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梅】徽州文化中的家風家訓與當代創新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9-09-05 00:25:41
標簽: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中的家風家訓與(yu) 當代創新

作者:宋冬梅(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

來源:《地方文化研究》2019年03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七月廿九日戊戌

          耶穌2019年8月29日

 

徽州,是曆史上的文化重鎮,“崇文尚儒”社會(hui) 風氣由來已久,自宋代起就有“東(dong) 南鄒魯”“文化之鄉(xiang) ”“禮儀(yi) 之邦”的美譽。徽州地區的文風昌盛,造就了明清以來科舉(ju) 取士的顯赫成就,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等,英才輩出,這一優(you) 勢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曆史文化資源——徽州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是該地區眾(zhong) 多傑出曆史人物賴以成長的豐(feng) 厚文化土壤,也是徽商群體(ti) 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豐(feng) 厚曆史資源。

 

一、徽州家風家訓的曆史形態與(yu) 作用

 

家風家訓,是徽州文化的無形資產(chan) ,它凝聚了徽州鄉(xiang) 村社會(hui) 崇文尚儒與(yu) 宗法合一的向心力。在曆史上,徽州家風家訓有孝的曆史遺存、徽商奇才的誕生、藏書(shu) 家的六世好學之風、《章氏家訓》傳(chuan) 家至寶等物化形態、人物傳(chuan) 奇、家訓典籍等形式出現,維係著宗族的文化情結、士商靈魂和精神紐帶,構築了徽州地區豐(feng) 富而絢麗(li) 的曆史文化空間。

 

1.徽州孝文化家風的曆史遺存

 

徽州地區自古重視孝悌家聲的培養(yang) 和傳(chuan) 承,重視詩書(shu) 門第教育。其孝文化興(xing) 起於(yu) 北宋,其核心體(ti) 現著儒家尊尊、親(qin) 親(qin) 的基本精神,維係著宗法社會(hui) 根本的禮教規則。兩(liang) 宋時期,以程顥、程頤、朱熹為(wei) 代表的程朱理學對徽州社會(hui) 的發展產(chan) 生了巨大影響,其忠孝思想對徽州孝文化的產(chan) 生和發展起著奠基作用。元朝初步形成的二十四孝,在徽州廣泛流布,徽州地區的人名、地名中多含“忠孝”二字。明清時期,“孝文化”進入徽州更廣闊的文化空間,其表現為(wei) :首先,該地區出現大量“忠孝節義(yi) ”牌坊,“樹立牌坊的直接或表麵目的是旌表顯宦、廉吏、鄉(xiang) 賢、孝義(yi) ,內(nei) 在精神則是維護一種井然而不容違僭的禮儀(yi) 秩序。”[1]其次,徽州宗族聚居區有慎終追遠的風俗,社有屋、宗有祠,許多名門望族修建大量祠堂,宗祠之下還有支祠、家祠等,“孝文化”被寫(xie) 入祠堂的宗族族譜,“宗祠裏都藏有宗譜,其準則為(wei) 祠堂功能的細化,一般包括敦孝悌、睦宗族、勤職業(ye) 、慎婚娶、嚴(yan) 繼祧、重墳塋、崇祭祀等。”[2]祠堂具有維護宗族繁衍的社會(hui) 功能,“孝文化”於(yu) 其中維護著封建宗法禮製。第三,“孝文化”作為(wei) 徽州楹聯的主要內(nei) 容,雕刻著曆史時光,至今抬頭可見,熠熠生輝。比如,位於(yu) 黃山南麓的古村落——呈坎村,其村子祠堂的一幅對聯內(nei) 容就寫(xie) 著:十四世本源深遠賴前人教孝教忠俎豆常新春祭秋嚐崇典製,五百年樹葉繁榮願後嗣學詩學禮簪纓弗替左昭右穆肅成儀(yi) ;還有,在呈坎村著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貞靜羅東(dong) 舒先生祠”中,其正廳高懸“彝倫(lun) 攸敘”的匾額,祠內(nei) 大柱的楹聯也突出了“孝文化”的內(nei) 容:敘彝倫(lun) 修名孝第,陳俎豆登進詩書(shu) 。

 

徽商的形成,受益於(yu) 宗族,孝文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徽州歙縣棠樾鮑氏宗族,就是以“孝文化”聞名的望族,孝道維護著鮑氏宗族的繁衍與(yu) 發展,明清時期宗族內(nei) 注重力行孝道,富人出資創業(ye) ,宗族子弟學徒,走出大山,抱團經商,誠信創業(ye) ,促進了孝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和興(xing) 盛,也對本地區和徽州社會(hui) 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孝文化”的傳(chuan) 承流淌在徽州曆史文化的長河裏,代代傳(chuan) 承,生生不息。

 

