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蒙】再看王陽明熱:500年後又成顯學 今人該學什麽(me)
作者:何善蒙(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鳳凰網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初八日丙午
耶穌2019年9月6日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
【導言】最近30年裏,除了康雍乾、唐宗宋祖、秦皇漢武等帝王故事外,還有兩(liang) 個(ge) 曆史人物在中國大陸掀起的閱讀熱潮,也是風光無比:一個(ge) 是曾國藩,一個(ge) 是王陽明。無論公務員,商界領袖,知識精英,或是稍有點文化的平常百姓,坐而論道時多少會(hui) 有所涉及。相比於(yu) 前者,王陽明熱稍晚,這與(yu) 最高層領導人的關(guan) 注和闡述有關(guan) ,而其來勢之盛,可謂蔚為(wei) 壯觀。且不說文化旅遊、高峰論壇、公共講座喜歡圍繞二者展開,坊間書(shu) 店也常常把王、曾的書(shu) 並列擺放,讀者如雲(yun) 。
從(cong) 曾國藩熱到王陽明熱,時尚的背後是各種因素的推動,有人將其奉為(wei) 聖賢,有人視其為(wei) 成功學典範,也有人將其解讀為(wei) 心靈雞湯。關(guan) 於(yu) “曾國藩現象”的討論,二十餘(yu) 年已然成了老生常談,無須贅述;而新興(xing) 的王陽明熱,究竟該如何看待?500年前的王陽明,除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傳(chuan) 統評價(jia) 外,他值得現代人學習(xi) 的地方有哪些?從(cong) 晚明到近代轉型期,王陽明曾經有過眾(zhong) 多粉絲(si) ,如王門後學,曾國藩,蔣介石,以及日本明治維新後的一大批精英,而對於(yu) 今天的“陽明粉”來說,學習(xi) 這個(ge) 傳(chuan) 奇人物,需要作常識辨別的地方在哪裏,需要警惕的問題有什麽(me) ?圍繞上述問題,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善蒙接受了鳳凰網國學主編柳理的獨家專(zhuan) 訪。
以下是訪談實錄:
何善蒙,浙江大學哲學係教授
豪傑OR聖賢:王陽明悟的什麽(me) 道?他對朱熹做了什麽(me) ?
鳳凰網國學:陽明學熱起來後,談良知心性的人多了,不乏能說會(hui) 道之人。我很想知道他們(men) 所說的是不是陽明所悟之道。換句話說,38歲的王陽明在龍場自稱悟道了,他所悟的到底是什麽(me) ?是個(ge) 人處世之道還是宇宙人生的普適之道?
何善蒙:陽明的龍場悟道並不是拍拍腦袋想出來的,也不是靠著空談或者閱讀經典而獲得的(很多人習(xi) 慣於(yu) 稱王陽明是因為(wei) 在龍場閱讀某個(ge) 經典而開悟的),而是在龍場這種生活氛圍之下,在麵對生活世界本身的時候,所實現的一種對聖人之道的領會(hui) 和對自我的超越。為(wei) 什麽(me) 要這麽(me) 說?因為(wei) 陽明的開悟,首要的因素乃是由於(yu) 習(xi) 慣性生活被打破而提供的一種不同的可能性。
其實在來龍場之前,陽明跟我們(men) 一樣,總是生活在一種習(xi) 慣(無論是理論上,還是生活事實,都是一種習(xi) 慣)之中,而習(xi) 慣對於(yu) 人來說是很難突破的。龍場的經曆提供給陽明一個(ge) 絕佳的跟既往告別的機會(hui) ,是對習(xi) 慣性生活經驗的“截斷”,這種截斷對於(yu) 成就一個(ge) 真正的思想者來說是至關(guan) 重要的。
在這種轉換中,陽明獲得了什麽(me) ?或者說悟出了什麽(me) ?一般來說,是兩(liang) 個(ge) 結果:“心即理”以及“知行合一”。但是,如果綜合陽明學的整個(ge) 思想脈絡和放置於(yu) 貴州龍場這個(ge) 特殊的情境來說,“知行合一”才是陽明在龍場悟道的真正結果。這個(ge) “知行合一”顯然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的處世之道,還是宇宙人生的普世之道,也是陽明思想的活動源泉。
王陽明貶謫貴州龍場時住過的石洞“玩易窩”
鳳凰網國學:悟,佛教中有漸、頓之分,陽明在龍場悟道,到底是頓悟還是漸悟?從(cong) 他此後的事業(ye) 來看,這種悟是否既有對個(ge) 體(ti) 生命意義(yi) 的重新認識,也有與(yu) 世俗社會(hui) 的妥協和解?
