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孔子故裏、儒家文化發源地山東(dong) 曲阜將建設一座名為(wei) 聖三一的基督教堂,據稱這座哥特式的教堂將高達40餘(yu) 米,可容納3000多人,距離空孔廟隻有3公裏。這個(ge) 消息引發了不少儒家學者、社團、網站憂慮,2010年12月22日,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張祥龍、台灣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林安梧、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陳明等十位學者聯署發起公開信,呼籲政府尊重中華文化聖地,立即停建該教堂。
■主持人 新快報記者 蘇少鑫
特邀嘉賓
李公明
著名文化批評家
目前對曲阜建大教堂方案的反對呼聲幾乎都是從(cong) 宗教與(yu) 文化問題角度發出,我認為(wei) 首先應該重視和反對的是它在曆史文化名城建設規劃上的明顯不合理性,首先應該追究的是當地規劃與(yu) 審批部門的失職問題。
陳明
首都師大教授,著名儒學學者
作為(wei) “意見書(shu) ”聯署人,我反對或不讚成的主要是以這麽(me) 一種方式(沒有履行某種程序如聽證會(hui) )、這麽(me) 一種理由(“文明對話”)在離三孔這麽(me) 近的地方建這麽(me) 大、這麽(me) 一種風格的教堂。換言之,我反對的不是基督教,也不是建教堂,而是這個(ge) 事件中方方麵麵的“有欠禮貌”和“多少顢頇”。
陳壁生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在對待宗教問題上,如果政府的眼光更長遠一些,應該更多地為(wei) 民間祠堂等宗族組織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為(wei) 民間各種民俗、信仰活動提供寬鬆的環境,同時,通過改革,讓社區、農(nong) 村各種文化、社會(hui) 組織活躍起來,讓每個(ge) 人都有尊嚴(yan) 地生活。
首要追究的是規劃審批部門失職問題
新快報:有論者認為(wei) ,曲阜建教堂隻要合乎法律,反對者的意見是沒有什麽(me) 說服力的。對此,各位有什麽(me) 看法?
陳壁生:在一般社會(hui) 生活中,應該以法律為(wei) 準繩。不違背法律的事情,可以爭(zheng) 取通過討論、對話解決(jue) 。但是,法律隻提供一個(ge) 言行的框架和平台,而不能成為(wei) 準則。不違背法律,也有好人好事和壞人壞事。
在這次曲阜建教堂事件中,教堂修建的各種法律程序沒有什麽(me) 問題,但是真正的問題是這一舉(ju) 動對一部分中國人的情感造成的傷(shang) 害。
在鳳凰網所舉(ju) 行的民意調查中,反對曲阜建教堂的人數占據了壓倒性的比例。我想這是很能體(ti) 現大多數老百姓的態度的。
中國這麽(me) 大,信仰也越來越多元化,但是,我認為(wei) ,應該堅決(jue) 主張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互相尊重。此次爭(zheng) 議涉及的不是宗教寬容、信仰自由的問題,而是一種宗教對另一種同類文明是否尊重的問題。
陳明:是的,合符法律的事件隻說明它是合法的,但並不能說就不能反對,或者說反對的理由就一定不成立,例如,商業(ye) 上就有“惡意收購”概念,從(cong) 手段上看,它並不違法,有問題的是“惡意”。至於(yu) 是否有力,那要綜合具體(ti) 情況以及其他因素來看。
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情感和心理感受,或者應該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社會(hui) 和諧共生所要求的基本原則。雖然它具有一定模糊性,但是“其言難知,其實易行”,隻要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就不難作出判斷。就在山東(dong) ,很多的宗教磨擦都是由這一原則沒有得到充分尊重而產(chan) 生的。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這反而意味著對有關(guan) 部門更高的責任心與(yu) 管理能力的要求,而絕不意味著就可以聽之任之不作為(wei) 。
李公明:我倒認為(wei) ,恐怕還不能簡單地說在法律上沒問題,因為(wei) 這件事首先是在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設規劃上暴露出重大的問題——以曲阜作為(wei) 中國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性城市和大教堂目前這樣的位置、體(ti) 量等因素來看,我認為(wei) 絕不應該通過這一建設規劃。
如果說早已通過了建設規劃,因此可以說目前的方案在法律上是沒問題的,那麽(me) 這一規劃的合法性必定要重新接受質疑。比如說是否經過全國的曆史文物保護專(zhuan) 家的論證,是否與(yu) 當地社會(hui) 的各界人士進行過充分協商,這些都是這樣重大的文化建築項目必須經過的程序。
目前對這個(ge) 方案的反對呼聲幾乎都是從(cong) 宗教與(yu) 文化問題角度發出,我認為(wei) 首先應該重視和反對的是它在曆史文化名城建設規劃上的明顯不合理性,首先應該追究的是當地規劃與(yu) 審批部門的失職問題。
規劃合法性與(yu) 思想文化競爭(zheng) 不應混淆
新快報:有意見認為(wei) ,建那樣一個(ge) 教堂,事實上正是為(wei) 了滿足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中國人的信仰自由需要,而也有反駁認為(wei) ,反對建那樣的教堂,並不是剝奪那部分基督教信仰的中國人的信仰自由,而是讓他們(men) 在尊重儒家聖地的前提下,重新選擇地方和方式建教堂。那麽(me) ,這樣的爭(zheng) 議是否可以看成是信仰自由與(yu) 文明間互相尊重之間的內(nei) 在緊張的凸顯?該如何去處理好這兩(liang) 者之間的關(guan) 係?