徽州人對於(yu) 孝文化高度重視,有其深刻的社會(hui) 背景和意義(yi) 。首先,對於(yu) 宗法社會(hui) 的家庭來說,徽州山多耕地少,男子外出經商,家中留下年長的父母和婦孺,所以提倡孝道,尊老愛幼,要求婦女恪守清規戒律、“三從(cong) 四德”、忠孝節烈等倫(lun) 理道德,這樣不僅(jin) 可以免除男子在外經商做官的後顧之憂,而且還能促進家庭和睦、維持封建倫(lun) 理綱常的家庭秩序;其次,徽州大力提倡忠孝節義(yi) 思想,也有利於(yu) 穩定社會(hui) 秩序,因而也得到曆代帝王的認可和大力提倡,這突出表現在明代以後古徽州大量牌坊的建造都是得到皇帝恩準的,立牌坊對於(yu) 社會(hui) 風氣、人心傾(qing) 向、道德發展具有更好的導向性和激勵性;第三,造一座牌坊,對個(ge) 人而言意味著自己得到皇帝的賞識,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能“光宗耀祖”,是對父母和祖宗最大的孝。

 

2.“勤謹家風”培育的鹽商奇才

 

徽州歙縣棠樾鮑氏大族,乾隆年間宗族中走出一位不平凡的家族佼佼者,叫鮑誌道。他秉持勤謹家風的曆史故事,至今被傳(chuan) 為(wei) 佳話。

 

鮑誌道幼時讀書(shu) ,按照父親(qin) 的意思,希望他學習(xi) 之後能參加科舉(ju) 考試,求得功名。但父親(qin) 經營欠佳,不善積財,家境一般,不寬裕,於(yu) 是在11歲時,他便中斷學業(ye) ,棄學服賈,由族人介紹到江西鄱陽做學徒。鮑誌道出門時沒有盤纏,母親(qin) 便從(cong) 衣服箱子底下拿出他小時候用過的繈褓虎頭帽,摘下鑲嵌的一枚“康熙通寶”銅錢,放到他手心,說道,這是我們(men) 家僅(jin) 剩的一文銅錢了。今天給了你,以後咱家的興(xing) 旺就要看你的了!鮑誌道眼含熱淚,跪下抱著母親(qin) 的腿,接住這一文錢,走出了徽州山村。到20歲時,已經闖蕩將近10年的鮑誌道,應聘當上了揚州一家大鹽商的經理。乾隆三十八年(1773),鮑誌道於(yu) “而立”之年作出了驚人之舉(ju) ——辭掉經理職位,創建自己的商號,獨立經營淮南鹽業(ye) 。又過了十年,他依然艱苦拚搏,一直牢記母親(qin) 的教導,牢記家風家訓,養(yang) 成了刻苦自勵的品格。獨立經商,是他艱苦、廉潔創業(ye) 的開始,平日裏,他勤謹慎獨,勵行節儉(jian) ,在經營上精打細算;越是如此,越是動操勝算,財富積累越來越快,所進常常超過所期,藏鏹百萬(wan) ,號稱江南首富;鮑誌道憑借精明能幹的處事能力和在鹽商中的威望,他坐上了兩(liang) 淮鹽務總商的位置,成了揚州的商業(ye) 至尊,而且一幹就是20年,期間,以其幹練智敏的才能,斡旋於(yu) 官商之間,無論鹽業(ye) 的消長贏縮,以及公私百役,巨細大小,都處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是在兩(liang) 淮鹽務麵臨(lin) 凋敝之際,仍能精心佐計,張弛萬(wan) 變,一舉(ju) 振興(xing) 兩(liang) 淮鹽業(ye) ,得到政府賞識和眾(zhong) 鹽商的擁護,聲名顯赫。

 

鮑誌道經商成功之後,注重家風家訓的傳(chuan) 承。首先,他嚴(yan) 於(yu) 律己,身先士卒,時刻保持勤謹、儉(jian) 樸的家風。其次,經常教育妻子兒(er) 女,躬自灑掃、漿洗、灶飪、操持日常家務,門前不容車馬,家中不演戲,淫巧奢侈之客不留宅中;在教育子女和家族子弟讀書(shu) 方麵,他有遠大的眼光,延請名師坐館講學,要求子女刻苦讀書(shu) ,提高學術文化素養(yang) ;晚年居裏中,出資修建祠堂,敦本堂,增高殿廊廡台基,祠中重建西疇書(shu) 院,俾族子弟講學其中,冀耕讀家風於(yu) 勿替;當看到慈孝堂、慈孝、孝子兩(liang) 坊年久失修,不葺將傾(qing) ,枕席難安,諄諄告誡兒(er) 孫完成厥誌。當他大耄之年,撰《鮑氏五倫(lun) 述》,曆舉(ju) 先代鮑氏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lun) 方麵的典型人物,圖畫、書(shu) 寫(xie) 、漆刻於(yu) 宗祠享堂正中屏門上,以使子孫萬(wan) 世效則;他教子有方,其長子鮑漱芳,自幼隨父揚州經營鹽務,並熱心社會(hui) 活動,於(yu) 嘉慶帝當朝時為(wei) 朝廷捐款濟困,赫赫有名,後為(wei) 鹽運使、通政使,獲得清庭“樂(le) 善好施”牌坊的賞賜。第三,鮑誌道把家風家訓推廣給親(qin) 朋好友和鄰裏鄉(xiang) 親(qin) ,乾隆時期,鹽商鼎盛,擁資百萬(wan) 、千萬(wan) 者接踵出現,不少人坐吃金山上,奢靡成風,一擲千金,而鮑誌道卻十分小心謹慎,他除了身先士卒管理好自己家庭之外,經常對親(qin) 朋好友和鄰裏鄉(xiang) 親(qin) “以儉(jian) 相戒”,提醒他們(men) 勤儉(jian) 經商、勤儉(jian) 治家,鼓勵大家傳(chuan) 承優(you) 良家風。