何善蒙:單憑龍場的經驗,當然可以說,陽明的悟乃是一種頓悟。根據《陽明先生年譜》的描述:“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cong) 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yu) 事物者誤也。”黃宗羲《姚江學案》記載:“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按照這兩(liang) 者的說法,陽明龍場之悟是“忽悟”,自然也就可以被視為(wei) 是一種頓悟的表達形式。
然而,陽明此番的開悟乃是其以往種種經曆的總結,是曆經磨難才換來的結果,這樣看,自然又是“漸悟”了。其實,所有的“悟”就其當下開悟而言,都是頓悟;而所有的頓悟,都是基於(yu) 生命經驗的累積,也就是一個(ge) 漸進的過程。因此,區分“頓”和“漸”對於(yu) 個(ge) 人來說,並無多大差異。或者說,對於(yu) 個(ge) 體(ti) 生命經驗來說,所有的悟都是累積的結果,都是水到渠成的產(chan) 物。超越生活經驗的那種拍腦袋式的頓悟很難存在。
從(cong) 陽明學的基本精神來看,陽明對於(yu) 世俗社會(hui) (朱子學占主導地位的世俗社會(hui) )主要采取的是一種批判的精神。在嘉靖五年丙戌(1526)的《書(shu) 林司訓卷》中,陽明非常直接地表明了這樣的一種立場:
“功利之說日浸以盛,不複知有明德親(qin) 民之實。士皆巧文博詞以飾詐,相規以偽(wei) ,相軋以利,外冠裳而內(nei) 禽獸(shou) ,而猶或自以為(wei) 從(cong) 事於(yu) 聖賢之學。如是而欲挽而複之三代,嗚呼!其難哉!吾為(wei) 此懼,揭知行合一之說,訂致知格物之謬,思有以正人心,息邪說。”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知行合一是用來“正人心,息邪說”的,具有極其強烈的社會(hui) 現實意義(yi) 、社會(hui) 批判意識,它是陽明從(cong) 挽救世道人心的角度提出來的、具有針對性意義(yi) 的一劑良藥。
王陽明(左)與(yu) 朱熹(右)
當然,陽明有沒有和世俗社會(hui) 的妥協和解?這是一個(ge) 非常有趣的問題。
我們(men) 知道陽明學是直接針對朱子學而來的,陽明在離開貴陽之後的正德十年編定了《朱子晚年定論》,為(wei) 什麽(me) 要編這個(ge) 書(shu) ?陽明學與(yu) 朱子學之間的差異自不待言,陽明正是在批判朱子的基礎上實現了對於(yu) 朱子學的超越。如前所言,在龍場悟道時,正是因為(wei) 截斷眾(zhong) 流(既斬斷了與(yu) 過往事實生活的聯係,也斬斷了和朱子學的聯係),陽明才領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對於(yu) 陽明而言,他自身的思想實現了突破。但對於(yu) 整個(ge) 思想界的事實來說,朱子學依舊占領主導的地位,所以,對於(yu) 陽明來說,實現自我的突破是重要的,實現陽明學的有效傳(chuan) 播同樣是重要的。
陽明學要傳(chuan) 播,首先麵對的就是如何在朱子學的籠罩中獲得生存的問題。因此,就陽明學的基本立場來說,辟朱是必然的傾(qing) 向,對朱子學的批判是陽明學的基本立場。但是,如何辟朱在當時的事實氛圍中就成為(wei) 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妥善解決(jue) 的問題。《朱子晚年定論》並不是朱子晚年確實如此了,而僅(jin) 僅(jin) 是陽明自己做出來的,陽明需要從(cong) 朱子那種現實的權威中找到自己的依據,並以此作為(wei) 其立足的根基,以盡量避免和朱子決(jue) 裂所帶來的嚴(yan) 重後果。這樣的思考是非常審慎的,因為(wei) 如果沒有《朱子晚年定論》,不和朱子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陽明學的生存處境就異常艱難。所以,在當時的社會(hui) 現實中,陽明必須在尊朱子的前提下,再來反對、批判朱子。可以說,這是陽明在辟朱和尊朱的夾縫中為(wei) 自己的學說找到的一條生存之路。
王陽明雕塑,攝於(yu) 貴州修文縣陽明文化園。
鳳凰網國學:王船山說:“未有聖賢而非豪傑者也。”王陽明立功立言可以看到豪傑氣象,他走向聖壇,主要靠王門弟子之功。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王陽明被推舉(ju) 為(wei) 聖賢,是不是因為(wei) 有著名學者、一代名臣、道德模範、中國好人這幾個(ge) 標簽?對今天的人而言,這種聖賢標準還有多大的感召力?
