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儒家文化特區構想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首發於(yu) 紙媒《儒鍾》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六月廿四日甲子
耶穌2019年7月26日
緣起
儒家文化特區,特指以儒家文化為(wei) 主體(ti) 文化和指導思想的特區,文化、製度、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無不儒化,無不具有中華特色。
儒家特區可以由國共兩(liang) 黨(dang) 共同商建。在特區,馬列主義(yi) 、三民主義(yi) 和自由主義(yi) 都須諸子化,它們(men) 享有言論信仰自由,但沒有指導思想地位。特區走仁本主義(yi) 道路,為(wei) 仁本主義(yi) 政治實驗區和文明示範區。獨尊儒術,此之謂也。獨尊儒術翻譯成現代話,就是走仁本主義(yi) 道路,建設王道政治,完善禮樂(le) 製度。
仁本主義(yi) 文化締造的傳(chuan) 統中華文明的輝煌是實實在在的。橫向比較,漢唐宋元明等儒家王朝,其政治、製度、物質、科技各方麵的文明程度整體(ti) 上都是超逾西方的。新一輪中華文明建設仍有賴於(yu) 仁本主義(yi) 的引導。
孫中山說:“中國有一個(ge) 道統,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ge) 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ge) 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道統就是中道傳(chuan) 承譜係,就是仁本主義(yi) 文化體(ti) 係的曆史譜係。
孫中山說得對,然道統不能虛尊,不能口惠而實不至。
尊道統,就應居道統以憲位,以之指導人類文明建設,建設與(yu) 時偕宜的新王道。道統在上,政治必須是仁政德治,製度必須是禮樂(le) 製度,刑法必須是祥刑善法,社會(hui) 和家庭生活必須是儒化,父子有親(qin) ,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yi) ,朋友有信。君臣關(guan) 係,即領導人和各級官員、上司和下屬的關(guan) 係。
儒家誌在中華誌在天下,然與(yu) 經營一城一地並無矛盾。孟子說:“七十裏為(wei) 政於(yu) 天下者,湯是也。”又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裏,文王以百裏。”仁本主義(yi) 若能擁有一個(ge) 特區,就有望建設一個(ge) 特別優(you) 質的命運共同體(ti) ,在新的曆史平台上重啟中華文明,道援天下,儒化天下。
仁者人之本,儒者人之需,儒家是人類最好的家。儒家政治追求雙重的自由:政治自由和道德自由;追求四重的和諧:人與(yu) 人的和諧,人與(yu) 社會(hui) 的和諧,人與(yu) 自然萬(wan) 物的和諧,人與(yu) 自身的和諧、即身心的和諧。儒家文化、政治力量所覆蓋的地方,無論大小廣狹,都會(hui) 成為(wei) 自由品質、秩序品質雙高的文明體(ti) 和命運共同體(ti) 。
關(guan) 於(yu) 儒家文化特區的設想,始作俑者應是張祥龍教授。2001年7月,他就發表了《給中國古代瀕危文化一個(ge) 避難所:成立儒家文化保護區的建議》。文章建議,借鑒“一國兩(liang) 製”的先例和“特區”的舉(ju) 措,劃出一塊地方,方圓百裏或百公裏的保護區,采納儒家的經國治世之策,培育願意終生乃至世代傳(chuan) 承儒家道統和生活方式的儒者。
東(dong) 海於(yu) 2013年9月設想的《儒城》,也是一個(ge) 儒家特區,其中一些設想也可以實踐於(yu) 特區。2018年底,薛峰先生也與(yu) 我口頭探討過特區問題。
2019年2月,黃明雨先生命我創作《台灣的生機》一書(shu) ,希望我把台灣置於(yu) 時間、空間兩(liang) 個(ge) 維度之中,以曆史性和全球性的眼光,對台灣問題,包括曆史和現實、文化和政治、道德和製度等等,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透視,並為(wei) 解決(jue) 台灣和兩(liang) 岸問題提供新思路。兩(liang) 岸合作並共同建設儒家文化特區,就是這種思路的一個(ge) 結晶體(ti) 。
黃明雨先生建議特區設於(yu) 海南。海南自有其地理環境優(you) 勢,然儒家文化普適性極高,普適於(yu) 任何省市和地區。也就是說,小到一個(ge) 市縣乃至鄉(xiang) 村,大到一個(ge) 省、一個(ge) 國乃至天下,都能適合儒家政治。故方案中就不指明海南了。