 

鮑誌道將勤謹家風的收獲惠及社會(hui) ,並影響社會(hui) 風氣。他本人和家人秉持家風家訓,處處勤儉(jian) 節約,但在社會(hui) 上卻樂(le) 於(yu) 疏財好義(yi) ,扶貧幫困,熱心公益事業(ye) ,人們(men) 尊稱他“鮑先生”,譽其“廉賈”。他曾捐助軍(jun) 需、賑災救困、扶老恤孤;當時的揚州城內(nei) ,康山以西、鈔關(guan) 北至小東(dong) 門一帶,地勢低窪,雨天積水,行人不便,他看到這種情況,便慷慨捐資墊高路麵,易磚為(wei) 石;當看到有貧窮子弟無法就讀,學業(ye) 荒廢,他便伸出援助之手,恤孤濟貧;在他擔任兩(liang) 淮總商20年間,公益捐贈2000餘(yu) 萬(wan) 兩(liang) ,糧食12萬(wan) 石,在業(ye) 界享有盛譽,兩(liang) 淮地區數以千計的鹽商,都十分尊重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他被推舉(ju) 為(wei) 兩(liang) 淮“鹽務總商”時,是一個(ge) 不拿俸祿的民間官員,相當於(yu) 今天鹽商協會(hui) “會(hui) 長”,但在他任總商期間,仍利用職權繼續推行鹽業(ye) 界的全麵改革;調整人事製度,選賢任能,精簡勤雜人員,嚴(yan) 明獎懲,創設一商舟溺,眾(zhong) 商攢助的《津貼法》保險製度等,深得眾(zhong) 商擁護。他還與(yu) 受乾隆恩遇的歙縣鹽商鄭鑒元,共同倡導程朱理學,努力宣揚儒家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把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眾(zhong) 商中收到振聾發聵的功效。

 

鮑誌道的經商之道,遵循著優(you) 良家風家教走向人生輝煌。元代棠樾鮑氏著名鴻儒鮑元康在《棠川詩會(hui) 序》中說得好:“夫不讀書(shu) 而專(zhuan) 意於(yu) 理財,其流必歸於(yu) 不義(yi) ;不力學而專(zhuan) 意於(yu) 儉(jian) 家,其弊有至於(yu) 忘親(qin) 。何者?身不修也!讀書(shu) 以理財,則知取與(yu) 之分,力學以治家,則知本末之序。”[3]為(wei) 了弘揚家風,延續鮑氏治家之道,他修建鮑氏宗祠、支祠、專(zhuan) 祠10多個(ge) ,修建鮑氏牌坊10餘(yu) 座,明清兩(liang) 代,鮑氏受到皇帝旌表、誥命40多封。鮑氏世家子弟,恪守祖訓,貫徹儒學,代不乏人。

 

3.“知不足齋”的書(shu) 香世家

 