何善蒙:這些標簽對於(yu) 陽明來說當然是重要的,因為(wei) 任何一個(ge) 標簽都代表著一種身份,標簽越多,身份就越多;身份越多,就越容易在一個(ge) 時代被凸顯出來。不過,我不太喜歡貼標簽,我總是覺得標簽會(hui) 掩蓋很多東(dong) 西,隻是很多時候我們(men) 不得不用標簽。
我對陽明的判斷,主要有這幾個(ge) 方麵:思想的敏銳性、意誌的堅定性以及講學的感染力。思想的敏銳性在陽明身上有非常集中的表現,比如格物、知行等,都是陽明在思考中的敏銳發現,由此,他開始了自己的自主思考。所以思考的敏銳性是跟獨立的判斷能力和批判能力聯係在一起的。這種能力使得陽明在構建自己理論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細致和吸引人。陽明的思想從(cong) 其產(chan) 生初始來說就是一種異端(相對於(yu) 朱子學)學說,但是這種異端能夠被思想界所擁護,並逐漸成為(wei) 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社會(hui) 思潮,其深邃之處和新穎之處不可忽視,而這都跟陽明自身過人的能力有直接的聯係。
意誌的堅定性,這也是陽明身上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品質。陽明自小立誌成為(wei) 聖人,然而成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不管經過怎樣的波折、麵臨(lin) 多大的困難,陽明總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堅定的意誌力是陽明成為(wei) 當時人所尊奉的偶像的重要因素。當然,這種意誌力背後,是陽明對自己(或者對學問)的強大自信,意誌力需要有支撐,這種支撐就是自信。
講學是陽明先生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他幾乎每到一個(ge) 地方都要講學。這產(chan) 生了兩(liang) 個(ge) 很重大的影響。首先,很多人就是因為(wei) 聽他的講學而選擇追隨他,這充分說明陽明先生善於(yu) 講學,並且其所講非常吸引人。其次,自陽明先生開始,民間講學成為(wei) 一個(ge) 強大的社會(hui) 運動,從(cong) 此,普通民眾(zhong) 也可以接受思想的洗禮。講學成為(wei) 一種風氣、風尚跟陽明先生有著密切關(guan) 係。陽明先生善於(yu) 講學,除了其表達能力極強之外,其文采也極佳,這從(cong) 陽明先生的詩文可見大概。
對完美(或者說完善)的形象的追求和崇拜大概是我們(men) 人類的一個(ge) 基本的行為(wei) 方式,所以無論是推崇聖賢還是崇拜偶像,實質反映出來的都是個(ge) 體(ti) 對於(yu) 完滿的渴望,這種渴望是一種普遍性的情感表達形式,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具體(ti) 的崇拜形象會(hui) 發生改變,但是,這種形式本身是不會(hui) 變化的。所以,一個(ge) 完滿的形象的塑造對於(yu) 社會(hui) 來說,不僅(jin) 需要,而且必須,因其具有引導性意義(yi) ,或者說具有導向性作用。
超級“陽明粉”東(dong) 鄉(xiang) 平八郎,日本近代海軍(jun) 大將。
陽明學為(wei) 何深刻影響近代日本卻在中國境況迥異
鳳凰網國學:日本著名漢學家高瀨武次郎認為(wei) ,“當幕府窮途末路時,英雄豪傑佐久間象山、鍋島閑叟、吉田鬆陰、高杉東(dong) 行、雲(yun) 井龍雄、橫井小楠等興(xing) 起。他們(men) 皆以陽明學練習(xi) 其心膽,高其氣格,貫穿道理心肝,填補忠義(yi) 骨髄,死生談笑見,能成就撼天動地大事業(ye) 。”還說:“日本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ye) 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wei) 業(ye) ,殆無一不由於(yu) 王學所賜予。”陽明學傳(chuan) 入日本,全麵接入明治維新,參與(yu) 塑造日本近代的國民精神,而為(wei) 什麽(me) 在中國這個(ge) 原生國卻沒能深刻影響到國民性的塑造?