陳壁生:這種爭(zheng) 論跟信仰自由沒什麽(me) 關(guan) 係,涉及的隻是不同的文明之間是否能互相尊重。就像一個(ge) 儒教徒也不會(hui) 想到耶路撒冷去建一座超級大型的孔廟——如果他真的這麽(me) 做,那背後肯定是有一個(ge) 無比強大的軍(jun) 團。
孔廟不是麥當勞,教堂也不是肯德基,可以互相尊重沒必要搞小動作。文明融和、文化和合的前提是尊重,而不是爭(zheng) 奪。特別可笑的是,有人也強調孔廟前要“平等”的建教堂,否則就是不尊重基督教,這等於(yu) 喧賓奪主之後,還要求主“尊重”賓繼續“喧”下去。
陳明:隻要在前麵一點上有共識,這一點上也就不會(hui) 有什麽(me) 衝(chong) 突。那個(ge) 地方原就有一個(ge) 福音堂,恢複自有其道理。作為(wei) “意見書(shu) ”聯署人,我反對或不讚成的主要是以這麽(me) 一種方式(沒有履行某種程序如聽證會(hui) )、這麽(me) 一種理由(“文明對話”)在離三孔這麽(me) 近的地方建這麽(me) 大、這麽(me) 一種風格的教堂。換言之,我反對的不是基督教,也不是建教堂,而是這個(ge) 事件中方方麵麵的“有欠禮貌”和“多少顢頇”。
李公明:在這個(ge) 案例中首先涉及的是對一座曆史文化名城的環境保護問題,曲阜城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首先是屬於(yu) 中國文化、全體(ti) 中國人的,大教堂的修建首先是對保護中國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不尊重,這是我堅決(jue) 反對這個(ge) 教堂方案的基本理由。
在這個(ge) 案例中假如隻是以“尊重儒家聖地”作為(wei) 反對的理由,會(hui) 有從(cong) 根本上使這件事情變為(wei) 文化與(yu) 宗教的地位之爭(zheng) 的嫌疑。以信仰自由和各種文化思想體(ti) 係間的尊重的角度來分析修建教堂背後的緊張關(guan) 係,固然是有必要的和合理的,但是我認為(wei) 這與(yu) 反對修建方案的根本理由並不在同一層麵上。在這個(ge) 案例中,最重要是區分建築規劃的合法性與(yu) 思想文化競爭(zheng) 之內(nei) 在緊張關(guan) 係這兩(liang) 個(ge) 層麵,不應隨意混淆。
沒有文化焦慮中國難成真正世界強國
新快報:有論者認為(wei) ,此次反對顯示了儒家文化的不自信,如果儒家文化經不起如此競爭(zheng) ,理當被淘汰。而事實上,我們(men) 也從(cong) 儒學學者的聯署公開信中看到了他們(men) 深切的文化憂慮。對這個(ge) 問題,該怎麽(me) 看?
