu) “致敬國學: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
除以上外,還有楊世文《近百年儒學文獻研究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舒大剛、彭華《忠恕與(yu) 禮讓——儒家的和諧世界》(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年)、《經學年報(2010年)》(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舒大剛《至德要道:儒家孝悌文化》(教育出版社2012年)、《中國孝經學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儒藏論衡》《孝經論衡》等等。我院還主辦《儒藏論壇》論文集,現已出版14輯。
二、立足《巴蜀全書(shu) 》編纂,推動蜀學研究
為(wei) 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推動蜀學研究,我院成立以後組織了另一大型項目《巴蜀全書(shu) 》的編纂。《巴蜀全書(shu) 》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是收錄現今四川和重慶兩(liang) 省市古文獻的大型叢(cong) 書(shu) 。編纂工作將對周秦兩(liang) 漢至1949年曆代漢文文獻中的巴蜀文獻,進行係統的調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將實現對巴蜀文獻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體(ti) 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編錄和出版。編纂《巴蜀全書(shu) 》,就是要打造巴蜀文化的“四庫全書(shu) ”,為(wei) 保存和傳(chuan) 播巴蜀曆代的學術文化成果,促進當代“蜀學”振興(xing) 與(yu) 巴蜀文化的建設,奠定豐(feng) 富的文獻基礎,也為(wei) 突顯和再造中華文化的輝煌曆史貢獻力量。
《巴蜀全書(shu) 》(含《巴蜀文獻精品集萃》、《巴蜀文獻聯合目錄》、《巴蜀文獻珍本善本》),將對2000餘(yu) 種巴蜀文獻編製聯合目錄,對500餘(yu) 部巴蜀文獻進行精心校勘、注釋和評論,對100種巴蜀善本文獻進行考察和再造。截止2018年底,《巴蜀全書(shu) 》編纂組已基本完成了巴蜀古代文獻的調查,收集各類文獻目錄10000餘(yu) 種;通過重點委托和公開招標等方式,共立子項目近600項,出版階段性成果220多種。此外,尚有120餘(yu) 種已經完成,進入排版、出版流程,總計字數大約5600萬(wan) 字。
《巴蜀全書(shu) 》作為(wei)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獲得國家社科規劃辦兩(liang) 次滾動資助,得到全國專(zhuan) 家好評;《光明日報》10次以上報道和3個(ge) 專(zhuan) 版成果發表;出版的階段性成果,在學術界獲得了一致好評,獲得各類獎助19項。比如劉琳、刁忠民、舒大剛、尹波等校點整理的《宋會(hui) 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後,中國社科院曆史所原所長、國家社科評委陳祖武,上海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古籍所原所長、中國宋史研究會(hui) 前會(hui) 長朱瑞熙,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國務院參事、中國宋史研究會(hui) 前會(hui) 長、著名宋史專(zhuan) 家鄧小南等都在《曆史文獻研究》總第37期發表專(zhuan) 文,對點校本《宋會(hui) 要輯稿》予以高度評價(jia) ,認為(wei) 是學術界填補空白之作,是曆經二百年終於(yu) 完成的曆代學人之夙願,為(wei) 古籍整理的一麵旗幟,造福後代,嘉惠後世。此外,日本漢學界也對點校本《宋會(hui) 要輯稿》非常重視,如日本學習(xi) 院大學教授王瑞來、日本東(dong) 北大學熊本崇名譽教授、日本京都府立大學中純夫教授等都在各種刊物上發表專(zhuan) 文給予了高度評價(jia) 。鑒於(yu) 點校本《宋會(hui) 要輯稿》的高質量,其獲得了2014年度全國優(you) 秀古籍圖書(shu) 獎一等獎、上海市第十四屆(2013—2015年度)圖書(shu) 特等獎圖書(shu) 獎、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學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一等獎,“致敬國學: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再如,舒大剛、楊世文、邱進之、鄭偉(wei) 、劉明琴《廖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獲得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學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度全國優(you) 秀古籍圖書(shu) 一等獎、“致敬國學: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2015年)。舒大剛等《三蘇經解集校》(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年)則斬獲四川省第十八次哲學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8年績效考評”中被評為(wei) 優(you) 秀。
