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
作者:蔡相龍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初八日丙午
耶穌2019年9月6日
被尊為(wei) “萬(wan) 世師表”的孔子,不恥下問,虛心學習(xi) ,曾向老子問禮(上圖),向師襄學琴(下圖)。
一代大儒韓愈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chuan) 道受業(ye) 解惑也。”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傳(chuan) 統,由古人祭祀“天地君親(qin) 師”,便可看出師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師者不僅(jin) 傳(chuan) 授文化知識,更是學生道德精神的培育者。下麵,筆者便從(cong) 曆史的海洋中采擷幾朵關(guan) 於(yu) 師生情深的浪花,每一朵細細看去,都閃爍著中華優(you) 秀文化動人的光彩。
一
孔子被譽為(wei) “萬(wan) 世師表”,不止源於(yu) 他淵博的學問,還因他打破了“學在王官”的局麵,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讓教育惠及到普通人。相傳(chuan)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述而不作,後形成了記錄他與(yu) 弟子之間言行的《論語》,成為(wei) “五經”之一。
孔子擅長因材施教,子路向他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要立刻去做麽(me) ?”孔子慢條斯理道:“總要問一下父兄的意見吧?”另一個(ge) 學生冉有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孔子卻鼓勵道:“對,應該馬上實行。”又有一個(ge) 學生公西華很不解,問孔子為(wei) 何麵對同一個(ge) 問題,答案卻不一樣呢?孔子笑答:“冉有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勸他要果斷,而子路做事魯莽爭(zheng) 強,所以我才勸他要三思啊。”
孔子注重以自己的行為(wei) 感化學生,他教育有治國抱負的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ong) 。”孔子最為(wei) 欣賞的弟子是顏回,他讚揚顏回安貧樂(le) 道的品格:“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le) 。”孔子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他曾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le) 亦在其中矣。不義(yi) 而富且貴,於(yu) 我如浮雲(yun) 。”
對於(yu) 誰可為(wei) 師,孔子認為(wei) 人皆可師,要不恥下問,虛心好學,他就曾向老子問禮。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cong)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ge) 人都是一麵鏡子,可以從(cong) 正反兩(liang) 麵來鑒照與(yu) 反省。孔子這樣簡練而深邃的論述還有很多很多,他用他的大智慧,深刻影響了後世每一個(ge) 中國人。
二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長。尊重老師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曾有張良、魏昭拜師的故事傳(chuan) 為(wei) 佳話,而最為(wei) 著名的,當數程門立雪的典故。
楊時考中進士後,有心鑽研學問,朝廷授官,他也沒有赴任,便投於(yu) 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深入研習(xi) 理學。後來,他到外地任職。楊時三十三歲時,聽說老師病逝,悲痛萬(wan) 分,設靈位哭祭老師,灑淚寫(xie) 下祭文和哀辭,直陳自身“伏紙摧咽,言不倫(lun) 次”之狀,充滿懷思,感人至深。