至於(yu) 特區是否可能,國共兩(liang) 黨(dang) 如此合作是否可能,不予考慮。或許,由於(yu) 缺乏相應的文化思想氣候和政治社會(hui) 基礎,儒家目前還沒有治理一國或一區的機會(hui) ,但這是客觀原因,無礙於(yu) 儒家王道的正義(yi) 性、文明性和中華性。要重建中華,就必須也必然要走這條路。儒家已經來複,氣候正在轉變,基礎終將夯實。儒家特區就是一個(ge) 縮微的中國,今天的夢想就是未來的現實。
特區製度基本架構
一、政治製度
特區最高長官即特區元首,簡稱特首。特首是特區的最高權威和象征,特首令是特區最權威的命令。但特首令必須由仁化院和政務院共同附署才能生效。對於(yu) 來自特首和特首辦的指令,正德院和政務院都有封駁權。
首任特首的產(chan) 生,先由國共兩(liang) 黨(dang) 共同薦舉(ju) 考察並同意,再通過一定期限的試用,試用期間為(wei) 攝政(攝政期可以暫定一年),最後由特區全民票決(jue) ,通過後正式上位執政(可以暫定十年),否則另行推舉(ju) 。
特區工作正常化之後,特首的產(chan) 生,先由仁化院薦舉(ju) ,次由眾(zhong) 議院考察同意,通過一定期限的攝政,最後由特區全民票決(jue) 。這是禪讓與(yu) 民主兩(liang) 種製度長處的結合,既體(ti) 現了天下為(wei) 公選賢與(yu) 能的大同王道精神,又保障了主權在民原則的落實。
特區政府設三公、仁化院、眾(zhong) 議院、政務院、太學、都察院、大理院、藝術院、科學院、中醫院、養(yang) 濟院等。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由仁化院共同薦舉(ju) 醇儒、大儒出任。三公主要責任是從(cong) 文化上輔助特首,主要工作是論道弘道,宣傳(chuan) 弘揚儒家,指導特區道德建設。
孟子說:“《書(shu) 》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這句話是《尚書(shu) 秦誓》中語,為(wei) 孟子所引用,意謂天降生人民,也替他們(men) 興(xing) 作了君主和老師,君師的責任就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特首為(wei) 特區之君,三公為(wei) 特區之師,也是特首之師。特首事之,無犯無隱。無犯,不能無禮冒犯、觸犯三公的人格尊嚴(yan) ;無隱,無須隱瞞雙方的觀點,雙方如有異議,可以公開爭(zheng) 鳴,唯理是從(cong) 。
三公職責各有側(ce) 重,太師側(ce) 重於(yu) 文化教育,太傅側(ce) 重於(yu) 為(wei) 特區政治、製度和各項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太保側(ce) 重於(yu) 對異端外道和歪理邪說進行批駁。三公地位崇高,但不負責、不幹涉特區具體(ti) 事務。
仁化院:集中通儒大德文化精英,以研究、宣傳(chuan) 、弘揚中華文化為(wei) 宗旨,為(wei) 製度、法律、政策的製定以及經濟文化教育科學等各個(ge) 領域的實踐提供指導性意見。院士由文化群體(ti) 選舉(ju) 產(chan) 生。仁化院相當於(yu) 古代的翰林院,在政治上亦類似於(yu) 西方的上議院,但與(yu) 上議院相比,文化道德要求更高,地位亦更加高崇。
仁化院下設昭文館、集賢館、國史館三館。昭文館主管儒家經籍刊輯圖書(shu) 出版,並研究曆代製度沿革和禮儀(yi) 輕重。集賢館負責征求、召集各界才智之士,並總管祭祀、宗教等事宜。國史館掌修國史,主要是撰修清史和民國史。
眾(zhong) 議院:民意機構,相當於(yu) 西方的下議院。院士從(cong) 社會(hui) 各界選舉(ju) 產(chan) 生,代表民意,收集並負責上達各界意見和建議。
政務院:最高特區行政機關(guan) 。院長一員,典領百官,會(hui) 決(jue) 庶務。副院長二員,統六官,率百司,居院長之次。平章政事四員,掌機務,佐院長,管理特區要務。院長由仁化院、眾(zhong) 議院公選,特首任命。其他副院長平章政事,由院長推舉(ju) ,特首任命。
政務院院長統轄以下七部:
官吏部:為(wei) 管理特區官員的機關(guan) ,掌品秩銓選之製,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製之法。類似組織部、紀委等部門的綜合。
度支部:掌特區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度支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和支調,故名。類似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的綜合。
典禮部:禮部掌典禮事務。考吉、嘉、賓、凶諸禮之用,管理與(yu) 外國交流往來事務,並掌修明禮樂(le) 、更定章製。類似宣傳(chuan) 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的綜合。古代禮部還主管教育,因教育工作特別重要,另設教育部。
