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衛東】就曲阜建大教堂發言及答問(輯錄一)

欄目:曲阜建耶教堂暨十學者《意見書》
發布時間:2011-01-02 08:00:00
標簽:


就曲阜建大教堂發言及答問(輯錄一)
作者:孔衛東(孔子江蘇金壇七十五代孫)
來源:作者惠賜



之一

當年七十六代衍聖公在曲阜古泮池建文昌閣成功阻止教會在曲阜城內建立教堂的圖謀。沒有想到尼山論壇的所謂文明交流一大成就就是在曲阜建立基督教堂。曲阜雖然號稱“聖城”,卻仍然是一座與中國所有城市一樣沒有靈魂的城市。華麗的廟宇陳設本來是中國的精神的殿堂,現在隻不過是聚寶盆而已。憑著空乏的內心、虛無的精神居然要與有堅定信仰的基督教世界對話!

之二 

對於基督教我本人並不反感,我也有很多信奉天主教、新教的朋友。基督教倡導平等、博愛的思想也令人推崇。但是今天在基督教泛濫的形勢下,就必須保持對自我價值觀念的維護。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能夠維係到今天是因為他們均提倡善,使人們的心靈有所歸宿,其人文價值不是一個迷信可以簡單地予以否定的。我對基督教堂進入曲阜表示反對,不是否定基督教本身的價值。而是基於今天今天社會對於東西方價值認識的誤區而作出的本能反應。

基督教在曲阜建一所教堂的象征意義遠大過在中國興建百所教堂。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要到梵帝崗或者耶路撒冷建座文廟的話,對方會不會像我們的政府這樣歡天喜地說是文明的交融,文明的對話呢?今天的孔子學院已經被看作文化滲透,建文廟那是鐵定的文化入侵。即便能夠建成也會被對方的原教旨主義者搗毀。在各個宗教,各個文化,他們的聖城就是自己的文化堡壘和文化象征,拒絕他人染指。

很多人認為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持有包容的心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不錯。曆史上我們非常寬容地對待異域文化,那是因為我們依托著強大而優秀的中華文化的海洋。可是今天經過百年磨難,我們身處文化沙漠,何處包容異域文化?即便能容納中華文化又會大成什麽文化?

之三

全球化不等於西方化!全球化不等於基督教化!惟有維護自己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才能保持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實現真正的全球化。

基督教依仗西方強大文化將自己打扮成人類終極文明,將中華文化貶為原始落後文明。在百年來殖民地心態的作祟下,國人似乎自認基督教為最高真理,全然無視基督教曾經導致歐洲千年黑暗中世紀的曆史,一起與西方傳教士合唱西方文明神話,一同將最富有哲理,最接近宇宙真理的儒家思想貶低為道德教條,甚至是過時的教條。

之四

儒家思想不是宗教,是因為“宗教”一詞已經被偷換概念成了基督教的“神教”。中國的宗教是教化,是文化,是文明。儒家思想高於西方基督教等神教,但是在信仰層麵,在文化層麵起到同樣心靈歸屬的作用。“敬天尊祖”是我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統信仰和道德觀,是中華民族的信仰核心。沒有這個信仰,中華文化早就與其它古老文明一樣煙消雲散成為殷墟漢墓裏古董,成為文明之迷。而基督教強烈排他性的“一神”信仰,直接動搖中華民族傳統信仰的根基,和善麵目下掩蓋著陰冷殺機。

夫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原則也直接與基督教時刻宣揚的“神跡”相衝突,與基督教危言聳聽的“末日說”、“災難說”南轅北轍。儒家信奉有“好生之德”的“昊天上帝”與基督教崇拜的“順我昌,逆我者亡”的“耶和華”更是大相徑庭。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作為夫子後裔,儒家思想是我們矢誌不渝的人生信仰,踐行儒家思想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然使命,弘揚儒家思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否則就是愧為夫子後裔。