在編纂《巴蜀全書(shu) 》之時,為(wei) 推動蜀學研究,我們(men) 編纂了《巴蜀文獻》論文集,截止今年已出版6輯。同時,為(wei) 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巴蜀全書(shu) 》與(yu) 蜀學,我們(men) 目前已向川渝兩(liang) 地縣級以上圖書(shu) 館、博物館,綜合性高校圖書(shu) 館和全國211、985高校圖書(shu) 館以及海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與(yu) 研究機構贈送《巴蜀全書(shu) 》階段成果,總計贈送圖書(shu) 18300冊(ce) 。
三、整合平台綜合優(you) 勢,推進儒學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基礎,學科的綜合實力反映了所在單位的綜合水平和未來發展。我院有全國重點學科曆史文獻學(曆史文獻學全國僅(jin) 一家),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依托教育部特批“中國儒學”博士點與(yu) ”納通國際儒學獎”,以“儒學學科重建”為(wei) 目標,開展儒學研究、儒學學科建設,重建儒學學科體(ti) 係(包括經典體(ti) 係、思想體(ti) 係、話語體(ti) 係等),培養(yang) 儒學人才。
(一)深度推進學科重建,打造儒學專(zhuan) 業(ye) 教材
我院每年都要招收“中國儒學”博士生,在培養(yang) 的過程中,深感沒有係統教材的不便,於(yu) 是從(cong) 2016年6月正式啟動《中國儒學教材》編纂,計劃首批成果由儒學通論(“八通”)、經典導讀、專(zhuan) 題研究三部分內(nei) 容構成,儒學通論(“八通”)即儒學知識的八種通論,“經典導讀”是儒家經典及“出土文獻”的讀本,“專(zhuan) 題研究”重在展現儒學專(zhuan) 題、專(zhuan) 人、專(zhuan) 書(shu) 、學術流派的發展概貌。該計劃注重儒學通識傳(chuan) 授和專(zhuan) 門經典的研讀,完成儒學的通識教育和儒家經學教育的知識構建,力求全麵反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該套教材也將成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儒學學科(本科至博士)的專(zhuan) 業(ye) 用書(shu) 。
為(wei) 確保教材編纂的嚴(yan) 謹與(yu) 科學,2017年我院聯合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國國學研究與(yu) 交流中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山東(dong) 大學、山東(dong) 師範大學、浙江省社科院、湖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日本學習(xi) 院大學等國內(nei) 外科研院校,會(hui) 同牛喜平、趙毅武、劉學智、吳光、單純、俞榮根、幹春鬆、王鈞林、朱漢民、顏炳罡、張茂澤、陳恩林、廖名春、王瑞來、李文亮等專(zhuan) 家學者,先後舉(ju) 行“中國儒學學科建設暨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四川大學·2017年3月)、“中國儒學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中國國學中心·2017年9月)等專(zhuan) 題會(hui) 議。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審議了《儒學學科建設與(yu) 儒學教材編纂規劃進展報告》,分別就儒學二級學科分類、編纂體(ti) 例、現代詮釋、樣稿審讀等進行了深入研討。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儒學的當代複興(xing) 是大勢所趨,從(cong) 學科建設、經典傳(chuan) 承、文化普及、創新轉化等角度通盤考慮、整體(ti) 謀劃,邀集國內(nei) 外優(you) 秀儒學專(zhuan) 家,編纂出版一套高水準的儒學教材,是推動儒學普及推廣和當代發展的有力舉(ju) 措。從(cong) 現有作者陣容、提綱設計和樣稿呈現來看,本套中國儒學教材將在構建儒學學科體(ti) 係方麵發揮應有的作用。2019年4月3日,我們(men) 在四川大學複性書(shu) 院再一次舉(ju) 辦“中國儒學教材編纂座談會(hui) ”,教材計劃發起人陝西師範大學劉學智教授、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教授、山東(dong) 師範大學王鈞林教授,特邀嘉賓美國斯坦福大學謝幼田教授、國際儒聯儒學與(yu) 企業(ye) 管理委員會(hui) 辦公室郭昱主任、貴陽孔學堂文化傳(chuan) 播中心周之江副主任、上海師範大學郭美華教授、成都大學魏紅翎副教授以及我院的相關(guan) 專(zhuan) 家,共二十餘(yu) 人參加了座談。座談會(hui) 對幹春鬆教授《儒學概論》、陳恩林教授《周易導讀》《春秋三傳(chuan) 導讀》、丁鼎教授《禮記導讀》、肖永明教授《論語導讀》、楊朝明教授《孔子家語導讀》、李景林教授《孟子義(yi) 詮》、廖名春教授《荀子導讀》《清華簡導讀》、蔡方鹿教授《宋明理學專(zhuan) 題研究》10部教材書(shu) 稿中存在的問題,形成了修訂意見。
我院對儒學教材的編纂及對儒學學科建設的推動,被伟德线上平台評選為(wei) 2017年度儒家十大熱點之一。