司法部:主管特區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yu) 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wei) “三法司製”。類似最高法、司法部和公檢法部門的綜合。
工商部:管理特區工程事務和商貿事務的機關(guan) 。職掌土木興(xing) 建之製,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商業(ye) 貿易之典。類似工信部、水利部、城鄉(xiang) 建設部、商業(ye) 部的綜合。
教育部:負責特區學校事務及科舉(ju) 考試。
科技部:主管科學發展、科技創新和物質開發工作,服務科技人才。《大禹謨》說:“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科技部負責利用,利物之用以厚民之生。
以上七部中,有五部與(yu) 古代六部製類似,官吏部即吏部,度支部即戶部,典禮部即禮部,司法部即刑部,工商部即工部。唯無兵部,特區軍(jun) 事、外交由兩(liang) 岸政府統一部署,特區不參與(yu) 。同時,將教育事務從(cong) 禮部單列出來,成立教育部。另增科技部。
太學:即儒家大學,特區官學和最高學府,設立四書(shu) 五經博士,實行科舉(ju) 考試。此外,擴大太學的社會(hui) 功能,如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所說:“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wei) 是非,而公屬是非於(yu) 學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yu) 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在特區,仁化院、眾(zhong) 議院和太學,都有議政參政、下情上達和輿論宣暢的作用。
都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為(wei) 特區最高監察機關(guan) ,相當於(yu) 古代禦史台。長官為(wei) 左、右都禦史,下設副都禦史、僉(qian) 都禦史等。
大理院:掌刑獄案件審理,為(wei) 特區最高審判機關(guan) ,與(yu) 刑部、都察院並稱“三法司”。
藝術院:孔子說:“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於(yu) 仁,遊於(yu) 藝。”藝指技藝,古代有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六藝,現代的藝就更加豐(feng) 富多彩了。特區重視各種藝術,集中藝術人才,以道禦藝,以藝載道。下設詩館、書(shu) 館、畫館、武術館等等。和諧的社會(hui) 美好的生活,有賴於(yu) 道德掛帥,也有賴於(yu) 藝術滋養(yang) 。
科學院:儒家經典很重視科學研究和物質開發,強調格物致知、開物成務、觀象製器的重要性。易經係辭中介紹,古人觀象製器,都是從(cong) 《離》《益》《渙》《隨》《小過》《暌》《大壯》《夬》諸卦的卦象中獲得啟示的,包犧氏神農(nong) 氏等等聖王,同時也是發明和利用的大師。
中醫院:集中中醫高手大家,研究傳(chuan) 統醫學的理論、診斷法和治療方法,為(wei) 患者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養(yang) 濟院:特區養(yang) 老機構。對失去生存能力的老人給予救助和收養(yang) ,規定收養(yang) 的標準和操作過程。養(yang) 老內(nei) 容包括官方收養(yang) 、物質救助、刑律優(you) 免、賦役減免、官員養(yang) 老和精神表彰等。具體(ti) 可分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一、給予“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存之人”物質救助和賞賜。物質救助包括衣食住用、醫藥、喪(sang) 葬等生活方麵。在災害和饑荒之時,還給予老人特殊的關(guan) 照和救助。二、給予七十歲以上老人刑律優(you) 免,唯犯死罪的老人,無論年齡多大都不能免刑。三、給予八十歲以上高年榮譽旌表。除滿足各種生活需要外,還用賜官爵的方式給予老人一定的政治榮譽和地位,表示對老人的尊重和優(you) 待。
另外,特區政府建設健全社會(hui) 保障製度,“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ang) ”。
二、教育製度
特區實行新科舉(ju) 製。