清代著名藏書(shu) 家家鮑廷博,祖居歙縣邑西長塘,世稱長塘鮑氏,家世經商,殷富好文。鮑廷博少年聰慧,但是補“諸生”,兩(liang) 次省試不中,於(yu) 是不再參加科舉(ju) 考試。其父鮑思翊,在外經商,鮑廷博在家孝順祖父,深得祖父喜愛,也以孝順聞名鄉(xiang) 裏。因父親(qin) 鮑思翊喜歡讀書(shu) ,性耽文史,他常常不惜重金,訪書(shu) 、購書(shu) ,數十年如一日,購得各種珍本秘籍,其所藏之書(shu) ,多為(wei) 海內(nei) 宋元古本和善本,經長期積累,而博極群書(shu) ,家藏萬(wan) 卷,其藏書(shu) 樓取《禮記》中“學而後知不足”之意,名為(wei) “知不足齋”。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朝廷編修《四庫全書(shu) 》,詔求天下遺書(shu) ,鮑廷博命兒(er) 子鮑士恭將家中所藏圖書(shu) 626種進獻朝廷,居私家獻書(shu) 之首位,其中250種被收入《四庫全書(shu) 》,從(cong) 此“知不足齋”的名氣上達朝廷。乾隆三十九年,“上諭”表彰,賞賜內(nei) 府編纂的《古今圖書(shu) 集成》《平定回部得勝圖》和《平定兩(liang) 金川戰圖》等貴重書(shu) 籍;鮑廷博高興(xing) 之際,專(zhuan) 辟一堂,名曰“賜書(shu) 堂”;堂凡三楹,四大櫥,並作《賜書(shu) 堂記》,專(zhuan) 記賜書(shu) 藏書(shu) 之事。乾隆四十年,《四庫全書(shu) 》修成後便歸還其書(shu) ,在返還的《唐闕史》和《武經總要》上還留有乾隆皇帝的讚譽題詩,其詩曰:“知不足齋奚不足,渴於(yu) 書(shu) 籍是賢乎!長編大部都庋閣,小說卮言亦入廚。闕史兩(liang) 篇傳(chuan) 摭拾,晚唐遺跡見規模。彥休自號參寥子,參得寥天一也無。”[4]鮑廷博備受鼓舞,隨後更是殫精竭慮、不遺餘(yu) 力地協同子孫將家藏善本刊刻成了《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叢(cong) 書(shu) 前後共30集,207種,781卷,王鳴盛在《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序言中稱讚該叢(cong) 書(shu) :“有功於(yu) 藝林為(wei) 甚巨,今夫經之有傳(chuan) 注訓詁,史之有辯證援據,學問之大者盡於(yu) 此矣。”[5]同時,該叢(cong) 書(shu) 的刊刻,也體(ti) 現了鮑廷博“以散為(wei) 聚”的藏書(shu) 策略和思想,即以刊刻的方法把重要經典文獻留存於(yu) 世,這也是鮑氏書(shu) 香之家在中華文化傳(chuan) 承史上靚麗(li) 的一筆和卓越的貢獻。

 

《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刊出時,嘉慶皇帝“龍心甚喜”,嘉慶十八年(1813)諭旨:“鮑廷博年逾八旬,好學積古,老而不倦,著加恩賞給舉(ju) 人,俾其世衍書(shu) 香,廣刊秘籍,亦藝林之勝事也。”[6]因《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中收集了很多海內(nei) 孤本,非常珍貴,所以成為(wei) 當之無愧的傳(chuan) 世瑰寶;時人尊重尤嘉,清代高承勳續編《續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又有清佚名編輯《仿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還有清代知名學者、藏書(shu) 家鮑廷爵編《後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等,推動了清代刻書(shu) 事業(ye) 的發展,足見其影響深遠。鮑廷博好學精進、精益求精的家風世代相傳(chuan) 直至六代孫,後來,《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被寧波天一閣和湖州皕宋樓收藏;鮑廷博及其後代,演繹了一個(ge) 特殊的書(shu) 香世家的六世好學家風。

 

4.《章氏家訓》崇文重教的曆史遺風

 

績溪縣城章家路“西關(guan) 古裏”,是徽州章氏族裔聚居寶地和徽文化核心區域。其百米小巷之中,但見縱橫著眾(zhong) 多章姓名人故居,有職思堂、慎思堂、文承堂、積厚堂等一一順勢排布,有的故居牆體(ti) 外至今仍然拓印著《章氏家訓》。

 

據了解,《章氏家訓》原名《太傅仔鈞公家訓》,為(wei) 五代十國時期章仔鈞所立。章仔鈞,字仲舉(ju) ,號彰良,自幼才學過人,唐天佑年間受福州閩王節度使王審知舉(ju) 薦,任高州刺史檢校太傅。北宋宣和二年(1120),章仔鈞後裔一支遷徙績溪縣,迄今千年,《章氏家訓》一直被章氏子孫奉為(wei) 傳(chuan) 家寶,這是保存至今最早的民間《家訓》,中國十大著名家訓之一,具有很高的曆史價(jia) 值,標誌著徽州地區“家風家訓文化”的重要曆史傳(chuan) 承。

 

《章氏家訓》言簡意賅,共196字,主要內(nei) 容:耕讀傳(chuan) 家,勤儉(jian) 持家,忍讓安家,嫖賭敗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聽離間,不生憤事,不專(zhuan) 公利。其核心內(nei) 容,是耕讀和勤儉(jian) ,最核心的思想在於(yu) 教育子孫後代知書(shu) 達禮,修身立命,遵守規矩,為(wei) 家族爭(zheng) 光。分析其包涵的內(nei) 容,“勸學篇”主要訓誡: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shu) ,胸中無一段道理。心昏如醉,體(ti) 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ye) ,辱父母之家羞,妻妾為(wei) 之泣。豈可入我祠而葬我塋乎?戒石具左,朝夕誦思。“修身篇”主要訓誡: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zhuan) 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齊家篇”主要訓誡:傳(chuan) 家兩(liang) 字,曰讀曰耕;興(xing) 家兩(liang) 字,曰儉(jian) 與(yu) 勤;安家兩(liang) 字,曰讓與(yu) 忍;防家兩(liang) 字,曰盜與(yu) 奸;敗家兩(liang) 字,曰嫖與(yu) 賭;亡家兩(liang) 字,曰暴與(yu) 凶。“立業(ye) 篇”主要訓誡: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chan) 業(ye) 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誌,交遊不患寡而患從(cong) 邪。