之五

對於基督教要在曲阜建大型的教堂,有人認為要“和而不同”,要允許他們建。我們暫且不論是何種勢力在支持建這座教堂,當地政府以何種動機批準興建,我們討論一下什麽是“和而不同”。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原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不爭鬥,“不同”就維護自己的信仰和原則。“尼山論壇”的初衷我想應該是向世界宣示中國國有的儒家文化和信仰,倡導世界各個文明和宗教體係和平共處。這是“和而不同”的理念。曲阜建40多米高,容納3000教徒的大型教堂是在傳遞“和而不同”的理念嗎?建教堂的潛台詞是曲阜也是基督教的城,與歐美亞非拉的基督教城沒有區別,是在追求所謂的“同”。而曲阜能夠在本質貫徹基督教的文化理念嗎?不能!那麽現狀就隻能是“同而不和”!這與聖祖的思想完全背道而弛。

“和而不同”的基礎是“不同”。曲阜不是一般意義的城市,它是儒家文化的城,是儒家文化的聖城,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象征!我們維護它、捍衛它,堅守它的不同,才有資格,才有能力與他人平等,才能與他們“和”。任何想將曲阜墮落為三教九流集散地的行徑都是對中華文化的犯罪!任何有正義感的人都有責任鳴鼓而攻之!

反對建基督教堂不是“義和團”式的文化狹隘,不是對基督教本身的攻擊。這是本能的文化自衛。憲法賦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但是沒有賦予任何人可以破壞曲阜曆史文化地位的權利。同時公民也擁有保護中國曆史文化聖地不致損害的權利!

之六

儒教古來有之,不然如何有儒釋道三教歸一之說? 但是儒教不是基督教那樣的神教。基督教進入中國後竊取“宗教”概念。

如果儒家文化不是信仰,那中國人的傳統信仰是什麽?孔家人的信仰是什麽?

之七

其實我們這裏根本沒有涉及宗教之爭,隻是警告當地不要損害他們還在標榜的“聖城”。中國最大(天主教)的教堂廣州石室大教堂高36米,曲阜有必要建設40多米高的建築嗎?曲阜有幾幢40米以上的建築?

政府以經濟發展的理由消滅了無數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城市,今天又想以所謂多元文明對話的借口將曲阜變成雜燴城。

文明對話的基礎,不是將對方文明奉若神明,而是自己要有文明可以展示。曲阜已經是一個死城,難道還要繼續糟蹋下去嗎?

之八 

教堂問題的紛爭,石衡潭先生來了個釜底抽薪,提出基督徒也可以代表孔子,代表儒家,甚是高妙!記得前不久一位中國記者聲稱他代表亞洲,一時間輿論嘩然。按理一個中國人代表他所在的亞洲,本來沒有什麽可以大驚小怪的。隻是國人長期以來“被代表”已經迫切需要的心理減負,情緒減壓了。現在與孔子與儒家八杆子打不著的基督徒也要求代表孔子,代表儒家,是不是又犯了“代表綜合症”呢?

宗教信仰的問題,已經爭論數世紀了,再爭論幾千年恐怕還不會有結果。因此爭論孰是孰非毫無意義。如果從追求善的層麵而言,曆史上的所有追求人類福祗的先哲先賢,都值得敬重。所有為人類福祗而努力的仁人誌士都是他們的傳人,作為他們的代表又有什麽不合適的呢?因而不光基督徒可以代表孔子,穆斯林、佛教徒、印度教徒,甚至全世界人民何嚐不能代表孔子?反之,全世界人民也能代表約穌。看來石先生將“代表”理論發揮到了極至!從此普天之下,莫非“代表”,莫非“被代表”了!

可是各個宗教,甚至各個教派有著各自的原則立場,這是宗教紛爭不斷的根本原因。不用說各個宗教間的代表問題,就基督教自身的派別之間恐怕也不會認同別人更能代表約穌吧?基督徒地要想代表孔子,代表儒家,恐怕也得先實現自己內部的相互代表吧?

世人當今對於宗教問題,也基本上是“擱置爭議”,共同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基督徒們讚美他們的“天父”,穆斯林信奉他們的“真主”,儒教徒崇敬他們的祖先,他們的聖人。各好所好,各樂其樂,也不失“和諧世界”。這才是孔子教導的“和而不同” 。一相情願地和稀泥謀求代表權,隻能是“同而不和”,大概也不符合約穌的真精神吧?

題外話:石先生所提到的孔氏牧師,與孔家沒有任何關係,去年頒發的《孔子世家譜》沒有此人在冊,也沒有所謂孔子後裔基督徒。基督教會要想讓孔牧師代表孔家的話,希望你們能夠真誠地詢問孔家的意見!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