科舉(ju) 製正式確立實在隋煬帝時期,但儒學考試則早已存在。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經典就是博士弟子所必讀和必考。漢朝的儒學考試與(yu) 後來的科舉(ju) 考試,在考試內(nei) 容、文章格式、製度設置各方麵有異有同。博士弟子通過考試獲得官職隻是漢朝官員來源之一,漢朝主要采用的是察舉(ju) 製與(yu) 征辟製。特區以科舉(ju) 為(wei) 主,兼采察舉(ju) 與(yu) 征辟。
科舉(ju) 製是古代多種取士之法中最科學者,應該反本開新地改革,不可斬草除根地廢除。廢除科舉(ju) 是清政府犯下的一個(ge) 不可原諒的錯誤。戊戌變法,學習(xi) 西方文明、建立君主立憲政體(ti) 的目的無誤,這是當時中國最好的道路和方向。教育改革方麵,興(xing) 西學也沒錯,廢科舉(ju) (廢八股、鄉(xiang) 會(hui) 試及生童歲、科考試)則大誤。
廢科舉(ju) 導致儒家喪(sang) 失製度根基,朝廷流失人才和人心。由於(yu) 缺乏文化自信,麵對西方製度和科技之優(you) 勢,求變心切,過猶不及。西方好東(dong) 西沒學到手,先自棄了自家精華。嗚呼!清末廢除科舉(ju) ,民初廢除讀經,都是自廢文化、自殘道德、自掘墳墓之舉(ju) ,直接惡果就是歪理邪說泛濫,國民德智雙缺。
特區實行新科舉(ju) 製,首先以儒家經典為(wei) 第一學科,知識人必讀,從(cong) 政者必考。義(yi) 務教育從(cong) 小學開始,中學完成,每個(ge) 特區居民從(cong) 七歲起都必須接受教育,士農(nong) 工商都一樣。必須完成儒家大學教育,才能取得士的資格。唯士可以專(zhuan) 業(ye) 從(cong) 政,農(nong) 工商隻有權參政議政。(初級階段可以從(cong) 寬)。當然,經學隻是基礎課,大中小學其它學習(xi) 考試內(nei) 容自當與(yu) 時俱進,合時代潮流,取西方精華,與(yu) 現代接軌。
新科舉(ju) 製的教育宗旨,除了培養(yang) 士君子,更有參政議政、指導政治、引導輿論等作用,以達到黃宗羲所說的“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yu) 學校”、“公其非是於(yu) 學校”的功效。
新科舉(ju) 製的實行,可以有個(ge) 預備期。預備期間,開展官員讀經活動,讓各級官員初步了解儒家思想,這等於(yu) 官德官智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yi) 。官德官智的提升,民德民智很容易水漲船高。
配套措施:其一、政府建立儒家大學,立四書(shu) 五經博士,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儒學人才,官學還有小學中學。同時,特區政府鼓勵、獎勵民間私塾教育。其二、將孔子誕辰定為(wei) 聖誕節、教師節,以紀念這位至聖先師,也是特區政府尊師重教的體(ti) 現。
三、經濟製度
特區實行私有製,包括土地私有製和經濟私有製。即私有土地、私有經濟為(wei) 主體(ti) ,公有經濟為(wei) 補充。依法製民之產(chan) ,保障民有恒產(chan) ,維護國民私有財產(chan) 權。
這也是自漢唐至明清的傳(chuan) 統。曆代王朝都實行土地和經濟私有製,私有為(wei) 主,公有為(wei) 輔。即使是井田製,也並非純粹的公有製,而是具有雙重性,是公有(國有)和私有兩(liang) 種性質的統一。商時公有(國有)成分偏重,周後“九夫為(wei) 井”之製,私有原素增多。井田製崩潰,土地就私有化了。
特區實行市場經濟,即資源配置市場化,經濟行為(wei) 主體(ti) 權、責、利界定分明,以市場競爭(zheng) 為(wei) 經濟運行的基礎,經濟關(guan) 係的國際化,實行必要的、有效的宏觀調控,依法維護經濟市場的自由、公正和繁榮。
英國啟蒙思想家大衛·休謨在《人性論》一書(shu) 中總結了三條基本的自然法則。第一條是穩定財產(chan) 占有的法則,也就是私有產(chan) 權的不可侵犯性。第二條是根據同意轉移所有物的法則,也就是自願交易、自由簽約權。第三條是履行許諾的法則,也就是人要言而有信。
這三條自然法則,是西方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是儒家仁政王道題中應有之義(yi) 。
孟子提出仁政的五個(ge) 方麵,其二、其三都涉及市場和經濟。他說:“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yu) 其市矣;關(guan) ,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yu) 其路矣。”(《孟子·公孫醜(chou) 上》)市場,提供存放貨物的場地而不征租賃稅,依照規定價(jia) 格收購滯銷貨物,不使貨物積壓貨場,讓天下坐賈都高興(xing) ,願把貨物存放在那個(ge) 市場上;關(guan) 卡,隻檢查不征稅,讓天下的行商都高興(xing) ,願意經過該國的道路。這不就是零關(guan) 稅的自由經濟嗎?