(二)發揮平台綜合優(you) 勢,獎勵學術創新研究與(yu) 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了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鼓勵更多的人學習(xi) 、研究儒家學術,我院設有“納通國際儒學獎”。“納通國際儒學獎”是由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設立、北京納通公益基金會(hui) 提供資金讚助、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儒學專(zhuan) 獎項,旨在推動研究儒家學術,弘揚儒學精神,培養(yang) 儒學人才,促進西部文化建設。
“納通國際儒學獎”始設於(yu) 2010年,開始隻向四川大學從(cong) 事“中國儒學”人才培養(yang) 和學科建設的老師,以及從(cong) 事“中國儒學”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優(you) 秀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後人員)提供資助,使其得以專(zhuan) 心致誌地投身到中國儒學的研究和學習(xi) 中去,為(wei) 中國儒學精神的繼承和弘揚貢獻力量。為(wei) 鼓勵更多的人投身到儒學的教學、科研和實踐中來,2012年評審委員會(hui) 對該獎的評獎工作進行了改革:較大幅度地提高獎金總額(從(cong) 20萬(wan) 增至40萬(wan) );增設儒學學科建設特別貢獻獎等獎項;評獎對象從(cong) 四川大學的教師和學生,擴展至四川省各高校、科研機構從(cong) 事儒學活動的教師和學生。2013年,又增設“儒學征文獎”暨“西部儒學貢獻獎踐行獎”等獎項,經費亦增加到100萬(wan) 元。
目前,“納通國際儒學獎”已成功評選過九屆,現由“優(you) 秀征文獎”(麵向海內(nei) 外征集原創性論著)、“西部儒學貢獻獎”(麵向西部儒學研究、推廣踐行與(yu) 人才培養(yang) ,獎勵傑出成就與(yu) 青年成就)、“獎學獎教金”(麵向四川大學從(cong) 事儒學研究、教學、學習(xi) 的師生)三部分組成。先後有67篇(部)論著獲得優(you) 秀征文獎,66人次獲得優(you) 秀教師獎,97人次獲得優(you) 秀研究生獎,10人獲得西部儒學貢獻獎,6種著作獲得優(you) 秀論著獎,3人獲得優(you) 秀導師獎,5人獲得優(you) 秀推廣與(yu) 踐行獎,1種著作獲優(you) 秀課程獎,總共是255人次(種)獲獎。除了國內(nei) 的四川、重慶、陝西、貴州、山西、湖北、北京、天津、河南、山東(dong) 、上海、湖南、浙江、廣東(dong) 14個(ge) 省(市)有獲獎者外,英國、日本、德國三個(ge) 國家亦有獲獎者。
四、凝練核心價(jia) 值,打造文化普及成果與(yu) 創新傳(chuan) 播平台
我院一直重視將“學術”與(yu) “經世”結合,“經典儒學”與(yu) “大眾(zhong) 儒學”並行發展,促進儒學為(wei) 大眾(zhong) 服務,組織編寫(xie) 了“大眾(zhong) 儒學書(shu) 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讀本》,重建蜀學會(hui) ,舉(ju) 辦“儒藏論壇”係列講座,創辦儒藏、巴蜀全書(shu) 網及公眾(zhong) 號,積極參與(yu) 社區文化建設與(yu) 弘揚地方儒學名家精神,推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普及傳(chuan) 播,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大眾(zhong) 儒學書(shu) 係
我院組織編寫(xie) 的“大眾(zhong) 儒學書(shu) 係”23種,分名家說儒、大眾(zhong) 說儒兩(liang) 類。名家說儒有《據史言儒·範文瀾說儒》《經學釋要·皮錫瑞說儒》《文化與(yu) 理想·林語堂說儒》《儒家與(yu) 現代世界的中國人·唐君毅說儒》等,大眾(zhong) 說儒則有《淑世濟人·大眾(zhong) 儒學綱要》《儒學縱橫·蔡方鹿說儒》《生活儒學·黃玉順說儒》《教化儒學論·李景林說儒》《禮法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法治·俞榮根說儒》《儒學辨證·周桂鈿說儒》《從(cong) 道德仁學到民主仁學·吳光說儒》《道不遠人·郭齊勇說儒》等。“大眾(zhong) 儒學書(shu) 係”闡述了儒學的傳(chuan) 統價(jia) 值和時代意義(yi) ,並從(cong)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實現的偉(wei) 大實踐出發,結合習(xi) 近平中共十八大以來係列講話精神,闡述儒學當代複興(xing) 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倡導經典儒學為(wei) 基礎的大眾(zhong) 儒學實踐,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普適性傳(chuan) 播、大眾(zhong) 化推行”為(wei) 指導方針,使儒學走出書(shu) 齋,在現代社會(hui) 浴火重生,春風化雨,淑世濟人。
(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讀本》(12冊(ce) ,幼兒(er) 至大學)
我院組織編寫(xie)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讀本》係統總結和提煉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和獨特內(nei) 容,形式靈活、圖文並茂、分層推進,係統展示了傳(chuan) 統文化的信仰體(ti) 係和價(jia) 值觀、道德體(ti) 係和行為(wei) 守則、知識體(ti) 係和基本技能,經多位審讀專(zhuan) 家評審,一致認為(wei) 該讀本是目前國內(nei) 最具專(zhuan) 業(ye) 特色的傳(chuan) 統文化讀本。該書(shu) 由孔學堂書(shu) 局於(yu) 2017年9月出版發行。其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原創性。不同於(yu) 大量文選選編讀本,該《讀本》在全國率先係統提煉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核心價(jia) 值觀念,全國首創,獨具一格。