何善蒙:這個(ge) 問題其實也就是:為(wei) 什麽(me) 陽明學在日本實現了現代轉換,而在中國卻沒有?
這個(ge) 問題實際上有兩(liang) 層很重要的意思:首先,陽明學(或者說陽明學的精神)毫無疑問具有現代性,並且是可以實現現代轉換的。日本就進行了比較成功的實踐。日本的現代化轉型過程中,陽明學實際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陽明學在中國社會(hui) 的現代轉型中所產(chan) 生的作用很有限,甚至沒有被發現。原因何在?
我想,這個(ge) 問題可以從(cong) 學理和社會(hui) 的兩(liang) 個(ge) 層麵來看待。從(cong) 學理上,陽明學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陽明學在很大意義(yi) 上被解釋為(wei) 明亡的原因(這是一個(ge) 複雜的問題,跟晚明社會(hui) 狀況以及心學末流的混亂(luan) 都有關(guan) 係),由此,心學在政治領域完全失去了話語,朱子學重新掌握了整個(ge) 社會(hui) 的話語權。所以,這個(ge) 特殊的曆史過程(明清易代),對陽明學和朱子學的現實生存狀態有著深刻的影響。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就社會(hui) 的統治思想形式來說,也是朱子學。但是陽明學作為(wei) 一種新的思想形態所具有的強大的精神力和影響力得到了非常大的彰顯。同時,由於(yu) 沒有受到具體(ti) 政治巨變的衝(chong) 擊,因此,陽明學順利奠定了思想層麵上的影響力。這是從(cong) 思想的角度、學理的角度來看,陽明學和朱子學在中日社會(hui) 思想的角度的不同處境。
其次,從(cong) 社會(hui) 的現代轉型來看,日本對於(yu) 現代轉型是積極主動要求的,也就是說發自於(yu) 它內(nei) 在的需求,那陽明學的推動也就成為(wei) 了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我們(men) 看到的是陽明學和社會(hui) 變革的同步進行,或者說,相互促進。可是在中國,我們(men) 的現代轉型是被動的,也就是說“天朝上國”是被迫進入現代轉型的,這種被迫,使得我們(men) 的思想形態與(yu) 社會(hui) 形態之間並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朱子學無力應對現實,陽明學被排斥在現實之外),這種脫節導致了中國社會(hui) 現代轉型的諸多不便,很多現代性問題對於(yu) 中國來說都是被迫遇上的,並非我們(men) 主動去解決(jue) 。在這樣的現實情形中,我們(men) 所有的應對都是被動的、倉(cang) 促的、沒有選擇的。陽明學的精神是一種主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近代轉型的中國根本沒有辦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內(nei) 憂外患的基本態勢所決(jue) 定的。
當然,自近代以來,很多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倡導陽明學。我曾經說,近代曆史上留下名字的重要人物,大概都脫離不開和陽明學的關(guan) 係,這說明隨著轉型的不斷深入,或者說,隨著轉型趨勢的愈加明顯,陽明學的精神價(jia) 值越來越受到關(guan) 注和重視。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今天的“陽明熱”其實也是近代以來“陽明熱”的延續,是陽明學的現代性精神逐漸走向主動的表達。
貴州修文縣中國陽明文化園
又見陽明熱:今人當學什麽(me) ,又須警惕什麽(me) ?
鳳凰網國學:從(cong) 陽明學到學陽明,辨別陽明思想資源很重要,今人學陽明、談陽明,比較活躍的有三類:一是學者,二是幹部,三是民間愛好者。對後兩(liang) 者來說,陽明能提供的學習(xi) 資源,到底算常識還是更高深的思想?陽明的思想,能不能接應現代公民精神?