《易經·係辭下》說:“日中為(wei) 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中午進行交易做生意,召集各地民眾(zhong) ,聚集各地貨物,交易之後,各自得到了想要的貨物就離開了。這不就是自願交易和市場經濟的原始雛形嗎?據《係辭》所說,這個(ge) 雛形在神農(nong) 氏的時候就具備了。
在政治上,孔子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信條,要求政府關(guan) 注民眾(zhong) 的願望和要求,盡可能滿足民眾(zhong) 的物質利益需要。這就包含了自由經濟的邏輯。自由經濟的表層義(yi) 是輕稅賦,尊重市場,給個(ge) 人經濟自由;深層義(yi) 就是遵從(cong) 自然法則和秩序。這種經濟自由主義(yi) 取向,意味著自願交易自由簽約,也就是一致同意原則。至於(yu) 履行許諾堅持誠信,更是儒家的道德原則和政治原則,毋庸多言也。
當然,當然,在民有製之下,特區也將適當建立一定數量的國有企業(ye) ,支持集體(ti) 企業(ye) 。
特區實行什一稅製,即十分之一的稅率。
四、特區地方政府
指相對於(yu) 特區政府、即特首府、政務院而言的各級政府。
《周禮•大司徒》中將王國百裏之內(nei) 劃作鄉(xiang) ,百裏之外劃作遂。鄉(xiang) 內(nei) 組織是五家為(wei) 比,五比為(wei) 閭,四閭為(wei) 族,五族為(wei) 黨(dang) ,五黨(dang) 為(wei) 州,五州為(wei) 鄉(xiang) 。據此,特區地方政府分為(wei) 三級,即鄉(xiang) 級、州級、黨(dang) 級。
鄉(xiang) 級政府長官為(wei) 鄉(xiang) 長,州級政府長官為(wei) 州長,黨(dang) 級政府長官為(wei) 黨(dang) 正。鄉(xiang) 長、州長和黨(dang) 正等地方政府長官由該地人民自行選舉(ju) ,特區政府考察通過後予以任命。黨(dang) 以下民間自治,族有族師,閭有閭胥,比有比長。政府引導,民眾(zhong) 自決(jue) 。
鄉(xiang) 村自治即鄉(xiang) 賢治理,族師、閭胥、比長皆由鄉(xiang) 村公認共推的鄉(xiang) 賢擔任,成立鄉(xiang) 賢會(hui) ,地方公務、學務,管理地方公產(chan) ,包括社倉(cang) 、義(yi) 倉(cang) 以及族產(chan) 學產(chan) 等。興(xing) 辦村學,以興(xing) 禮樂(le) 文教;興(xing) 辦村社,以祭祀土地、五穀之神,重建鄉(xiang) 村宗教精神;成立經濟合作社等等。
五、特區憲法建議
特區實行儒家憲政。
建議國共兩(liang) 黨(dang) 協商成立特區憲法修訂小組,堅持中道主義(yi) 道統本位,汲取西方各國憲法精華,形成特區憲法草稿,讓各界精英和全國人民辨難討論,如此五至十年,然後損益製定。
有憲法、無憲政是所有馬家政治的共性。馬家憲法是集極權主義(yi) 、民粹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之大成的憲法,雖然其中襲用了自由主義(yi) 的一些概念和自由憲法的某些條款,但注定無法落實,有憲法無憲政。試圖在馬學和馬家憲法框架內(nei) 實踐憲政,無異南轅北轍。至於(yu) 三民主義(yi) ,即使借助儒家和自由主義(yi) 的道德內(nei) 助和政治外助導出憲法,品格非常有限。
隻有仁本主義(yi) 和自由主義(yi) 才能導出好憲政,隻有仁本主義(yi) 才有資格引導中華憲法的製訂,東(dong) 海的《中華憲政大綱》可供參考。
特區特色例舉(ju)
特區的儒家特色,體(ti) 現為(wei) 三統:道統、政統、學統。
道統在上,以儒家文化為(wei) 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建設政治文明,形成儒家政統,其製度模式是新禮製,兼融上古禪讓製、傳(chuan) 統君主製和西方民主製之精華於(yu) 一身。
新禮製中,特首的產(chan) 生方式,體(ti) 現了天下為(wei) 公、選賢與(yu) 能的儒家精神和主權在民的民主原則。新禮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科舉(ju) 製度、禦史製度、諫官製度、史官製度、諡號製度、祭孔祭天製度等等,則屬於(yu) 古代君主製的精華。
關(guan) 於(yu) 新禮製,東(dong) 海在《主權在民論》中辟有“中華特色的三權分立”和“主權在民的製度保障”兩(liang) 節簡述。禮製德主刑輔,禮法並用,製官以禮,齊民以法,既講平等又有差等,既重秩序又重自由,強調有序自由,追求秩序和自由品質雙高。
新禮製以法律的方式維護民眾(zhong) 的四大自由,即言論信仰自由和免於(yu) 匱乏恐懼的自由。這方麵與(yu) 西式民主製有所不同的是,新禮製寬於(yu) 民而嚴(yan) 於(yu) 官,官員不享有言論、信仰自由。官員必須建立天理良知信仰,言論如果出錯,輕則警告記過,公開檢討道歉,重則貶謫或撤職。
