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燦興】傳統義莊慈善文化在現代的再發揮

欄目:鉤沉考據
發布時間:2019-08-17 18:24:35
標簽:義莊、慈善文化
袁燦興

作者簡介:袁燦興(xing) ,男,西元一九七九年生,江蘇靖江人,曆史學博士。現任職無錫城市學院教授。著有《中國鄉(xiang) 賢》《北洋軍(jun) 征戰史》《草原帝國準噶爾》《軍(jun) 機處二百年》《大唐之變:安史之亂(luan) 與(yu) 盛唐的崩裂》《朝貢、戰爭(zheng) 與(yu) 貿易:大航海時代的明朝》《大清內(nei) 務府:從(cong) 帝王的家奴到鷹犬》《疫病年代:東(dong) 漢至魏晉時期的瘟疫、戰爭(zheng) 與(yu) 社會(hui) 》《無錫華氏義(yi) 莊:中國傳(chuan) 統慈善事業(ye) 的個(ge) 案研究》《國際人道法在華傳(chuan) 播與(yu) 實踐研究(1874—1949)》《山河變——晚清的失序、衝(chong) 突與(yu) 衰亡》等。

傳(chuan) 統義(yi) 莊慈善文化在現代的再發揮

作者:袁燦興(xing)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中華讀書(shu) 報》2019年8月7日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七月初七日丙子

          耶穌2019年8月7日

 

宋代範仲淹在蘇州首創義(yi) 莊,予族人以補貼,“又於(yu) 姑蘇近郊買(mai) 良田四十頃為(wei) 義(yi) 莊,以養(yang) 群從(cong) 之貧者,且擇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入,每人日給:米一升,歲給縑一匹,乃至嫁娶喪(sang) 葬皆有贈給。”義(yi) 莊的功能,廣義(yi) 上是予族人以福利補助,“今世俗置產(chan) ,以給族人,曰義(yi) 莊。”狹義(yi) 上則是補貼喪(sang) 葬婚娶,“鄉(xiang) 有義(yi) 莊,以給仕族親(qin) 喪(sang) 之不能舉(ju) ,孤女之不能嫁者。”

 

南宋四明地區,還辦有一種義(yi) 莊,專(zhuan) 門從(cong) 事於(yu) 地方事務,而非如範氏義(yi) 莊一般,專(zhuan) 注於(yu) 宗族事務。宋代還設有一種義(yi) 莊,用於(yu) 幫助地方民眾(zhong) ,減輕徭役負擔。宋代在徭役上極不公平,常將徭役強加給無力承擔的底層民眾(zhong) ,導致民眾(zhong) 紛紛逃亡。為(wei) 此各地創辦義(yi) 莊,以補助承擔賦役者。如“德興(xing) 明卓君,始按民產(chan) 高下,各使出穀,名曰義(yi) 莊,募人充戶長。”此類義(yi) 莊,以補貼民眾(zhong) 勞役為(wei) 主要定位,而非著力於(yu) 宗族內(nei) 部的福利。當時還挑選人員,專(zhuan) 門從(cong) 事於(yu) 補貼勞役的義(yi) 莊工作,“義(yi) 田以供役之費,建義(yi) 莊以儲(chu) 田之入。田有砧基,莊有規約,選屬都之賢者、能者,曰措置,以提其綱。曰機察,以糾其弊。”

 

元代所創辦的義(yi) 莊,功能相對比較清晰:“立義(yi) 莊,以贍父母妻三族。月給米鈔,歲給布帛,冠婚喪(sang) 祭,助各有差。人有病者,施以善藥,死無斂者,槥而歸之。”到了明代,義(yi) 莊專(zhuan) 指購置義(yi) 田,從(cong) 事於(yu) 宗族福利及各類慈善者。如明天啟年間,湖南衡陽知縣廖汝恒“得俸餘(yu) 皆以置義(yi) 田贍族”。閩縣董世道“少極貧,從(cong) 人假貸為(wei) 生,辛勤十餘(yu) 年而家漸饒,遂節縮裘衽以置田宅。凡同姓子孫不能葬不能婚者,罔不周助備至。”

 