何善蒙:我認為(wei) 要想認識當前學陽明的現象,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到底為(wei) 什麽(me) 學陽明?不同的目的,會(hui) 有不同的選擇方式,正因如此,才會(hui) 有學常識還是學思想這樣的思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和立場,由此導致對陽明學的不同理解,不同的學法背後是不同的訴求。從(cong) 陽明思想的豐(feng) 富程度來說,我個(ge) 人認為(wei) 不同的人隻要真正去好好學,應該都可以從(cong) 陽明那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dong) 西。其實,這也是我們(men) 對於(yu) 經典的一個(ge) 基本判斷,陽明學如果是經典,必然會(hui) 有如是的意義(yi) 。任何經典,實際上都是敞開的,是具有生命力的,陽明學也是如此。
至於(yu) 陽明學所具有的現代公民精神,我想這個(ge) 問題大概關(guan) 注的是所謂的現代轉換的問題。其實就像前麵說的那樣,如果經典是敞開的,是麵向生活世界、麵向未來的,那它具有的現代價(jia) 值不可否認。當然,能不能從(cong) 中獲得現代價(jia) 值,這就取決(jue) 於(yu) 學習(xi) 者的態度。換而言之,學習(xi) 者本身具有現代精神是從(cong) 經典中獲得現代精神的關(guan) 鍵。當然,如果要說一般的談論陽明學對於(yu) 現代精神(或者說現代公民精神)的關(guan) 聯的話,我想大概可以有以下幾個(ge) 方麵可以供思考:
首先,心與(yu) 個(ge) 體(ti) 的獨立。獨立性應該是現代公民精神中最為(wei) 重要的價(jia) 值之一,也可以看作是現代精神的基本價(jia) 值內(nei) 核。而陽明心學強調心,強調“自作主宰”的精神,其實就是個(ge) 體(ti) 獨立性的強大表現。在心學的傳(chuan) 統中,很多時候關(guan) 注的就是自我內(nei) 心世界的完善(或者說強大的內(nei) 心世界的建構),心也好、本心也好,其實都是麵向個(ge) 體(ti) 自我的,強調的是個(ge) 體(ti) 的決(jue) 定性和判斷力,這種獨立精神在陽明心學傳(chuan) 統中非常普遍。
其次,心與(yu) 個(ge) 體(ti) 的自由。陽明心學的思想資源挖掘自由的價(jia) 值,在心學的傳(chuan) 統中,個(ge) 體(ti) 的完善乃是基於(yu) 個(ge) 體(ti) 的內(nei) 心,是完全依靠個(ge) 體(ti) 的努力所達致。當然,如果不能達致,那就是個(ge) 體(ti) 的自我放棄。所以,無論是個(ge) 體(ti) 自身不懈努力,還是自我放棄,其最終的選擇都由自己決(jue) 定。個(ge) 體(ti) 在這裏具有非常直接的選擇自由,或者說,個(ge) 體(ti) 的意誌自由在心學傳(chuan) 統中得到了最為(wei) 豐(feng) 富的表達。
再次,良知與(yu) 個(ge) 體(ti) 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完善,也應當是現代公民精神的基本價(jia) 值之一,我們(men) 通常都會(hui) 認為(wei) ,似乎“道德人格”這樣的名詞都是屬於(yu) 前現代的價(jia) 值。但是,作為(wei) 個(ge) 體(ti) 人格完善的最為(wei) 基本的要求,陽明心學意義(yi) 上的個(ge) 體(ti) 是以道德完善為(wei) 基本內(nei) 涵而挺立出來的,這種基於(yu) 道德完善的精神力量,對於(yu) 今天來說,依然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
第四,良知與(yu) 個(ge) 體(ti) 的平等。在陽明那裏,良知是每個(ge) 人都具有的,每個(ge) 人的良知都是自我完滿的,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平等意識不言自明,所以陽明才會(hui) 說“滿街都是聖人”。從(cong) 這裏所延伸出來的平等意識,應該是題中應有之意。
第五,一體(ti) 之仁與(yu) 博愛精神。儒家的仁愛精神是整個(ge) 儒學的基礎,是儒學道德實踐的關(guan) 鍵所在。在陽明這裏,這種仁愛被表達為(wei) 一體(ti) 之仁,是天地萬(wan) 物為(wei) 一體(ti) ,並且以仁愛貫穿之,這就是在陽明心學意義(yi) 上的仁愛表達,這種一體(ti) 之仁,與(yu) 今天我們(men) 所強調的現代意義(yi) 上博愛精神相比較,並無遜色之處。
由此,如果我們(men) 單純從(cong) 自由、平等以及博愛的這種所謂現代價(jia) 值來看,在陽明心學的傳(chuan) 統中有著豐(feng) 富的、可以轉換的資源。當然,可以轉換並不代表一定能夠實現轉換,這當中有種種因素的限製。
畢節黔西象祠內(nei) 王陽明俘宸濠壁畫
鳳凰網國學:今日官方重唱陽明學,學界民間多有響應,如何看待這股“陽明熱”?在常識之上,還能給今天的年輕人說些什麽(me) ?官員最要學什麽(me) ,普通民眾(zhong) 可以學什麽(me) ?