第二、係統性。《讀本》是全國首家涵蓋全學段的關(guan) 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係列讀本,實現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全覆蓋。
第三,時代性。《讀本》注重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融合與(yu) 當代解讀,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構建中華文化話語權,彰顯理論自信。
第四,傳(chuan) 承性。《讀本》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提煉為(wei) 30個(ge) 核心關(guan) 鍵詞,以期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建構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彰顯文化自信。
(三)重建蜀學會(hui) ,續推《蜀學報》,搭建當代蜀學傳(chuan) 播新平台
2017年4月28日,中華孔子學會(hui) ·蜀學研究會(hui) 在成都宣告成立,並舉(ju) 行了第一次工作會(hui) 議。蜀學研究會(hui) 以“紹先哲,起蜀學,明體(ti) 用,啟新知”為(wei) 基本宗旨,以“尊道貴德,明體(ti) 達用”為(wei) 核心精神,以“多維互動,漫汗通觀儒釋道;集雜成純,從(cong) 容涵化印中西”為(wei) 研究方法,聯合海內(nei) 外有誌於(yu) 繼承與(yu) 弘揚巴蜀文化、巴蜀學術的有識之士,整理巴蜀文獻,研究巴蜀學術,普及巴蜀文化,促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yu) 創造性轉化。
(四)傳(chuan) 統講座與(yu) 新媒體(ti) 結合,促進儒學普及
“儒藏論壇”是我院一直堅持舉(ju) 辦的係列學術講座。講座立足儒學研究與(yu) 推廣,廣邀海內(nei) 外名家講學,薈萃精華,啟迪新知。截止目前,“儒藏論壇”講座已舉(ju) 辦223場,加強了與(yu) 海內(nei) 外學人的互動與(yu) 交流,受到校內(nei) 外儒學愛好者的廣泛關(guan) 注和熱烈歡迎。
我院積極探索和開發網絡平台,推出了“儒藏網”、“儒藏”微信公眾(zhong) 號、“巴蜀全書(shu) 網”、“巴蜀全書(shu) ”微信公眾(zhong) 號。“儒藏網”自開通以來,上傳(chuan) 各種資訊12萬(wan) 餘(yu) 條,日平均點擊量一千多人次,擴大了儒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影響。“巴蜀全書(shu) 網”已收巴蜀相關(guan) 信息60000餘(yu) 條,文獻典籍4700餘(yu) 種,圖片7000餘(yu) 幅。兩(liang) 大公眾(zhong) 號創建以來,也受到了廣泛關(guan) 注。
(五)參與(yu) 社區文化建設與(yu) 地方儒學名人精神弘揚
我院一直積極參與(yu) 社區文化建設。比如2009年建院伊始,我院就參與(yu)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論語》普及工程示範基地”成都西貴堂小區建設。該小區是西南首家以儒學為(wei) 主題的儒家生活試驗基地。再如,我院編纂的《儒藏》成為(wei) 了成都西航港長江路文化走廊上的雕塑,以非常直觀的形象走入了普通大眾(zhong) 的生活。對各地弘揚儒學名家的思想、精神,我院也不遺餘(yu) 力地支持,比如三蘇所在的眉山、魏了翁所在的成都蒲江、來知德所在的重慶梁平、楊慎所在的成都新都、廖平所在的樂(le) 山井研、段正元所在的內(nei) 江威遠在挖掘這些名人的精神財富時,我們(men) 都積極建言獻策,給予我們(men) 能提供的各種支持。此外,我院對都江堰、德陽、犍為(wei) 文廟的相關(guan) 活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回顧過去的十年,我院弘揚文翁石室以來“重文尊儒”的蜀學傳(chuan) 統,發揮錦江書(shu) 院、尊經書(shu) 院及存古學堂以來積澱的學術優(you) 勢,在儒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與(yu) 儒學普及方麵都小有成績,得到社會(hui) 各界認可,2015年我院代表四川大學成為(wei) 貴陽孔學堂入駐科研單位,2018年四川省委宣傳(chuan) 部、四川大學以本院為(wei) 依托之一,共同成立“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都是很好的證明。當然,我院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以及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與(yu) 鼓勵。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men) 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推動儒學研究、教育、普及的進一步發展,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貴陽孔學堂工作情況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