陳明:任何有文化使命感的人,對自己的文化,對自己文化命運和影響力都多少會(hui) 懷有一種責任感,孔子自然是以斯文自任,亨廷頓又何嚐不是?他提出“文明衝(chong) 突論”,實際是擔心他所謂“美國性”的喪(sang) 失。
我未必讚成他的觀點,但理解他的情懷,崇敬他的人格。你這裏說的所謂“論者”我不知道是誰,我可以肯定既不會(hui) 是真正的儒者,也不會(hui) 是真正的基督徒。有一篇文章說“沒有某種程度的文化焦慮,沒有文化建設上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可能開啟重建和複興(xing) 中華文化的進程,也不可能把中國建設成為(wei) 真正的世界強國”,我很讚成。
至於(yu) 指責儒家文化的自信心或競爭(zheng) 力,首先我要承認,近百年來儒家文化內(nei) 部沒有提出很好的論述根據變化了的時代作出調整回應,需要自我反省。但是,也必須指出,它所要競爭(zheng) 的對象,無論是基督教或別的什麽(me) ,都是擁有各種有利位勢的,或具有“合法法律身份”、擁有各種力量支撐,或占有各種資源成為(wei) 意識形態。這次“意見書(shu) ”的一個(ge) 重點——它比反對建這個(ge) 教堂更重要十倍百倍,呼籲承認儒教的合法宗教身份,正是要爭(zheng) 取與(yu) 佛道耶回平等的法律身份或地位,成為(wei) “宗教超市”中的一員,供人選擇。有沒有競爭(zheng) 力,到那時候再作結論不遲。
陳壁生:我不知道“論者”是出於(yu) 什麽(me) 理由說出這樣的話,但據我所知,儒家經典裏麵宣揚的理想,一向是協和萬(wan) 邦,而不是開門揖盜。
在中國曆史上,儒家對外來宗教的態度,一向寬容、平和、理性、冷靜。基督教在當代中國的擴張性,是毋庸多言的,例如清朝時期的禁止中國人祭祖。但隻要是老百姓自願認同,都屬信仰自由之列。
我覺得中國的自由主義(yi) 者對基督教這種特性要保持充分的警惕,因為(wei) 這麽(me) 做,一不小心就會(hui) 逼出一個(ge) 儒教來。李公明:在滔滔天下物欲橫流、權貴相慶的情勢中,所有真正懷抱文化價(jia) 值理想的人士無不具有深深的文化憂慮。慨然以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價(jia) 值的守護人與(yu) 開新者自任的儒學學者表現出更為(wei) 深切的文化憂慮,這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
問題是,這種憂慮應該是指向文化價(jia) 值理想與(yu) 製度建設及倫(lun) 理重建的現實之間的衝(chong) 突,而不應該指向多種文化價(jia) 值體(ti) 係之間的自由競爭(zheng) 。也正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我對於(yu) 在關(guan) 於(yu) 此事的議論中某些儒學學者似乎表現出偏重於(yu) 儒耶之爭(zheng) 的情緒略感不安。值得憂慮的是,在這次簽名反對的聲音中有個(ge) 別是非理性的、盲目仇外的,應該引起儒學思想界的關(guan) 注和警惕。
應給民間信仰活動提供自由發展空間
新快報:從(cong) 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men) 是不是可以保留一個(ge) 儒學文化圈,在這個(ge) 範圍內(nei) 以展示儒家文化為(wei) 主要內(nei) 容?令人遺憾的是,在儒家文化推廣方麵,我們(men) 目前還看不到有合理的規章和具體(ti) 法律依據。
陳明:我目前在台灣,這邊的儒教文化就是以主流文化的形式存在著,是社會(hui) 和諧和生命意義(yi) 基礎和資源。你說的“保留地”是不是印第安文化保護圈之類的東(dong) 西?你說的法律是不是美國人搞的這一套東(dong) 西?如果是這樣的話,兩(liang) 個(ge) 字:荒唐!
陳壁生:儒學不需要什麽(me) 保護區之類的東(dong) 西,因為(wei) 我們(men) 的祖先的生活不是“太陽城”,也不是“烏(wu) 托邦”。
在當代中國,在對待宗教問題上,如果政府的眼光更長遠一些,應該更多地為(wei) 民間祠堂等宗族組織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為(wei) 民間各種民俗、信仰活動提供寬鬆的環境,同時,通過改革,讓社區、農(nong) 村各種文化、社會(hui) 組織活躍起來,讓每個(ge) 人都有尊嚴(yan) 地生活。
李公明:儒學思想文化圈作為(wei) 一種學術研究和思想文化傳(chuan) 播層麵的存在與(yu) 發展,對於(yu) 繼承中華文化優(you) 良傳(chuan) 統、開拓當代人的思想文化境界的重要意義(yi) 毋庸置疑。
但是,是否一定要在“外王”的層麵上展開、是否一定要在製度安排中扮演“國教”的角色,是要慎思與(yu) 慎行的。我認為(wei) ,在當代中華文化的發展景觀中,任何獨於(yu) 一尊文化體(ti) 係的訴求都是偏頗的、也是有失儒學兼容並包、和而不同的價(jia) 值理念的。
來源:儒學聯合論壇
【上一篇】【陳明】就曲阜建大教堂答《新快報》
【下一篇】【羽戈】儒學的悲劇與(yu) 進路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