 

在《章氏家訓》的熏陶影響下,章姓家族,代有才人,如明代經學家章潢,近代國學大師、民主革命家章炳麟等,曆史上雖然績溪章氏分支龐雜,發展近千年,但崇文重教的核心理念,始終凝聚著宗族的發展主線,秉承家訓做人做事,已成為(wei) 章氏族裔的獨特內(nei) 涵和自覺意識。《章氏家訓》千年傳(chuan) 承,不僅(jin) 對於(yu) 家族、家風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yi) ,對於(yu) 社會(hui) 曆史文化的傳(chuan) 承,也具有重要的見證意義(yi) 。

 

綜上可見,徽州地區的“家風家訓”除了以上談到的名門望族之外,曆史建築遺存的家風資源還有很多,比如抬頭可見的堂額、匾額、牌樓、楹聯、祠堂等等各種建築遺存上保存豐(feng) 富的家風家訓文化;另外,在曆代名臣事略、曆代名臣琬琰錄、古今列女傳(chuan) 、方誌、家譜、文集、碑碣、碑刻、徽州名人詩文等曆史文獻中,也保存了大量家風家訓,說明了“家風家訓”的豐(feng) 富內(nei) 容和多元形態,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和借鑒。

 

二、當代家風建設新戰略

 

曆史上,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家文化”的核心內(nei) 容,是民風社風的重要根基,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處在改革發展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家風建設已經納入黨(dang) 風廉政建設和治國理政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黨(dang) 員領導幹部家風建設的重要性,黨(dang) 的十八大六中全會(hui) 公報上也鮮明提出了“家風”建設重大戰略,向各級領導幹部發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號召,“家風建設”是治國理政的新思維、新戰略,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次鮮明地提出“家風”戰略,所以隻有深刻認識黨(dang) 中央“家風”戰略的重大意義(yi) ,才能夠增強貫徹這一戰略的思想意識,才能夠提高實施這一戰略自覺性和積極性。

 

1.家風建設是治國理政的新策略

 

2016年1月12日,習(xi) 近平在黨(dang) 的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講話中強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7]習(xi) 總書(shu) 記的講話,再次明確提出了“家風”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

 

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品格,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治國理政的曆史借鑒很多。曆史上,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對事業(ye) 執著追求。他新婚四天,即離別新娘塗山嬌,率眾(zhong) 治水,曆史稱讚他“不以私害公”。他的家風,不僅(jin) 影響了家人和後代,而且也垂範那個(ge) 時代,完成了中華民族從(cong) 氏族部落向奴隸製國家轉型的重大社會(hui) 進步。

 

相反家風不好,也會(hui) 帶來負麵影響。尤其是關(guan) 鍵的少數高級官員的家風敗壞,將會(hui) 導致世風日下,人心渙散,乃至敗政去國。夏王朝的第十六世孫夏桀,就因為(wei) 家風敗壞而喪(sang) 權去國。夏桀個(ge) 人能力很強,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敢於(yu) 空手博虎。他向周邊拓土,征服了很多小國。但是聽信寵妃之言,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最後從(cong) 強國的巔峰跌落下來,被國人流亡到江淮南巢。商紂王也是同樣,敗於(yu) 不良家風。他偏信妲己,殺戮忠良,導致慘死於(yu) 鹿台的下場。周幽王,為(wei) 博寵妃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台,戲弄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就又多次點燃烽火,戲耍諸侯。後來犬戎攻破鎬京,諸侯不再相信緊急軍(jun) 事情報,結果周幽王被殺。

 

外國重視家風也如此。在韓國爆發的“閨蜜幹政”門,就是韓國總統樸槿惠家風不正的典型事例,她的親(qin) 戚朋友利用總統影響,利益輸送,侵吞國家財產(chan) ,民脂民膏流失。

 