清代義(yi) 莊主要從(cong) 事於(yu) 宗族內(nei) 部慈善及地方公益事業(ye) 。在宗族內(nei) 部,以“鰥寡孤獨”為(wei) 主要幫助對象。如安徽廬江章氏義(yi) 莊,“有田若幹畝(mu) ,廬二區,司以族之賢能,正副二。歲時公家賦常先,廩其穀若幹,以周族之貧者,老廢疾者,幼不能生者,寡不嫁者。”又如江蘇長洲陸豫齋“割遺產(chan) 五百畝(mu) ,為(wei) 贍族之資,設義(yi) 莊於(yu) 陸巷。”義(yi) 莊除了以每歲收支出納,補助族人日常生活外,還注重於(yu) 道德教化。蘇州長洲陸氏義(yi) 莊“集族眾(zhong) 其中,相與(yu) 勸於(yu) 修禮勤力,而勿蹈於(yu) 匪彝。”

 

宗族內(nei) 部事務之外,各義(yi) 莊也積極從(cong) 事於(yu) 地方事務。如無錫華氏各義(yi) 莊,每年冬季施舍一百件棉衣給地方上貧困民眾(zhong) 。當地方上有各類公共工程之時,在財力許可範圍之內(nei) ,華氏義(yi) 莊積極參與(yu) 其中。在無錫地方上,每當災情發生之後,華氏義(yi) 莊成為(wei) 抗災、賑濟災民的重要力量。義(yi) 莊創設之後,一般都會(hui) 設置義(yi) 塾,為(wei) 本族子弟及地方子弟提供教育機會(hui) 。又由於(yu) 創辦義(yi) 莊的是名門望族,在師資力量上,能“延好先生教誨”。在科舉(ju) 考試的準備上,具有更多的經驗與(yu) 財力,使地方上的子弟能獲得更多的突破。義(yi) 莊常設置義(yi) 塚(zhong) ,提供棺木、墓地,幫助死者體(ti) 麵下葬,使窮人獲得最後的尊嚴(yan) 。由義(yi) 莊出資援助安葬所設義(yi) 塚(zhong) 依附在義(yi) 莊之中,既能得到經費支持,更能得到有效管理,使亡者入土為(wei) 安。

 

義(yi) 莊在北宋由範仲淹始創,此後延綿千餘(yu) 年,成為(wei) 各個(ge) 大宗族聲望的象征。義(yi) 莊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之中,承載了諸多功能,它通過族產(chan) 公有的形式,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宗族平均主義(yi) 。義(yi) 莊的社會(hui) 功能頗多,它予族內(nei) 弱勢群體(ti) 以贍養(yang) 幫助,在天災來臨(lin) 時幫助族人度過難關(guan) ,為(wei) 宗族子弟提供教育謀取更好前程,設置義(yi) 塚(zhong) 使逝去的窮人得以體(ti) 麵下葬等等。可以說,義(yi) 莊所發揮作用之處,皆是社會(hui) 治理領域。滄海桑田,古今巨變,作為(wei) 宗族社會(hui) 象征的義(yi) 莊,在現代已全然消失。少數義(yi) 莊的建築得以殘留,被後人重新挖掘,作為(wei) 旅遊資源開發。徘徊在這些建築之中的遊人,又有幾人能理解義(yi) 莊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的作用?

 

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所重視的是社會(hui) 的本體(ti) 性,所強調的是“國之本在家”。家屬於(yu) 社會(hui) 範疇,國是從(cong) 社會(hui) 中孕育而出的。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之中,國家與(yu) 社會(hui) 不是簡單的對立關(guan) 係,而是複雜的和諧共生關(guan) 係。傳(chuan) 統社會(hui) 認為(wei) ,由天地、夫婦、父子、君臣關(guan) 係建立的禮義(yi) 製度,才是完整的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生活型態。《禮記》講“門內(nei) 之治,門外之治”,門內(nei) 相當於(yu) 家,門外則相當於(yu) 公共領域,門內(nei) 門外都以“孝”為(wei) 前提,“孝”是基礎,此外還必須有“義(yi) ”。“義(yi) ”表現在對公共事務承擔責任,提供鄉(xiang) 間公共服務,如教化、賑災、養(yang) 老送終、扶弱和架橋等,這就是賢者,這就是義(yi) 莊的功能所在。賢者與(yu) 義(yi) 莊存在於(yu) 鄉(xiang) 間,其重要性在於(yu) ,他們(men) 不僅(jin) 傳(chuan) 承了中國傳(chuan) 統的價(jia) 值觀,更能維持住地方秩序與(yu) 善良風俗。

 