何善蒙:我一直覺得,熱總比不熱好,雖然“熱”會(hui) 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至少還在熱之中,這些具有現代性價(jia) 值的東(dong) 西可以受到應有的關(guan) 注。正如前文所說的,我們(men) 可以把現在的“陽明熱”看成是中國社會(hui) 現代轉型中的一個(ge) 不斷主動化接受、表達的過程。這個(ge) 過程漫長又曲折,因為(wei) 熱有正常的熱、有虛熱、也有發燒。但是,如果我們(men) 相信,曆史的進程會(hui) 有自己的規律以及自己的選擇的話,我們(men) 也就有理由相信,經過種種不正常的熱的衝(chong) 擊之後,陽明學(如果它確實有現代價(jia) 值的話)將必然獲得主動應對現代社會(hui) 轉型、發揮其應有作用的時刻。所以,熱還是一件好事,不要因為(wei) 熱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如意的現象,就對它失去信心。
在常識的意義(yi) 上,年輕人要多多關(guan) 注生活世界本身。今天,由於(yu) 各種技術的發達,尤其是信息技術以及AI等,人正在逐漸地陷入於(yu) 虛擬的社會(hui) 之中,逐漸從(cong) 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脫離,這是比較危險的事情。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來說,關(guan) 注生活,關(guan) 注當下的、活生生的生命本身,才是其基本立足點。陽明先生也常說,活潑潑的生活世界。活潑潑的生活世界應該是我們(men) 需要更多關(guan) 注和關(guan) 心的地方,也應當是我們(men) 的快樂(le) 源泉!
對於(yu) 官員來說,良知是底線,一體(ti) 之仁是境界。良知是底線,是說當我們(men) (尤其是官員們(men) )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時刻以良知來要求自己的行為(wei) ,從(cong) 道德上來完善自己,完善的人格可以感染並影響你所服務的人,每個(ge) 人都可以從(cong) 你的良知中來獲得感動。一體(ti) 之仁是境界,或者說是追求的目標,我們(men) 的工作(尤其是作為(wei) 官員的工作)是為(wei) 了讓我們(men) 每一個(ge) 民眾(zhong) 生活得更好,是為(wei) 了共同富裕(或者說小康社會(hui) ,甚至是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等),這其實是體(ti) 現了對普通民眾(zhong) 的仁愛之心,如果我們(men) 能夠讓治理達到陽明先生所說的一體(ti) 之仁的境界,和諧的大同社會(hui) 也就能實現了。
對於(yu) 普通的民眾(zhong) 來說,陽明學中所包含的自由、平等以及自作主宰的精神需要每個(ge) 人去學習(xi) ,這是真正有著現代價(jia) 值的精神,這不僅(jin) 是對個(ge) 人自我的完善,還和整個(ge) 社會(hui) 的現代轉型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
當然,任何人學習(xi) 陽明,都需要記住的是,學習(xi) 陽明重要的並不是要去背誦陽明所說的這句話、那句話,去死記陽明所強調的觀念,而是知行合一,是更多地去磨練。
黔東(dong) 南黃平縣飛雲(yun) 崖月潭寺
鳳凰網國學:針對今天的學王陽明,有如下三個(ge) 問題:一、陽明的故事最應該講的是什麽(me) ?二、陽明思想的精髓在哪裏?算不算公民基本常識?如果算,其當代性在哪裏?為(wei) 什麽(me) 要補上這一課?三、陽明學成為(wei) 一種時髦的熱潮後,需要警惕什麽(me) ?