古今中外,正反兩(liang) 種家風證明,家風好壞影響國家前途命運,今天也一樣。尤其是“關(guan) 鍵少數高級幹部”,家風是否端正,直接關(guan) 係到黨(dang) 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在群眾(zhong) 眼中,領導幹部的家庭與(yu) 幹部個(ge) 人是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領導幹部家風好壞、其配偶子女在社會(hui) 上的言行舉(ju) 止等,直接決(jue) 定著幹部和幹部隊伍在群眾(zhong) 心中的形象。直接關(guan) 係到黨(dang) 和國家的公信力,關(guan) 係到國家政策法令的權威性。儒家重視家風教育自古有之:“一家仁,一國興(xing) 仁;一家讓,一國興(xing) 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luan) ;其機如此。”[8]家風好,則族風好、民風好、國風好。社會(hui) 精英層、特別是關(guan) 鍵少數領導幹部的家風對社會(hui) 風氣有著重要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引導和示範作用。

 

2.家風建設是反腐敗的“防火牆”

 

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提出了很多針砭社會(hui) 腐敗瘡痍的戰略,其中,反腐防腐戰略永遠在路上,特別深入人心。對於(yu) 各級領導幹部的良好家風建設,既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禦貪腐的“防火牆”。

 

家風優(you) 良,雨潤萬(wan) 物;家風一破,汙穢盡來。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貪汙腐化,與(yu) 其家規不嚴(yan) 、家風不正有很大關(guan) 係。從(cong) 大量揭露出來的違紀違法案件看,很多腐敗,禍起蕭牆,家風敗壞已成為(wei) 領導幹部走向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2015年10月17日,中紀委在對河北省委原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原主任周本順被“雙開”的通報中,首次使用了“家風敗壞”這個(ge) 詞語,通報指出,周本順為(wei) 其子經營活動謀取利益,家風敗壞、對配偶子女放任縱容。

 

普通家庭家風不正、管教不嚴(yan) ,子女很容易招惹禍端,禍及全家;領導幹部家庭,如果家風崩毀,則不僅(jin) 禍害家族,而且還直接損害黨(dang) 和政府的形象。領導幹部掌握著一定的公權,如若家風不良,其妻子兒(er) 女多是貪欲叢(cong) 生、借權生財或借勢欺人、違法亂(luan) 紀等,現實中常常是:“貪腐父子兵”;“受賄夫妻檔”;“一人當官全家涉腐”,最終下場隻能是“一人落馬牽出全家”。從(cong) 近幾年查處的一些腐敗案件看,出問題的幹部普遍家規不嚴(yan) 、家風不正,家屬親(qin) 屬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形成家族式窩案、家族式腐敗。比如,中紀委在對蘇榮嚴(yan) 重違紀案例的通報中,指出其自身嚴(yan) 重腐敗,並支持、縱容親(qin) 屬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權幹政,謀取巨額非法利益,嚴(yan) 重破壞了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損害了當地政治生態,性質極其嚴(yan) 重,影響十分惡劣,是“家族式腐敗”的典型。蘇榮“落馬”後,自己在懺悔錄中也承認:正常的同誌關(guan) 係,完全變成了商品交換關(guan) 係;家,成了“權錢交易所”,他自己是“所長”,老婆是“收款員”,這種“家風”,不得不引起高度警覺。

 

《周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yu) 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yu) 殃。沒有好的家規家風,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zhuan) 心做事。最近,大家眾(zhong) 所周知的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劉鐵男,在他兒(er) 子劉德成小時候便告訴他,做人要學會(hui) 走捷徑,要做人上人。經過這樣的“家教”,劉鐵男從(cong) 小就認為(wei) ,錢是萬(wan) 能的,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所以當他弄權斂財時,他怎麽(me) 可能秉公用權?另外,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往往也是從(cong) 領導幹部的家庭成員中打開缺口,拉其下水。可見,家風敗壞是幹事創業(ye) 的負能量、負資產(chan) ,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家風建設就是要清理這些負能量,鏟除滋生腐敗的溫床,築牢反腐防腐的“防火牆”。

 

3.黨(dang) 風民風建設的“最後一公裏”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需要建設良好的社會(hui) 風氣,建設高尚文明的環境,形成良好的民風;一個(ge) 政黨(dang) ,需要建設良好的黨(dang) 風。民風、黨(dang) 風,都和家庭緊密相連,家風中也包含著民風、黨(dang) 風。

 

家風建設,是培育良好社會(hui) 風氣的基礎陣地。因為(wei) ,家庭是社會(hui) 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社會(hui) 的細胞組織,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的最小實體(ti) ,是家庭成員思想教育的孵化器。無數的家庭組成社會(hui) 肌體(ti) ;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家庭組合起來,就是社會(hui) 的廣闊天地;特別是家庭教育的孵化器,涉及教育類型多樣,例如尊老教育,子女成長教育,家人的思想教育,祖業(ye) 傳(chuan) 承的秘技秘籍教育,管家的管理模式教育,凡此等等,關(guan) 係到國民素質,屬於(yu) 新形勢下黨(dang) 的文化建設不可忽略的一個(ge) 陣地。這個(ge) 陣地,是文化建設、文化興(xing) 邦戰略通向全民的關(guan) 鍵“最後一公裏”。

 

