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不是衝突而是失禮
欄目:曲阜建耶教堂暨十學者《意見書》
發布時間:2011-01-03 08:00:00
不是衝突而是失禮
作者:韓海燕
來源:2011-1-1博客中國
曲阜要在孔廟附近建造耶教大教堂,引發了十教授的“意見書”,並引起了許多中國人的關注。有人就得出結論:東西方文化衝突開始了。其實,沒有那麽嚴重,隻是有點失禮。如果耶教堂不建在孔子廟附近,再建高一些,再建大一些,也沒有關係。但再高不能高過梵蒂岡耶教堂。梵蒂岡耶教堂高45米,若高過祖庭,就是僭越,就是失禮。曲阜耶教堂隻設計了41.7米,大概也出於禮的考慮。把耶教堂建在曲阜,尤其建在孔廟附近,同樣的道理不能僭越孔廟,因為孔廟畢竟建起千年之久,有個“先入為主”的理在。中國何其大,什麽地方不可建,為什麽偏要建在山東?山東何其大,為什麽偏要建在曲阜?曲阜何其大,為什麽要偏偏建在孔廟附近?而且還要高過孔廟16.8米,容眾三千多人,這樣一來,無論怎麽說,無疑是一種僭越,豈止僭越,簡直要“反客為主”,“喧賓奪主”了。古人有“登泰山小天下”之說,耶教堂建成之後,人們一定會有“登耶堂小孔廟”的感覺。盡管建造者不一定有這樣的意圖,但客觀效果一定是這樣的。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夫禮者,自卑而尊人”(《禮記》.曲禮上)而不是大我而小人。孔子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這句話引用在宗教界也很適用,愛教者,不敢惡別的教派,敬教主者,不敢慢別的教主。宗教之間不僅要相互包容,更要相互尊重。凡正教,不管叫什麽名字,其宗旨都是教人能成為人。天上隻有一個月亮,但千江水千江月,走進耶教堂拜天主,走進佛教堂拜釋迦,走進回教堂拜真主,走進道觀拜老子,走進孔廟拜孔子,這是一切宗教徒應具備的起碼品格。因為上述這些人都是人類中最有智慧的人,人類之榜樣,人倫之規矩,他們都應受到全人類的尊重。所謂衝突都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宗教與宗教,殊途同歸,萬慮而一致,根本上不存在衝突。無論什麽教,都是人創造出來的,他們存在的目的隻有一個:首先教人做人。連人都做不好,一切都免談。孔子的學問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學問,人類所有的學問中做人的學問為大,因此稱之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孔子學問題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國人道德體係的基礎所在。近一百年來,孔子一直被批判,儒教既沒有一個合法的地位,又沒有宗教意義上的教徒,這就必然導致了道德體係的解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道德體係是經過漫長的曆史過程,經過一代又一代聖賢的精心培育才形成的,一旦被解構,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不僅是中國的災難,也是世界的災難。因此近些年來,一些佛教大德,道教領袖也在大力弘揚儒家文化。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會議上發表共同宣言說:“二十一世紀,人類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到孔子那裏吸取智慧。”這75為諾貝爾得主沒有一個是中國人,更沒有一個是儒教徒,他們為什麽發出這樣的呼籲呢?因為要拯救人類,說到底還要靠人類自己。“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明.王宗仁《五文成公主書.答季明德》)人類不拯救人類,不僅人不得其生,萬物也不得其榮。
現在,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十一個年頭,生存危機的跡象在世界各地十分頻繁地顯現出來。這一切都在告訴人類,巴黎宣言並非是無稽之談。我們麵臨兩大危機,一是自然生態危機,一是人倫道德危機。生態危機表現為天災、道德危機表現為人禍。科學家原本是解決生態危機而存在的,宗教家原本是為解決道德危機而存在的。禮,屬道德範圍,“禮者,理也。”失禮則過,無心之過,聞過則喜,有心之過,聞過則怒。大我小他,有我無他,殺我殺他都不是宗教徒應有的品格。我相信由在曲阜建造的耶教大教堂而引起的風波很快就會平息。讀懂了《論語》可以更好的理解《聖經》,讀懂了《聖經》可以更好地理解《論語》,然而,《論語》是《論語》,《聖經》是《聖經》,“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