何善蒙:我覺得在今天應該更多地講陽明立誌的故事,講他不動心的故事,講他為(wei) 官清正、化民於(yu) 無形的故事。為(wei) 什麽(me) 要講這些?因為(wei) 這些故事具有豐(feng) 富的故事性和深刻的含義(yi) ,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和陽明的心學思想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同時也是正能量的反映和傳(chuan) 遞。既能反映陽明心學的思想,又能傳(chuan) 遞正能量,在我看來,講這樣的故事應該是一種弘揚陽明非常有效的形式。
陽明的真精神在於(yu) 知行合一。很多人會(hui) 認為(wei) 陽明思想的精髓在於(yu) 良知,良知肯定是重要的,因為(wei) 它是陽明心學的獨特標誌,也就是說,在強調良知的基礎上,陽明才成為(wei) 陽明。但是,在我看來,陽明心學的真精神非知行合一莫屬,之所以這麽(me) 說,是基於(yu) 兩(liang) 個(ge) 理由:首先,知行合一是陽明思想中一以貫之的,從(cong) 龍場悟道開始,陽明即倡明知行合一,並由此揭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ge) 重大的思想運動開端。其次,從(cong) 理論層麵看,知行合一是陽明最具有原創性意義(yi) 的提法,這不僅(jin) 是對之前的整個(ge) 中國思想史的有效總結,也是對後來思想史具有劃時代影響的觀念。陽明的其他提法,比如良知,實際上都是跟知行合一的理念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知行合一的理念所表達出來的是陽明心學獨特的理論品格。
知行合一顯然可以作為(wei) 一種公民的基本常識,也可以作為(wei) 一種具有恒久活力的理論形態而受到重視。其最為(wei) 直接的意義(yi) 就是要求人們(men) 能夠在麵對現實生活世界的基礎上,以自己的行為(wei) 去改變世界,去麵對活潑潑的生命事實。這樣的方式在任何時代都具有著積極的意義(yi) 。而我們(men) 很多時候之所以會(hui) 出現問題,是因為(wei) 知和行的斷裂。我們(men) 今天通常會(hui) 說一句話,“大道理我是懂的,我就是做不到!”這就是知和行的割裂。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源於(yu) 此。陽明當年為(wei) 什麽(me) 要極力倡導知行合一?就是因為(wei) 知行的割裂而導致在現實生活中知而不能行。所以,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在人類的行為(wei) 方式中,知行的這種割裂具有一定意義(yi) 上的普遍性,或者說是人的根本弱點,由此,對知行合一的強調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永恒的精神價(jia) 值。藉由強調知行合一來引導人們(men) 對於(yu) 現實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給予更多關(guan) 注,注重事上磨煉,從(cong) 而真正成就自己,這也是一個(ge) 非常迫切的現實問題。
陽明學成為(wei) 一種熱潮之後,我覺得應該防止兩(liang) 種傾(qing) 向。首先,陽明學不是成功學。陽明學和成功學有著本質的差別,最為(wei) 直接的是成功學是建立在一種非常直接的功利的基礎之上,而陽明學不是,它的基礎乃是在於(yu) 個(ge) 人的自我完善。當然,曆史上王陽明是成功的,很多人學陽明學可能也獲得了成功,但是,不能把把陽明學就視為(wei) 是成功學,或以學習(xi) 成功學的方式來學陽明學。其次,陽明學不是心靈雞湯。當下隨著陽明學的火熱,對於(yu) 陽明學做心靈雞湯似的解讀,比比皆是。這些解讀很多時候也可以給我們(men) 帶來啟示。但是,雞湯雖好,喝多了也會(hui) 膩味。更為(wei) 重要的是,如果我們(men) 總是將陽明學雞湯化,總有一天,會(hui) 覺得乏味無聊,從(cong) 而拋棄之。學習(xi) 陽明學既需要認真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之中去,在閱讀經典中感悟陽明的思想,也需要關(guan) 注生活、熱愛生活,在活潑潑的生活事實中去磨煉自己,真正成就自己。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