新禮製下,恢複儒學的王官學地位,以儒經為(wei) 學生必讀、官員必考之書(shu) ,立四書(shu) 五經博士,形成儒家學統,教育製度就是新科舉(ju) 製,兼汲古代科舉(ju) 和現代學校之優(you) 點為(wei) 一體(ti) 。
三統之下,特區的文化導向、政治體(ti) 製、公民權利及社會(hui) 發展等等方麵自會(hui) 形成形形色色的特色,茲(zi) 摘要如下:
一主三輔:特區在文化上,以儒家為(wei) 主統,以佛道和自由主義(yi) 為(wei) 輔統。在維護思想市場自由的同時,對這三家學說予以特別的尊重。特區大禮堂正牆,可浮雕人物一組:孔子居中,左邊釋老,右邊華盛頓或羅斯福,以象征中華文化和文明一主三輔。華、羅兩(liang) 位美國總統,一個(ge) 開創了現代民主政治先河,一個(ge) 是現代自由主義(yi) 典範,誰更有資格代表美國和現代文明,可付公論。
三權分領:特區實行中華特色的三權分立法,即主權在民,治權在君(特首和特區政府),教權在儒。
也可以稱為(wei) 三權分領:民領主權,特首正式上位,必須得到特區居民多數同意,獲得民意合法性,天下為(wei) 公,此之謂也。與(yu) 西方民主製有所不同的是,特首由政治、文化、教育三界菁英推舉(ju) ,一般特區居民對於(yu) 特首隻有否決(jue) 權,沒有選舉(ju) 權。(詳見《特區政治製度架構》)。君領治權,特首和特區政府負責特區管理,人民須服從(cong) 君主敬天依禮的領導。“天地之大,黎元為(wei) 本;邦國之貴,元首為(wei) 先。”(李世民語)此之謂也。儒領教權,由儒家群體(ti) 負責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wei) 先”,教育之重,儒家為(wei) 首。
建設孔廟:在特區各地建設孔廟,爭(zheng) 取每鄉(xiang) 一廟,為(wei) 學習(xi) 、宣傳(chuan) 、弘揚儒學,為(wei) 各地儒生聚會(hui) 交流提供道場。
祭孔大典:每年舉(ju) 行一次祭孔大典。特首或三公主祭。孔子作為(wei) 儒家文化大宗師,中華文化和道德最高峰,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民族魂。通過祭孔,表達對孔子的特別尊重,對於(yu) 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升特區品格,都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和意義(yi) 。
選賢與(yu) 能:特區選拔官員以德行和能力為(wei) 兩(liang) 大標準。對官員有嚴(yan) 格的道德和紀律要求,違規違紀者警告、降職、辭職或削職。官員財產(chan) 公開。法律麵前官民平等,但“禮不下庶人”,普通民眾(zhong) 的非禮言行,可以付諸輿論批評或任由師長教育。
儒家愛有差等,道德要求也有差等,先己後人,先官後民,先內(nei) 後外,由近及遠。要求各級官員做到的,領導層要先做到;要求普通民眾(zhong) 做到的,官員群體(ti) 要先做到,希望外人做到的,本區居民要先做到。同時親(qin) 親(qin) 仁民愛物,大愛無疆而又次序井然。
新科舉(ju) 製:舉(ju) 行科舉(ju) 考試,以儒家經典為(wei) 主要學習(xi) 和考試內(nei) 容,兼顧佛道和自由主義(yi) 經典。特區對居民“庶之富之教之”:自由生育,助民致富,重視教育,創辦大中小官學並鼓勵民間辦學。(詳見《特區政治製度架構》)
民權維護:特區維護民權,依法保證執法機關(guan) 的執法文明度、透明度和可監督性,嚴(yan) 懲各種侵犯人權的行為(wei) 。特區走上正常軌道後,特首由正德院薦舉(ju) ,眾(zhong) 議院認可,通過一定期限攝政,最後由特區全民票決(jue) 。這是對主權在民的製度落實,是對民權最大的尊重。
社會(hui) 保障:健全福利保障製度,健全對弱勢群體(ti) 的救助體(ti) 係,使國民在教育、醫療、養(yang) 老和就業(ye) 等方麵得到基本保障,保證“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ang) 。”特區居民富不封頂,窮有底線。社會(hui) 保障包括社會(hui) 救助、社會(hui) 優(you) 撫和社會(hui) 福利三個(ge) 層麵,內(nei) 客涉及救荒、養(yang) 老、醫療、生育、收養(yang) 和撫恤等方麵,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社會(hui) 保障的對象、機構人員設置及其職責、具體(ti) 措施。
尊老養(yang) 老:社會(hui) 保障以尊老養(yang) 老為(wei) 重點。孟子說“西伯善養(yang) 老”,敬老養(yang) 老是曆代儒式政府的特色之一,特區製定養(yang) 老政策,建立養(yang) 老體(ti) 製,大力倡導尊老敬老養(yang) 老的好風尚,養(yang) 老內(nei) 容包括官方收養(yang) 、物質救助、刑律優(you) 免、賦役減免、官員養(yang) 老和精神表彰等。