根據人口調查,我國現有2億(yi) 老人。現狀很好,敬老、贍老,蔚然成風;但是需要建設優(you) 良的家風,進一步鞏固這一局麵;毋庸諱言,當今社會(hui) 也存在家庭精神缺失:啃老、虐老、坑老,屢屢有之。通過家風建設,有利於(yu) 協調家庭,穩定社會(hui) 。另外,我國現有12歲以下兒(er) 童2.2億(yi) ,劉奇葆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長們(men) 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有的家長不知道怎麽(me) 教育孩子,抓家風教育是一個(ge) 很好的途徑。他認為(wei) :這個(ge) 題目要繼續做下去,通過征文、訪談等多種形式,往深裏走一走,讓每個(ge) 家庭都做起來。

 

我國曆史上的古今名人,多有因家風清廉質樸、善良守信、進取有為(wei) 而贏得讚譽。宋代包拯嚴(yan) 格要求其後代不犯髒濫,不違其誌,否則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嶽母姚氏,在嶽飛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ge) 大字,嶽飛又嚴(yan) 格教育參戰的兒(er) 子,一心報國,其優(you) 良家風代代相傳(chuan) 。清代名臣林則徐留給後輩的家訓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麽(me) ?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麽(me) ?愚而多財,益增其過。”[9]

 

知禮儀(yi) 、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好的家風,如同“潤物無聲”的甘霖,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讓後人銘刻在心、代代受益。優(you) 良家風,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chuan) 、燦爛不熄的寶貴民風,每一位黨(dang) 員幹部都和家庭相連係,隻有家風端正了,才能為(wei) 提升民風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三、家風家訓的當代實踐與(yu) 創新

 

曆史上的家風家訓,既具有時代特色,也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同時還表現出每個(ge) 時代的精神內(nei) 涵。今天,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次提出家風戰略,因為(wei) 社會(hui) 形勢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社會(hui) 格局也有更新的特點,所以積極推進家風建設,才能夠與(yu) 之匹配,才能夠滿足當代黨(dang) 風、政風和民風建設工程的需求。筆者認為(wei) ,創新當代家風建設主要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手:

 

首先,讓傳(chuan) 統家風家訓“活起來”。前麵提到的《章氏家訓》,在今天已經有績溪自編家教教材《章氏家訓導讀》麵世,就是創新的一種形式。該書(shu) 3萬(wan) 餘(yu) 字,圖文並茂,有簡介篇、感悟篇、恪守篇和附錄四個(ge) 部分。簡介篇對僅(jin) 有196字的《章氏家訓》全文作了淺顯易懂的注釋;感悟篇是章氏後裔及社會(hui) 人士對《章氏家訓》傳(chuan) 承與(yu) 弘揚的提煉與(yu) 升華;恪守篇例舉(ju) 了章氏後裔在為(wei) 官、為(wei) 商或從(cong) 教中恪守家訓留下的人物故事;附錄部分收集了百餘(yu) 條古今名人各類家訓。該書(shu) 免費麵向全鎮學生家長、鎮機關(guan) 、縣教體(ti) 局及各鄉(xiang) 鎮學校發行。《章氏家訓》中的“正氣守德,代有傳(chuan) 人”精神內(nei) 容,在當代很有樹立正氣的典型性。其家訓,本來是村居委提供的匯報資料,但現在已受到中紀委的重視,並予以全國推薦。章氏名人的例子,前麵已有介紹,另外還有章氏家族中的章道基(1756-1830),他是清代嘉慶年間著名鹽官,諳熟鹽法,長期執掌多處鹽場行政與(yu) 產(chan) 銷,直接批驗“鹽引”,為(wei) 官清廉,他秉承“職所當為(wei) 必竭盡其力,思不出位無貳爾心。”[10]其內(nei) 容和精神,至今警示著後代子孫,為(wei) 官當盡其責,為(wei) 政要竭其力,成為(wei) 章氏子孫嚴(yan) 格遵守《章氏家訓》的典型代表。當代,章氏家訓又增加了新內(nei) 容,比如《宣城章氏新家訓三字經》:人不學,理難明。養(yang) 不教,父母昏。教之道,專(zhuan) 且恒。早立誌,力奮進。還有,《宣城章氏新家訓三字經·篤行》:知行一,德業(ye) 隆。匹夫責,勇承擔。秉賦異,勿相輕。預則立,和合通。平常心,與(yu) 時進。誠如是,始為(wei) 人。這是傳(chuan) 統家風家訓“活起來”的典型例子。

 

其次,堅持核心價(jia) 值觀的引導。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黨(dang) 中央總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經驗的精髓,即:富強、民主、和諧、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這是所有文化建設都應該遵循的文化綱領,我們(men) 要秉持客觀科學公正的態度,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以家風家訓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因為(wei)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富滋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植根於(yu) 中華文化的沃土,反映人們(men) 的意願,適應時代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有著深厚的曆史淵源和廣泛的曆史基礎,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家風家訓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微觀化、具體(ti) 化。