四十一歲時,已經對理學很有造詣的楊時仍謙虛謹慎、求學心切,又投於(yu) 程顥的弟弟程頤門下。有一天,楊時與(yu) 他的學友遊酢因爭(zheng) 論不下,於(yu) 是一起到老師程頤家求教。正值寒冬,鉛雲(yun) 懸頂,朔風割麵,當來到程頤家時,恰逢老師在爐邊坐睡,楊時二人不敢驚擾,就立在門外靜候。這時雪花紛飛,天地一色,楊時等變成了雪人也一動不動,恭敬侍立。程頤醒後,發現風雪中的楊時,腳邊已雪深一尺了,忙迎入屋中,師生共同探討各自參悟的學說之奧妙,互有問答,其樂(le) 何極。
三
一日為(wei) 師,終身為(wei) 師。作為(wei)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與(yu) 老師蘇軾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一生悲喜相通,榮辱與(yu) 共。兩(liang) 人本是以詩文神交,黃庭堅寄詩表達對蘇軾的仰慕,此時的蘇軾名滿四海,但因賞識黃庭堅,作文《答黃魯直》,不吝稱其“如精金美玉”,從(cong) 此兩(liang) 人惺惺相惜。
一年後,蘇軾因“烏(wu) 台詩案”入獄,黃庭堅雖與(yu) 蘇軾未曾謀麵,但因與(yu) 其酬唱來往,被處以罰俸,而黃庭堅無怨無悔。直至七年後,黃庭堅與(yu) 蘇軾才初次相逢,開始了過從(cong) 甚密的歲月。蘇軾舉(ju) 薦過黃庭堅,黃庭堅又因蘇軾貶謫而命運坎坷,但人生得此良師良友足矣,黃庭堅晚年懸老師畫像於(yu) 室中,“衣冠薦香,肅揖甚敬”,執弟子之禮甚恭。
蘇軾去世四年後,黃庭堅也追隨泉下。多年過去,後人編定其詩文集,將他寫(xie) 給蘇軾的第一首詩放在了最前麵,這詩不一定是寫(xie) 得最好的,卻因背後的故事,已化作一段讓人回味的紀念。
四
學高為(wei) 師,身正為(wei) 範。為(wei) 師者,在保持廉潔自守的風骨同時,還要對學生及時提醒糾偏,把穩做人做事的方向。
明朝工部尚書(shu) 劉麟一生清正剛直,在早年任紹興(xing) 知府時,因不肯私謝宦官劉謹,被劉謹懷恨在心,將其罷職為(wei) 民。退休後,他喜歡樓居,但因家貧蓋不起,就懸籃輿於(yu) 梁上,讓自己曲臥其中,悠悠哉自得其樂(le) ,還美其名曰“神樓”。
有一次,他聽說有一個(ge) 官員奢靡之風甚重,終日因飲食問題苛求下屬,讓大家見了他都很懼怕。劉麟道:“這是我門下的學生,我有義(yi) 務教他道理啊。”於(yu) 是,喚他來家中吃飯,這人早早到來,劉麟對他說:“本來想以宴席款待你,又恐妨礙你的公務,就請你在家吃飯吧,但你師母又不在家,沒人燒菜,咱們(men) 簡單點,你能吃嗎?”學生豈敢違背老師的安排,結果,過了中午,飯菜還遲遲不上,學生餓得前心貼後背。看火候差不多了,劉麟才拿來一些粗米飯、淡豆腐,學生顧不得許多,連吃三碗。這時,劉麟又擺上佳肴美酒,勸他再食,學生連說:“吃飽了,吃不下了。”劉麟意味深長道:“饑了想吃,飽了無味,看來你挑剔飲食精粗沒必要嘛。”學生很是慚愧,明白老師又給他上了一課。
五
何為(wei) 師?師為(wei) 道。在明末那個(ge) 兵荒馬亂(luan) 的年代,有一對師生上演了悲壯的一幕。左僉(qian) 都禦史左光鬥為(wei) 彈劾魏忠賢而含冤下獄,受盡酷刑,他的弟子史可法入獄探望,看到老師血肉模糊,筋骨盡脫,不禁失聲痛哭。左光鬥怕連累弟子,連連斥道:“這不是你來的地方,快走!”見史可法留戀不去,又怒道:“我已老了,死便死了,你如此輕率,以後國事誰來支撐?”說著,掙紮起來做出驅逐狀。這一場景深深震撼了史可法,他一步一回頭離去,沒多久,左光鬥遇害。
多年後,史可法率軍(jun) 守禦,置生死於(yu) 度外,隻因他時刻牢記著老師的囑托。史可法堅持與(yu) 士兵共同守夜,若抖振盔甲,能聽得冰霜迸落之聲,有下屬勸他休息,他卻說:“假如我去睡覺,剛好這個(ge) 時候敵兵來犯,國家受到損害,那我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我的老師。”
忠烈的生命因支大廈於(yu) 將頹、挽狂瀾於(yu) 既倒而永垂不朽,史可法無愧自己的老師,這是一種師生之間至深的情誼。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e) 。無數優(you) 秀的人民教師在三尺講台上揮灑著汗水,為(wei) 中華民族的未來而辛勤奉獻……青絲(si) 白發終偷換,幼苗漸成棟梁材。又是一年教師節即將到來,我們(men) 向師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