費孝通先生認為(wei) ,中國鄉(xiang) 土社會(hui) 的階層結構是一種“差序格局”。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基本結構以“己”為(wei) 中心,似水紋一樣推出去,一圈圈與(yu) 別人聯係成社會(hui) 關(guan) 係,愈推愈遠,愈推愈薄。人們(men) 依照血緣、地緣、同業(ye) 等漸次區分,其所願意付出的多少,往往以關(guan) 係的親(qin) 疏而定。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乃是熟人社會(hui) ,同床情誼、鄉(xiang) 黨(dang) 情懷,哪怕是一麵之緣,多會(hui) 伸出援手,予以幫助。《論語·顏淵》中樊遲問:“何為(wei) 仁?”子曰:“愛人。”由仁至愛,實現仁愛。仁愛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是與(yu) 血緣氏族緊密相關(guan) 的。它以“孝悌”為(wei) 核心,孝是對長輩,悌是對同輩,遵從(cong) 人倫(lun) 關(guan) 係為(wei) 善,背離人倫(lun) 關(guan) 係則為(wei) 惡。立足於(yu) 此,仁愛之心,一層層傳(chuan) 遞。

 

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以血緣為(wei) 紐帶形成的團體(ti) ,在現代社會(hui) 被衝(chong) 破。在現代,交往範圍的擴大,人之個(ge) 性的發展,所從(cong) 事職業(ye) 的多樣性,公共交往的頻繁,使血緣紐帶被拋棄。隨著人們(men) 與(yu) 外界交往的頻繁,宗族所維持的小共同體(ti) 已無法滿足人們(men) 的社會(hui) 需要,各種新的組織形態不斷湧現。建立在農(nong) 耕基礎上的熟人社會(hui) ,至現代被陌生人社會(hui) 所取代。在現代,與(yu) 陌生人社會(hui) 相適應的慈善理念發展而出,其中強調的是自願、平等、自由等價(jia) 值觀,功利色彩、道德色彩相對較淡。現代的慈善組織,在功能上更為(wei) 廣泛,覆蓋了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方麵。現代社會(hui) 的慈善組織,是為(wei) 了應對社會(hui) 發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其主體(ti) 力量包括了中產(chan) 階級和部分商賈名流,體(ti) 現了社會(hui) 上層與(yu) 中層合作,以幫助底層社會(hui) ,彌補貧富差距,消除社會(hui) 矛盾的良好願望。現代社會(hui) 之中,各類慈善組織都是開放的,不論是捐助者還是被幫助者都可以自由加入。現代的慈善組織,其功能細化,專(zhuan) 業(ye) 性更強,更具開放性。

 

與(yu) 此相比,義(yi) 莊則是封閉的,以血緣為(wei) 界,族外之人隻能在特定情況下得到某種幫助。按月補貼隻有本族族人才能獲得,且同是族人,依照支係的遠近,所得到的幫助也有區別。義(yi) 莊所體(ti) 現的是宗族內(nei) 部的相對平均主義(yi) 。通過族人捐設義(yi) 田,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族中的平均分配,保證了族中窮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義(yi) 莊的基本理念,也是基於(yu) 人道,但此種人道,是由血緣而凝結。在現代社會(hui) ,弱勢群體(ti) 能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此種保障是基於(yu) 普遍人道的關(guan) 愛,在多數情況下並不包含血緣的考慮。麵對突發事件時,現代社會(hui) 的動員能力與(yu) 反應能力,卻不是傳(chuan) 統社會(hui) 可以比擬。麵對各類天災人禍,各類資源能夠在短期之內(nei) 調動而出,並加以傳(chuan) 送,往昔嗷嗷待哺,災民無助的景象不再存在。


在應對突發性,重大災害事故之上,當今中國的快速反應能力,舉(ju) 世矚目。但在一些經常性的慈善事業(ye) ,如養(yang) 老育幼、幫助重病患者、墓葬等公共事件之上,政府的觸角卻未能全部涉及,更遑論覆蓋了。困擾當下國人的大病問題上,許多患者選擇麵對社會(hui) ,通過各種途徑發出呼籲之聲,以求得到幫助。圍繞農(nong) 村墓葬改革問題,近年來更有不少爭(zheng) 議。


義(yi) 莊已在曆史的發展之中消失,可義(yi) 莊所承載的社會(hui) 使命,所體(ti) 現的價(jia) 值觀,運作的方式,對於(yu) 當下中國,仍有著較多的借鑒意義(yi) 。


在當代中國,促進現代慈善發展,構建現代慈善理念時,必然離不開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的慈善機構、慈善理念中去借鑒學習(xi) 。義(yi) 莊所體(ti) 現的道德文化,曆經了千百年的沉澱,融匯於(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日常生活之中,影響著人們(men) 的行為(wei) 方式與(yu) 價(jia) 值理念。對義(yi) 莊文化加以揚棄,吸收挖掘其優(you) 良內(nei) 容,必然會(hui) 對當代中國的慈善事業(ye) 具有極大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