 

第三,與(yu) 法律相結合創新家風家訓。提倡家風創新,必須要有法律意識。在中國,個(ge) 人的隱私,家庭的隱私,受到法律保護。我們(men) 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人民群眾(zhong) ,引導每一個(ge) 家庭遵循“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家風,但是我們(men) 不能夠幹涉,不能夠包辦,尤其是家規,一定要知曉和牢記:中國是一個(ge) 法製和法治的國家,允許家庭有自己的隱私,允許個(ge) 人有自己的隱私,尤其是“民族”“宗教”“商業(ye) 機密”“知識產(chan) 權”“區域風俗”“僑(qiao) 胞”等各種政策下的政治生態,應該受到法律保護,創新家風、移風易俗,都必須服從(cong) “民主”“自由”“法治”等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所以有一些特殊的家規家訓應該受到社會(hui) 和法律的保護。

 

第四,創新家風家訓建設的途徑與(yu) 方法。創新家風家訓文化,要有靈活的方法和途徑,讓傳(chuan) 統家風家訓“活起來”,使其更好的融入當代“家文化”建設中來,融入當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中來。筆者建議以下途徑:其一,問卷調查,搜集匯集優(you) 秀家風家訓。實際上,我們(men) 身邊已經湧現了很多新的家風家訓和家教,體(ti) 現了新形勢下的新家風,這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要注意搜集匯集,加以引導。現在,在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和文明實踐中心,家家門前掛上“家風家訓”,有的還以楹聯的形式刻在門前,這就是很好的形式,很好的影響,很好的正能量。其二,針對家風家訓主題,舉(ju) 辦座談會(hui) 、學術研討會(hui) 。定期召開關(guan) 於(yu) 家風家訓的座談會(hui) 、學術會(hui) ,有利於(yu) 提升對黨(dang) 中央家風戰略認識,落實好黨(dang) 和國家的“家風建設”新戰略,煥發家風建設熱情和積極性;也有利於(yu) 從(cong) 理論層麵認識家風家訓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從(cong) 而深刻領會(hui) 黨(dang) 中央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國理政的新部署。其三,針對家風家訓主題,評比優(you) 秀家風家訓。在一定社區範圍和黨(dang) 政機關(guan) ,評選優(you) 秀家風家訓。這是一個(ge) 交流和學習(xi) 的過程,也是家風建設的教育課堂,還是普及家風家訓知識的窗口。其四,針對家風家訓主題,出版新的優(you) 秀家風家訓文集。家風家訓在每一個(ge) 曆史時期、每一個(ge) 地區都有自身特點,及時出版當代優(you) 秀家風家訓讀物,有利於(yu) 積累保存當代社會(hui) 家風家訓建設的成果,也有利於(yu) 家風家訓的曆史傳(chuan) 承和發揚。

 

注釋:

 

[1]廖奔:《中國鄉(xiang) 村社會(hui) 空間文化考察》,《傳(chuan) 統村落》,2013年第1期,第19頁。

 

[2]廖奔:《中國鄉(xiang) 村社會(hui) 空間文化考察》,《傳(chuan) 統村落》,第19頁。

 

[3][元]鮑元康:《理財·儉(jian) 家語》,轉引自廖奔:《中國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化空間考察》[J],《民間文化論壇》2013年第1期,第20頁。

 

[4]《四庫全書(shu) ·子部·小說家類·唐闕史》之《禦題唐闕史》,轉引自周懷宇:《論徽商鮑廷博對<四庫全書(shu) >的貢獻》[J].《四庫學》2018年第1期,第209頁。

 

[5][清]王鳴盛:《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序》[A],[清]鮑廷博:《知不足齋叢(cong) 書(shu) 》[C],北京:中華書(shu) 局,1999年,第4頁。

 

[6]《科場條例》卷五十三,清鹹豐(feng) 刻本,第598頁,轉引自王日根:《清朝皇帝利用科舉(ju) 功名體(ti) 恤功臣名勳簡論》[J],《浙江社會(hui) 科學》2018年第11期,第124頁。

 

[7]劉新華:《好家風樹立形象——廉潔修身 廉潔齊家》,《解放軍(jun) 報》2016年4月28日,第6版。

 

[8][宋]朱熹:《四書(shu) 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shu) 局,1983年,第9頁。

 

[9]餘(yu) 足雲(yun) :《當以“清白”惠子孫》,《中國紀檢監察報》2018年7月30日,第2版。

 

[10]績溪章氏“職思堂”楹聯內(nei) 容,轉引自黃英,郭超:《善待鄉(xiang) 賢文化的“前世今生”——以曆史作用和時代價(jia) 值為(wei) 支點》[J],《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學報》(社會(hui) 科學版),2017年第16卷(第11期),第44頁。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