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禮樂(le) 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高端儒學會(hui) 講舉(ju) 行
來源:孔子研究院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廿九日丁卯
耶穌2019年9月27日
為(wei)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紀念孔子誕辰2570年,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孔子研究院重要講話精神,9月27日,孔子研究院舉(ju) 辦“中華禮樂(le) 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高端儒學會(hui) 講。來自韓國首爾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等二十多個(ge) 高校和科研單位的三十多名儒學專(zhuan) 家以及北京天壇、濟南出版社、曲阜師範大學、濟寧學院等機構及社會(hui) 各界人士四百餘(yu) 人參加了會(hui) 講。
濟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孔子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孔凡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研究員主持了嘉賓演講及互動環節。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劉續兵主持了開幕式。
孔凡萍在致辭中指出:2013年11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濟寧曲阜,並在孔子研究院發表重要講話,對傳(chuan) 承與(yu)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傳(chuan) 播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六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和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濟寧曲阜重要講話精神,站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的高度,謀劃濟寧文化發展,在傳(chuan) 承弘揚、創新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上擔當更多責任,實現更大作為(wei) 。曲阜文化建設示範區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納入國家記憶工程和齊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承示範工程,確立以濟寧為(wei) 龍頭打造儒學人才高地,麵向海內(nei) 外評選設立了一批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和尼山學者,一係列研究項目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和社會(hui) 影響。相信通過這次研討,必將有利於(yu) 人們(men) 更加全麵、深刻地理解和認識中華禮樂(le) 文明的內(nei) 涵以及中華禮樂(le) 與(yu) 東(dong) 亞(ya) 文明的關(guan) 係,進而推動“東(dong) 亞(ya)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構建的進程。
武漢大學胡治洪教授以《新文化運動與(yu) 中國傳(chuan) 統和西方文化》為(wei) 題作演講。他認為(wei) ,要理解新文化運動發生的動因,需要進一步追溯到源遠流長、續續不斷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通過梳理中西文化的曆史脈絡,並且反思新文化運動的是非得失,我們(men)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根本不低劣落後於(yu) 西方文化,相反倒是更加高尚優(you) 越。近現代西方標舉(ju) 的一些理念,已使人類賴以身心安寧、生活幸福和持續發展的社會(hui) 生態、自然生態、精神生態處於(yu) 危機境況。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別是儒家學說中異常豐(feng) 富的有助於(yu) 救治人類社會(hui) 生態、自然生態、精神生態危機的德性社會(hui) 政治論、德性宇宙論、道德心性修養(yang) 論等思想資源特別值得發掘和闡揚。
孔子研究院尼山學者、韓國首爾大學郭沂教授以《禮樂(le) 與(yu) 人生——人生意義(yi) 的探尋》為(wei) 主題作演講。他認為(wei) ,人生的意義(yi) 是什麽(me) ?這是一個(ge) 永恒的問題。就像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大樹是這粒種子的意義(yi) 一樣,一個(ge) 自然人成為(wei) 一個(ge) “成人”便是人生的意義(yi) 。如何成為(wei) “成人”呢?《中庸》的“盡性”之說富有啟發意義(yi) 。對於(yu) 聖人而言,“盡性”就是“率性之謂道”,即把自己的善性自然引導出來凝結為(wei) “道”。“道”是一切道德範疇的綜合,包括三大類。一是德性道德,如仁、義(yi) 、勇等;二是形式性道德,如禮、樂(le) 等;三是知性道德,如智。德性道德是根源性道德,形式性道德是外在表現形式,而知性道德則是對前二者的判斷。對於(yu) 普通人來說,就是“修道之謂教”,即修習(xi) 聖人所提出和製定的道德範疇,而以禮樂(le) 為(wei) 代表的形式性道德是最便捷的路徑。
華東(dong) 師範大學付長珍教授以《文化主體(ti) 性與(yu) 民族獨特性——兼論儒家禮樂(le) 文明的現代生命力》為(wei) 題作演講。她認為(wei)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禮樂(le) 文明是儒家文明的核心精神標識,儒家文化的複興(xing) ,需要重振禮儀(yi) 之邦的文化雄風,重建禮樂(le) 文明之道。在全球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視域內(nei) ,重新發掘禮樂(le) 文化的真精神,重塑中華文明的知識係統、價(jia) 值係統和信仰係統,重建中國人自己的倫(lun) 理世界和精神家園。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創造性地光大和複興(xing) 中華禮樂(le) 文明,既體(ti) 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智慧,又詮釋著人類文明價(jia) 值進步的方向,成為(wei) 一切時代的同路人。她還就何謂禮樂(le) 文明,如何認識傳(chuan) 統、理解傳(chuan) 統,實現傳(chuan) 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建文化主體(ti) 性和民族獨特性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研究員以《禮樂(le) 中華與(yu) 道德人生》為(wei) 題作演講。他認為(wei) ,在孔子、儒學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大潮中,實際還存在不少不和諧的音符,例如一些淆亂(luan) 學理、南轅北轍的言論與(yu) 做法還暫時頗有一定的市場,令人警惕、憂慮。近10年來,孔子研究院同仁對孔子、儒學尤其是禮樂(le) 文化的正本清源工作關(guan) 注較多,也投入了相當的精力。楊朝明從(cong) 禮樂(le) 中華與(yu) 道德人生角度展開論述。他指出:中華文化精神之精髓在於(yu) 它對人性尤其是人的價(jia) 值進行思考,這也是禮樂(le) 文化的基本屬性所在。以孔子儒家為(wei) 代表的中華禮樂(le) ,思考的核心就是人心如何和順,社會(hui) 如何和諧的問題,也就是人之所以為(wei) 人的問題。“人之所以為(wei) 人,禮義(yi) 也。”基於(yu) 此,在幾千年的文化史中,儒家文明、禮樂(le) 傳(chuan) 統與(yu) 中國社會(hui) 的結合、互動中,進行著深層次的調整與(yu) 展開,對中國乃至東(dong) 亞(ya) 文明產(chan) 生深刻、久遠影響。
演講結束後,幾位學者與(yu) 現場聽眾(zhong) 展開了熱烈的互動,詳細回答了對於(yu) 現時代禮樂(le) 存在的現狀、當下我們(men) 對禮樂(le) 所持的態度、如何弘揚禮樂(le) 傳(chuan) 統等聽眾(zhong) 所關(guan) 心的問題。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