陽光大法:實行官員財產(chan) 公示製度,各級政府官員包括國家領導人的家庭資產(chan) 都按規定申報登記並向社會(hui) 公布,以充分保障納稅人知情權、監督權的行使,讓檢察機關(guan) 更好地履行監督的義(yi) 務和責任。作為(wei) 配套措施,對於(yu) 拒不申報和申報不實者要追究法律責任。
環境保護:儒家天地萬(wan) 物一體(ti) 之仁,親(qin) 親(qin) 仁民愛物,仁愛有序而無限,愛物包括愛護自然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提倡可持續發展。明確落實國家和各級官員必須為(wei) 此承擔的相應責任,發揮民間組織在環境保護中的參與(yu) 和監督作用。
新教師節:儒城以9月28日為(wei) 聖誕節和教師節;定期舉(ju) 行儒學會(hui) 講,由特首及三公主持,特邀區內(nei) 外、國內(nei) 外名家主講;每年舉(ju) 行春秋兩(liang) 次祭孔大典,由禮部負責,特首及三公主祭。
鄉(xiang) 飲酒禮:可分兩(liang) 種,其一,鄉(xiang) 有鄉(xiang) 學,學製三年,學成者作為(wei) 人才推薦給特區。屆時鄉(xiang) 長要作為(wei) 主人舉(ju) 行鄉(xiang) 飲酒禮,招待鄉(xiang) 學中的賢能之士和德高望重者。其二,包括鄉(xiang) 長在內(nei) 的各級長官以賓禮宴飲特區賢者。
實行諡禮:諡號是對有一定地位、身份或聲望的死者或褒或貶或同情的蓋棺論定,諡禮是禮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yu) 史官製度、諫官製度一樣,對權力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對於(yu) 砥礪士節、導善官德、勸善懲惡、移風易俗皆大有裨益。詳見東(dong) 海《諡論》一書(shu) 。(待出版)特區三界菁英去世,特區政府將賜予公諡,以資嘉勉。
推行四禮:四禮,指加冠、婚嫁、治喪(sang) 、祭祀四種禮儀(yi) 規範,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四種禮。隋王通《中說·關(guan) 朗》:“正家以四禮,冠婚喪(sang) 祭。”特區以朱子家禮為(wei) 依據倡導、落實之。
實行土葬:孟子說:“養(yang) 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離婁下》)實行土葬是送死大事之要點。東(dong) 海曾提議,一些城市如果無力供應墓地,可以到鄉(xiang) 村荒山野嶺去設置一些墓葬區。隻要合理規劃,限製特權墳墓,限定尺寸規格,土葬是可以妥善落實的。
倡導中醫:中醫中藥在中國已有幾千年曆史。幾千年的臨(lin) 床實踐充分證明,中醫中藥在治病防病養(yang) 生諸方麵都是有效可行的。特區鼓勵、推崇中醫的理論研究和臨(lin) 床實踐。
官商分離:特區重視富民厚生,強調民有恒產(chan) ,實行土地民有,反對國家壟斷(例如鹽鐵壟斷),嚴(yan) 禁與(yu) 民爭(zheng) 利。孟子說“上下交爭(zheng) 利而國危”。上上下下都唯利是圖,國家就危險了。官商分離,意味著二禁:禁止官員及其近親(qin) 經商,禁止商賈從(cong) 政。這是曆代儒家傳(chuan) 統的製度行為(wei) ,旨在有效防止權力階層與(yu) 民爭(zheng) 利。
德主刑輔:或擔心國人道德敗壞已久,難以忍受道德掛帥的儒家政治。可以毋憂。儒家德主刑輔,本就強調慎刑慎罰,又有“刑新國用輕刑”的規定。道德問題教化解決(jue) ,思想問題思想解決(jue) ,最多紀律解決(jue) ,立法從(cong) 寬,理所當然。特區一般民眾(zhong) 的自由度和社會(hui) 寬鬆度,與(yu) 西方相比,將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教而誅謂之虐。對於(yu) 原來沒有接受過儒家教育的人,就是犯了罪,特區政府也可以法外開恩,從(cong) 輕從(cong) 寬處理。隻有教而不改,才會(hui) 依法懲治。大赦是法外開恩的最高形式。特區正式成立、開張之時,將舉(ju) 行一次大赦,大罪從(cong) 輕,死罪不死,一般罪行既往不咎,給罪犯們(men) 提供一條從(cong) 精神到生活的新生之路。當然,他們(men) 必須強製接受一定期限的儒學和禮法教育,革麵洗心,重新做人。
十惡不赦:以下十大罪惡適用死刑。一惡逆:毆打和謀殺祖父母、父母。二謀叛:指叛國,背叛國家之行為(wei) 並造成嚴(yan) 重後果,此罪犯罪主體(ti) 是官員;三不道:殺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吃人肉;四不睦:謀殺親(qin) 屬,謀害或虐殺子女;五不義(yi) :官吏之間互相殺害,士卒殺長官,學生殺老師等;六內(nei) 亂(luan) :親(qin) 屬之間通奸或強奸等;七暴恐:針對平民的恐怖主義(yi) 凶殺暴行;八強奸: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行發生性關(guan) 係並造成重大人身傷(shang) 害,奸淫幼女;九搶劫:使用暴力脅迫等方法強行劫奪公私財物並造成重大人身傷(shang) 害;十人販:販賣婦女兒(er) 童和人體(ti) 器官者。
這十種惡行,可稱為(wei) “新十惡不赦”。另外,重大冤假錯案製造者,重大貪腐分子,也都適用死刑。在將“新十惡不赦”落實於(yu) 司法實踐之前,當有一個(ge) 教育期。要讓所有人明白,有些罪行可以因悔罪態度好而從(cong) 輕處理,有些罪行一旦犯下,就是死路一條。不教而誅謂之虐,教而不誅謂之弛,教而後誅謂之義(yi) 。慎之哉,慎之哉,政府要慎刑,國人也要慎行。
君子之區:特區君子最多,文質彬彬,博文約禮;學者最多,各派各家,自由爭(zheng) 鳴。勞動光榮,文學創作、思想創發、科技創造、科學創新等高級別的勞動特別光榮。特區政治文明、社會(hui) 自由、居民幸福的程度,人與(yu) 人、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自然、人之身心的和諧程度,都應是各個(ge) 國家和地區中最高的,並越來越高。
自由之區:特區維護言論信仰自由,支持百家爭(zheng) 鳴。製訂《新聞法》和《出版法》,杜絕以言治罪,落實思想自由、出版自由和學術自由,保障各種學說、異議包括反孔反儒反政府言論的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自由有界,官員的邊界是禮,官員非禮,輕則警告降職,重則削職為(wei) 民;禮不下庶人,民眾(zhong) 的邊界是法。
禮製自由:在特區,權力越大自由越小,權力越小自由越大;權力有明晰邊界,權利有基本保障,每個(ge) 居民都是自由人。自由的品質得到禮法的雙重維護:官員的自由不能違禮,民眾(zhong) 的自由不能違法。
與(yu) 法治自由有所不同,特區的自由是德治的自由。在新禮製的框架內(nei) 安放現代自由觀念。禮製包涵法治而優(you) 於(yu) 法治,故可以超越法治。法治相當於(yu)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禮製則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西方法治仿佛“今之刑教”,其優(you) 點是法律相當公正,其不足是“無禮以教”,所以刑法細密,刑罰繁盛。
禮製社會(hui) ,秩序和自由品質雙高,因為(wei) 禮製自由有禮法雙重邊界,禮以製官,法以製民。官員地位越高,道德規範越嚴(yan) ,自由度越低,若有非禮言行,就要受到相應處罰。而民眾(zhong) 自由度高得多,隻要不犯法就可以。那樣的社會(hui) ,其和諧度文明度幸福度必然遠高於(yu) 法治社會(hui) 。
來去自由:特區完全開放,居民來去自由。嚴(yan) 格地講是“去自由”,隨時可以移民異地。至於(yu) 來者,是否接納,如何接納,每年接納多少,都要量力而行,根據本區接納能力而定,以免造成人滿為(wei) 患。我相信,十幾年甚至幾年後,仁本主義(yi) 實驗區就會(hui) 成為(wei) 舉(ju) 世矚目和向往的美好城市,天下人以入籍為(wei) 榮。
評判特區好壞、實驗成敗可以有很多標準,最大的標準是民意。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特區是自由之區,如果近悅遠來,社會(hui) 和諧度、居民幸福度不斷提升,入籍者越來越多,就說明成功;反之,如果社會(hui) 怨氣重重,居民紛紛逃離,自然失敗無疑。
從(cong) 善如流:特區堅持仁本主義(yi) 中道,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厚德載物,海納百川。對於(yu) 他城他國的好東(dong) 西,無論文化、道德、思想、藝術、政治、製度、法律、教育、經濟、科技哪個(ge) 領域,無不精研細究,擇善而從(cong) 。
由近及遠:化之本,由近及遠。特區在把本區建設成為(wei) 近悅遠來的道德之區後,將力所能及地幫助區外各地乃至西方各國的文明建設,從(cong) 文化啟蒙、道德引導、經濟協助等各方麵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公羊》:“春秋內(nei) 其國而外諸夏,內(nei) 諸夏而外夷狄。”儒城是“內(nei) 其城而外諸城,內(nei) 諸城而外異國。”內(nei) 外者,先後也。
孔子說“善人為(wei) 邦百年,可以勝殘去殺”,善人為(wei) 政百年才能感化殘暴,廢除死刑;又說“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聖王來幹,三十年可以建成仁國;又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來幹,一年可以有所收獲,三年初見成效。特區建設十年內(nei) 當大有成效,三十年成為(wei) 大文明、大光明區。2019-3-1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儒家郵報】第315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